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禧有三种病,纠缠了她一生,患病的原因原来是它

叱咤风云的慈禧太后其实是个病秧子,从咸丰时代她入宫开始,就总是在喝中药;慈禧是懿嫔、懿贵妃时,就表现出“肝郁停饮”之症,咸丰去世之后一直到光绪朝,而后直至去世,慈禧就没有断过药;她的病症主要就是三种,而这三种病症却一直纠缠了慈禧一生;是什么呢?慈禧生病的原因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

慈禧咸丰二年(1852)五月入宫,赐号懿贵人,咸丰四年晋封懿嫔;据《清宫医案研究·懿嫔》记载,“七月十三日, 李德立请得懿嫔脉息沉迟, 系气血不通,寒饮郁结之症, 以致胸满呕逆,腹腰胀疼”;数十天之后,太医庞景云奉旨给慈禧诊脉,看来慈禧对上一个太医不满意;这次请得她的脉象“脉息浮涩, 系湿气滞于血分”;这两次诊脉记录说明什么呢?慈禧身为懿嫔时,就已经有疾病,主要为月事不调、肝郁停饮之症;更准确的说,慈禧年轻的时候,和今天的很多女生一样,属于亚健康状态;在中医上,体内“肝郁停饮”指的是肝气郁结,且因阳气虚弱,不足以运化体内液体,使之停滞;这是现代大多女性、尤其白领阶层的通病;她们在办公室久坐,吹空调,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爱吃生冷、甜食……导致了身体阳气虚弱。

中医主张“治未病”,意思是身体出现状况,但是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医治效果最好,这样一来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然而如果在身体“预警”之时,不加注意,任其发展,后果是很严重的。

时间转眼到了光绪朝,据《清宫用药档案》记载,光绪六年(1880),正月初七日,太医请得慈禧脉:“脉息两寸虚弱, 重按亦无力, 两关弦滑……脾元阳虚陷……食少口干, 昨日下泻……症势疲缓,脊背凉热仍然 ”,这次慈禧生病就比之前严重多了,“脾元阳虚陷”意思是脾虚;“下泻”指拉肚子;慈禧此时的病除了之前的肝郁停饮、月事不调之外还伤了脾胃;“脊背凉热”表明其阳气比之前更弱。

慈禧为什么会伤脾胃呢?这和她的饮食习惯分不开,慈禧在“吃”上是很讲究的,每天山珍海味不说,还破祖制私设“小厨房”,专门从宫外找厨师调换菜品口味;中医角度来说,过于油腻的饮食长期下来,很容易伤脾,又伤胃;这跟现代一些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很像,老百姓生活好了,诞生了很多“吃货”,每天大鱼大肉吃到撑,这样最伤脾阳了;而脾主运化,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运输到身体各部,它就不是营养而是负担了。

可慈禧不知节制、也不改变生活习惯,虽然一直在用药,但是“肝郁停饮”、“脾胃失调”等症并没有减轻,反而渐渐衍生出其他症状;如腰背发热时凉、肋部胀痛、小水不利、大便溏泻、夜不安寐、四肢倦怠、筋脉不通、头眩耳鸣、眼目干涩等等;太医反反复复给慈禧调药,其病情亦是反反复复。

光绪二十九年时,慈禧已近古稀,和现代人一样,年纪大了就容易得肺病;尤其这个年纪伤风感冒最伤肺,经过几次风寒,慈禧就再也没有起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之后,慈禧的身体每况愈下,太医一直在她身边随侍,每日的就诊记录就有两三次;多是胸膈不舒、头目不爽、神倦力软、咳嗽咽干等病症,并且反反复复;慈禧此时不止阳气耗尽,阴津也用至极限,最后所有太医都无力回天。

纵观慈禧一生,纷繁复杂的病症,可以总结为三大疾病:肝郁停饮、脾胃失调、心血暗伤;脾胃失调之前已经有说过;中医讲,“心”能生“血”,而血属于身体中阴津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慈禧生活中某种一直存在的因素在不断暗伤她的阴津;慈禧生病的原因,除了饮食不节之外,还有什么呢?后来专家分析,这个和“情志”密切相关。

慈禧本身性多偏执、刚愎自用,这使得肝气不舒,情志不和又伤脾气, 加之其生活奢侈,喜食肥甘,而运动较少,使脾胃无法运化;同时,清朝政局不稳,列强入侵,国家时时风雨飘摇;于是慈禧担惊受怕,日日魂不守舍,心气动荡,心、肝、脾受累;所以“情志”是造成慈禧三大病症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的精神头非常重要;所以中医认为,有时候好的心情胜过吃药;而在看到身体发出警告之后,仍然我行我素,不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这样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清宫医案研究·懿嫔》《清宫用药档案》《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宫慈禧太后经典医案赏析心得
红楼梦张太医为秦可卿诊脉(摘)
蒋勋:“神医”曹雪芹
漫谈“六宫十二部脉剖脉法”
品读经典丨蒋勋细说红楼梦:第十回(下)
春天如何养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