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知道的杜心五
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07/1215/149295505437.html

自然书生感言:

南北大侠杜心五先生有两位追随时间最久的弟子:一位开山弟子万籁声先生,一位关门弟子朱允廉先生。

朱老曾说过:

“师父的几个弟子除我以外,都是武林高手,不过我最钦佩的还是师兄万籁声”。

万老与朱老,一个从师于中年时代的心五公,一个陪伴了心五公的晚年。

       万籁声先生是上世纪20年代在北京农业大学(校址现为玉渊潭公园,在阜成门外)读书时,每逢周六到杜心五位于北京西直门内大街酱坊大院6号(此地现为一大型停车场)的家里学习自然门功夫的。万每去习武之前,必到附近的菜市场买一袋新鲜蔬菜给师父送去,再为师父泡上一壶张家界毛尖,因为这是心五公最爱饮的茶,然后才开始练武,如是者凡八年。

     朱允廉先生是杜心五上世纪40年代在慈利老家修道时的弟子,主要是陪同师父修道,担当“护法”的角色,时间当在1944年心五公自重庆返湘西归隐至1950年由慈利赴长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期间,亦长达六年之久。虽都是心五公之高徒,但二老终属不同。

      本期公众号所刊出的正是朱允廉先生于1992年发表在湖南省慈利县政协所办的刊物《慈利文史》上的回忆文章,这一弥足珍贵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心五公晚年在慈利隐居时的情况,从中我们不难一窥自然门先辈之神韵。特别是心五公浪漫传奇的非凡一生,见着信史,实属难得。朱老作为心五公晚年贴身之人,有着精准而独到的视角,读罢此文,几多醍醐,几多豁然,几多感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然门先贤俱往矣,作为后学之吾辈,向往自然门辉煌的诸多过往,追求自然门前贤的鬼斧神工,但我们脚下的路应如何去走,方能通向自然门武学的康庄大道呢?

       曰:踏踏实实走好内圈手,亦步亦趋练好基本功,除此别无他途。至于自然门健身之法,朱老文中亦有所披露,今特将该文选刊于此,读者按文索骥,当不无几许裨益也。

       我叫朱允廉,排行老七,故又叫朱七,现年已过古稀,是杜心五的徒弟。近几年出版界出了师父的许多传奇故事书刊,大多我都读了。但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却无人知道。特别是他晚年隐居饭甄山以后,这段经历以及他在这里的一些自我介绍的秘闻确值得记载。师父之所以选在这里隐居有两层意思,一是这里过去是覃厚的住地,名叫绕河寨,地势很好,二是这里清静,适合隐居生活。

一、奇特的斗米观

       斗米观是我父亲一手所承建。早在我向杜心五拜师(实际是他要我为徒)之前,他就经常到我家去玩,与我的父亲是莫逆之交。我父亲朱泰顺,住永安渡,是当地有名的大富户,除了收租之外,还开了一个药店,十分红火。师父对我父亲吝啬和一心只想发财看不顺眼,曾开玩笑说:“ 我要想办法把你家搞穷。”我父亲笑道:“我一不抢,二不偷,我穷得了吗?”因我父亲尽管家大业大,自己依然勤俭过日子,他坚信家势垮不了。1943年春天,师父突然对我父亲说,他要在绕河寨修栋住宅,并把规模向我父亲讲了。师父说:“ 我给你1000元银圆,盈亏由你负责。”父亲一计算此款只够一半,好一会儿不作声。师父问: “怎么样,钱多了?”我父亲哭笑不得,只好点头勉为其难。后来,父亲告诉母亲说,为修这栋屋赔了600银圆。房子修起后,师父的远近亲友要为他送喜,都被他一律拒绝了。他说:“今后谁来见我,给我送一斗米就行了。”所以师父将此屋取名“斗米观”。斗米观位于绕河寨饭甑山的半山腰,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松林中,整天松涛滚滚、鸟语阵阵,屋后有清泉四季不断。泪泪而流,叮咚有声。斗米观是一栋别致的木房,一正两偏,三进三退,四周为土墙所护。“斗米观”三字系师父自已所书,略带草体,花动有力,嵌在围墙的槽门横额令人有肃然起敬之感。师父的话一点也不假,凡是求见者,不管是谁,都按此规矩办事。因为这里什么也不缺,只需大米就行了。

      斗米观修成不久,我父亲七十大寿,亲友要父亲大摆筵席,我父亲先是执意不办,师父闻知极力怂恿要大操大办,并嘱要把席面搞丰盛。父亲见是师父的主意,何乐而不为?寿庆这天,人山人海。父亲高兴地对母亲私语:“这下可以捞上一大笔收入了。”母亲自然也很惬意。这天师父来得很早,一来就向我父亲作了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律免费祝寿你看如何?”我父亲有苦难言,只好强作笑容。据说,这次花去了一万多元,父亲像扯掉了一叶肝。此后凡是师父给人家开的药方,都要他们到我家取药,也是白纸一张。就这样,一个大富人家,不几年真的让他整穷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我父亲深有体会地对师父说:“还是你老看得远啊! ”师父一笑了之,好一会儿才说:“你不要光在几个钱上打圈子,要的是人呀。”他拉过我的手,高兴地说:“你看,现在七儿长得多棒了,幸亏治得及时啊!”我父亲感激不尽地说:“多亏你搭教,这都是我干的糊涂事呀!”此话不假,我差点见阎王了。

斗米观现貌,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境内绕河寨饭甑山的半山腰

二、杜心五救我一条命

      我是15 岁(即1934年结婚的),妻子14岁,夫妻虽不是自由恋爱,但感情甚好。因我是家中小少爷,成天贪玩。沉浸于夫妻生活之中,不到三年,我由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人。说也奇怪,妻子也许成天忙于家务,身体越长越好。父母发现我面黄肌瘦,吃不下饭,为我请来许多名医,几乎天天吃药,家中的补药差不多让我全吃了,可是都无济于事,且越治越糟。母亲含泪抚摸我的额头心痛地说:“七儿看你瘦成这个样怎么办?”我只觉得吃饭无味,四肢无力,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天,师父来到我家,见了我说:“七儿,你的性命难保,现在救你的只有我了。”

“你能救我的命?”

      师父笑了:“不信?你就随我去吧!”他对我看了看说:“你这种病,那些医生是治不了的,是父母害了你,吃了早婚的亏,得的是色痨。”

“色痨?”

      他说:总经得起风吹雨打,要治好这种病,随我住三年,但有条规定,在这三年里,不准与妻子同房。”他望着我:“你做得到吗? ”

我点头称是。

      记得那是1943年夏秋之际,我背上一斗米进了斗米观。临出门时,母亲和妻子送到门外,母亲叮嘱我:“要听师父的话, 苦练功夫,把病治好。”

      一进斗米观,师父叫我见了师兄,他指着那个黑汉告诉我说:“他是韦卿成,岩泊渡的。”又指我告诉韦:“他是朱泰顺的七少爷, 叫朱允廉。”我们相识以后,师父分了工,韦卿成打柴、买菜、做饭、浆洗衣服、练武。我治病,给师父泼洗尿罐马桶。这种活虽然肮脏,但轻松简单,我倒很乐意。

师父给我治病的方法很奇特。

      他说:这种病属痨性,需要心静,不要多睡,不要过重操劳,做点小事,其意是“不可多动,不可不动”。另外是学点功夫,不到三年,自可康复。我树立坚定的信心,因为我相信师父,儿时就闻其大名,早对他产生许多神秘之感,当然深信无疑。他教的功夫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先练少林十八步,其动作有前俯后仰,“铁牛耕地”“金鸡独立”等自然门健身之法。这种功夫做起来轻松自如,且感有味。第二是站、坐、卧三样交替进行,做到适度有制,恰到好处。三是按摩胸部,一次20回,并咽口水津液200回,再吐10回。四是巧睡,五指对插双手托腮,双腿垫股。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在治疗期间,他常讲酒色财气四个字的利害祸福,以示教诲。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酒可饮而不可醉,色可爱而不可贪,财可要而不可迷,气可鼓而不可赌。”他还具体地告诫我:“你不是贪色,怎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为什么要把你父亲家势搞垮,有吃有穿就行了嘛!要那么多财产干吗?钱多害人害已呀,许多人不是为钱而死吗?为富不仁吗?”我听得津津有味,说:“师父所言极是,弟子明白,一定铭记于心中。”杜心五不讲究吃穿,食量很小,很少睡觉,基本上是闭目静坐在床上练功。每天除了练功外,就是写字、养花、看书,常对我讲“寡欲精神爽,多思气血衰”的道理。师父教我仗义疏财,传给我的医术,我按照师父的指教救死扶伤,一般无钱人治病都采取免费医治,对有钱人也是少收,从不为钱字打主意。因为我的命是师父救过来的,我一定要继承师父的衣钵。

三、师父不寻常的少年生活

师父经常向我透露,他说:

      我家是江垭岩板田的一个大户人家,有1900多担租。父亲叫杜佳珍,娶妻康氏,40多岁才生我。父亲是清朝的武官,有一身武功,官为清军都司,人称杜都司,在天津大沽口抗倭(英法联军)战斗中不幸被敌炮弹击中大腿。他看破清廷轻视汉人的险恶用心和腐败无能的本质,请病假回乡,解甲归田,经常对我讲,“媿儿 (因我名叫慎媿)你要发奋读书,千万别要习武。现在这世道武功有么用处,我不是一身武艺,不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吗?”我对父亲说:“爹, 我发现伯叔他们为人不善呀,见你就是我这一棵苗, 只怕待你万寿之后侵占家产,那时家业难保啊!”父亲气愤地说:“ 有你在谁敢欺侮我家?”

“我没有武艺,凭什么镇住人家?”

“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不同意你习武。”

       父亲的话我根本没听,一心只想练一身武艺,唯我天下第一,谁也不敢碰我。于是看到别人练武了,我就偷偷地学习,尤其练飞蝗石练得十分得心应手,百步之中百发百中,能击地上跑鼠,可击空中飞鸟,说中就中,从不走空。谁知这个特技被父亲知道了,将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要你好好念书,你却搞歪门邪道,不争气的东西,从此再也不许违犯!”我11岁那年,父亲因腿伤复发,日渐加重,一天的黄昏时分,一群外地强人来抢劫,见我父亲的爱妾(外地人)年轻貌美,想用武力杀死我父,以夺其妾。此人身材高大,使用的是“判官笔”(后来爹爹讲的),父亲强支身体,挥刀与其迎战,二人你去我来,战了三十个回合,父亲毕竟体力不支……(此时,心五公情急之下,用飞蝗石击毙强人,解了旦夕之忧)

      后来,母亲说:“我相信媿儿是争得这口气的。”父亲要母亲从墙上取下那把跟随他戎马半世的战刀交给了我,开始大力支持我习武了。从此,我的武功成绩长进非凡,不管什么功夫一学即会,说实在话,对于一般的师父都瞧不起了,所以连换了八九个,最后才找到徐矮师和刘大神仙。我常想,要不是我救父亲那一招,现在也可能学不到这样的武功。人家都称我的武功盖世,什么南北大侠、北杜南柳(即柳森严),其实比我高的多得很。徐矮师的轻功绝招我一直没学到。有一次,我俩过溇江,他像蜻蜓点水一般,眨眼不见了,过河不湿鞋,而我呢,则要用块木板轮换垫脚,才能过去。上山也总是隔他那么远。再说刘大神仙,我俩围北京城走三圈,我只走两圈就不行了,掉他老远。他是一位白须飘胸的老者,我呢?正是壮年盛世的汉子。这叫作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一生最佩服是这两位怪师。

四、我亲眼所见的杜心五的真功夫

      有人问杜心五的真功夫不知到底如何?我说名不虚传,一点不假。先讲讲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吧!

       早就听人家说,杜心五是青红帮头子,他的片子可以过省,大人物都要拜他,确有其事。一天,省主席王东原来慈利巡视,先派人交涉要求会见师父,师父说:“今天我身体不爽,不见。”等了三天,才让王东原见他,一进门照例背了一斗米,见了师父毕恭毕敬地三鞠躬,师父严肃地对他说:“听说你干些事很不得人心是吗? ”王东原欠身道:“岂敢,岂敢,请师傅放心就是。”

       师父的轻功,简直使人难以置信。一天,我俩去杉木桥办事,正遇上这里逢场期,赶集的人成千上万,人挤人,人压人,有的被挤得哭。我问师父:“过不去怎么办?”他摸摸胸前的胡须对我说:“ 你抓住我的衣领,闭着眼走就是。”我只好照此办了,谁知他一起步,我便倒在地上,差点让人踏上了,待我起来看时,不见他的踪影了。我急了,只好绕道而去,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他的身边,这时,他在一家店中已吃了48个麻圆了,坐了好一会儿了。人们告诉我,只见个白胡子老头儿从空中飞了过来,落地才知是你师父。

       尔后,我仔细注意他走路,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他平时走路,都是飘飘然的,好似走不稳的样子。他穿新布鞋过露水鞋不沾水,过水田脚不沾泥,这是家常便饭。

我常问师父:“ 人家说你来无影去无踪,是真事吗?”他笑了笑说:“只能说来无声去无声。”

       我的病,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全痊愈了。尔后主要是向师父学药和健身术。他的名药“千锤膏”绝技,就是这时学得的,我用它不知治好多少病人。我今年73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牙不缺,这就是他给我的健身法。

(本文节选自1992年7月《慈利文史》第5辑)

朱允廉先生与杜修嗣先生合影

自然子按:

朱允廉先生,在师门我们叫师叔,他家族排行老七,故叫他七叔,或称朱七爷。

那年我从福州返长,在修嗣先生家识得七叔,因之听到好多他讲叙的心五公之轶闻逸事…

      犹忆我接他去我家吃饭,那天下着小雨气温偏寒,可能饭煮得有点硬,他哽着了,放下筷子进里屋,我不放心跟进去,只见他蹲在床边,我知是在练功…

不一会他出来举着右手道;

“好了,打了一个屁,好了!”

       这时我一愣,因这个功我在福州学过,叫“食后靠功”,是祖师爷刘神仙一脉相承的不传之秘。说实话那时身体很棒,对这些原不很在心,只倾情于自然门技击方面的秘传,养生功法都是被动学的。见七叔之效如桴鼓立竿见影的实例感概横生,增添了对刘神仙一脉道家养生功的认定与坚守,数十年一路行来之修持,特别是到今天这个古稀衰年之未衰,这其实是感恩万先师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之润物细无声啊…

       朱七叔虽是个足未出湘西且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者,但他可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见过大场面的人。曾手持心五公的手札,他敢在万把凶残土匪队伍里头昂行,硬是救下了慈利县城免遭涂炭…

朱七叔跟在大侠身旁却未习武,俗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时代变迁,朝局如幻,武功高强者死于非命,不谙武功的他则残喘苟活,两人两重天,这不信“宿命”也是“宿命”啊!

唉,经历太那个不谈也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是一种修行(慧言慧语)
《金书红颜录》碧血丹青篇(三六)
自道荐文 | 一代宗师叶问的传奇人生(上)
逍遥派的“神仙姐姐”有多强?实力不在三老之下,比虚竹还厉害
朱茵版射雕11,王处一铁脚震群雄,一脚下去筋断骨折
无家别(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