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窦光明专栏】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及重要古关隘军事分析(八)

[前言]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1.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概述;2.中国历代新兴王朝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进行战争统一的历史;3.中国历代新兴王朝,从西向东、由北向南进行战争统一的原因分析;4.中国重要古关隘军事分析。由于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知力有未逮,错误和不足定在所难免,恭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本人不胜感谢!

三、中国历代新兴王朝,从西向东、由北向南进行战争统一的原因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由丰(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角)举兵,挥师东进,讨伐商纣。而商纣王临时“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却仍然回天无力,导致亡身、亡国的悲剧。原本作为部族的奴隶、从事养马的老秦人,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变法以前,还是被函谷关以东的诸侯国作为未曾开化的戎狄来看待的。抛开经济实力、军事策略、民心所望等诸因素不说,起于荒蛮之地的老秦人,为什么能击败强大的商王朝,一战而定乾坤呢?难道他们真的是因为拥有了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这种平原与山地相结合的山间谷地,使得关中平原成为冷兵器时代的“四塞之国”“形胜之区”。无论是周武王、秦始皇,还是刘邦、北周武帝、唐高祖李渊,他们都是依托关中平原,最终从西向东征服了天下。

(新兴王朝的统一: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十”字图。)

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倪健中在《东西论衡》中指出:“'十’字是中国人的天下,先横后竖,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十字的运笔方向竟然与中国历史重心由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轨迹惊人地吻合。”

(淮河: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流域是历代战争争夺的焦点地区)

明末清初的魏禧就在《读史方舆纪要·叙》中指出,要“有根本之地,有起事之地。”曾国藩则更进一步指出,“自古行军之道不一,而进兵必有根本之地,筹饷必有责成之人。故言谋江南者必以上游为根本,谋西域者必以关内为根本。”

魏禧和曾国藩的眼光很独到、论述精辟、见解深远。而在影响中国历史从西向东的趋势中,这个“根本之地”就是关中平原;而另外一个影响中国趋势的从北向南的“根本之地”,就是淮河流域。

前面的第二个大问题,我们已对历代新兴王朝进行战争统一的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将分裂割据的华夏大地进行统一,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政权,无论是汉人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会不懈地追求统一。纵横三千多年的时空,我们看到,在结束分裂的统一战争中,为何基本都是从西向东、由北向南进行战争的统一?这其中的原因又都有哪些呢?

(一)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领先于南方。

(史前文化分布图)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诞生了伏羲及炎黄二帝等华夏始祖,诞生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在远古时期,中原地区就形成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这些文化发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夏、商、周、秦、汉、隋、唐皆建都于此,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完整体系。在唐宋以后尽管经济重心南移,但中原地区也一直居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蓬勃发展。唐宋时期的都城长安和东京汴梁都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其璀璨绚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水平,对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组织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及战争动员能力。

(史前部落简图)

中华民族的主要文明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因此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开发较早,经济政治文明程度要高于南方。史前我们称四周之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南方在当时的北方人眼中被视为荒蛮之地,秦末名士嘲笑项羽是沐猴而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时南方的开化程度较低。古代封建王朝发配官员或者人犯,大多发配到南方,因为“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瘴气弥漫,野兽纵横,沼泽遍地”。

在南宋之前,北方的经济、人口以及文化程度多优于南方,在封建社会中前期,关中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是国家的经济重心,因此北方政权具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连年战乱,发生了衣冠南渡的情况,农业生产重心才开始南移。

(人口南迁示意图)

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割据,黄河流域自然灾害不断,北方人开始向南方迁移。我国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用来运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唐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割据,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乱不已,民不聊生,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4.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时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元代大运河南粮北运、元大都粮食供应“仰给江南”的史实,就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有力证据。

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许多中原人口迁往江东地区;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由此引发了中原人口的第一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至五代十国,北方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北方人口的大量迁移,形成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其次在于少数民族内迁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的兴起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中唐时期江淮已经承担起了唐王朝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史载“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运河成为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北宋立国之初,定都开封,就是为了更靠近江淮赋税地区,但同时也丧失了地理上的优势,不得不“今京师砥平冲会之地,连营设卫,以当山河之险”,造成了冗兵的局面,应了卿以此兴,必以此亡的古训。

宋以后,大运河成为王朝的经济命脉,朱元璋之所以能伐元成功,当然有蒙古骑兵不再骁勇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地点位于元朝经济命脉的中枢,元大都的漕运和海运都被切断,自然回天乏术,这也正是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7.5-11.11)

附录:

参考书目

1.李楠编著.中国古代关隘.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2.何力编著.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道古关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8

4.裴松之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12

5.亚瑟·亨·史密斯著﹒李明良译﹒中国人的性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1

7.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8.班固著.后汉书.中华书局.2010

9.17.伯兰特·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

10.沈德潜著.古诗源.中华书局.1978

11.计六奇著.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窦光明:涉县人。

清漳两岸编辑团队

顾问:谈歌

主编:佛刘

编辑:曾澍致 巴蜀布衣 赵老师

驻站作家(排名不分先后):

陈自鹏 温江水 温健康 李晓玲 窦光明 李亮 孙琳 江志强 赵经纬 李光清 常忠魁 李新县 韩冬红

驻站摄影师:赵建永

【窦光明专栏】把根留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huangpucn.com/info/198310.html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汉朝] [宋朝] [地理] [古中国] [南方与北方] [中华书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何唐朝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关中|秦汉|粮食
《读书》视频 |葛承雍、张依萌:除了防御,长城还有什么功能?
五代十国,不只是乱:唐与宋只间隔了53年,为何给人感觉不一样?
唐朝军事弱秦汉,经济逊宋朝,大一统不如清朝,凭啥历史发展巅峰
【记忆】老外画笔下的晚清政府
古代中国的内部割据区略谈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