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而不屈,动而欲出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理解:这句话原意是说,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把万物当做草狗;圣人不存在仁爱之心,把百姓当做草狗。天地之间的空隙,就像一个大风箱,它的内部空空无物,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并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人如果过多的自我炫耀,就会加速败亡,倒不如保持内心的清净空虚啊!老子在本章中的内容主要阐述的是他的政治观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这段内容。一是天地对于万物,圣人对于人民,都没有仁爱之心。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就是天地既然生育了万物,但又不以仁爱之心对待万物,似乎很冷酷无情;实际上这种态度正是随任了自然精神的表现,这对保全万物的本性有着极大的好处。圣人不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不教不化,任其自生自灭,实际这也是一种随任自然精神的体现;圣人不以仁爱之心施政,实际来讲就是“为无为”。二是老子讲统治者不能自我炫耀,应当处处谦虚。老子在这里把天地之间比喻成一个大风箱,因空虚而生风,动的越快风力越大形象的说明了空虚的作用。“多言”即自我炫耀君主如果自我炫耀,就必然会发号施令、显其威严、纵情使役、剥削人民,总之就是争名争利,就是“有为”。老子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凡不符合自然之道,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因此应当保持内心的空虚,不炫耀、不张扬,无为而治任其自然,犹如风箱、天地一样,保持空虚,才能其用无穷。从这两点来看,老子其任自然的政治思想观点明确、脉络分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五章:能守中,方可用虚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误读千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详注第四、五章
【助力抗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