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瓦罐坟”有多残忍?一顿饭一块砖,子女亲手“活埋”亲生父母

引子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造就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历史,虽然朝代更迭频繁,但历朝历代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对于孝道的重视。

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孝”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好缩影。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举孝廉”的选拔人才制度,统治者将一个人是否遵守孝道看作比能力还要重要的特质,而这种精神也被一代代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01

正是因为孝道的存在,我国的丧葬制度也是十分的讲究。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丧葬形式,只不过这时的丧葬形式还比较原始,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使亲人在死后免受野兽的侵扰。后来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丧葬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代表的意义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墓葬的形式与孝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我国古代,丧葬形式主要有厚葬和薄葬的分别。据《荀子·正论》记载:“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 又如王充在《论衡·薄葬》之中所说:“贤圣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薄葬曾经一度成为主流。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厚葬之风又开始盛行。

但无论是厚葬还是薄葬,葬礼始终与孝道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逐渐成为了一种被整个社会所公认的道德准则。在我国素来就有“养儿防老”之说,其中的防老就指的是在长辈年老之后,要靠着后代来抚养以度过晚年。

02

即便有着如此牢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依然存在着许多诸如“活人墓”这类丧葬陋习。而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便是另一种丧葬陋习——“瓦罐坟”。顾名思义“瓦罐坟”就是形制类似于瓦罐的坟墓。然这种墓葬的外形却并不是它唯一的独特之处。


相传在我国的秦朝时期,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种陋习,即家中若有已经年满60周岁但还没有去世的老年人,则要将其送往深山之中已经修好的“瓦罐坟”中,任其自生自灭。

据唐韩鄂所作《岁华纪丽》记载,在云南地区就曾经有过这种“瓦罐坟”的存在。这种坟墓需要事先挖好地下墓穴,然后四周用青砖围起来,只留下一个出口。老人一旦到了60岁便会被入其中。之后子女每天都要来给老人送饭,并且每送一餐便要在洞口砌上一块砖,直到最终将洞口完全封死,而老人也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活活饿死在里面。

这种明显有违孝道的丧葬形式从未出现在官方正式的记载之中,因此关于这种墓葬形式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的确,崇尚孝道的中国人确实不想看到这种残忍的事情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先生就曾经表达 “瓦罐坟”可能存在的猜测。胡适先生认为:古代的社会生产力低下,再加上统治者无止境的剥削压迫,古代的农民更是经常食不果腹,而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显然更加重了这种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确是有可能存在这种“弃老”的行为。

除此之外,在清代编著的《阅世编》还就记载了宋仁宗时期下旨废除“瓦罐坟”陋习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种墓葬形式存在的真实性。

其实除了这些见诸于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之外,在我国还真的发现过类似于“瓦罐坟”的墓葬形式。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相继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这种墓葬形制十分规整,显然是经过了人工的刻意雕凿,洞口被开凿的方方正正,其内部恰好可以容纳一人,或蹲或躺均可。这种墓葬形式和传说中的“瓦罐坟”十分相似,并且有可能就是“瓦罐坟”的一种。

结语

在崇尚孝道的今天,人们始终不愿意相信“瓦罐坟”这种残忍的丧葬形式的存在,虽然这种墓葬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的正式记载之中,但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均十分原始落后的偏远地区,这种墓葬形式是有可能存在的。

所幸如今包括“活人墓”在内的陋习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偏远地区的人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孝道”这个被中国人推崇了数千年的基本道德修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依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参考资料:

《荀子·正论》

《后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儿子亲送60老母入坟,每送一餐砌一块砖
六十花甲墓的传说之谜
“厚养薄葬”方为孝 尽孝更应重平时
文明丧葬、文明祭扫楹联微赛事揭晓,获奖及入选作品319副
中国丧葬礼仪
活人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年过60就被关进去,一顿饭加一块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