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束微光的想法

《认知觉醒》读书心得+精华总结

2021年读完的第6本书(2020.5-2021.1的第82本书)

时间:2021.1.21    

阅读7小时,整理1.5小时,输出1时32分

人是在一瞬间长大的,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想起了自己在2020年7月11日发的朋友圈:

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

如果我能活到90岁,22岁之前像是在黑夜中睡着,酣然入梦;工作这7年半梦半醒;今年30岁,按照一天24小时来计算,正当早晨八时,阳光普照大地,如梦方醒。

我想要无悔的一生,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没赶上最早的一趟列车,很庆幸也不是最晚的,我可以乘载着学习号列车驶向前方(乘客须知:身体健康、珍惜时间、制定计划、行胜于言。)当我末年回首之时,可以对自己说一句:你真棒!辛苦了!此生足矣

如果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认知觉醒!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的是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下篇讲的是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从内外把认知分析的非常透彻,内观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都像是水面下的冰山,看不到却起决定性作用,每天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外观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这些都是我们每天看得见,想努力提升的能力。

其实内外结合,才能有效的提升自己,所以作者最后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是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看到这本书的开篇就让人眼前一亮,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中讲什么是真正的认知觉醒:

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之前还感叹过努力的有点晚,读完这句振奋人心的话感叹自己,我才三十而已!人生不设限,未来尤可期。

这本书不仅有作者周岭的内观、外观、如何提升,还有他的陪伴,一句共同改变,一起前行,我感到觉醒的路上不孤独。让我们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去获得认知觉醒吧!

上篇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第二节 焦虑:焦虑的根源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第一节 模糊: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第二节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第三章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

 第一节 元认知: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

  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第二节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第一节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第二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所以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第一节 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请注意,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第三节 关联:高手的“暗箱”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第四节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第五节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大多数人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况下,都会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不自觉地降低标准,此时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已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人们坚持的动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我们在任务设置时要使用新策略:设下限,不设上限。

 第六节 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第七节 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刻意练习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第一节 清晰: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大脑要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么同时想做的事太多,无法确定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要么知道目标,但没想好具体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实现。

 第二节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耍小聪明的人会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

 第三节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第一节 心智带宽: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满,无论做学习计划,还是做工作安排,他们都会给自己留足够的闲余,让自己从容地面对每一刻。

 第二节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也取决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视角单一的人容易固执、急躁和钻牛角尖,而视角多元的人则表现得更为智慧、平和与包容。

  保持客观、不臆断。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第三节 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作“动机转移”。

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第一节 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坚持早起的

  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第二节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第三节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

 第四节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

  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

 第五节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觉醒》:助你重获新生
|微读书-第018期|《认知觉醒》,擦除人生模糊,唯有自我觉醒。
推荐一本书《认知觉醒》,开启认知驱动,走出低勤奋的陷阱
认知觉醒:你为什么会焦虑?
《认知觉醒》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看完《认知觉醒》才知道,原来自律改变人生是最大的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