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虫咬性皮炎【转载】
虫咬性皮炎
1、简介
中文名:虫咬性皮炎  外文名:Insect bitedermatitis
季节分布:春夏秋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丘疹、风团或淤点,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
发病部位:暴露部位
2、病因病机
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虫咬皮炎(insect bitedermatitis)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虫咬皮炎本病又称丘疹性皮炎(lichenurticatus)、婴儿苔藓(stroophulusinfantum)或小儿丘疹性皮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 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虫咬皮炎又名婴儿丘疹性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是好发于小儿的常见皮肤病,患病的小儿皮肤会出现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丘疹样水疱性皮疹,瘙痒不安,常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由于瘙痒会使小儿哭闹烦躁,若抓破皮肤可因继发感染而致化脓。本病婴幼儿多见,春夏季节发病率比较高。本病一般预后比较好。本病与中医水疥类似。亦有学者称本病为水疱湿疡。
现今几乎都认为虫咬皮炎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3、临床特征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诊断要点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上因由类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症状体征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虫咬皮炎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令期前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然而,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痒,抓破后容易糜烂而致继发感染。单个损害的皮疹约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新损害的皮疹常不断发生,所以同一人皮肤内可见不同期的皮疹。
按中医辨证,皮疹成批出现,丘疹色红,坚硬如粒,瘙痒明显,哭闹不安,舌尖红或边红,或兼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咽痛,咳嗽,是风热壅滞证。如果皮疹比较大,上有水疱,痒痛明显,面黄烦躁,或精神困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是湿热蕴滞证。病程已久,皮疹反复发作,色红而痒,口渴口臭,时有腹痛,大便干结,夜间磨牙,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腻,是积滞蕴热证。
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虫咬皮炎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虫咬皮炎与荨麻疹鉴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4、日常防范
1.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
2.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
3.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4.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5.草席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6.注意室内卫生,放置蚊帐、蚊香驱蚊。室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穿长袖衣服,适当喷洒驱蚊露   。
疾病预防
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本病是小儿春秋季节的多发病,尤其多见于户外活动后发生。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消灭蚊虫、蚤、璊、臭虫等,以及避免食致敏食物,可减少本病发生。尽量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皮疹可自然消退。给予适当的药物可改善症状及加速皮疹消退。中医文献中有关“土风疮”、“水疥”及“细皮风疹”等的描述与本病相似,多“由肌腠虚疏,风尘入于皮肤故也”,或因“内蕴湿热,复感风邪虫毒”,“内有食滞,外感风邪”所致。辨证上多为风、湿、热之症。许多中药具驱虫及辟秽之效,且副作用少,故中药在防治虫咬皮炎中颇有前途。
三、如已发病可以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药犀角化毒丸,赛金化毒散、小儿香桔丸等,局部可以外涂白色洗剂或虫咬水等止痒剂。如有继发感染或长期不愈,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四饮食忌辛辣刺激、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服用期间如有化妆品过敏者需慎用化妆品,避免刺激皮肤。敏感性皮肤容易干燥脱皮,注意给皮肤补水,保持滋润。
易过敏食物
1、牛奶和鸡蛋。牛奶和鸡蛋在食物过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两种食物过敏的病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多数病情严重,因过敏而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鸡蛋中的卵蛋白是主要的过敏成分,其它蛋类也可致敏,但较少见。
2、鱼、虾、蟹及其它海产品。这也是容易引起过敏的一组食物,经常会引起荨麻疹等。
3、肉类。如猪、牛、羊及家禽类。与以上的蛋、奶相比,本类食物过敏者在中国并不多见,这可能与中国人民食肉或家禽时习惯于长时间蒸煮后再吃有关。一般来说,外国人吃肉时加热时间较短,这可能是引起国外过敏人群高于中国的原因。
4、油科作物。如花生、黄豆、芝麻、葵花籽等,这些食物不但畜含油类而且含蛋白质,也是重要的过敏原。
5、核果类食物。如核桃、榛子、杏仁、开心果、腰果等,对这类食物过敏者虽然不多,但过敏者症状可以非常严重,有人吃一粒腰果即可因喉水肿窒息致死。
6、水果。以桃、苹果、梨、桔子(特别是金钱桔)、香蕉、荔枝、草莓以及各种瓜果,如西瓜、青瓜、哈密瓜等为主。
7、蔬菜。在蔬菜中,一般很少有对白菜和青菜过敏者,但扁豆、黄瓜、豆芽菜、番茄、芹菜、胡萝卜等均可引起过敏。对黄豆过敏者几乎全部对黄豆芽过敏。
8、谷物。一般以燕麦、荞麦、小麦过敏者为主,对小米过敏者也有发生,对大米过敏者较少。麦粉中拥有较大量的麦胶,在体内可水解为麦胶蛋白,某些人对此过敏,但不是IgE介导反应(速发过敏反应)。
9、食物添加剂。食用色素、防腐剂、保鲜剂、调味剂过敏者较多,其中以柠檬黄引起的哮喘最为多见。
10、某些发酵的食品。如啤酒,有些病人对啤酒花过敏,有些病人则对食用酵母过敏,有些人则为食用真菌过敏。
5、传统治疗方法
虫咬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如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针剂等,治标不治本,长期用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了万分痛苦.正是认识到传统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治愈荨麻疹要二个方面同时进行。
(1)要进行抗敏脱敏治疗,彻底改变过敏体质。
(2)要彻底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降低血液的血热血燥,恢复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6、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内服抗组胺药物;
2.适当选用外用安抚止痒药物;
3.继发感染者给予抗菌素。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 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如果以上药物没有效果,可以服用“复方酸苷片”,对久治不愈的虫咬皮炎效果显著,其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1)抗过敏作用。(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
2、免疫调节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 抑制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一般2--3天解决问题。
一、抗组胺药物扑尔敏4mg,口服,3次/日。
西替利嗪10mg,口服,1次/晚。
二、激素治疗强的松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
五、局部冷湿敷。
7、中医治疗
内治法
辨证论治:
热毒蕴结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虫毒侵入肌肤,蕴积化热,与气血相搏,故有红肿、水疱、瘀斑;虫毒人里,毒热内结,故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外治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为宜。
(一)红斑、丘疹、风团等,可用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
(二)继发感染,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然后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颠倒散洗剂。
(三)松毛虫、桑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处刺毛,并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涂5%碘酒。
虫咬性皮炎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牛蒡子各12克,紫背天葵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水煎服,每日l剂。
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火毒重者,去牛蒡子、荆芥、防风,加黄芩、栀子各12克、黄连9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温开水送服。
3.外治法
1、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
2、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
虫咬皮炎外用方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1.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并用手反复揉搓。疼痛及肿胀一般4~10分钟即可消失。
2.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食醋、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处,每日3~5次。一般用药1~2天后患者红肿减轻,痛痒感消失。
3.先用盐水将皮损处洗净,然后取新癀片适量研成粉末,以食醋或开塞露调成稀糊状外涂,面积稍大者覆盖消毒纱布,每日1~2次。一般用药1天后痒痛感减轻,连用5天。
4.苦参10克,黄柏3克,冰片3克,75%酒精100毫升。先将苦参、黄柏研成粗末,冰片研成细末,一起装入玻璃瓶内,再倒入酒精,密封瓶口,每日晃动瓶子3次,使药物充分溶解。浸泡5天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备用。用棉签蘸药液涂搽皮损处,每日3~5次,3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外用药物。
内外合治虫咬皮炎
摘自2013-4-19中国中医药报
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虫咬皮炎是由于昆虫叮咬皮肤后其体内毒液或唾液侵入皮肤引起的炎性反应,以丘疹、风团或瘀点多见,部分可出现脓疱、水疱或糜烂,自觉剧痒、烧灼感或痛感。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对虫咬皮炎患者予以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内服药物: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金银花、生地各15克,野菊花、白茅根、车前草、七叶一枝花、麦冬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饮服,每日1剂。
外用药物:马齿苋50克,薄荷、荆芥各20克。水煎药液洗浴患处,每日2次。
紫金锭外敷治虫咬皮炎
摘自2013-8-26中国中医药报
丁树栋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将紫金锭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6天,可治疗虫咬皮炎。表现为皮损为黄豆至花生米略呈梭形的红色水肿性斑丘疹,似风团样,中心可有水疱,自觉瘙痒剧烈。
中药外涂解蚊虫叮咬
摘自2014-7-2中国中医药报
白花蛇舌草10克,苦参10克,薏苡仁10克,苍术10克,蒲公英10克,半枝莲10克,水煎到冷,涂搽皮肤。
适用于儿童因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若皮炎导致流黄水症状,可在药水中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混匀涂搽,按每公斤体重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5毫克,每2日1剂。(梅松政)
虫咬皮炎不要用手搔抓
摘自2014-9-4中国中医药报
张献怀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处暑过后,炎热渐退,秋高气爽,进入秋游的最好时节,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花海中嬉耍,有的人在水边草地上搭上帐篷休息。而在人们享受大好秋光的同时,藏在杂草树丛中各种昆虫会悄悄爬到人的身上叮咬人体的皮肤,从而发生虫咬皮炎。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邹先彪博士介绍,每年夏秋季节都是虫咬皮炎的高发时期。
邹先彪说,引起虫咬皮炎的昆虫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螨虫非常小,在自然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肤引起虫咬皮炎,也可以通过其产生的分泌物如粪便、唾液等引起皮肤的炎症。虫咬皮炎的表现为叮咬处会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瘀点瘀斑等,中间可见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刺痛、灼疼。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可因痒而搔抓后继发细菌感染,如果被毒毛毒刺所伤,还可以引起损伤部位的红、肿、热、痛,极个别严重者还可以因此而休克。虫咬皮炎的发生不分年龄段,各年龄组均有,有聚集发病现象。
邹先彪说,一旦发生虫咬皮炎应当及时治疗,千万不要用手搔抓,防止患处破损后引起感染。症状比较轻的可以用一些皮炎平、无极膏、优力肤、止痒水等药剂即可,中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加服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酮替芬等,个别比较重的可以短疗程小剂量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药物,如20~30毫克强的松,每天早上一次,连用2~3天后即停。
除了治疗之外,预防措施也应及时、到位,如在搭建临时住所时,应尽量避开水边、草丛、树丛间,及时清除杂草、杂物;并用环保杀虫剂进行消毒处理,不在地面上直接铺垫睡觉;不在草丛林间坐卧休息;被褥、床板经常在太阳下挂晒;有条件的应当勤洗澡并勤换洗衣。有虫叮咬时不要拍打,应将其掸落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纯干货:夏季常见皮肤病的诊治大全!
必看┃春夏之交,警惕虫咬!
被蚊子叮了一口,竟然“中毒”了?
一直以为的“蚊子包”, 其实并不是蚊子咬的
琅琊榜:人之痒事大盘点!
基层医院常见婴幼儿皮肤病快速诊断及治疗方法(再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