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内经济会议分析入门手册

报告作者:颜子琦、洪子彦(团队成员)

主要观点

 我国的重大会议有哪些?

临近年末,债市对于政策面的博弈逐步加强,本文借此机会对我国的各类重要会议进行复盘并梳理。在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指引下,可大致将我国的重要会议划分为三类:①党的会议;②国家会议;③国务院及下属部门会议。

⚫ 党的会议

(一)党中央的正式机构会议: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举行1届,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一般会总结上次会议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性战略目标和任务。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开1次,每5年举行1届。一般每届的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讨论经济发展和改革目标相关事宜,往往也能够为后续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做出指导。

  • 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般1-2月召开1次。自十八大以来,4月末,7月末及12月召开的三次会议一般以经济为主题,其中12月政治局会议包含本年经济发展总结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政治工作方向的指示,同时为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从历年的12月政治局会议来看,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安排具有延续性及一致性,稳中求进是历年一以贯之的工作总基调,同时随经济波动与国内外形势变化进行方向性调整。

(二)党中央根据需要召开的会议: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12月召开1次,主要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并部署第二年的经济工作,包括定调宏观政策以及安排重点工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复盘10年,会议对政策的表述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重点关注对于经济形势的分析、稳增长、结构性改革以及防风险几大主线。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系统内最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一般每5年召开1次。此前名称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而今年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强调了党对金融工作领导作用的加强。

(三)党中央直属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召开的会议: 

  • 中央财经委员会:2018年3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变更为中央财经委员会,一般每年2-3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制定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2)完善相关经济领域建设等。

  • 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3月。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总结在审计领域取得的成果;(2)研究部署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3)研究部署下一步审计工作重点;(4)研究部署推进审计党政领导和建设等。

  • 深化改革委员会:一般每2-3月召开1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2)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3)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4)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5)经常性出台指导意见文件等。

  • 中央金融委员会: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方案机构改革党和国家》,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并于11月首次公开进行会议。

⚫ 国家会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5年1届,一般于每年第一季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召开一次,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会根据过去一年以及开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研判经济形势、制定发展目标、部署重点工作,是定调国内未来一年宏观政策取向的重要会议。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召集,每5年1届,一般于双月的下旬每两月召开一次,会议内容一般为提请审议批准各项草案,其中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草案有时会对机构行为以及市场情绪等产生一定影响。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上旬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召开一次,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过去发展情况以及为下一阶段政协工作凝聚共识。

⚫ 国务院及下属部门会议

  • 国务院全体会议:是国务院现行的法定会议之一,由全体国务院组成人员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目前一般每年召开1-2次,会议内容和政策基调基本与当年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保持同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每月召开2-3次,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总理主持召开。根据国务院官网公开披露,国常会在2021年召开40次,2022年召开32次,今年以来召开24次。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听取相关政府部门或委员会报告,落实推动相关经济政策以及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整体而言,在重要经济会议闭会期间,国常会往往能够帮助更好把握政策动向。

  • 国务院所属部门会议:多个国务院下属机构的会议与经济高度相关,可重点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后,部门会议的政策方向,如央行、财政、住建部、债券监管、发改委等工作会议。

⚫ 风险提示

政策边际变化超预期。

01

我国有哪些重大会议?

12月以来债市对于政策面的博弈逐步加强,而年末的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工作展开分析,本文借此机会对其进行复盘并梳理我国的重要会议。从性质上看,我国的各类重要会议可大致进行以下划分:

  • (1)党的会议:①党的正式机构会议(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政治局会议);②党中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③党中央直属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召开的会议(金融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

  • (2)国家会议: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3)国务院及下属部门会议:①国务院全体会议;②国务院常务会议;③国务院所属部门/机构会议(央行、财政部、证监会、住建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

02

党中央的正式会议

2.1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1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4)修改党的章程;(5)选举中央委员会;(6)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会总结上次会议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性战略目标和任务。例如,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报告二十大中,提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从政策落地方面看,一般接下来的重要会议会响应全国代表大会的要求,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例如,在2023年召开的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贯彻精神二十大党的,从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实施的战略以及扩大内需等多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2.2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X届X中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一般每年至少开1次,和全国代表大会一样实行“任期制”,每5年1届。从会议主题来看,一般每届的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讨论经济发展和改革目标相关事宜。例如,十九届三中全会分析了经济形势,部署了从哪些方面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后续政策跟进来看,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往往也能够为后续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做出指导。例如,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等,在2021年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再次被提及。

2.3 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一般1-2月召开一次,必要时随时召开。自十八大以来,4月末,7月末及12月召开的三次会议一般以经济为主题,其中12月政治局会议包含本年经济发展总结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政治工作方向的指示,同时为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对未来的经济指引具体包括次年的工作总基调,货币、财政,微观,结构,科技,社会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等方面。

2.3.1 历年的12月政治局会议讲了哪些内容?

12月政治局会议通常为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宏观政策的表述与倾向基本延续政治局会议基调,并且更加详细,因此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析以及后续的政策落地情况我们在下一部分探讨,这里主要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和重点工作部署作为主线,分析过去十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主要内容。整体而言,12月政治局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安排具有延续性及一致性,稳中求进是历年一以贯之的工作总基调,同时随经济波动与国内外形势变化进行方向性调整具体来看:

  • 2013年,政治局会议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也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基于此,政治局会议依然把扩大内需战略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同时提出要保持政策定力,深处着力、精准发力,可以看到,彼时对宏观政策的取向基本延续2013年的政策风格。

  • 2014年至2016年,政治局会议定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11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首次提出,并在此后的各大会议,包括政治局会议中逐渐被放到优先位置。这一期间调结构、防风险被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及,基于此,会议重点提及并部署了企业优胜劣汰、降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和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

  • 2017年至2019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为这三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中一直被强调的重点任务,此外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议的重点工作部署也略有变化。2017年会议持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会议提及“六稳”工作重点,并强调保持战略定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是政治局会议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摩擦中美等形势作出的高屋建瓴的工作安排;2019年会议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后添加“保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进一步贯彻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 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百年变局下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这一期间的12月政治局会议重复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六稳”“六保”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基于此,在具体的重点工作上,会议反复强调扩大内需战略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2020年会议还首次强调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之下经济逐步恢复与常态运行做出充分战略部署。

2.3.2 12月政治局会议前后,债市出现了哪些变化?

我们以历年政治局会议召开当日作为观测基准时间,通过观测会议前后20个交易日的10Y国债收益率走势以及前后10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变化程度来分析政治局会议在短期对债市产生的影响。

整体而言,由于市场预期博弈,大多数年份会议召开之前的收益率波动要比召开之后剧烈,特别是在会议召开当天或前一天会有相对较大的变动,而在会议召开、政策取向落地后,收益率则会在迅速调整后回归震荡平稳。但是也有例外,这里可以主要关注以下两个变动较为特殊的年份:

  • 2015年,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10Y国债收益率整体较为平稳,仅在会议当天上行3.75bp,而在会议召开之后的几天,收益率却持续下行,单边行情明显。这一走势可能主要与当时美联储加息、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下市场普遍宽松预期强烈有关,而受政治局会议影响相对较小。

  • 2016年,政治局会议召开前后收益率持续上行,这与当时金融监管意图下央行收紧流动性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有关,而尽管这一流动性表现与政治局会议影响市场预期关系较小,但也基本符合会议中强调的“防范金融风险”重要任务,并且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释放明显的加强金融监管的信号后,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

03

党中央根据需要召开的会议

3.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1.1 为何我们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12月召开一次,主要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并部署第二年的经济工作,包括定调宏观政策以及安排重点工作。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制度安排与决策部署成为未来一年政策方向及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

3.1.2 历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内容?

过去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经济形势为出发点,以当年经济工作重心为重要依据,对政策的表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的特征,可重点关注对于经济形势的分析、稳增长、结构性改革以及防风险几大主线。与12月政治局会议不同的是,这一部分将重点关注宏观政策的边际变化,对会议的分析与阶段划分也以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重心变化作为主要依据,具体来看:

  • 2013年,会议定性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其中重点提及产能过剩以及宏观债务水平上升等问题,强调要着力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基于此,会议提出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扩大营改增试点,同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的表述则由“适当扩大”“适度增长”变为“合理增长”,货币政策表述整体中性偏紧。

    从第二年政策落地情况来看,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同时各地可发行置换债券,呼应了会议工作安排;而偏紧的货币政策取向则延续到2014年4月央行定向降准,此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风格整体转为“定向宽松”。

  • 2014年至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会议重复强调经济工作要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多目标下会议定调倾向于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与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

    从政策落地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上,2015年全年财政部共下达三批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同时地方债发行总规模约3.8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倍,2016年预期赤字率上调至3%,此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800亿元;货币政策上则延续了2014年转向后的宽松取向,2015年央行共进行5次降息、4次降准,2016年虽然仅有一次降准,但其更多以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调控思路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调控手段更加灵活。

  • 2016年至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在会议中被摆到更为重要和优先的位置,在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述上,财政政策整体保持“积极有效”的取向,同时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则保持中性,并且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提“调节货币闸门”。

    从政策落地来看,去杠杆与强监管成为这两年金融市场与宏观政策的关键词。2017年3月至4月,银监会连续发文整治“三违法、三套利、四不当”,11月,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随后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迅速落地配套政策,进一步展开了对金融行业的全面监管。而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则在2017年和2018年四次上调7日逆回购利率与MLF、SLF以抑制机构加杠杆行为。

  • 2018年至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贸易摩擦中美不断升温成为会议的重要背景,两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客观形势,同时“三期叠加”影响加深,会议中更加强调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其中2018年会议强调要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同时两年会议均再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灵活适度”,整体表述取向趋于宽松。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扰动项,因此这里主要从2019年观察政策落地情况,2019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同时预期赤字率略有上调至2.80%;而在货币政策上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整体稳中有降,同时继续采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支持措施支持重点工作,还推出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

  • 2020年至2021年,新冠疫情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变量,经济恢复也成为经济工作重要命题,2021年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基础上,疫情以来的会议整体在财政政策上指出要保持支出强度,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2021年会议还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货币政策上会议表述强调“灵活”“精准”,同时呵护市场流动性。

    从政策落地情况来看,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年底召开,但2020年的宏观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一时期的会议重点。财政政策上,2020年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当年预期赤字率也上调至3.60%,2020-2022年新增地方债限额14万亿元左右,此外,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增速连续8个月加快,也呼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货币政策上,随着疫情形势与经济恢复情况的变化,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注重“精准滴灌”,服务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企业,充分回应了会议对其灵活精准的整体要求。

  • 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三重压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势,经济复苏成为第二年经济工作重要目标,稳增长在会议中再次被提及。因此,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同时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也再度重点提及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要求。

    从政策落地情况看,在财政政策上,2023年预期赤字率从上一年的2.80%上调至3%,此外还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在货币政策上,今年央行已进行4次降息和两次降准,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调控和呵护市场流动性。此外,2023年11月资管新规正式稿发布,也意味着金融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续推进。

3.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债市出现了哪些变化?

同样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当日作为观测基准时间来观测会议在短期对债市产生的影响。可以观测到,我们在政治局会议部分中所做的论断在经济工作会议时间窗口下的数据表现中依然适用,并且由于政治局会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基本定调,一些年份的10Y国债收益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即已相对稳定,如2013年、2014年、2019年,而除了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两个特殊年份,我们还可以观测到其他存在特殊收益率表现的年份,在中央经济会议召开之后出现明显的单边走势:

  • 如2018年,10Y国债收益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单边下行,这与会议释放的宽松信号关系较大,同时央行还于12月19日,即会议召开当天宣布决定创设TMLF,进一步拉动市场宽松预期,推动收益率下行。

3.2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系统内,最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一般每5年召开1次,总书记和重要领导干部出席,最近两次召开分别是2023年10月30日和2017年7月14日。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当前金融形势;(2)研究部署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3)研究部署防范金融风险;(4)研究部署接下来的金融工作开展等。此前名称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而今年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强调了党对金融工作领导作用的加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金融放到更重要的地位,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而非仅仅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运用多渠道包括降准、MLF、OMO进行流动性安排,这也延续了最近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强调“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基调,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边际加码。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证监会11月召开联合金融机构座谈会,要求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债、进行股权融资,呼应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

04

党中央直属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召开的会议

4.1 中央财经委员会

2018年3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变更为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一般每年2-3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制定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2)完善相关经济领域建设等。2023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两次会议提及我国目前存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经济形势恢复趋向变慢以及人多地少等方面问题,完善创新产业体系、人口战略以及保护耕地对经济恢复有基础性作用。从短期来说,实体经济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吸纳就业人群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从长期来看,完善人口战略和进行耕地保护是维系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动力。

4.2 中央审计委员会

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3月。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总结在审计领域取得的成果;(2)研究部署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3)研究部署下一步审计工作重点;(4)研究部署推进审计党政领导和建设等。2022年各省市审计报告于今年7-9月陆续公布,审计报告中提出重点关注地方专项债情况。从后续跟进方面来看,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后续推进的政策值得关注,或将有助于推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4.3 深化改革委员会

2018年3月,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变更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深化改革委员会一般每2-3月召开1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2)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3)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4)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5)经常性出台指导意见文件等。2023年以来的三次深改委会议的政策基调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同时从企业创新、国有经济管理改进、民营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完善、农村改革深化等多方面进行,为疫情放开后我国经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4.4 中央金融委员会

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方案机构改革党和国家》,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并于11月首次公开进行会议。在此之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国务院官网披露的公开会议一共20次,平均每1-2个月召开1次,会议内容主要围绕:(1)研究部署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2)研究部署强化金融监管部门职责;(3)研究部署如何推进金融安全和稳定发展等方面进行。从金融监管政策出台方面,中央金融委员会闭会后的国常会,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指出要强化监管,严防风险。

05

国家会议

5.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作为全国人大进行工作和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五年一届,一般于每年第一季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召开一次,会根据过去一年以及开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研判经济形势、制定发展目标、部署重点工作,是定调国内未来一年宏观政策取向的重要会议。大会中涉及国内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议审查国务院去年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未来发展计划草案,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包括回顾过去工作情况、确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下阶段政府工作任务。

5.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召集,五年一届,一般于双月的下旬每两月召开一次,会议内容一般为提请审议批准各项草案,其中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草案有时会对机构行为以及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以近期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为例,会议中提请审议批准的草案之一即为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这一草案可能就释放了未来政府债务额度受限的可能,对市场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产生了一定影响。

5.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集,一般在每年三月上旬召开一次,也是5年1届,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过去发展情况以及为下一阶段政协工作凝聚共识。作为“两会”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形式,会协商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批评,是我们观察国家政策与重点工作的重要依据。

06

国务院及下属部门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总理负责制,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也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主要行政方式包括:1)参与立法;2)编制和执行发展规划和国家预算;3)发布决定和命令以及审计监督;4)行业管理和专项拨款;5)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6)垂直管理。

国务院组织机构中,涉及经济管理的具体部门包括住建部、证监会、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央行、财政部等,我们在本部分也将通过梳理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上述部门部分重要工作会议,以进一步了解其对经济运行的统筹规划、对金融风险的精准把控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具体影响。

6.1 国务院全体会议

国务院全体会议是国务院现行的法定会议之一,由全体国务院组成人员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目前一般每年召开1-2次,其中2013年、2015-2016年、2020-2021年每年召开1次,2014年、2017-2019年、2022年每年召开2次,2023年至今已召开2次。会议主要内容有:(1)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2)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等。会议内容和政策基调基本与当年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保持同向。例如,2023年8月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都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继续深化改革、防范重大风险、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党政建设等。

6.2 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简称“国常会”,每月召开2-3次,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总理主持召开。根据国务院官网公开披露,国常会在2021年召开40次,2022年召开32次,今年以来召开24次。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听取相关政府部门或委员会报告,落实推动相关经济政策以及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进行。整体而言,在重要经济会议闭会期间,国常会往往能够帮助更好把握政策动向。例如,2022年11月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央行在仅仅相隔3天后宣布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5个bp;2023年7月国常会表示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8月广州市率先响应会议精神,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深圳、上海和北京也相继出台对应政策。


6.3国务院所属部门会议

6.3.1 央行工作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简称“央行工作会议”,2013至2017年每年召开1次,一般在1月份召开,2018至2023年每年召开2次,一般在1月和8月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围绕(1)强调实施的货币政策;(2)分析经济形势;(3)研究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4)研究部署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等;(5)研究部署金融创新发展,如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进行。从近年来会议表述来看,整体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力度从“灵活适度”变为“精准有力”。而今年8月份的央行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市场预期”;从房地产政策来看,8月央行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会后8月末央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通知。

6.3.2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一般由财政部主持召开,每年召开1次,一般在12月底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有:(1)介绍本年度财政状况;(2)指出实施的财政政策;(3)部署下一年度财政工作等。近年来财政工作会议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更加强调“加力提效,直接发挥作用”。从内需民生方面来看,2022年末的财政视频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会后财政部积极出台政策,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出台个人所得税、小微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购置的相关税收优惠。

6.3.3 住建部工作会议

住建部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或1月召开,会议主要分析上一年度房地产市场以及住建部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年度工作。近年来住建部工作会议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房住不炒”的定调,坚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注重保障民生。从政策跟进方面来看,2023年以来,央行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工作会议均提到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对住房、租赁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住建部联合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认房不认贷”政策,联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推动房地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

6.3.4 债券监管工作会议

债券监管工作会议一般由证监会主持,每年2月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有:(1)研究部署促进债券市场良性发展、防范风险;(2)研究部署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等方面。最近两次债券监管工作会议均提到“债券注册制改革”,该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债市良性发展,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从政策跟进层面来看,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意味着债券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落地,债券市场融资功能能够更好发挥。

6.3.5 发改委工作会议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又称发改委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回顾本年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成效(2)研究部署下阶段发展改革系统工作基调及重点(3)推进风险防控、环境治理、区域协调等多方面内容的工作会议。

通常在会议前一周债市收益率会呈现上行趋势,会议当日会根据政策取向进行调整。其中2018年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开放、创新,传达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乐观预期,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更高发展要促使当日债市收益率上行,或受会议后的乐观情绪影响,而后随市场情绪平复而恢复。2019-2023年工作会议则保持维稳基调,强调内外部环境严峻,经济情况或面临一定的风险性,会议后债市表现呈有所下行趋势。

6.3.6 交通运输部工作会议

交通运输部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或3月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部署如何推进交通强国;(2)完善交通基建投资目标以及推进物流供应链发展等。从政策面看,近三年的会议都提及“疫情交通运输”,会议后平均每月下发一次指导文件。从数据面看,近年来,交运行业疫情后呈现弱复苏态势,各项经营指标较疫情期间实现一定回升,但部分关键指标较疫情前依旧存在差距。

6.3.7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或1月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部署如何发展工业经济;(2)研究部署促进制造业转型;(3)研究部署推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等。近年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基调主要围绕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呼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大政策基调。从政策跟进来看,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多项政策,促进机械行业、电力设备行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方案,推出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方案以及将苏州、东莞和宁波在内的30个市(区)纳入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均对应了重要会议的精神。

07

风险提示

政策边际变化超预期。

本文内容节选自华安证券研究所已发布报告:《国内经济会议分析入门手册》(发布时间:20231208)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分析师:颜子琦  
分析师执业编号:S0010522030002

邮箱:yanzq@hazq.com

分析师:杨佩霖

执业编号:S0010523070002

邮箱:yangpl@haz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场非比寻常的高层会议后,拯救中小企业的药方,来了!|解局君
顶住下行压力 投资仍是中流砥柱
UC头条:[研究]中央定调明年经济!读懂这些关键词至关重要
白岩松:新领导班子3次亮相是3步棋?比期待更猛
2017年的大环境
新一届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透露哪些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