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保长”沈伐:师从“东方卓别林”,用四川方言2登央视春晚

有一个组合曾风靡西南三省,那就是号称连喂猪都认识的:“喜剧铁三角”。

他们一个是著名喜剧演员傻儿师长刘德一,一个是散打评书鼻祖李伯清,还有一个便是谐剧掌门人沈伐。

提到沈伐就不得不先说一说:谐剧

谐剧,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流行于四川。

表演的时候,只需要一个演员与实际不存在的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就能笑翻四座。

但是,谐剧既不像北方的“单口相声”,也不像上海的“独角戏”,甚至与三十年代四川出现的“单簧”也大不相同。

谐剧最大的特色是,演员用生动的肢体语言简述一个生活的小故事,有点像四川说的:摆闲条(说家常)。

所以谐剧又称为:拉杂剧。

沈伐就是凭着这个本事,撑起了四川谐剧的一片天,更被誉为谐剧第二代掌门人。

他让方言谐剧两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出演的“王保长”系列,运用的“川普卷舌音”,塑造的“王保长”真实、特别又搞笑,深受西南三省观众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谐剧界的扛把子(领头羊):沈伐。

拜师“东方卓别林”:王永梭

1942年8月,沈伐出生于嘉陵江边一个铁匠之家。

17岁时,因为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出色的表演,沈伐赤手空拳的攻进了四川省舞蹈学校。

专业的学校,专业的老师,沈伐的天赋被无限释放,很快就在学校展露头角。

1962年,他跳的《快乐的啰嗦》《凉山酒舞》惊艳四座,被某团长一眼选进了省歌舞团舞蹈队。

也就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让他追求一生的谐剧艺术,更认识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恩师,王永梭。

王永梭

王永梭,谐剧创始人,他自创自演的谐剧《卖膏药》,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东方卓别林”。

也正是因为看到王永梭的这一台谐剧专场演出,沈伐深深地爱上这门曲艺,并确定了自己以后的艺术方向。

通过歌舞团的介绍,王永梭最初只是帮助沈伐指导排了一出戏,这出戏叫做《十二点正》。

沈伐说:“最初老师一手一脚地教我,一段段地帮我排。排了之后,第二天觉得不行,再重新来过。”

在当时,喜剧并不是很受欢迎,想用搞笑讨好观众并不容易。

为了做到尽善尽美,沈伐的第一场戏也在王永梭的把关下,改了又改,排了再排。

沈伐接着说:“演出第一场,老师帮我拉幕。我在台上的时候,他比我还要紧张。看着观众有了笑声,有了掌声之后,他比我还要高兴。”

王永梭和沈伐相处融洽,他们一个想培养亲传弟子,一个想拜师学艺,两人自然一拍即合。

沈伐感恩说到:“老师给我排戏、讲谐剧的道理,慢慢的我跟他家人相处的也越来越好,正式成了他的入室弟子。”

有了谐剧“开山鼻祖”的细心指导,沈伐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谐剧演员,师父带着徒弟走南闯北,一路向前,最后甚至闯进了春晚。

春晚风波

1985 年末,四川电视台推荐给央视的节目是沈伐表演的《听诊器》。

不幸的是,该节目在一审时就被 " 枪毙 ",原因是该题材不适合春晚舞台。

沈伐灰不溜秋的准备带着铺盖卷回来。

正在他打到回府的时候,春晚的总导演黄一鹤把他叫来,让他当场又表演了几个其他的作品。

黄导是北方人,所以并不是全部都听懂了,但是他看到周围听得懂的人全部都笑翻在地,就定了沈伐上一个节目,并确定好表演曲目《零点七》(原名为《演出之前》)。

因为表演的是纯四川方言,担心有些观众听不懂,黄导一再要沈伐把语速放慢,再把太地道的方言词改换了一下。

沈伐确定了剧目之后,天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节目在后来的几审中都顺利过关,并被安排在黄金时间表演。

1986年,沈伐带着谐剧《零点七》走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9 分钟的表演大获成功。

他打破了央视春晚均为普通话节目的格局,谐剧《零点七》中的台词 " 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 " 迅即成为流行语。

结缘游本昌

沈伐去北京参加春晚,因缘际会认识了我们熟知的“济公和尚”,表演艺术家游本昌。

因为两人都喜爱表演艺术,所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他们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哑剧、谐剧》专场演出,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喜爱,他们一演就连着演了十多场。

接地气的演出让老百姓越来越喜欢沈伐。

1988 年,沈伐再次带着自己的作品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当时的作品叫做《蓝贵龙接妻》,但是为让该节目更加出彩,导演选用演员岳红与沈伐搭档出演,并把谐剧重新命名为方言小品《接妻》。

沈伐与岳红配合默契,不负众望。

" 打我,打得个保质保量 " 这句话迅速流传开,成了民间的又一句流行语。

那时起,沈伐的名号,正式打响。

他开始到全国各地巡演 ," 沈伐谐剧专场 " 上百场,场场火爆,使得谐剧这门艺术迅速在全国叫响,开创了谐剧艺术的巅峰时期,并由此确定了他作为谐剧第二代掌门人的地位。

与此同时,巴蜀的另外两位喜剧演员也迅速崛起,那就是傻儿司令刘德一和散打评书开山鼻祖李伯清。

他们在宝光寺喝血酒,结拜成三兄弟。

兄弟同心,三人很快就开始一起合作影视剧。

沈伐先后在《傻儿司令》和《假打外传》去打了个酱油(客串),又和两人一起拍了《三喜临门》。

他的演技日益突出,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王保长系列剧”。

演绎“王保长”

他连续出演了一整套战争喜剧:《王保长歪传》 、《王保长今传》 、《王保长今传2》。

《王保长》系列剧表现了王保长从解放前夕到解放初,由“狗”变成人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和人性色彩。

那这部剧有好火呢?

用数据来说,它曾在四川电视台创下了9.5个百分点的惊人收视率,而且反复不停的重播。

用俗话来说, 它就是: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闹腾了天地间的一场大戏。

他在剧中运用“川普卷舌音”,塑造的“王保长”除了接地气,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沈伐说:“王保长这个人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我在演王保长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时空幻觉,分不清楚我是他,还是他是我,我下意识地用他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一种常态的生活。”

尾声

这么多年来,功成名就的沈伐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他苦扛下四川方言艺术的大旗,希望能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沈伐有两个儿子,哥哥沈戈,弟弟沈弋。

两人的名字都取自父亲的“伐”字,这也能看出沈伐最初还是非常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衣钵。

在弟弟沈弋十几岁的时候,沈伐还特地把重庆笑星凌宗魁请到成都,让儿子可以正儿八经拜师,哪知沈弋对这东西根本不感兴趣,哥哥也是一样,完全不喜欢学喜剧艺术。

相反,他们非常喜欢音乐。

哥哥一有空就玩电吉他,弟弟沉迷打碟,两人也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

对此沈伐有支持也有无奈,只说:“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我很欣慰。”

不能传给儿子,再来看看他的徒弟。

沈伐门下有3位弟子,整个四川有十多个“巴蜀笑星”,但是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代表作上看,竟然没有一人能扛起谐剧这面大旗。

面对采访,沈伐眼底有些失落,但依然坚定的说:“我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在耋耄之年能培养出谐剧第三代掌门人,使他钟爱一生的四川方言艺术后继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四川方言谐剧表演---王啰嗦
大兵用四川方言演小品《王保长》,味道特浓!
刘心武:他来拜望刘三姐
【喜剧片】抓壮丁〔四川方言〕(1963)
四川方言:王保长反赌麻将顺口溜、有才有道理,收藏转发了!
抓壮丁:四川方言剧,八一电影出品,王保长抓壮丁全程都是笑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