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亚迪是目前市场中当仁不让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也是全市场寄望追赶并跟随特斯拉的唯一
比亚迪是目前市场中当仁不让的新能源 汽车龙头,也是全市场寄望追赶并跟随特斯拉的唯一希望。他在中国新能源 市场和企业中的地位不可置疑,可以称得上万众瞩目,在无比确定的新能源大时代浪潮中,发展前景也几乎没有人怀疑。目前比亚迪市值7600亿,要成为真正的股王,市值就要膨胀到3.3万亿以上,按目前股价还需上涨4.5倍达到1200元价位。既然对标茅台,就看一下茅台的发展过程,260元左右的位置是在2016年底,2017年翻倍,2018年遭遇事件打击横盘向下,2019年再次翻倍,2020年再次翻倍。那么如果比亚迪要超越茅台,至少在2021年要翻倍突破500元,再在2022年翻倍突破1000元。在如今这个国家意志无比坚定、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绝对发展大潮、并且技术和资源不存在瓶颈的大前提下,这样一个目标是容易还是难?酋长个人倾向于容易实现。甚至以为,如果市场正常的话,比亚迪在2021年就能突破700价位。
既然预期目标已经明确,下面来看下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1、先说新能源的方向
方向是决定一切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成功之源,选择方向比勤奋努力重要万倍。新能源是大方向,但分支颇多,有混动(HEV),纯电动(BEV),氢能源(FCEV),还有什么不伦不类的插电混动(PHEV)、增程式(REEV)。
很明显,混动和插电混动只是一个过渡技术,无法形成真正的方向,增程式则是给蜈蚣穿鞋,希望他跑的远一点,属于插件外挂式应用,连技术也称不上。接下来在目前逻辑范围内,只剩下纯电动和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方向。
发展新能源所有目的以及核心价值都是为了摆脱石油依赖和环保节能,但其实,无论是纯电动和氢能源在中国并不会比燃油车环保多少,甚至可能有更多的污染。一是中国电力 供应目前仍依赖于以燃煤为主能源的火电为主,光伏和水电在今后几十年内应该仍然无法替代煤电成为主能源,天然气发电价格更贵成本更高,所以纯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会需要更多煤炭 挖掘和燃烧,因此也会大幅增加环保压力。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加大,煤炭采掘和供应将会越来越紧张,这会导致电煤出现长期的景气大周期。同时,纯电动汽车产生大量的锂电池,锂资源的生产和废旧电池材料的处理,并不会比石油开采和二氧化碳对环保的影响小,甚至污染更大。也就是说,纯电动汽车从前端看是环保绿色无污染产业,其实对环境并不友好。
因为纯电动车的各种劣势,所以很多人把眼光移到了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技术,认为燃料电池用的是氢,排的是水,完全零污染零排放,是未来的能源希望。但殊不知,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氢能源电池不但技术不成熟,而且也是成本最高污染最大的方向。主要问题是出在氢气的生产上,不但氢气生产、存储运输的成本高的吓人,单辆汽车成本是汽油车和电池车的数倍,更重要的是,目前氢气生产主要方式几乎完全是石油化工副产品,也就是通过煤炭的焦化和气化来干馏或者蒸汽产生氢气还有二氧化碳,看到没有,生产了多少氢气就生产了多少二氧化碳,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煤碳和电能。有人说,直接电解水把H20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就行了,恭喜你,这种天才的想法并不新鲜,只是如果直接使用电解水,不但技术和配套上还无法规模商用,同时耗费电能将会成倍扩大。又有人说可以用风电和光伏发电制氢,但凡用脑想想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如今风电和光伏连最起码的日常用电都只是补充,无法实现替代,怎么可能用来工业化制氢,同时,难道大规模安装风电机和光伏玻璃就不污染破坏环境?可以发现,大规模推广氢能源汽车,将在煤炭、石油、 二氧化碳以及电能等多个方面产生更大的污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氢能源电池小型化技术目前也较难实现,目前氢能源只适用于大型主机的特殊场景,比如:船舶、飞机、卡车等。在消费级个人汽车中推广氢能源汽车,从各个方面讲都极不成熟,也不太现实。
综上而言,相对比可以发现,纯电动方向显然比氢能源燃料电池方向成本更低,技术更加成熟,对环境相对友好,这也是我们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的新能源发展主方向。这是探讨比亚迪未来的重要前提。
2、比亚迪的优势
一是大而全。众所周知,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产业链储备和生产能力,也就是说,比亚迪除了上游的锂资源,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拥有,其最具有战略价值和意义的是拥有汽车芯片 、刀片电池以及整车设计和生产能力。这一点几乎是全世界所有汽车生产厂商所不具备的。全产业链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不用仰人鼻息不会被人卡脖子,尤其是在汽车芯片无比紧缺以及车用锂电池被哄抢的当下。比亚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满足自己的发展和扩张。
二是电池技术没有瓶颈。比亚迪从电池起家,在电池领域一直有深远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在车用电池上,另辟蹊径大力发展刀片电池,在保证了密度和续航的基础上,也有效的解决了安全和成本问题。不用在电池技术和应用上,直接跟特斯拉面对面地硬杠,能有效实现中国特色差异化竞争,也能在情怀上赢得不少分数。在电池这一领域,远远领跑国际龙头特斯拉以及国内最强竞争对手长城汽车 ,如果这块再输给其他对手,那比亚迪真的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只能被市场淘汰了。
三是市场基础已经具备。发展新能源车 作为国家战略,是坚定而持续的,在特斯拉乘风破浪的洗礼下,目前社会和市场都已经做好了接受新能源车的心里建设。可以说比亚迪目前处于市场基础和市场环境最好的黄金时期。华为和比亚迪同样作为民营自主品牌,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是从配件产品起家,一个是交换机、一个是电池;其次后期都进入了消费级终端市场参与红海竞争;再是都经历了草根山寨的初创阶段。我们从华为手机的突破和成长之路来看比亚迪,华为手机当初也走了很长的沉淀之路,一直到苹果 推出划时代的苹果4颠覆了手机行业之后,华为在数年后乘着这股时代大潮推出了现象级的MATE7,一举扭转了华为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接下来就是自主品牌民族情怀帮助华为不断膨胀。再来看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后,也一直无法跳出山寨低端的产品路线。现在正在迎来新能源车的时代大潮,世界也出现了类似苹果的引领者特斯拉颠覆性的产品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市场急切的期待着国产品牌能够出现媲美特斯拉的产品,而已经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比亚迪身上,可以说,基础已经奠定,情怀已经充满,目前缺的只是比亚迪的想象力和敢于跟随的勇气。
四是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还没有真正的爆发。按公安部的数据,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3亿量,新能源车保有量接近500万辆,而新能源车2020年销量110万辆,正处于逐年滑坡中,展望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车销量翻番接近300万辆,渗透率要达到25%。按照这个数据,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只有1.6%,要达到25%还有16倍的空间,也就是说保有量要达到8000万辆。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行业 的龙头,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18万辆,占全国新能源车销量16%,那么如果接下去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比亚迪销量能达到1300万辆,同比2020年增幅达70倍。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算,但也是一个目前发展态势的正常估算,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支撑比亚迪3万亿的市值,完全不在话下。
3、当前比亚迪存在的问题
一是比亚迪对新能源大时代还没有真正适应。世人普遍认为比亚迪一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和代表,只要提起新能源汽车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比亚迪,只要想起比亚迪也一定是新能源汽车。但遗憾的是,虽然比亚迪很早就迈出了新能源的第一步,但其真正的身份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商以及类似富士康那样的OEM企业,他所进入和一直发展的新能源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大巴和DM混动车。所以,比亚迪到目前为止在血统上根本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在血统问题上,比亚迪甚至连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大傻都比不上。而如今新能源大时代的核心价值基本集中在纯电动属性,对于这一领域,比亚迪也只能算半只脚踏入的内行人。所以对比亚迪来说,第一对新能源大时代的到来还没有彻底完成心理建设,第二在节奏和状态上也无法真正的适应,对其而言,更多的还只是转型和深化。
二是比亚迪无法跳出自我舒适区。前面说到比亚迪仍然只是个传统汽车厂商和类似富士康的OEM企业,虽然很早就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但由于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社会和政策共识,市场环境极差,盈利难度极大,还需要大量烧钱,导致比亚迪只能在燃油汽车、城市大巴以及手机代工及零配件等持续发力并成为主要的赢利点。由于在混动汽车、大巴行业能赚很多钱,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而新能源车领域却成了烧钱的刺痛区,故比亚迪一直沉浸在手机、传统汽车以及轨道交通业务等舒适区中跳不出来。在今年新春致辞中,酋长注意到比亚迪灵魂人物王传福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电动车治污、云巴治堵”的绿色大交通梦想,要让云巴走向市场,在公共领域坚持纯电动为主,私家车领域要纯电和插电混动双管齐下。恕酋长才疏学浅,比亚迪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考虑却是治污和治堵的公共事业。我看到的并非是比亚迪深厚的社会责任 ,而是浓浓的政府官员思维。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使命是做出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你的愿景和目标是让全世界的道路和车库里全是你的车,而不是去考虑如何治污治堵,那是公共社会机构的事,如果真有这个情怀,就应该不断提升技术,来降低排放和污染。很显然,比亚迪在城市大巴这个领域有很强的舒适性,但他忽略了新能源大时代的核心价值和主阵地。
三是比亚迪的战略方向存在偏差。这个问题其实是承接上面的舒适性问题。比亚迪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时间虽然和特斯拉同步,但市场切入口却选择了两个相反的方向,特斯拉选择了面向个人消费的2C端,而比亚迪选择的却是批量采购的2B端。这种选择是根源是由两国的文化和技术探索的精神所决定的。西方是完全市场经济,所以所有企业紧盯的都是市场,而我们尤其是当初那个年代,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公币预算的B端钱更多,搞定更加容易,所以几乎我们绝大部分企业的眼睛盯的并不是市场而是国家财政。无论是现在芯片投资热潮还是蔚来等国内三傻,其本质上核心逻辑也并非盯着市场做产品,而是盯着国家补贴做流量,盯着资本市场做市值。英雄如王传福、任正非等也未能免俗。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那条创业 最容易的路——赚政府的预算和补贴。但后来,华为在出海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市场的核心,什么才是最根本的正确方向。所以他选择开始全面向消费级手机发力并取得了成功。事实上,市场的核心和永恒必然是消费市场的,公币预算市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大众消费C端才有数万亿数十万亿市场规模,而公币预算市场B端能给你几百亿就了不起。所以,城市大巴领域虽然很舒适,养家糊口小康中产不成问题,但一定无法让比亚迪成长为世界级的顶级公司,但很可惜,比亚迪明显缺乏华为那样开阔的视野和勇气,不但在B端温水中感到非常舒适,而且在C端汽车业务也走了最稳健的传统燃油车道路,到了现在也还把宝压在DM混动车上,希望慢慢的转身来真正适应这样的市场理解和变化。这一点,既是比亚迪存在的问题,也是未来待释放的天大预期。但问题是,世界发展一瞬千里,市场会给比亚迪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吗?
三是比亚迪缺乏革命性和颠覆性的产品。比亚迪的所有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散发着浓浓的洗剪吹风格,一看就只能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出没,甚至离吉利领克的赛博朋克风也相差十万八千里,基本属于业余设计师用力过猛的那种作品,品牌形象一直停留在低端,这样的产品这么多年竟然也能生存和赚钱,也算奇迹了。虽然几年前推出的唐系列获得好评,去年推出的汉系列纯电汽车更是深受市场青睐,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上下,但无论是唐和汉既没有颠覆性的外观和设计颠覆,更没有独特技术和功能的革新,所以依然没有什么强烈辨识度,更不要谈能跟上特斯拉的爆款单品。可以受比亚迪是国内几个汽车厂商中最不注重品牌和车型设计的公司,这和王传福这样一个时代骄子的形象格格不入。华为凭借一款MATE7扭转了华为手机的品牌形象,之后连续用MATE8-10奠定了高端商务手机的市场地位和国人心目中民族骄傲的家国情怀。但王传福陷入没有任正非那样的魄力和勇气,比亚迪也没有华为那样的果敢和决断,或许有什么我们不为知的苦衷束缚了他的手脚,让他无法彻底放开毅然全力一搏。不管怎么说,比亚迪缺乏一款真正有超强辨识度和市场认可度的颠覆性产品来完成比亚迪的品牌逆袭,而这,在现代商业社会凭借比亚迪的实力应该不是难事,但对比亚迪来说,好像一直是件难事。
四是比亚迪产品阵线布局有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仿佛更加严重,目前的比亚迪产品阵线采用中国朝代序列设置,系列不清,定位混乱,品牌指向性模糊,目标受众不明确,考虑到政治因素和群众情感接受,几乎大部分的朝代名又不能采用,完全是自宫行为,更有甚至,有传闻说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要在汽车所有功能键上都以汉字标注来替代国际通用的符号和字母标注。在这里无法为王传福浓厚的民族和政治情怀鼓掌,一个正宗的民营企业家,偏偏要把以官员的逻辑来理解市场和思考战略,实在是王传福自身的一个严重缺陷。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采用全球逻辑是一切经济和商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最大战略,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每一代产品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和风格,但并不代表要硬梗着脖子反世界而行、逆潮流而动来体现自己的家国民族情怀。说回产品,比亚迪的所有产品阵线基本都让每个消费者一团迷雾,根本不清楚自己需求和产品的契合关联度,从而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无比困难和尴尬。特立独行和标榜自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性格,但又与我们社会中长期崇尚的中庸和大同格格不入,我们总是对别人要求要中庸,却对自己要求有个性,这真是一种尴尬的矛盾,总是让自己和他人都陷入迷茫。
3、竞争对手目前态势。
酋长在国内市场中选择长城汽车作为比亚迪的唯一对手,同时比亚迪还有一个国际领头羊特斯拉需要追赶和跟随,那么他的对手暂定为长城汽车和特斯拉,至于广汽、上汽之类的,目前还无法和长城、比亚迪等基础雄厚、认可度期盼度极高的企业等量齐观,蔚来、理想、小鹏他们的视野并不在新能源车及市场本身,而在资本市场,所以看上去侮辱性极强,但其实杀伤力并不大,至于恒大汽车、智已汽车、百度 汽车、华为汽车,看上去好像产品比长城和比亚迪更成熟,但其实都是资本在其他领域活不下去了,转型过来捞快钱的,炮灰居多。目前呈现的局面是:特斯拉前面领跑,有多个爆款单品支撑,设计和生产能力正在急剧扩张,有设计、有技术、有生产能力,有完整的配套供应链,有情绪的战略和产品阵列,是实实在在的新能源汽车强大龙头企业。比亚迪居中跟随,基础扎实,技术沉淀较好,市场经验丰富,产品成熟阵线齐全但比较混乱,有完整的独立自主的产业链,应该说有一块肥沃的土地和一批优质的种子,还碰上了一个好年份好气候。长城汽车也有一块好地,有钱有想法,有产品但还在低端开局,手里没种子没工具没技术,就像一个野心和能力不小想要反哺经营的小财主,但跨入一个新世界 ,还不知道先迈那条腿。长城对比亚迪的压迫是明显和尖锐的,也是比亚迪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总的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还有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战略和市场逻辑上的,这种差距不是层次上的,而是维度上的。而长城和比亚迪却只差了一个跑道,只是产业链和产品上的差距。
综上,比亚迪自身能力其实完全能够适应当下市场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他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战略上的问题,是一出生已经注定了的先天缺陷,但他的未来看起来却也无比光明和远大,而目前所处的身位也比较有优势。总的来说,按现有价值来说比亚迪是高估的,但按未来超大预期来看确是严重低估的。在接下来的2-5年内,比亚迪完全有能力逼近甚至超越茅台成为股王,但是一时股王还是能坐稳宝座长期称霸,还要看时代和人民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车担心的事来了:4680电池量产,特斯拉成本最高降54%
做汽车界的“华为”,比亚迪离这个梦有多远?
为什么中国要强推新能源汽车?被掩盖在高端制造背后的平台信息战
华为等共同围攻特斯拉,然而国内消费者还是觉得后者更香
超越王传福 | 比亚迪之困
中国第二家“华为”正式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