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解“多头考核”

    每个部门都针对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业务制定考核办法,下达考核目标,进行专门专项考核,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产生了高额的考核成本


 

■本刊记者  蒋玉   通讯员  邹壮新  杨惠强  陈振业


 

    “考核官员满天飞”。年末时,各部门的考核官员下基层考核工作,这原本是加强基层建设的有效措施,可“满天飞”的考核官员却给很多地方带来了困扰:行政资源浪费、基层考核压力和经济压力增大、滋生不正之风,等等。
    “多头考核”究竟影响有多严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日前,本刊记者走访了惠州市惠城区等地,调查了解“多头考核”的现实情况,寻找破解之道。

“考核官员满天飞”

    几十号人,两三辆面包车,浩浩荡荡,熙熙攘攘。
    采访中,惠州市惠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凯灵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了以前的考核组到乡镇考核工作时的“壮观”场面。
    “那么庞大的队伍,不仅有损政府公务员的形象,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陈凯灵说起当时的情况直摇头。
    做了多年乡镇工作的惠州市惠城区委潼侨镇党委书记助理黄冠,对往年的考核“盛况”也记忆犹新:“不管哪个部门下来考核工作,书记、镇长都要亲自做汇报,内容基本上一样,场面又必须够隆重。常常是周一来一批,周三又来一批,周五可能还有一批。镇里起码要安排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应付众多部门的一一考核。”
    年终考核结果是乡镇一年工作成绩的体现,关乎干部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对于乡镇来说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因此宁愿放弃其他工作也必须保证考核工作顺利。乡镇干部说得上是为考核费尽心机。
    所谓“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各部门的工作落脚点都在基层。各个部门为了保证工作推进的效果,各自对基层工作进行考核。于是,考核组接踵而至,考核人员络绎不绝,考核内容细致入微,被考核单位应接不暇。这种局面,就是人们所说的“多头考核”。
    “以前,最怕年终那个月,从月头忙到月尾。陪同、接待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因为迎考工作没做好而影响到考核成绩。”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肖毅告诉记者。

考核的困惑

    “多头考核”导致“考核官员满天飞”,其实考核官员也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惠州市惠城区是个大区,面积不比深圳市小多少,目前共有18个被考核乡镇,考核负责部门则有几十个,考核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
    “每年考核时,各单位都忙得团团转。”惠城区委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陈子东告诉记者,“连续加班是正常状态,有时候晚上10点多了,都会因为一份报告甚至一个数据回去加班。”
    党和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部门分工各有不同。如果每个部门都针对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业务制定考核办法,下达考核目标,进行专门、专项的考核,势必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产生高额的考核成本。记者在惠城区了解到,该区最多时有来自不同部门的12份考核办法和若干责任书。
    “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中,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相互重叠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花在了原本可以避免的工作上。”陈子东分析说。
    加之各部门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职能和考核内容上的交叉重叠,在考核意见上的分歧又在所难免。陈凯灵告诉记者:“每次考核回来,各部门之间总会大会小会地开个三五次才能‘争’个结果出来。”
除此之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办法缺少统一协调,造成考核标准不明确,降低了考核工作的质量,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有些考核实施后不但没有达到考核工作的初衷,而且还打击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被考核单位“接待”的档次、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基层干部的“尊重”程度,来确定考核结果的情况,在“多头考核”中并不少见。
    对此,陈凯灵分析说:“在多头考核中,各部门怕自己主抓的工作得不到重视,推行效果不好,纷纷拼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陷入互相竞争的状态。”因而,考核时一把手不汇报甚至不出面,往往被认为是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考核成绩受影响就显得在所难免了。

十二本考核文件变成一本

    2009年初,一本《惠城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镇、街道党政正职责任考核办法》,摆到了惠州市惠城区各个乡镇办公室的桌面上。
     这套考核办法把各单位、各部门分头实施的考核工作进行整合,建立了“1+10”的考核体系。“1”指的就是一个综合的责任考核体系;“10”指的是根据全区中心工作要求,从责任考核体系中提取10个单项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据了解,惠城区10个单项工作的评比表彰从10年前就开始了,被基层广泛称作“十面金牌”。而将责任考核办法和10个单项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体系,却是今年的新举措。
    “以前不同部门的考核办法、考核规定足有十几本,另外还有六七张责任书,摞起来厚厚一叠。现在就这一本啦!”采访中,惠州市惠城区龙丰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黄光说。
    更加令乡镇干部高兴的是,这份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工作流程,并且写明年底的考核组将仅由5至7人组成,只走一趟、花费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对一个乡镇的现场考核。
    “十二本考核文件变成一本,一个月的工作半天搞定。”陈凯灵介绍说,根据考核体系的设计,如此大比例地压缩考核队伍、简化考核流程,并不会影响考核的效果。那这一套考核办法是如何做到的呢?惠城区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原来,以前的考核人员减不下来是因为各个部门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如果我们不派人去,基层就不重视我们。所以每个部门都争先恐后地派人下基层考核,人数自然减不了。如今,新的考核系统要求明确,各家的考核内容已经全部涵盖在内,派人“占座”就显得不需要了。
    陈凯灵说,按照这套考核办法的要求,考核指标负责部门主要通过加强平时的跟踪指导来督促工作的落实,年底考核时,由区统一抽调人员组成考核组,分成四个组,分别下到不同的乡镇去,将考核数据和文字资料带回来,回来后再进行综合“加工处理”,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访中,惠城区发改局副局长刘志亮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要多蹭一顿饭都难了。人家工作好坏、打分高低的依据,都在这一本考核办法里写得一清二楚,没必要巴结考核组啦。”

基层干部有了“课程表”

    为了保证考核内容的“与时俱进”,惠城区委组织部每年年初会向各部门、单位征集考核内容,编写当年的考核办法,组织签订年度考核责任书。
    肖毅对今年考核责任书签订仪式印象非常深刻。4月30日,肖毅所在的江南街道的领导和区委书记签下了考核责任书。回去之后,领导又跟包括肖毅在内的街道班子成员签了考核责任书。
    “我们书记现在督促检查工作就按照这一本考核体系来,要做哪些工作、抓哪些落实,都按考核办法里写的来。”采访中,肖毅对记者说,“这一份考核体系事实上成了我们基层干部的课程表。”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考核体系是“课程表”;对于上级考核部门来说,考核体系则成了“指挥棒”。
    惠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利育向记者分析考核体系的意义时说:“花大力气建立起这样一套考核体系,一方面是要节约行政成本,减轻基层考核压力和负担。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一体系,强调当年的工作重点,引导基层的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以便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
    与考核体系取得的成效相比,林利育考虑得更多的是考核后的长期效果。考核是一种带有奖惩性的激励机制,因区级财力有限,每年或1万元或5000元的奖励很难发挥有效的激励效果。关键是政治上的激励,但因为受县(区)一级对乡镇党政正职提拔任用权限的制约,此项激励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剩下的就是精神鼓励了。”林利育说,“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手段,我担心实行几年后,这种考核体系会失去生命力。”
    无论如何,“多头考核”的问题在惠城区已成为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政策
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基层干部吐槽督查检查泛滥:一个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
基层留人,关键在留心
乡镇政府的应酬政治——10省(区)20乡镇调查
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