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祝村(上):祝昌宥之家,徐伯珍故里

 

张广天 老老嬷 来自汤溪风物志 04:19


在汤溪,东祝村是典型的“带头大哥”,这带头大哥来自“东土大唐”!扪心自问,我们的村落大多是在宋元明清朝时迁徙而来,而东祝始迁祖祝钦慈,《汤溪县志》有记:“原籍湖广(江陵),唐高宗时以进士任东阳郡判,弘道二年,致仕(退休)卜居汤塘。” 《华封祝氏宗谱》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有一篇《清源録遗迹》的文章,它写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政和是北宋徽宗皇帝的年号。其谱载:“太末之墟有巨姓,曰汤塘祝氏。昌宥公之家也。”该文作者是昌宥公的“邻且婿”,“熟知(昌宥)公家之根源”。说到始迁祖,“至唐有世祖讳钦慈,字文仁,由鲁国(非山东而是江陵)来为东阳郡判,仕归至汤塘,遂卜居龙丘之地,曰界牌”


一、汤塘祝氏:光前裕后祝昌宥 

 

祝昌宥是什么人?他的子孙又是什么人?《清源録遗迹》记载:“公之子伯玘伯瑜,并举进士,孙景先陈治安十策。”——是说祝昌宥的两个儿子伯玘、伯瑜,都考上了进士,孙子叫祝景先,向朝廷进献治安十策。对了,祝昌宥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儿子,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伯玉伯掌务农,老三文豫“自幼多病愿学佛为缁徒(和尚)”,先后中进士的伯瑜伯玘,《汤溪县志·科考》中有相关记载:祝伯瑜,是崇宁二年(1103)进士,四年之后,祝伯玘在崇宁五年也中进士。兄弟俩分别担任处州教授(教育局长)、潭州司理参军(判官,掌狱讼)。祝昌宥四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女儿嫁的女婿也是进士:刘茂、徐安持——不知哪位是“熟知公家之根源”的邻居加女婿(“邻且婿”)。祝昌宥,《汤溪县志·人物》有传“祝昌宥,东祝人,敦尚气节,事母抚弟,乡人称孝友。急人之困,无疏昵。学宫颓圮,捐资易而新之,士大夫雅重焉(甚敬重他)。课二子伯瑜伯玘,崇宁中并举进士,克振其家。”关于祝家事,《龙游县志》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因为彼时还没有汤溪县,祝昌宥新修的学宫是龙游城里的学宫。“祝昌宥,字悦(阅)道。以力穑致资巨万,性好施与。”——靠辛勤务农积累巨大财富,乐善好施。“所居当衢婺之冲有派溪者,为石塘源支流,洄洑奔放,不利于行舟。昌宥乃造大石桥,行人称便,凡费钱三百万,未尝资于人也。前后凡造石桥二十所,亦悉出己资云。政和二年(1112年)卒。”——他独资造桥二十所,尤其是现如今的派溪童处(注:派溪童人也是汤塘祝氏分支),他用石桥替换原先的木桥,“行人称便”。“子,伯瑜、伯玘,进士。”又说到他的孙子祝景先,“靖康中(1126)陈《治安十策》,朝廷咸为采录”。此后还有续集——祝景先的孙子,叫祝逋。“逋,有祖风。以时多艰不乐仕进,读书谈道,终老于家。”——因为生不逢时,不求仕进,老死家中,祝逋是祝昌宥孙子的孙子。余绍宋在《龙游县志》说及祝家时,有两处加了按语,一是“派源今在汤溪县境,惟宋时尚属龙游,兹故采入”,“派源”就是派溪,也就是现在的越溪;二是,他编及祝景先以及孙子逋时,当说到“逋,有祖风”时,有一困惑:“景先传中除陈策外别无记述,而曰有祖风,殊不可解。”但,“姑仍之”——姑且依照前志记录。祝逋有祖风,祝昌宥应该算是他的祖了,“敦尚气节”,居家孝友,“性好施与”,修桥铺路,乐于公益事业,这便是逋之“祖风”吧。

 

这个祝昌宥,真的了不起,龙游县志中有一篇徐阅写的长文《祝君悦道墓志铭》,说他勤劳致富,乐善好施,修桥铺路,好事无数,惠人多多,以至“卒之日,乡闾故老缙绅先生,不问识与不识,闻之无不伤悼”!而我对文中涉及东祝一带的风物尤其感兴趣,比如“即舍之西南构室施无碍浴,而衢婺二境之人无大小咸利汤沐”——他就在自家住屋的西南角造房子供人洗浴,而且是“无碍浴”,是“汤沐”——造房子供人洗浴是很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说祝昌宥开公用浴室!他想做什么?“无碍浴”是什么鬼?“汤沐”是什么东东?“无碍浴”出自北宋宣和进士、朝奉大夫王之道的诗:“其温本硫黄,气味自同臭。大哉无碍浴,天地不轻授”——有硫磺味的温泉当然不是说有就有的(“天地不轻授”),“无碍浴”原来是泡温泉;“汤沐”也是温泉浴!也就是说,北宋时的东祝村是有温泉浴室的,开温泉浴室的就是这位祝昌宥先生!而且是带有公益性质的,“衢婺二境之人无大小咸利汤沐”——附近的衢婺两州的人们,不论大人小孩,都得益于这温泉浴室!

 

徐阅《祝君悦道墓志铭》( 《龙游县志》)


好吧,我们回头看一看东祝村始迁祖祝钦慈:“至唐有世祖讳钦慈,字文仁,由鲁国来为东阳郡判,仕归至汤塘,遂卜居龙丘之地,曰界牌。”其着眼点有二——

 

一是“汤塘”,汤溪人都知道,目前汤塘村另有所指,就是在禾边程的西边田畈里,在东祝村西南不足两里处的一个小村子。现在的汤塘村在唐朝或宋朝时根本不存在,因为现在的汤塘村,其始迁祖是郑世望,元初由遂昌航头来迁,后分支到上徐、城内街南。如是,汤溪县志中有关汤塘的记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特别是明成化以前的记载,那时尚无汤溪城,但确实有许多汤塘的文字。比如汤溪县志中说到祝伯瑜,“汤塘人”,说到其父祝昌宥时,又说“东祝人”;南宋时,还有个“汤塘人”叫李楫,也是进士出身,“历官广州刺史、南昌知府、升左参议”,祝氏宗谱中也有“娶汤塘李氏”的记载;又比如南宋孝宗乾道乙酉科考,王雷奋、王雷震兄弟同科中举,说是汤塘市人——也就是说,唐宋时,东祝山背应有汤塘市存在。祝钦慈居东祝,称汤塘祝氏,以此类推,此处应有汤塘李氏或其他什么氏。汤塘市,是一个很热闹的集市,在汤塘山背有千松寺,最重要的是附近还有怡人的“汤塘”(温泉)!当初明太祖朱元璋洗手处,真的是温泉耶——“古之人不余欺也”。

 

二是“界牌”,东祝人都知道,界牌是一口水塘,叫界牌塘,这口水塘就是当时衢婺两州的一个分界点。清嘉庆年间东祝人祝一奇有《界牌怀古》诗——

 

一水龙兰分郡邑,几家鹅鸭共池塘。

自从钓叟悬钩后,千载鱼竿孰继芳。

 

“几家鹅鸭共池塘”,鹅与鸭才不管人间的行政区划,它们戏水,不分彼此。而悬钩的钓叟是谁呢?诗后有注:是塘,龙兰交界,故名。界牌,昔日徐伯珍先生常钓于此。瞧:钓叟原来是徐伯珍,那么,徐伯珍真的是东祝人吗? 

 

东祝村界牌塘:衢婺交界处


二、界牌所在东祝村:徐伯珍故里

 

 

汤溪人与衢州人一样,供奉三贤:龙邱苌、徐伯珍、徐安贞。这三人中,后汉龙丘苌居住在九峰山,九峰山因此也叫龙丘山;南齐徐伯珍,人们通常说是龙游人、太末人,所谓南齐,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有宋齐梁陈——那时朝代更迭频繁,并不太平。

 

徐伯珍(414-497),他创办的安正书院就在九峰仙洞内。《龙游县志》(万历壬子志)是这样说的:“徐伯珍宅,在龙丘山,即龙丘苌所居,因慕其为人而往宅之。”龙游县志只说到徐伯珍迁居处是九峰山,并没说到故宅何处。

 

《南齐书》《南史》也有徐伯珍的传记——

 

徐伯珍字文楚,少孤家贫,以箬叶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岁尝旱,伯珍筮之,如期而雨。……早丧妻,晚不复娶,自比曾参。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山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舍东石壁忽有光。白雀一双栖其户牖。论者以为隐德之感。刺史豫章王嶷辟议曹从事,不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我们一起划一下重点——

徐伯珍是饱学之士,儒道释无所不精。学问好得让人折服,进而开馆授徒,接受他教诲的有一千多人。其次,他先后拒绝各级政府的征聘,多达十几次,一辈子没出仕,生逢乱世,苟全性命,不失明智之举。第三,他由故宅移居九峰山,这是重点——“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这是徐伯珍故宅的方位标志。也就是说,九峰山以北九里,就是徐伯珍故里。而汤塘祝氏所在东祝村刚好符合这一条。关于徐伯珍,民国二十四年汤溪县长李洣(衡山人)在《汤溪县志序》中也专门提及:“《南齐书·徐伯珍传》称伯珍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是知伯珍故宅在龙丘山北九里,即今县治左近,县人无疑。”李洣作为县长,他只要徐伯珍是汤溪本县人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在东祝村,对他意义不大,但对汤塘祝氏东祝人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我们再看一则佐证,《汤溪县志·人物》提及一个叫“徐师阅”的乡贤:“徐师阅,字懋勋,界牌人,伯珍之后。性警敏,读书一目成诵,善古文,词名闻四方。为常山令,致政归,求诗文者履满户外。”这位徐师阅是徐伯珍的后人,他是界牌人!而界牌,是东祝村的一口塘也! 当然,东祝村也是当年龙游或者太末的一个村子,而目前,它是汤溪的一个村子。

 

东祝人祝一奇(清嘉庆)千载之下,有《徐家废塾》的诗——


往来就学事多年,山麓空堂吐菌鲜。

没世无称君子疾,斯文名地两相传。

 

“没世无称君子疾”,出自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是恨,遗憾的意思。意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没有好名声被人称赞“没世无称君子疾”是赞美先贤徐伯珍死有美名可以无憾了。诗前有序:“祖传徐伯珍先生教学生徒之处,即今族东徐家道院是也。”学塾而成道院,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徐伯珍善道术,“岁尝旱,伯珍筮之,如期而雨”,遇上干旱,他用道术求过雨!


结论——汤塘祝氏东祝村: 汤塘是地名,也是温泉,北宋时有温泉浴室,有汤塘市,汤塘不是现在的汤塘村。界牌塘即为衢婺交界处,界牌塘所在东祝村就是九峰三贤之一徐伯珍的故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魏《元苌温泉颂》
偃师所有的地方由来
金华山色诗中看
【凤栖梧桐】之十二《菜篮公传说及其他》
“青阳胡”:明清汤溪县属第一望族
腾冲悦椿温泉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