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75--《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序言

原文节选: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今天再来编今年的,因为除做了几篇《文学论坛》,没有多写短文,便都收录在这里面,算是《二集》。

编完以后,也没有什么大感想。要感的感过了,要写的也写过了。

单将这些文字,过而存之,聊作今年笔墨的记念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看了一下,《且介亭杂文二集》共50篇杂文。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76--《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叶紫作《丰收》

本篇最初印入叶紫短篇小说集《丰收》。叶紫(1910—1939),原名俞鹤林,湖南益阳人,作家。《丰收》收短篇小说六篇,《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三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

据网络记载,19336月,叶紫在《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丰收》,迅速走红。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叶紫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丰收》,收入《奴隶丛书》。连续性的短篇《丰收》与《火》是叶紫的力作,清晰地反映了农民运动酝酿——兴起——发展——深入的历史过程,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的统一。和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三部曲,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夏征农的《禾场上》,蒋牧良的《高定祥》,罗洪的《丰收》等农村题材小说多具有这一时代背景。但是叶紫的《丰收》、《火》所反映的情景则比它们更为严峻和逼真。

怪不得鲁迅要亲自为此书作序呢。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77--《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隐士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日上海《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署名长庚。

】,据在线字典解释,同“啖”。

【啖】,这就有点大概知道它的意思了,据在线字典解释:1吃或给人吃:啖饭。啖以肉食。 
    2
、拿利益引诱人:啖以私利。 
    3
、古同“淡”,清淡。 
    4
、姓。

原文节选:登仕,是饭之道,归隐,也是饭之道。假使无法饭,那就连“隐”也隐不成了。“飞去飞来”,正是因为要“隐”,也就是因为要饭;肩出“隐士”的招牌来,挂在“城市山林”里,这就正是所谓“隐”,也就是饭之道。帮闲们或开锣,或喝道,那是因为自己还不配“隐”,所以只好揩一点“隐”油,其实也还不外乎饭之道。汉唐以来,实际上是入仕并不算鄙,隐居也不算高,而且也不算穷,必须欲“隐”而不得,这才看作士人的末路。唐末有一位诗人左偃,自述他悲惨的境遇道:“谋隐谋官两无成”,是用七个字道破了所谓“隐”的秘密的

就是隐,也有真隐假隐的,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也就为了这缘故。这样的隐士,其实并不是隐士,而是装作隐士。

推及开来,我们常说某某看得开想得开,其实,有很多时间那是因为事情没有到某某身上,一旦涉及,便也不再看得开想得开了。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78--《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招贴即扯”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署名:公汗。

过去城市中有些人家在临街的墙壁上,写着“招贴即扯”、“不许招贴”等字样,以防止别人在上面粘贴广告。

这就是不允许人家贴广告,而允许自己贴,虽然自己贴的好似不是广告。

这个题目,确有让人看后就扔的感觉。

林语堂在《论语》第五十七期发表《做文与做人》一文,其中说:“你骂吴稚晖蔡元培胡适之老朽,你自己也得打算有吴稚晖蔡元培胡适之的地位,能不能这样操持。你骂袁中郎消沉,你也得自己照照镜子,做个京官,能不能像袁中郎之廉洁自守,兴利除弊。不然天下的人被你骂完了,只剩你一个人,那岂不是很悲观的现象?”

这好像就是对着鲁迅先生的,所以,鲁迅开篇就说,了一切古今人,只留下自己的没意思。要是古今中外真的有过这等事,这才叫作希奇,但实际上并没有,将来大约也不会有。岂但一切古今人,连一个人也没有骂倒过。凡是倒掉的,决不是因为骂,却只为揭穿了假面。揭穿假面,就是指出了实际来,这不能混谓之骂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79--《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书的还魂和赶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署名:长庚。

文章讽刺了当时为了印书而印书,粗制滥造,“缺斤少两”,(这缺斤少两是我说的,看着目录上有某种书,其实就是这书的简介而已)欺骗读者。

我曾买一部《中国历代禁书》,上了大当了。以为是禁书,“禁”不住地看看禁了哪些书,又以为是历代的,所以,就全了。不曾想,就是买了个简介或节选而已。

看看下面的目录里,有多少是介绍的,又有多少是节选的。

上编:

尚书(选)  春秋  左传(选)  国语(选)  战国策(选) 逸周书(选)  诗经(选)  屈原赋(选)  宋玉赋(选)  管子(选)  论语  老子(选)  庄子(选)  慎子  墨子(选)  尸子  孟子  列子(选)  曾子  子思  孙龙子(选)  文子  荀子(选)  韩非子(选)  孙子兵法(选)  吴子(选)  孙膑兵法(选)  司马法(选)  六韬(选)  尉缭子(选)  山海经(选)  晏子春秋(选)  吕氏春秋(选)  礼记(选)  黄石公三略(选)  河上公章句  无君论  老子注(选)  庄子注(选)  太平经(选)  上清大同真经(选)  黄庭坚(选)  老子想尔法(选)  参同契  抱朴子内篇(选)  灵宝坚  真诰  真灵位业图  维摩诘经(选)  阿含坚  般若经  阿弥陀法(选)  经(选)  华严经(选)  楞伽经(选)  法华经(选)  肇论(选)  大乘起信论  摄大乘论(选)  金刚经(选)  成实论(选)  唯识论(选)  金刚明经(选)  开元占经(选)  涑水记闻   司马光日记  温公续诗话(选)  唐鉴  王安石集(选)  字说  范太史集  湘山野录(选)  东斋记事  彭城集  中山诗话(选)  嘉祜集(选)  苏轼集(选)  东坡乐府(选)  东坡诗话(选)  东坡诗话补遗  栾城集(选)  黄庭坚集  黄庭坚乐府(选)  晁补之集(选)  淮海词(选)  续资治通鉴长编(选)  中兴小历  东都事略    胜览  江湖集  宣和遗事  西升经  列仙传  太上感应篇(选)  孙志斋集  幼仪杂箴  李温陵集  藏书(选)  续藏书(选)  焚书(选)  练子宁集100  茅大芳集  程本立集  王叔英集  刍荛集  程通集  易经存疑  三朝要典  李卫公兵法(选)  李卫公问对  太白阴经  阴符经  虎钤经  握奇经  兵录  心史  震川先生集(选)  袁中郎集(选) 珂雪斋集(选)  皇极篇  文远集  丽崎轩诗集  青来阁集  石民四十集  武备志  七录斋集  万历事实篡要  容台集  霏云居续集  晚香堂集  陈眉公集  崇相集  句注山房集  太乙山房集  所知录  酌中志  崇祯纪略  甲乙事案  甲申纪事  三藩纪事本末  东明闻见录  山中闻见录  明季遗闻  万历野获编(选)  崇祯遗录  诗归  张太岳文集  纯吟集  左忠毅公集  咸宾录  谭友夏全集  三朝野史  宋元通鉴  赵忠毅公诗集  幸存录  续幸存录  江变纪略  残明纪事  庄子翼  明诗选  女直考  赖古堂集  皇明九边考  歇庵集  泰昌草堂集  已吾集  隐秀轩集

中编:

隐秀轩集(选)  王季重集(选)  白苏斋集(选)  两朝从信录  龠山堂别集  韩文恪集  姑山遗集  明文案  石臼集  蓼斋后集  懒真草堂集  九O集(选)  双槐岁抄  三易集  喙鸣轩诗集  五杂组  皇明经世文编  田间诗集  陋轩诗  稗畦续集(选)  壮悔堂文集  离六堂集  古文观止  宋诗钞  宋稗类钞(选)  白耷山人集  行朝录  扬州十日记   书影(选)  梅花草堂集  焦氏笔乘  通雅  启祯两朝剥复录  亭林遗书(选)  定山堂集200  翰海  四堂全集  天启宫词  南山集(选)  大义觉迷录  三垣笔记  折狱新语  顾与治诗集  今乐府  广东新语  岭南三家合刊  广东文选  皇明四朝成仁录  何求老人诗稿  吕晚村先生文集  吕晚村先生论文汇抄  陈子龙稿(选)  闲渔闲闲录  钝斋文集  北征纪略  一柱楼诗  国朝诗别裁集  列朝诗集  列朝诗集小传(选)  初学集  国初群雄事略  岭海焚余  遍行堂集  明实录  三朝要典  皇明通纪辑要  虬峰文集  小学大全  荣木堂文集  觚剩  遗民诗  大同书(选录)  礼运注  礼运注叙  公车上书记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叙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叙  日本变政记  广艺林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序  论语注  第一上书  上清帝第一书  上清帝第二书  中国之武士道  中国国债史  戊戌政变记(节录)  戊戌六君子传  西政丛书  革命军(选)  仁学(选)  原变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选)

剪灯新话(选)  剪灯余话(选)  拍案惊奇(选)  二刻拍案惊奇(选)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  荆钗记(选)  三国演义(选)  金瓶梅(选)  续金瓶梅(选)  琵琶记(选)  四声猿(选)  牡丹亭(选)  奇缘记  一片情(选)  十美图传  宜春香质  弁而钗  五美缘(选)  天豹图(选)  鸳鸯绦  绣戈袍全传(选)  清风闸(选)  绿牡丹(选)  蜃楼志  品花宝鉴(选)  绣球缘  双凤奇缘  空空幻  岂有此理  更岂有此理  风月鉴  万花楼(选) 

下编:

双喜缘  痴婆子传  浓情快史  娇红记(选)  情史  隋炀帝艳史(选)  浪史300  昭阳趣史  石点头(选)  如意君传   禅真逸史(选)  绣塌野史  禅真后史(选)  僧尼孽海  国色天香  辽海丹忠录(选)  归莲梦(选)  杌闲评(选)  欢喜冤家(选)  今古奇观(选)  孙庞斗志演义  樵史通俗演义(选)  剿闯小说  新世鸿勋  桃花影  肉蒲团  无声戏(选)  十二楼(选)  载花船   隔帘花影  梧桐影  平寇志  醉春风  绣屏缘  杏花天  十二笑  巫山艳史  巫梦缘  五色石(选)  闹花丛  催晓梦  锦绣衣  女仙外史(选) 隋唐演义(选)  说岳全传(选)  锦香亭(选)  飞花艳想(选)  五凤吟  好逑传  灯月缘  虞初新志(选)  长生殿(选)  说唐演义全传(选)  龙图公案(选)  幻情逸史   桃花艳史  八段锦(选)  双姻缘  妖狐艳史  玉妃媚史  九美图  三笑姻缘  玉堂春全传  玉鸳鸯全传  金石缘(选)  玉莲环  异说反唐全传  反唐演义传  解人颐  绿野仙踪(选)  艳异编  笑林广记(选)  子不语(选)  北史演义  双珠凤  红楼梦(选)  后红楼梦(选)  续红楼梦(选)  补红楼梦(选)  绮楼重梦(选)  红楼圆梦(选)  红楼梦补(选)  增补红楼梦(选)  万恶录  芙蓉洞  春灯迷史  株林野史  倭袍传  两肉缘  欢喜浪史  野叟曝言(选)  春情野史  英烈传(选)  刘生觅莲记  钟情丽集  风流和尚  怡情阵  镜花缘(选)390

千万不要以为上面所列的是历代禁书之总目录,也千万不要以为后面带个选字的是节选,不带选字的就是全本。我不以为,因为,我买了这部书,看了几篇,凡是黑色字体的,就是介绍而已,比如《春秋》,就是介绍《春秋》,真正的《春秋》在这里是看不到的,有节选的倒是可以看个片断的。上面的目录只有390种,这目录也不是我一一记下的,而是人家记下我复制过来的。我以为,历朝历代禁书也绝不止这390种。虽然买这本部有点上当,但是,也不能说一无是处,至少能让我知道,哪本书曾经禁过。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0--《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漫谈“漫画”

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画》一书。该书是《太白》半月刊一卷纪念的特辑,内收关于小品文和漫画的文章五十八篇,一九三五年三月生活书店出版。

原文节选: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漫画,大抵要抓住被画物或事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如有两颗门牙,就会画得特大特大,如有两只小眼睛,就会画得特小特小。

漫画,多用于也多见于讽刺,现在也有正能量的,比如给伟人画漫画像,那就是正能量的。

2017.8.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1--《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漫画而又漫画

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画》一书,署名:且介。

原文节选:自然,我们看石刻的拓本,大抵是黑地白字的。但翻印的绘画,却还没有见过将青绿山水变作红黄山水,水墨龙化为水粉龙的大改造。有之,是始于二十世纪过了三十五年的上海的“文艺”家。我才知道画家作画时候的调色,配色之类,都是多事。一经中国“文艺”家的手,全无问题,——嗡,嗡,随随便便。

这些翻印的格罗斯的画是有价值的,是漫画而又漫画

哎呀,这真是大千世界了。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2--《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本篇最初印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从一九一七年新文学运动开始到一九二六年十年间的创作和理论的选集,计分文学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小说(一至三集)、散文(一至二集)、诗歌、戏剧、史料·索引等共十册,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间出齐。鲁迅负责编选的《小说二集》,是那一时期在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个团体以外的作家的作品,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开始编选,至二月底选讫,五月间又最后删定,七月间出书,共收三十三位作者的小说五十九篇。

网搜了一下,这个还真是连续的工程,解放前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出了第一辑,共十集,解放后,陆续出了第二辑二十集(1927-1937),第三辑二十集(1937-1949),第四辑二十集(1949-1976),第五辑三十集(1976-2000)。

原文节选:从《新青年》上,此外也没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较多的倒是在《新潮》上。从一九一九年一月创刊,到次年主干者们出洋留学而消灭的两个年中,小说作者就有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和叶绍钧。自然,技术是幼稚的,往往留存着旧小说上的写法和语调;而且平铺直叙,一泻无余;或者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然而又有一种共同前进的趋向,是这时的作者们,没有一个以为小说是脱俗的文学,除了为艺术之外,一无所为的。他们每作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是在用改革社会的器械,——虽然也没有设定终极的目标

zhí, 同“跖”。 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骨。网络上弄出来个【郯】字,怎么查也不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杨振声的文笔,却比《渔家》更加生发起来,但恰与先前的战友汪敬熙站成对郯:他“要忠实于主观”,要用人工来制造理想的人物。而且凭自己的理想还怕不够,又请教过几个朋友,删改了几回,这才完成一本中篇小说《玉君》,那自序道——

“若有人问玉君是真的,我的回答是没有一个小说家说实话的。说实话的是历史家,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

历史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像力。历史家取的是科学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

陈炜谟在他的小说集《炉边》的“Proem”里说——“但我不要这样;生活在我还在刚开头,有许多命运的猛兽正在那边张牙舞爪等着我在。可是这也不用怕。

人虽不必去崇拜太阳,但何至于懦怯得连暗夜也要躲避呢?怎的,秃笔不会写在破纸上么?若干年之后,回想此时的我,即不管别人,在自己或也可值眷念罢,如果值得忆念的地方便应该忆念。……

《中国新文学大系》看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工程。第一辑的小说二集是鲁迅负责编辑的,共收三十三位作者的小说五十九篇。想从网上看看这五十九篇小说都是谁作的,但是,从网上是找不出这个目录的。今天散步,特意去了新华书店,看有没有这二集的目录,结果却是连这个大系也没有。以后慢慢找吧,或许能找得到也未可知呢。这一次功夫真的不负有心人,真的找到了。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目录  鲁迅主编

  迅:狂人日记、药、肥皂、离婚。

俞平伯:花匠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汪敬熙:一个勤学的学生、瘸子五二的驴。

杨振生:渔家

胡山源:睡

赵景 阿美

林如稷:将过去

   失踪

  至:蝉与晚祷、仲尼之将丧

高世华:沉自己的船

  子:白头翁的故事

陈翔鹤:see!......、西风吹到了枕边

陈炜漠:狼筅将军、破眼、夜、寨堡。

冯文炳:浣衣母、竹林的故事、河上柳。

  君:旅行、慈母。

蹇先艾:到家的晚上、水葬

斐文中:戎马声中

李健吾:终条山的传说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小狗的厄运、石宕

王鲁彦:灯、柚子、

黎锦明:社交问题、轻微的印象、复

  岛: 

汪静之:伤心的祈祷

  华:绣枕

  酩:妻的故事

  雨:三个真命天子

  其:我的情人、蛋

  钺:子与父、谁知道?

向培良:飘渺的梦、六封书、吸烟及吸烟之类的故事

魏金枝:留下镇上的黄昏

李霁野:嫩黄瓜、微笑的脸面

台静农:天二哥、红灯、新坟、蚯蚓们

3359篇。

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小说一集目录茅盾主编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寂寞、悟、别后

卢隐:海滨故人

叶绍钧:饭、孤独、潘先生在难中、演讲、一包东西

王统照:遗音、一栏之隔、技艺、车中

落华生:黄昏后、缀网劳蛛

 工:前途、隔绝的世界、家风

  训:心野杂记、晚上、乡心

  民:三天劳工的自述

  园:两孝子

王思玷:偏枯、瘟疫、几封用S署名的信

朱自清:笑的历史、别

徐玉诺:一只破鞋、祖父的故事

李渺世:搬后、买死的,

张维祺:赌博

潘垂统:讨债

严既澄:不遇

  杰:惨雾、财徒吉顺

徐志摩:老李的惨史、小赌婆儿的大话

罗黑芷:在澹霭里、无聊

彭家煌:dismeryer先生、纵恿

郑振铎:猫、书之幸运

黎烈文:舟中、决裂

赵景深:红肿的手、烧饼

敬隐渔:

王任叔:疲惫者

夏丐尊:长 、怯弱者

许志行:师弟

人:编辑室的风波

燕志 :守夜人

29人,58篇。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小说三集目录郑伯奇主编

郭沫若:牧羊哀话、函谷关、lobenicht的塔、岐路

郁达夫:沉沦、采石矶、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

张资平: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木马、梅岭之春、小兄妹、约伯之泪

成仿吾:一个流浪人的新年、灰色的鸟

陶晶孙:木犀、音乐会小曲、

  畏:黄昏

方光涛:虐疾、蔓蓝之死

滕固:壁画、二人之间

张定璜:路上

周全平:呆子和俊杰、烦恼的网

倪贻德:花影、零落

洪为法:父子

严良才:最后的安慰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

白采:被弃者

王以仁:流浪

楼建南:爱兰

曹石清:兰顺之死

郑伯奇:最初之课、忙人

19人,37篇.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国前出版了第一辑,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到第五辑,以后的小说都能从网上找到,只是有的小说是全部收入,有的小说是节选收入的。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3--《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

本篇最初印入《活中国的姿态》。

  《活中国的姿态》,日本内山完造著,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东京学艺书院出版;有尤炳圻的中文译本,书名改为《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一九三六年八月开明书店出版。本篇原以日文写成,由作者自译为中文,参看本书《后记》。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全看这个外国人要怎么介绍中国了。不论在中国生活多长时间,那根本上骨子里还是外国人,能不能真实地介绍中国,那真要看他是不是实事求是了。同样,就是中国人介绍中国的书,也有着相同的道理,每一个国度都有它的正面和反面,当初,有人说,张艺谋拍的《红高梁》等,就是在披露中国的落后面,不然为什么人家外国人愿意给你评奖呢。当然,这《红高梁》是艺术作品,如果真的写一部游记记实类的书,把所见的黑暗的一面全展示于外,不能不说他的用心值得怀疑一下了。还记得前些年,《丑陋的中国人》很流行,我们看过之后,好像里面谈的人或事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甚至于还在发生着。中国人丑陋吗?丑陋,那是一定有的。中国人伟大吗?伟大,那也是一定有的,关键就是你从哪个方向看。

     网络上疾恶如仇愤世嫉俗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所疾的恶也大多存在,所愤的世所嫉的俗也大有人在,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一股子正能量。现在的问题是,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他们曾经所疾的恶所愤的世所嫉的俗呢?有,答案也是一定的。

也有人说,成绩不找跑不了,问题不找不得了。但也有人说,关门找问题,出门谈成绩。

就是现在谈天说地,如果有人说正能量的内容太多,也会引起听众的不满来,当然,除了正规场合外。

如果有人说,现在找一挺机枪,对着主席台扫去,冤枉的人不多,还真有可能会获取一部分人的认可。但这是事实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不是事实。但是,为什么有人认可呢?心理在作怪。什么心理?仇富,仇官。自己得不到的,别人得到了,那就是不公平,自然就不平衡了。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4--《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寻开心”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署名:杜德机。

原文节选:我有时候想到,忠厚老实的读者或研究者,遇见有两种人的文意,他是会吃冤枉苦头的。一种,是古里古怪的诗和尼采式的短句,以及几年前的所谓未来派的作品。这些大概是用怪字面,生句子,没意思的硬连起来的,还加上好几行很长的点线。作者本来就是乱写,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认真的读者却以为里面有着深意,用心的来研究它,结果是到底莫名其妙,只好怪自己浅薄。假如你去请教作者本人罢,他一定不加解释,只是鄙夷的对你笑一笑。这笑,也就愈见其深。还有一种,是作者原不过“寻开心”,说的时候本来不当真,说过也就忘记了。当然和先前的主张会冲突,当然在同一篇文章里自己也会冲突。但是你应该知道作者原以为作文和吃饭不同,不必认真的。你若认真的看,只能怪自己傻

作者寻开心,是拿读者作对象。其实,读者每时每刻都在寻着开心,谁也不想着看了某本书就生气半天。

网上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开心呢。这话说得很容易,好像开心与不开心全在自己掌控之间的,其实,不然,大多数时间我们是掌控不了的。

唱唱下面这首歌吧,《穷开心》。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呀

天天就爱穷开心那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吧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我是谁家那小谁

身强赛过活李逵

貌俊赛过猛张飞

擀毡发型亮又黑

是走南闯过北

气质出众又拔萃

长江黄河喝过水

和鞭炮地雷亲过嘴

磕碜很憔悴

是满脸欠人捶

你是西山挖过煤

还是东山见过鬼(真的?)

这人生苦短累

今朝有酒今朝醉(啊对!)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她是谁家那小谁(嗯?)

身材赛过杨贵妃

貌美赛过七仙妹

婀娜多姿如翡翠(~)

是红男绿女配

都是二十啷当岁

纯洁幸福勇敢追

挨打挨K也不气馁

可她很自卑

是满脸认倒霉

您是白天抹过黑

还是夜里做过贼(太累)

这人生苦短累

今朝有酒今朝醉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呀

天天就爱穷开心呐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吧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呐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呀

天天就爱穷开心呐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吧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

为了不输大声擂

为了不服大声吹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小小的人儿啊

风生水起呀

天天就爱穷开心呐

逍遥的魂儿啊

假不正经吧

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呐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5--《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非有复译不可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海《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庚。

原文节选:他看得翻译好像结婚,有人译过了,第二个便不该再来碰一下,否则,就仿佛引诱了有夫之妇似的,他要来唠叨,当然罗,是维持风化。但在这唠叨里,他不也活活的画出了自己的猥琐的嘴脸了么

复译,好像就有了竞争,谁译得本子好,自然就卖得好,除了读者受益外,译者自然也受益。只是,要忠于原著才行。

当下,改编名著的电视剧已经不是改一遍两遍了,究其内中的原因,我想也少不了想借助于原著的名声而推广自己的改编的作品罢。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6--《且介亭杂文二集》之《论讽刺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敖。

原文节选: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

讽刺,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候,被讽刺的人没有感觉到而已。有时候感觉到也无妨,比如,好友听说我在看《鲁迅全集》,就来了一句,哪天你也来个全集。我就听出来,这是讽刺,但也没有太大的恶意。全集,我可以出,但出了没有用,等于不出。再者,草民就是草民,成不了气候,说的话,写的文章,自己欣赏欣赏就行了,还指望拿它换银子?那就成了笑话了。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7--《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从“别字”说开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上海《芒种》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署名:旅隼。

原文节选:况且我们的方块字,古人写了别字,今人也写别字,可见要写别字的病根,是在方块字本身的,别字病将与方块字本身并存,除了改革这方块字之外,实在并没有救济的十全好方法

我以为,汉字越多,出现别字的机会就越多。因为,我们哪个也不敢说自己把汉字全都掌握并且全都能用得对。

文言文《秀才读别字》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一秀才嗜书,而别字良多。一日,读《水浒》。适友人造访,见而问曰:“君读何书?”答曰:“《水许》。”友人怪之,曰:“书亦多矣,《水许》一书未之见也”又问:“书中所载,均为何人?”秀才曰:“有一李达。”友人曰:"更奇也,古人名亦甚多,未闻有李达者。请问其人何样?”曰:“手使两柄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曰:“书中更有何人?”曰:“有和尚鱼知沉。”友人知其别字甚多,不禁哑然失笑。

说这是识别字,倒不如说秀才识不得这些字,有些“秀才没法,只念半拉”。

2017.8.4

 

不知道如图中的字是不是别字(不妨酿祸图片)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8--《且介亭杂文二集》之《田军作<八月的乡村>

本篇最初印入《八月的乡村》。

田军,又名萧军,辽宁义县人,小说家。《八月的乡村》是他著的长篇小说,《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八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

【相率】亦作“ 相帅 ”。相继;一个接一个。

原文节选:但是,不知道是人民进步了,还是时代太近,还未湮没的缘故,我却见过几种说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虽然有些近乎短篇的连续,结构和描写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毁灭》,然而严肃,紧张,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

《八月的乡村》所描写的是,在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转移过程中通过与敌伪军队、汉奸地主武装进行激烈战斗,以及自己队伍内部的各种思想矛盾与斗争的描写,表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乡、争取民族解放自由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素质、不同觉悟水平的抗日战士形象,其中有以司令员陈柱、队长铁鹰为代表的一批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还有在革命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农民出身的战士陈三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肖明、朝鲜族女战士安娜,还有在敌人的凌辱下终于觉悟而参加革命队伍的李七嫂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作者营造的革命斗争的大舞台上,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发展过程、独特的性格特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

我还没有看过这部小说。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89--《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徐懋庸作<打杂集>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芒种》半月刊第六期,后印入《打杂集》。

徐懋庸(1910—1977),浙江上虞人,作家,“左联”成员。曾编辑《新语林》半月刊和《芒种》半月刊。《打杂集》收杂文四十八篇,附录别人的文字六篇,一九三五年六月生活书店出版。

杂文有杂文的好,小说有小说的好。杂文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据实讽刺,有一说一的。

打杂,生活场景中常常看到的一类人,他们抓着什么干什么。

2017.8.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0--《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人生识字胡涂始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庚。

原文节选: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然而无论怎样的胡涂文作者,听他讲话,却大抵清楚,不至于令人听不懂的——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讲演之外。因此我想,这“胡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哪本书上说过,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知识越不够用。这是大概意思吧。识字多了,还是清楚些,上面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谦虚的说法,是说我们不能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了。真正自以为的“是”了也罢,如果自以为的“是”却“不是”,岂不成了笑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是思维大师朱立安·巴吉尼继畅销书,听说现在出了第二部了。

作为草民,我以为的多数时候是不是的了。

2017.8.4

(你以为的书面截图)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1--《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文人相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原文节选:对于这风气,口号家很愤恨,他的“真理哭了”,于是大声疾呼,投一切“文人”以轻蔑

注释里说,“文人相轻”一九三五年一月《论语》第五十七期刊载林语堂的《做文与做人》一文,把文艺界的论争都说成是“文人相轻”。文中说:“文人好相轻,与女子互相评头品足相同。……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文言派骂白话派,民族文学派骂普罗,普罗骂第三种人,大家争营对垒,成群结党,一枪一矛,街头巷尾,报上屁股,互相臭骂……原其心理,都是大家要取媚于世。”

真理哭了一语,出处不详。这应该是研究鲁迅的人说的,要知道这真理是怎么回事,就要知道这口号家指的是谁。

相轻,大多还是意见不一致所致,观点不同,说起话来,自然就会各站各的立场上,一语不合,就会斗起嘴来。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2--《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京派”和“海派”

《花边文学》里有一篇《“京派”与“海派”》,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三日《申报·自由谈》。作者笔名:栾廷石

这篇名字与那篇差不多,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四期,署名:旅隼。

【子细】1.认真细致;细心。 2.小心,留神。 3.清晰;分明。 4.详情;底细。还说它产生于古代,是仔细的异形词。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正那样“子细”着呢,一定要这样“仔细”呢。

原文节选:由此启发,子细一想,他的话实在千真万确:被称赞固然可以代广告,被骂也可以代广告,张扬了荣是广告,张扬了辱又何尝非广告。例如罢,甲乙决斗,甲赢,乙死了,人们固然要看杀人的凶手,但也一样的要看那不中用的死尸,如果用芦席围起来,两个铜板看一下,准可以发一点小财的。我这回的不说出这刊物的名目来,主意却正在不替它作广告,我有时很不讲阴德,简直要妨碍别人的借死尸敛钱。然而,请老实的看官不要立刻责备我刻薄

【根柢】:1、草木的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3、植根

原文节选: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况且泰绮思其实也何可厚非。她在俗时是泼剌的活,出家后就刻苦的修,比起我们的有些所谓“文人”,刚到中年,就自叹道“我是心灰意懒了”的死样活气来,实在更其像人样。我也可以自白一句: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我在《“京派”与“海派”》下胡思乱想到,“派”别,那是看师从谁,想从谁的,有的师从谁了,并非是师那一派的,或者说没有师那一派的明显特点了。官与商,不用说,官在前商在后,官在上商在下,或者说,从官者再从商可以,也很容易,但是从商者要想从官,那是一帽难求的。再说,一个地方看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有着偏见的。就如网上所说的,在上海人面前,全国都是乡下人。

这篇和《文人相轻》挨着,也是地域不同且派别不同的文人之间的相轻。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3--《且介亭杂文二集》之《田诚一墓记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原文: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出纳图书,既勤且谨,兼修绘事,斐然有成。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越三三年七月,因病归国休养,方期再造,展其英才,而药石无灵,终以不起,年仅二十有八。呜呼,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晔晔青春,永玄壤,忝居友列,衔哀记焉。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会稽鲁迅撰。

看来这个日本人还是个好人呢。又是一个厄于短年。在网上看永玄壤这一句时,它却是五个字,成了永门必玄壤,我暗想,都是四个字,这一句为什么五个字,待看原书,原来网上把弄成了门必。这个字在线字典里没有,这是在康熙字典里找到的。

閟】bì 閉門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4--《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弄堂生意古今谈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上海《漫画生活》月刊第九期,署名:康郁。

卖啥要吆喝啥。或许这是最初级的广告了。小时候,常去我们村有个卖醋的,吆喝起来就是:灌醋呀,新良集的老劣醋。虽然吆喝着劣醋,但村民们还是争相去买,因为,都知道他的醋并不劣。

郭颂的《新货郎》,也是吆喝: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 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 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 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   秋衣秋裤号头多呀,又可身来,又暖和. 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 挠痒痒的老头乐,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   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乌木的杆呀,还有那睁碧瓦亮的烟袋锅来阿呀.

传统相声《卖布头》:

:“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我哪儿知道哇!

甲:“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

甲:“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乙:啊……又来了!

甲:“怎么那么黑,气死张飞不让李逵,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5--《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不应该那么写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六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洛。

原文节选:凡是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大概总是“应该怎样写?”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的腰包的。

在不难推想而知的种种答案中,大概总该有一个是“多看大作家的作品”。这恐怕也很不能满文学青年的意,因为太宽泛,茫无边际——然而倒是切实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

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在没奈何中,想了一个补救法:新闻上的记事,拙劣的小说,那事件,是也有可以写成一部文艺作品的,不过那记事,那小说,却并非文艺——这就是“不应该这样写”的标本。只是和“应该那样写”,却无从比较了

还是想起那句话,印象着是鲁迅先生说的,大意有些东西是不能太写实的,太写实了,那就真的毁了这作品了。在哪里说的,想不起来了,好像已经看过的文章里面还没有看到过。在《准风月谈》之《新秋杂识(三)》下面就说过了,现在仍然没有看到原话。

想起前天二班班老师说,有人在网上说,鲁迅先生说袁世凯尊重教育的话,也是没有发现在哪里说过的,至少在文章里没有发现。或许,鲁迅先生说过,只是当时别人有记载,而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里没有记载。

小说,写什么?怎么写?有没有捷径?我以为,这和一个人的天赋有点关系,就如体音美一样,不是说哪个小孩子说学且一定好好学,就一定能成为冠军成为音乐家成为美术家那样,再好学再好写也未必能为作家。现在网络出现的一些网络写手,并非阅历多少,也并非看了多少大部头的书,但他们就是写得出,好像也真有人愿意看。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6--《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本篇是作者用日文写的,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号日本《改造》月刊。中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杂文》月刊第二号,题为《孔夫子在现代中国》。

【官帑】guān tǎng 国库;国库里的钱财。

文章中说,他在日本学习时,三泽力太郎先生教他水是养气和轻气所合成,为什么成了养气和轻气,难不成那个时候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没有?或者名称没有统一?

原文节选: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然而对于圣庙,那些权势者也不过一时的热心。因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所以目的一达,这器具就无用,如果不达呢,那可更加无用了。在三四十年以前,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做“八股”,别一些人就将这些书籍和文章,统名之为“敲门砖”。这就是说,文官考试一及第,这些东西也就同时被忘却,恰如敲门时所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当敲门砖的时候,还是算有用途的时候。当年的批林批孔运动 ,那才是孔夫子最为倒霉的时候。当初,伟人发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与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或观点有无关连呢?

现在,又到了孔夫子转运的时候了,孔夫子的学说算得上很“国学”很“国学”的了。

有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一个统治者要为他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时候,选取某种理论当作敲门砖,或武器,有何不可呢?总不能拿现在鸡汤似的理论去武装人们的头脑吧,尽管这些鸡汤营养很丰富。把鸡汤浓缩成鸡精,那就要有圣人来完成。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7--《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本篇最初印入《文学百题》一书。

文学社,即《文学》月刊社。《文学》月刊,傅东华、郑振铎编,一九三三年七月创刊,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七卷起由王统照接编,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停刊,上海生活书店出版。该社曾拟定有关文学的问题一百个,分别约人撰稿,编成《文学百题》,于一九三五年七月由生活书店出版。

看来这是鲁迅先生所接的一道题目,鲁迅说,这试题很难解答。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王朝。从公元222年到589年,吴(222-280),晋(265-420),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很明显的是,这是从三国的东吴传下来的年代表。可是,晋却是从魏那里传下来的呀,也是南方?那唐是从隋来的,隋是从北朝的北周来的,北周从西魏来……能不能说,那个时候,中国实际上就是两部分或者两个国家呢?本来就不是学历史的,弄不明白的事真多。

不过要说起来这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从年代上来看,那是有先有后的关系,既然有先有后,就有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没有六朝小说的基础,不可能凭空出来了唐代传奇文,每一种文学的体裁,都得有个过程吧。我以为是这样的。但是,编辑部想了这么一个馊主意,非要说出区别来,纯属没事找事儿。暗自笑一下,有点狂妄自大,鲁迅解答没完的题,哈哈,能。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8--《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什么是“讽刺”?

本篇写成时未能刊出,后来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杂文》月刊第三号。

原文节选: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乡下有句话说,掂着刺条子撵鸡,是连打鸡带刺鸡。我感觉,讽刺,就有意义在其中。讽刺,总是有股子不满意在里面蕴藏着的,无论再怎么说,我的是善意的,也有不善意的成分。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599--《且介亭杂文二集》之《论“人言可畏”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五期,署名赵令仪。

原文节选:“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只要《玲玉香消记》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自杀事件一样,完全烟消火灭。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

至于阮玲玉的自杀,我并不想为她辩护。我是不赞成自杀,自己也不豫备自杀的。但我的不豫备自杀,不是不屑,却因为不能。凡有谁自杀了,现在是总要受一通强毅的评论家的呵斥,阮玲玉当然也不在例外。然而我想,自杀其实是不很容易,决没有我们不豫备自杀的人们所渺视的那么轻而易举的。倘有谁以为容易么,那么,你倒试试看

人言可畏,绝非阮玲玉所首创。有个成语,三人成虎,意思是,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出自《战国策·魏策二》。

这是假的人言,但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被人言的对象,也要有很强的心理防线,不然,一旦遇上人言,马上溃不成军。前几年有个明星,成了人言众矢之的,人言真的假的,且不论说,假的,她没有学阮玲玉,真的,她更没有学阮玲玉,反倒现在也常常出现于公众场合,谁又能把她怎么的!难不成谁上台上问她一句:当初你与某某某是真是假?

其实,生活中,被人言的人很多很多。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0--《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天津《文地》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目录署名鲁迅,文末署名:何干。

木刻,和绘画一样,就是一门艺术,表现作者某种要表达的思想的艺术,其实,和小说也一样。真没有什么可胡思乱想的东西来。

2017.8.6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1--《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文坛三户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一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干。

原文节选:凡有弄弄笔墨的人们,他先前总有一点凭借:不是祖遗的正在少下去的钱,就是父积的还在多起来的钱。要不然,他就无缘读书识字。现在虽然有了识字运动,我也不相信能够由此运出作家来。所以这文坛,从阴暗这方面看起来,暂时大约还要被两大类子弟,就是“破落户”和“暴发户”所占据

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一面持筹握算,一面诵诗读书,数代以后,就雅起来,待到藏书日多,藏钱日少的时候,便有做真的破落户文学的资格了。向来无定名,我姑且名之为“破落暴发户”罢。这一户,此后是恐怕要多起来的。但还要有变化:向积极方面走,是恶少;向消极方面走,是瘪三

使中国的文学有起色的人,在这三户之外。

这真是穷了想写书,富了也想写书。照深了想,穷的想写书,大半是为了摆脱穷字,想以书当作通向富的桥梁。或者有一种臆淫在里面,自己不能富,就幻想着在书里富一把,自己不能官,就幻想着自己在书里官一回,自己不能淫,就幻想着自己在书里三妻四妾的淫一次富人写书,那就多半是为了雅了,显示自己不仅能富,而且能书。当下,富人写书不是很时髦吗?

但是,如文中所说,使中国的文学有起色的人,当在这三户之外。

2017.8.7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2--《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从帮忙到扯淡

本篇写成时未能刊出,后来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杂文》月刊第三号。

原文节选:就是权门的清客,他也得会下几盘棋,写一笔字,画画儿,识古董,懂得些猜拳行令,打趣插科,这才能不失其为清客。也就是说,清客,还要有清客的本领的,虽然是有骨气者所不屑为,却又非搭空架者所能企及。例如李渔的《一家言》,袁枚的《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必须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帮闲。如果有其志而无其才,乱点古书,重抄笑话,吹拍名士,拉扯趣闻,而居然不顾脸皮,大摆架子,反自以为得意,——自然也还有人以为有趣,——但按其实,却不过“扯淡”而已。帮闲的盛世是帮忙,到末代就只剩了这扯淡

【扯淡】1.胡说乱道。2.指闲扯。3.没意思;不相干。

扯淡,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经典造词,根据地域不同有各种叫法,比如:白呼,忽悠,夸白等,又因为各地的文化差异,很难给予准确的定义,只能求大同定义为:没有根据的闲扯、没事干胡说八道。下面具体的解释一下:

先说淡字,淡本来应该是指味道,比如说"这水太淡",本是个形容词,但也可当动词用,《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同志就常说"这些日子没沾一点荤腥,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了";再比如"淡出江湖",这里的淡字都是动词。而扯字跟淡字,无论如何也没有扯到一块的理由。但如今既扯到了一块,则必有其来历。它们两字用婚姻来形容的话,它们是二婚,这扯字的原配其实本应是""字。""字本意是卵,比如鸡蛋、鸭蛋、龟蛋等等。

 

扯淡一词出现在书面的历史并不长,据考是五四时期。扯蛋原本是民间俚语,市井之言,后被文人借用,却又嫌蛋字不雅,有隐指男人裆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后沿袭下来。

生活中,扯淡常常也有轻微攻击的作用,比如,甲对乙说,你说的话纯属扯淡。那么,乙一定会反击说,你说的话才是扯淡哩。所以,有时候,这扯淡并非可以到处用的。而用于自嘲倒是很可以的。网友唐小痴就常常用此来说自己的文章。

2017.8.7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3--《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

本篇最初印入《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该书于一九三五年由日本东京赛棱社出版。

《中国小说史略》这篇文章,现在还没有看到,从本文可知,这是一篇研究中国小说的文章。鲁迅说,那时候,我是还有这样的余暇,而且也有再加研究的野心的。但光阴如驶,近来却连一妻一子,也将为累,至于收集书籍之类,更成为身外的长物了。改订《小说史略》的机缘,恐怕也未必有。所以恰如准备辍笔的老人,见了自己的全集的印成而高兴一样,我也因而高兴的罢。

自我感觉,研究中国小说史,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完成得了的,不说别的,单是几千年出版流传的小说那么多,我们能看到的真的如九牛一毛。想要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难!

2017.8.7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4--《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题未定”草(一至三)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一号。

看题目,题未定,那是这篇文章没有题目的意思,或者说题目真的未定下来起什么名字的。大概这与“无题”差不多。从内容看,这题未定大约也是从文章中这句“拉到手的是《文学》四卷六号,一翻开来,卷头就有一幅红印的大广告,其中说是下一号里,要有我的散文了,题目叫作‘未定’”启发出来的。

“题未定”是从接手译果戈理的《死魂灵》开始的,真的又要翻译了。于是“苦”字上头。这就势必至于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一面也自然只好怪自己语学程度的不够格。但这一杯偶然自大了一下的罚酒是应该喝干的:硬着头皮译下去。接下来就是当作休息的时候翻杂志,看了《人间世》二十八期上林语堂先生的大文,引出了“然而‘幸乎不幸乎’,我竟因此发见我的新职业了:做西崽”的感叹来,后来就论起“西崽”来了。

原文节选:旧笑话云:昔有孝子,遇其父病,闻股肉可疗,而自怕痛,执刀出门,执途人臂,悍然割之,途人惊拒,孝子谓曰,割股疗父,乃是大孝,汝竟惊拒,岂是人哉!是好比方;林先生云:“说法虽乖,功效实同”,是好辩解。

2017.8.7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5--《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名人和名言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署名:越丁。

原文节选:我们的知识很有限,谁都愿意听听名人的指点,但这时就来了一个问题:听博识家的话好,还是听专门家的话好呢?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自然都好;但我由历听了两家的种种指点以后,却觉得必须有相当的警戒。因为是: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的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不过在社会上,大概总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不过名人的流毒,在中国却较为利害,这还是科举的余波。那时候,儒生在私塾里揣摩高头讲章,和天下国家何涉,但一登第,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可以修史,可以衡文,可以临民,可以治河;到清朝之末,更可以办学校,开煤矿,练新军,造战舰,条陈新政,出洋考察了。成绩如何呢,不待我多说。

我想,自此以后,我们是应该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

崇拜名人,信奉名言,恐怕这是我们草民一级的通病了。正因为我们是草民,想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成了名人也未可知,所以就拼了命地向名人看齐。

名人,大多数时候也是靠草民一级的崇出来的捧出来的,比如歌星,如果没有了追星族,也“星”不到哪里去。出自田夫野老之口的能够成为名言,除了他说的这话真的可“名”之外,也要有人把他的话往“名”的地方推而广之,不然,他同样不可能“名”到哪去。比如,现在,我,说下面这几句话,或许从来没有人说过,但我自忖着很有道理。

儿女们的钱永远是儿女们的,老家伙的钱暂时是老家伙的,归根结底还是儿女们的。

儿女们没有成家时,老人的家就是儿女们的家,儿女们成了家,只要他们愿意让老人与他们住在一起,那么,儿女们的家就是老人们的家。

等等等等,或许有人说过相同意思的话,但是,我自忖没有抄袭他们一个字,只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已。那么,我说了也就说了,只能在博客里在同事间说说而已,想让它成为名言,首先就得有人推,让人知道我是谁,说过什么样一段话,其次,经过无数人一段时间的验证了它的道理所在后,有人相信了,知道“我”的人多了,那么,这句话,也就可能渐渐成了“名言”。

不可能而已,可笑而已。

突然想起,曾经的同事,被人戏称为“名言”。一日,好友和同事在窗前远望,刚好看到一年轻女子从视线内经过,年轻女子漂亮自不必说,于是,好友发了感慨:“小姐儿(当地人的一种口头语,类似于他X的),不知道这漂亮大姑娘都让谁家XX了。”感慨发完,年轻女子走到近处,他们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刚调来的部长夫人,二人再也没有敢继续发感慨。于是,人们就感叹曰:名言,真乃名言。于是,“名言”就成为“名言”了。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6--《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靠天吃饭”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署名:姜珂。

注释里说,【植树节】一九三○年,国民党政府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现在是恢复了这个节日了。

“靠天吃饭说”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清朝中叶就有《靠天吃饭图》的碑。民国初年,状元陆润庠先生也画过一张:一个大“天”字,末一笔的尖端有一位老头子靠着,捧了碗在吃饭。

《靠天吃饭图》的碑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有这样的碑,并附有清嘉庆癸酉(1813)魏祥的一篇文章,其中说:“余襄工五台,得此石拓,语虽近俚,实有理趣……今重刊一石,作《靠天论》,以与天下吃饭者共质之。”据说,这碑已失,但其拓片还有,据说,碑的上半部,为一巨大的阴刻“天”字,在天字的最末一笔当中,刻有伏在笔画上的一老者,捧一饭碗。碑的下半部为魏祥的《靠天论》。

刀耕火种的时代,不靠天也没有办法的。后来,人们就渐渐有了与自然相博的意思和些许能力了。但是,与天奋斗,只能其乐无穷,但是,与天奋斗,却不能改变了“天”的大势,量力而行,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7--《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几乎无事的悲剧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八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二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旁。

原文节选:果戈理的《死魂灵》第四章里的罗士特来夫,是地方恶少式的地主,赶热闹,爱赌博,撒大谎,要恭维,他表扬着瞎了眼的母狗,看起来,也确是瞎了眼的母狗。这和大家有什么关系呢,然而世界上有一些人,却确是嚷闹,表扬,夸示着这一类事,又竭力证实着这一类事,算是忙人和诚实人,在过了他的整一世

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

他是地主,有人恭维,他不是地主时,还有人恭维吗?

生活,无所事事的时候,也有可能会产生出莫名其妙的冲动来,从而带来莫名其妙的悲剧。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8--《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再论“文人相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六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再论起文人相轻,或许相轻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文人,也就是说,其它行业的人也有相轻的,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09--《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三论“文人相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八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二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再论“文人相轻”》一发,魏金枝先生的《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就来了,于是,三论也就接着来了。

鲁迅也感叹说,论“文人相轻”竟会到这地步,这真是叫作到了末路!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0--《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四论“文人相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三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相轻则意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那个谁谁还不是靠了谁谁,才这么起家的,那个谁谁还不是靠了谁谁,才怎么怎么的,这样的话,我们在生活中听得少吗?或许,相轻是人们思想深处的一种固有的弊病吧。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1--《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三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原文节选:“文人相轻”是局外人或假充局外人的话。如果自己是这局面中人之一,那就是非被轻则是轻人,他决不用这对等的“相”字。但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却也可以拿这四个字来遮掩一下。这遮掩是逃路,然而也仍然是战术,所以这口诀还被有一些人所宝爱。

法术原是极利害,极致命的法术

利害就是厉害吧。

但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却也可以拿来遮掩一下。这倒是可能的,被人攻击,却不想反抗或反驳一下,那就用这四个字来遮掩一下,哎,没有办法,文人都是这样子,相轻嘛。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2--《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题未定”草(五)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五日《芒种》半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时题目下原有小注:“一至三载《文学》,四不发表。”按《“题未定”草(四)》实系拟写未就。

原文节选:说得远一些罢,又容易成笑柄。江浙人相信风水,富翁往往豫先寻葬地;乡下人知道一个故事:有风水先生给人寻好了坟穴,起誓道:“您百年之后,安葬下去,如果到第三代不发,请打我的嘴巴!”然而他的期限,比张露薇先生的期限还要少到约十分之九的样子

这个题未定就是针对着张露薇先生做的《略论中国文坛》而作的。张露薇先生说,然而我敢预言,在一千年以内:绝不会见到那些介绍纪德,巴尔扎克的人们会给中国的读者译出一两本纪德,巴尔扎克的重要著作来,全集更不必说。我们还记得在庆祝高尔基的四十年的创作生活的时候,中国也有鲁迅,丁玲一般人发了庆祝的电文;这自然是冠冕堂皇的事情。然而那一群签名者中有几个读过高尔基的十分之一的作品?有几个是知道高尔基的伟大在那儿的?……中国的知识阶级就是如此浅薄,做应声虫有余,做一个忠实的,不苟且的,有理性的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便不成了。

原文节选:张露薇先生自然也是知识阶级,他在同阶级中发见了这许多奴隶,拿鞭子来抽,我是了解他的心情的。但他和他所谓的奴隶们,也只隔了一张纸。如果有谁看过菲洲的黑奴工头,傲然的拿鞭子乱抽着做苦工的黑奴的电影的,拿来和这《略论中国文坛》的大文一比较,便会禁不住会心之笑。那一个和一群,有这么相近,却又有这么不同,这一张纸真隔得利害:分清了奴隶和奴才

里面有一段讽刺成仿吾先生的话:还记得我们的批评家成仿吾先生手抡双斧,从《创造》的大旗下,一跃而出的时候,曾经说,他不屑看流行的作品,要从冷落堆里提出作家来。这是好的,虽然勃兰兑斯曾从冷落中提出过伊孛生和尼采,但我们似乎也难以斥他为追随或奴性。不大好的是他的这一张支票,到十多年后的现在还没有兑现。好像以前文章里也提起过成仿吾先生,但多是以讽刺的口吻说话的。成仿吾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是长征路上的唯一教授,看来,就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之间,当观点不一致时,同样会相轻起来。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3--《且介亭杂文二集》之《论毛笔之类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署名:黄棘。

说是毛笔是国货,自来水笔是洋货,为了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就让人们用毛笔。亏也有人能想得出来。

发展自己的经济,本身也没有什么错。特朗普也号召用美国货呢。我们国人出去买外国的电饭煲、座便器,不是也有人说,不用去外国买电饭煲吗?当然,这也是要在自己产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才行。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4--《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逃名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署名:杜德机。

文章讽刺了好几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大画家刘海粟:或自编自己的作品入画集里,名曰“现代杰作”。

据注释里说,刘海粟编《世界名画》(中华书局出版),所收都是近代外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每人一集。其中的第二集是他自己的作品,由傅雷编辑。

编辑一些文集或辞典,注明世界什么什么的,这事儿不稀罕,当下更不稀罕,因为现在编辑比过去可能更容易一些,不是太讲究水平,只要有钱就行了。多少乡村小医所里,挂着世界名医大辞典的招牌,真为所里增色不少。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5--《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原文节选:所以专门“卖老”,是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不是养老堂,又所以专门“卖俏”,也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也不是妓院。

二卖俱非,由非见是,混沌之辈,以为两伤

怎么样?文人之间相起“轻”来,不也很值得笑一笑的嘛。

注释里说得很有意思:《星火》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三五年八月)刊有署名巴山(杨人)的《文坛三家》一文,就《文坛三户》含沙射影地攻击鲁迅:“这一种版税作家,名利双收,倚老卖老。”

邵洵美在他自办的《十日谈》旬刊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日)发表文章,攻击有些人“总是因为没有饭吃,或是有了饭吃不饱”,所以作文卖稿的。他自己却靠岳家官僚资本家盛宣怀的钱开书店,办刊物。鲁迅在《登龙术拾遗》中曾讽刺他“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赔嫁钱,作文学资本”,不久,《中央日报》上就刊出署名“圣闲”的《“女婿”的蔓延》一文,攻击鲁迅说:“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自己娶不到富妻子,于是对于一切有富岳家的人发生了妒忌”。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6--《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这次相轻是针对沈从文的《谈谈上海的刊物》而起的。沈从文说,“说到这种争斗,使我们记起《太白》,《文学》,《论语》,《人间世》几年来的争斗成绩。这成绩就是凡骂人的与被骂的一古脑儿变成丑角,等于木偶戏的互相揪打或以头互碰,除了读者养成一种‘看热闹’的情趣以外,别无所有。把读者养成欢喜看‘戏’不欢喜看‘书’的习气,‘文坛消息’的多少,成为刊物销路多少的主要原因。争斗的延长,无结果的延长,实在可说是中国读者的大不幸。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种‘私骂’占篇幅少一些?一个时代的代表作,结起账来若只是这些精巧的对骂,这文坛,未免太可怜了。”

沈从文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其实,两伤这个题目如龙睛一般,斗来斗去,除了立场上的不能调和外,其余的,又有什么呢?

2017.8.15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7--《且介亭杂文二集》之《萧红作<生死场>

本篇最初印入《生死场》。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薨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小说家。《生死场》是她所著的中篇小说,《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

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上面这句话对《生死场》评价很高。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8--《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本篇原用日文写作,最初发表于日本《文艺》杂志一九三六年二月号,中译文亦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同时在上海《青年界》月刊第九卷第二期和《海燕》月刊第二期发表。

原文节选:为日本三笠书房《陀思妥夫斯基全集》普及本作到了关于陀思妥夫斯基,不能不说一两句话的时候了。说什么呢?他太伟大了,而自己却没有很细心的读过他的作品

似序非序。据网上介绍,他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19--《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

本篇最初印入《现代作家书简》。

孔另境(1904—1972),浙江桐乡人。他所编的《当代文人尺牍钞》于一九三六年五月由生活书店出版,改题《现代作家书简》,收作家五十八人的书信二一九封。

原文节选: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日记或书信,本来应该是一个读者或两个读者的,很少应该有数个读者的。这是我的以为。但作为名人,就不一样了。其实,名人在记日记或书信时,就已经想到,这是要发表的,只是体裁不同罢了。如果只是“日记”而记下自己以为应该记的,只是“书信”而写给某某的,除了给定向要发表的书信外,谁人能看?父母拆子女的信都是违法的,偷看别人的日记也是不道德的。

不过,现在也有不同。在网络上记一些可以公开的日记,看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原文节选:远之,在钩稽文坛的故实,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

【钩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有“查考”之意。【故实】①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②出处;典故。

原文节选: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于是尺牍就有了出路。这并非等于窥探门缝,意在发人的阴私,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就是在“文学概论”上有了名目的创作上,作者本来也掩不住自己,无论写的是什么,这个人总还是这个人,不过加了些藻饰,有了些排场,仿佛穿上了制服。写信固然比较的随便,然而做作惯了的,仍不免带些惯性,别人以为他这回是赤条条的上场了罢,他其实还是穿着肉色紧身小衫裤,甚至于用了平常决不应用的奶罩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20--《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杂谈小品文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七日上海《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署名:旅隼。

品:物件:物品。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我以为这字的意思在这里就是用的这两种,一是物件,二是品评。文章、戏曲、音乐、杂技、魔术等等艺术的,既小且能让人“品”出“味”来,才能算作小品。

说是“小品”一词早在晋代即有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之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书中介绍的是佛经《小品》,可见当时小品皆以文章的“小”为标准的。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21--《且介亭杂文二集》之《“题未定”草(六至九)

本篇第六、七两节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上海《海燕》月刊第一期,八、九两节最初发表于同年二月《海燕》第二期。

原文节选: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

第一个题未定是说施蛰存先生曾在什么刊物上有过批评,说鲁迅先生的《集外集》不值得付印,最好是选一下。选集与全集,名有利弊的,看全集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作者的真实面目来,但那更费时间,并且,很多时候,看全集的也并非要研究作者的什么面目,比如我读全集。还并且,看全集真的要费时间,费精力的。而看选集,时间上精力上就少得多,有时为了欣赏某作者的某一作品,就看某一作品,并不一定把全集看完

第二个题未定是说摘句子的事儿。过去有人断章取义,现在也有人断章取义,将来还会有人继续着断章取义。断名人之章,取自己之义。恐怕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儿,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有着这样的做派,都是为了自己的某种想法,看到名人所说的某句话有这个意思和自己相同,就会拿来己用。就连平时人们吵架也会摘取对方说的某句话不丢,以攻击对方,其实,对方说的话多了,就是在吵架时说的话也多了,不见得都是那一个意思。

第三个题未定是针对着出集子的。原文节选:如果多少和社会有些关系的文字,我以为是都应该集印的,然而这才是深山大泽。现在已经不像古代,要手抄,要木刻,只要用铅字一排就够。虽说排印,糟蹋纸墨自然也还是糟蹋纸墨的,不过只要一想连杨人之流的东西也还在排印,那就无论什么都可以闭着眼睛发出去了

现在出集子更容易了,连排版也不要了,直接电子版发过去就行了。所以呀,现在出书与玩博就差不多了。一是出了书,也不见得有人看,二是还要花银子。而在博客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人看的,且不用花银子,且容易保存到老年自己看,估计着这网络只会越来越先进,并不会失掉,当然,如果真有失掉的那一天,或许有更先进的来代替它了。

【魑魅罔两】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现在文章中多见到的是魑魅魍魉的写法。

第四个题未定是关于选集子的事儿。感觉选家与被选家还是要有一定的关系或渊源的,至少也是爱好或爱慕,不然,那就是政治了。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22--《且介亭杂文二集》之《论新文字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一日《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署名:旅隼。

《且介亭杂文》里面有一篇《关于新文字—答问》。

注释里说,汉字拉丁化一九三一年,在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吴玉章等拟定了“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其特点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不标记声调。一九三三年起国内各地相继成立团体,进行推广。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曾由上海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发起《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签名运动,至次年五月,有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教界人士六百余人签名。

由此可知,当时是想用拼音替代汉字的。尽管说了拉丁化多么好多么简多么易掌握,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还是汉字站住了脚,而拼音只是成为儿童识字的工具了。也由此可知,名人组织起来的活动未必都一定是对的,或者说是可行的。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23--《且介亭杂文二集》之《<死魂灵百图>小引

本篇最初印入《死魂灵百图》。此书由鲁迅出资,于一九三六年七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

果戈理开手作《死魂灵》第一部的时候,是一八三五年的下半年,离现在足有一百年了。幸而,还是不幸呢,其中的许多人物,到现在还很有生气,使我们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读者,也觉得仿佛写着自己的周围,不得不叹服他伟大的写实的本领。

私人出资为别国作者出集子,可见是欣赏至极。

2017.8.18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624--《且介亭杂文二集》之《后记

这又是一篇很不短的后记,记的多是关于本集中有关文章的写作及当时对文章审核的事儿。在那个年代,可能写文章出书也很容易,但遭禁也很容易。我看到遭禁的目录里有很多鲁迅的文章或集子:果树园、高尔基文集、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毁灭、艺术论、文艺与批评、文艺政策、鲁迅自选集、三闲集、伪自由书、二心集等,这些都曾是被禁之列,有的没有见过,可能是鲁迅翻译的作品。

原文节选:我在这一年中,日报上并没有投稿。凡是发表的,自然是含胡的居多。这是带着枷锁的跳舞,当然只足发笑的。但在我自己,却是一个纪念,一年完了,过而存之,长长短短,共四十七篇

现在写博文很容易,发起来也很容易,但被禁起来同样也很容易。好在这个禁没有公开禁,只是说尊敬的用户,由于该篇日志存在违规内容,审核不通过,请重新编辑。俺还被尊敬了一回。

2017.8.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振鸣:《(北平笺谱)广告》是否为鲁迅佚文
我书橱里鲁迅的书
小说诵读:故乡(节选) 作者 鲁迅
大师笔战 梁鲁撤书怨
这八种名著,不读也罢:我的不必读书单
老舍与书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