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池四方有好水,好水流来路长长
岳池县位于渠江和嘉陵江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台地上,在距县城五、六公里的崆峒山,岳池水朝两边流去,往东流向渠江,往西南流向嘉陵江。故岳池有古诗云:“丹凤扑沙丘,水往两边流”。流向嘉陵江的岳池水,经过县城时,由翔凤山将其分流成灵溪河和洗马河,两条河虽然是涓涓细流,但她们是岳池县城得天独厚的风水,如甘露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庶民百姓。

岳池的水
岳池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城内多数的井水不能饮用,市民大都食用城外的河水或堰塘水。县城四门皆有河溪或堰,虽然河不宽,堰不大,但足够城里人饮用。东门外有九龙堰和龙王井,西门外有洗马滩、垮堰、乌龟凼、会仙桥河水,南门外有民生桥水,北门有水巷子、大田沟的水。这些河溪或塘堰的水清澈、洁净,可直接饮用,九龙堰和大田沟水质最佳。因两处位于翔凤山东西两个山麓下,有清泉涌突,故筑堤垒蓄堰,每座堰堤下方凿有两口水井,远远看去,若一对龙眼,城内烤酒作坊,豆花店或茶馆,也多从这两口井中取水。

岳池的天空
缘于这种情况,城里当时便有了以担水为职业的担水小工。一年四季,每当天朦朦亮,担水工就在城市大街小巷穿行。他们的水桶是木质结构,特大,桶身笸着铁丝,上面加着盖,扁担细长而扁平,担起来闪悠悠,疾步如飞。据统计,20世纪50至60年代,岳池城内的担水工大致30多人,以城镇居民为主,多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但身体状况较好,没多少文化,才选择这类体力活挣钱。但也有落泊的社会名流之士从其业,其中有两位赫赫有名,全城百姓老幼皆知的人物。一位是柏良,民国时期的一位师长,曾当过苏杭某市城防司令长官,解放后,接受管制,无生活来源,以担水谋生。另一位叫龙慕涛,解放后,他曾在县政府任职,1953年搞运动时,因经济问题受处分下台,没了工作,也以担水养家糊口。

岳池的水
20世纪50至60年代,水价很低廉,一担水1至3分钱。一般单位伙食团都雇请专门的担水工,例如茶馆,餐馆或机关厂矿。为节约开支,岳池中学、岳池一中、县委机关食堂这样的大单位,除本单位炊事员担水外,还时常动员职工或高年级学生,义务为食堂担水,岳池中学饮用九龙堰水,岳池一中饮用会仙桥河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机关单位和城镇居民仍饮用井水或河水。
为了保持水源的洁净,县警察局有巡警在四门巡视,不准对河水构成任何污染,包括不准市民在河里洗衣、洗澡,丢垃圾和脏物,禁止牲畜进入河里等。全城百姓遵章守纪,自觉维护河堰水质的清洁卫生。

岳池的水
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加,县政府为解决居民饮用水问题,于1954年在城郊两河修建饮水码头6处,仍不能解决用水难的问题。据1963年调查:全城有1.6万人,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105个,由于附城河、堰的水源短,流量小,稍遇天旱就断水。城内虽有水井119口,都属浅层地下水,碱性重,硬度大,污染严重,不能饮用。
县政府于1966年11月,动工修建自来水站,从响水滩水库右干渠取水,1967年10月建成投产。1970年为了加强水质净化,增建一个容积1600吨的沉淀池。1972年,直接从响水滩水库取水,经伍家垭口,在翔凤山上修造长达3600米的石砌暗渠,采用两级提水输入制水场。1979年改造制水厂过滤池,建成一座年处理量5000吨的重力式无阀滤池。响水滩至翔凤山水池的输水管道用条石砌成,结构不严,经常多处漏水,1985年后开始改建。

岳池的路
每年春末夏初水稻栽插季节,时常发生与沿途村民争水现象。便又从红星乡全民水库取水,使用水泥管道或钢管输水,废弃了后山的石头输水管道。
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县城周围的河水的水质被污染,渐渐无法饮用。从80年代开始,县城周边的河水不仅人畜不能饮用,就连水中的鱼虾都难以存活。县城周围的河流成为一条条污水沟。

岳池农家
21世纪初以来,岳池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东西两条护城河的整治工程纳入县城扩建规划,首先对灵溪河和沿河两岸进行大规模改造。自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中,通过五届农家文化旅游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北起安公桥,南至麻柳桥,长达3公里多的景观带实现了河水净化、环境绿化、建筑物亮化的“三化”。如今,灵溪河水清沏洁净,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岳池一张靓丽的风景名片。
山青青,水清清,吃喝住行不忧心。水源治理上台阶,环境治理上高度,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百万人口的大县,以新的姿态,在川东地区展露风采。如果诗人陆游再一次路过岳池,岳池农家一定会留住他的脚步......

陆游广场
文/周杰
摄影:大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甸!让我走进你(一)---河
兖州的河 失去的兖州 心中的记忆
乡愁美文:家乡的河,心中的河
有关北京房山区郑家铺的传说
散文||故乡那条河
故乡门前那条河|龙凤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