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IF2017」张永珍:稳定性冠心病规范化治疗之路

4月21日,在第二十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17)之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教程专场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永珍教授从国内外最新指南讲起,为参会医生详细讲解了稳定性冠心病的规范治疗及进展(图1)。

图1. 张永珍教授在作报告。

张教授在演讲的开始首先强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降低“硬终点”,即降低死亡和心肌梗死(MI);另一个是改善“软终点”,包括改善心绞痛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所有患者均应采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血运重建。

一、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

1. 改善症状的药物

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包含两个层面,即改善症状的药物和改善预后的药物。在欧美指南中,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属于改善症状的一线药物(图2)。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属于改善预后的药物,但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分类为改善症状的药物。

图2. 欧美指南中改善症状的药物。

如果患者有症状,建议首先选用硝酸甘油,尤其是短效硝酸酯类。欧洲指南将长效硝酸酯类给出IIa类推荐。如果硝酸酯类效果不好,可以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心率较慢或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这时可以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在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有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二线药物。

另外,欧美指南对二线药物的推荐并不一致。在改善症状的二线药物中,美国指南仅推荐了雷诺嗪,而欧洲不仅推荐了雷诺嗪,而且也推荐了伊伐布雷定、尼可地尔和曲美他嗪(图2)。二线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2. 改善预后的药物

可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和ACEI/ARB。欧洲建议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流程是,首先改善其生活方式,控制不良危险因素。其次要使用改善预后的药物。

2.1 抗血小板药物

去年美国更新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持续时间指南。该指南指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如果其1年内无MI、未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或经皮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推荐单用阿司匹林。

如果患者进行了血运重建治疗,则需要DAPT,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若置入的是裸金属支架(BMS),则DAPT至少1个月;若置入的是药物洗脱支架(DES),则DAPT至少6个月。若无高危出血风险(既往DAPT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及口服抗凝药)或明显出血,则BMS置入者DAPT大于1个月、DES置入者DAPT超过6个月是合理的。另外,若存在高出血风险、严重出血并发症高风险(如颅内出血)或明显出血,则DES置入者DAPT在3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是合理的。对于行CABG者,DAPT持续12个月是合理的。

2.2 他汀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分层中属于极高危,我国建议的LDL-C目标值与欧洲指南不同,如图3所示。

图3. 血脂控制与他汀治疗。

我国指南建议,对于经强化(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后LDL-C仍然不能达标者,建议联用依折麦布。使用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和/或依折麦布仍未达标者,可以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他汀不能耐受或有他汀禁忌,可单用PCSK9抑制剂或与依折麦布联用。

2.3 ACEI

去年我国发布的专家共识指出,对于有MI病史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病史等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建议长期使用ACEI进行二级预防。对于低危稳定性心绞痛患者,ACEI长期治疗也能获益。

二、血运重建

之前的研究已证实,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不同,血运重建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心肌缺血范围在在10%以下,相对于药物治疗,血运重建反而增加心源性死亡。只有心肌缺血范围大于10%,甚至大于20%时,血运重建才能明显减少心源性死亡(图4)。可以说,存在心肌缺血是血运重建改善预后的根本。

图4. 比较不同缺血范围下药物治疗与血运重建的心源性死亡率。

1. 血运重建改善预后的情况

我国去年发布的PCI指南中,血运重建可以改善预后的情况包括:(1)左主干狭窄>50%,(2)前降支近段狭窄>70%,(3)2支或3支冠脉狭窄>70%,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4)大面积心肌梗死(>10%),(5)单支通畅冠脉狭窄>50%。指南特别强调,对于这些狭窄病变,一定要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证据,或FFR≤0.8。

如果任一冠脉狭窄>70%,表现为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优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血运重建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2. 血运重建的方法选择

至于血运重建是行PCI还是CABG,我国指南指出,无前降支近段病变的1支或2支病变,行PCI的获益大于CABG。如果是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1支或2支病变,行PCI的获益与行CABG基本相当。

对于左主干病变,对SYNTAX评分<22的低危人群,行PCI与CABG的获益无明显差别。对于SYNTAX评分在22~32的中危患者,行CABG的获益明显超过PCI。而对于SYNTAX评分>32的高危患者,行PCI可能无获益,甚至有害。

对于3支血管病变,对SYNTAX评分≤22的低危人群,行PCI或CABG的获益相当。而对于SYNTAX评分>22的患者,行PCI的获益有争议,建议行CABG。

今年3月美国发表的血运重建改善生存的建议中,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建议行CABG。对于是否行PCI,则列出了较多条件。另外,对于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行CABG的效果较好,同时因资料不足,对是否行PCI没有给出推荐。对于可能因心肌缺血引起心脏骤停者,行PCI或CABG的效果均较好。

三、稳定性冠脉微血管病

在冠状动脉“血管树”中,对冠脉微血管的评估,目前仍然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对冠脉微血管的无创检查,目前进展最快的即为微血管阻力指数(IMR)测定(图5)。

图5. 冠脉微血管评估技术。

稳定性冠脉微血管病的治疗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基本相似,唯一的不同是,没有明确推荐硝酸酯类(图6)。

图6. 稳定性冠脉微血管病的治疗。

在报告的最后,张教授总结称,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心肌缺血或功能指导的血运重建是根本。制定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变解剖特点或功能,权衡风险与获益,同时应考虑当地医疗条件和水平,倾听患者的治疗意愿。同时,需要强调心脏团队的重要性。另外,要综合评估心外膜冠脉和微血管的功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决策,使心肌血流恢复最优化。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化药物治疗是否对稳定性冠心病已足够?
浅谈“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亮点(下)
指南共识|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
浙大一院学者: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还需考虑近远期健康状况
双联抗血小板到底要吃多久?最新指南告诉你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