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被推翻之后,那些大臣都是什么样的结局?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清王朝在宣统三年( 1911) 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

茅海建认为:清朝的灭亡完全是内部的崩溃。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是主动革命。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各省咨议局,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许多人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作为清朝统治机器最重要部分的军队多有反叛,尤其是新军,在镇(师)、协(旅)两级的高级军官中,忠清和殉清的几乎没有,叛清的却大有人在。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的南方人士,如伍廷芳、赵凤昌,都曾是清朝官员。张謇作为清朝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这在明朝是不能想象的。

清朝遗老纂修的《清史稿》则直接归罪于地方督抚,谓:

“鄂变猝起,瑞澂遽弃城走,当国优柔,不能明正以法。各省督抚遂先后皆不顾,走者走,变者变,大势乃不可问矣。”

面对武昌起义后的革命风潮,各省督抚如何应对? 这里主要考察武昌起义时各省在职督抚的态度,因为之后新任的督抚实际上多未到任或任职时间极为短暂,对大局无关紧要。当时在职督抚共计 24 人,其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 一) 弃城革职。湖广总督瑞澂与湖南巡抚余诚格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 二) 光复后去职。在革命光复之后自动去职的督抚有 5 位: 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云贵总督李经羲、贵州巡抚沈瑜庆、浙江巡抚增韫、两广总督张鸣岐。

( 三) 反正独立。由清朝巡抚摇身一变为革命军都督者有三位: 江苏程德全、广西沈秉堃、安徽朱家宝。

( 四) 自杀与被杀。光复后自杀的督抚有江西巡抚冯汝骙和闽浙总督松寿,被革命军杀死的督抚有山西巡抚陆钟琦和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

( 五) 托病解职。因见大势已去,托病奏请开缺,而被清廷允准解职的督抚有六位: 陕西巡抚杨文鼎、河南巡抚宝棻、山东巡抚孙宝琦、两江总督张人骏、直隶总督陈夔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

( 六) 清帝退位后去职。有四位督抚坚持到清帝退位之后去职: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吉林巡抚陈昭常、陕甘总督长庚、新疆巡抚袁大化。

据李细珠教授研究,民初军阀主要是清末新军将领,而不是地方督抚。进入民国以后,前清督抚大都步入遗老行列,而新军将领则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异常活跃。从辛亥鼎革之际独立各省都督任职背景统计分析,便可略见其端倪。

在各省光复后任职都督的 27 人中,有 14 人来自新军官员,包括新军统制、协统、标统、管带及教官等,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有革命党人即职业革命者 5 人; 旧官僚包括巡抚、布政使、提督 5 人; 立宪派包括 3 位谘议局议长,均占少数。 可见新军势力的强大。新军势力在清末新政中崛起,成为清朝中央与地方政府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从军人干政演变为民国时期的军阀政治,也就顺理成章。有点匪夷所思的是,编练新军本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但在辛亥革命中,新军是推动各省独立的主力军,终归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这是清廷新政之初所始料不及的。种豆得瓜,历史的奥秘确实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茅海建:《晚清许多官员为什么选择叛清》

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昌起义后唯一自杀殉国的巡抚,是你家省份的吗?
历史视点:武昌起义之后,清廷各省督抚都在做些什么?
满清五虎之被革命党砍下脑袋的才子——端方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为什么愿意退位交出政权?
历史人物 — 张之洞
清史纪事本末 卷七十六 ---- 卷八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