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常决断!不世之功!尽管反对声音占主流,他还是出兵收复台湾!
原创 敏敏的敏 硬石评论 2022-10-11 00:00 发表于广东1:他调遣50艘炮舰,直接开往日本海域,震慑日本!就为了接回儿子!
他老爸,是开着炮舰去找德川幕府,接他回中国上学。
这个孩子,就是为中华立下不世功业、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国姓爷郑成功。
他老爸就是当时著名的海上霸主,海贼王郑芝龙。
金石开讲历史
21
郑氏父子所处的年代,可以说百年未有甚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时是明朝末年,大陆上风云变化,闯王进北京灭了大明,清军攻破山海关,又灭了李自成;而在大海之上,世界格局也在变化,大航海如火如荼,荷兰崛起。
1650年,全世界有2万多条商船,荷兰就占了1.5万条,比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加起来还要多,成了“海上马车夫”,海上霸主还把力量延伸到了亚洲,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
郑芝龙身处东亚,是东西方贸易的关键海路,正是世界大国角力之所在。
他与当时巅峰时期的海上霸主荷兰争锋而能胜之,靠自己民科草莽的出身,短短十数年打出一个郑氏的海疆天下,厉害啊。如果说张骞凿空西域,那么郑芝龙就是凿穿大海,打遍东亚海上无敌手啊。
话说郑芝龙早年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作为华侨领袖,曾经向已经退隐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进献药品,秀忠热情地招待了他。这下上了头条,妥妥的霸屏网红,日本人都把郑芝龙当成是身份显赫的人物,纷纷结交,家里进进出出的,那是非富即贵。
而且,由于郑芝龙熟悉海外事务,又善外交,日本政府也很重视他。
平户当地诸侯松浦氏给他赐了宅地,建新居,并给他介绍了平户藩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氏,两人一见倾心。不久完婚,小两口恩恩爱爱,生了长子郑森(郑成功),次子七左卫门。
郑芝龙给儿子起了个乳名,叫福松,福是表示不忘故乡福建,松就是希望儿子如松柏一样,傲立山峰。
直到7岁之前,小福松都是由妈妈田川氏一手抚育的,母子感情很深。
妈妈对小福松十分疼爱,要求也十分严格,从小就教他汉语和日语,读中国书,还经常跟小福松讲父亲的故事,教育他热爱自己的国家,长大要报效祖国。
后来,在郑芝龙被招安,成为大明五虎游击将军之后,就想着把妻儿接回老家,结果德川幕府不同意。这事发生在日本黑船事件之前,当时日本实行闭关锁国,幕府不肯放人。
幕府想,郑芝龙是个人物啊,如果郑芝龙的家小在日本,那以后有事找郑芝龙帮忙,手里不是也多张牌嘛?
但郑芝龙也不是好惹的。心说我连大明都敢惹,那么大的明朝都奈何不了我,还要招我为将军,何况是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
于是郑芝龙调遣50艘炮舰,直接开往日本海域,震慑日本。
更让族弟郑芝鹗带了60位勇士,全副武装,找德川幕府交涉:如果你们不让郑氏母子回中国,我就用武力解决。
在郑芝龙眼中,日本海军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果然,日本人也不敢真惹翻了他,只好同意小福松回中国。
但是田川氏是日本人,日本幕府以“向无以妇女适中国者”为理由,不放田川氏走,意思就是,日本没有放日本女人出海的先例。
小福松打小就聪明好学,坐着老爸的炮舰回到中国后,14岁就考上了秀才。
有一次,父子俩在江上游览,郑芝龙出了个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个上联挺巧妙,表面上说的是船橹和船帆,实际上隐喻的,是三国时的鲁肃和汉朝大将樊哙,意思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两个历史人物,还要谐音相对,谈何容易?
郑成功很快就对出来了: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话音刚落,满座掌声。
笛清,指的是北宋名将狄青,箫和,指的是汉代名相萧和。意思是:武将不如文官。
针锋相对,绝妙好词。
20岁的郑成功,已经是一名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了。
郑芝龙最辉煌的一战当属料罗湾大海战,对手正是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海上第一强国”荷兰。
金石开讲历史
74
金石开讲历史
47
金石开讲历史
240
金石开讲历史
97
两百多年后,鸦片战争时,英国议会居然有一半人投票不开战。理由就是:郑芝龙料罗湾海战,一仗打断了上一个“日不落帝国”荷兰的国运,这才让咱英国捡了便宜,咱大英切不可轻启战端、重蹈覆辙。。。
料罗湾之战,打出了国威!也给西方国家留下了两百年的心理阴影,不敢从海上侵犯中国,正如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当时有人说:八闽以郑氏为长城。任何西方的殖民者,都无法逾越这道海上长城。
郑芝龙的舰队曾经护卫了整个中国沿海区域,所有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很惧怕他,郑氏舰队的存在,成为西方殖民者用鸦片冲击中国朝贡体系之前,最后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整个远东水域,从日本平户到马六甲,从菲律宾的马尼拉到澳门,各国港口之间运转的船只,只要着明朝郑氏的令旗,就能保证畅通无阻。
郑成功在南京读书那年,正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清军突破山海关,入关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暴行,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1645年,郑芝龙已经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也就是隆武帝,是南明朝廷第一号实权人物。于是,郑芝龙再次派人接田川氏回国团聚。
日本幕府不想得罪郑芝龙,搞出外交事件,就破了“向无以妇女适中国者”之例,放田川氏回到中国。但是德川幕府提出条件,次子七左卫门必须留在日本,才能放行。
临行之时,田川氏抱着儿子悲泣不止,母子连心,没办法,田川氏只能只身一人回中国,当时七左卫门才19岁。
后来,有一次郑芝龙带着郑成功朝见隆武皇帝,隆武帝见郑成功少年英俊,气宇非凡,不禁问道: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
郑成功不慌不忙,以岳飞的名言来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隆武帝很高兴,拉着郑成功的手越端详越喜爱:卿本佳人又有文化,但可怜我一路逃命,妃嫔们来不及生女儿,没办法招你做驸马,就赐你朱姓吧,今后就是一家人了!
隆武帝赐他姓“朱”,改名“成功”,是希望他扶助自己反清复明取得成功。
从此,“国姓爷”横空出世,虽然这时郑成功才二十出头,但是不久的将来,国姓爷对华夏的影响却是深入骨髓。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随着中国政局的改变,郑芝龙降清被骗,被拘押软禁,母亲田川氏在清军攻打闽南安平镇时毅然自尽。等到郑成功从金门赶回,见到母亲惨状,痛不欲生。
第二天,在南安孔庙内,面对家仇国恨,郑成功举起宝剑,跪地发誓:
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
意思就是,我郑成功过去是个书生,现在变成了孤臣,为救国难,立誓弃文从武,从此郑成功走上了武装斗争、反清复明的道路。
2:非常决断!尽管反对声音占主流,郑成功还是决定:出兵东征,收复台湾!
“启禀万岁,郑国姓亲率二十万大军,战舰数千艘,水陆两路直奔南京而来!”
“这可如何是好?”顺治帝这段时间,也是够头疼的了,除了追剿明永历帝之外,朱家太子忽啦啦冒出来十几个,各地反清复明闹成一片。而最令他头疼的,则是这位国姓爷!
“帝亡、父降、母死,成功若不报仇雪恨,枉为七尺男儿!”郑成功自从孔庙焚青衣、挥龙泉之后,就夺取了厦门,并以金、厦二岛作为基地,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招兵买马,聚草囤粮!
一听说国姓爷举义,南明的老老少少,还有很多反清的队伍都来投奔他。
郑家财力雄厚、海军无敌,兵力最盛时,属下有陆军72镇,水师20镇,士兵近20万人,拥有各种大小船只5000余艘。
清军都拿他也没办法,在遭遇两次大败后,还想要招安郑成功,册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根本不接受。
第二次招安,加码!承诺郑成功一府之地安置兵将。被拒绝。
第三次,再加码!许诺郑成功四府之地。还是被拒绝。
第四次,把郑成功的弟弟也派来招安,被郑成功一句“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再一次拒绝了招安。
郑成功势力越来越庞大,1659年夏天,郑成功带领十七万人马,三千多艘船只,联合在江浙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等人,水陆两路奔袭明朝故都——南京。
这就是有海军的不同之处,沿海处处可登陆。
各地战报雪片一样飞向顺治帝。
“崇明失守。”
“瓜洲失守。”
“镇江失守。”
这也是郑成功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他一举攻下了崇明、瓜洲、镇江,连破高地塔。
因为江苏不是福建前线,清军几乎没啥防御,被一口气推到南京城下,眼看就要破水晶。
据当时在华的传教士报告称,“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顺治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欲作逃回满洲之思想”。
可惜,最后因为战略指挥失误、骄傲自满等多种原因,进展不利,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
郑成功一生就犯了这一次书生气,但后果很严重:一个月后清军慢慢缓过劲来,调动援军围拢过来,反攻郑家军。
北伐失败之后,士气低落,人心涣散;而清军则开始了对福建的反攻。
1660年的金厦保卫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郑成功意识到,必须找到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块新的根据地,就是台湾。
在郑成功看来,台湾不单单是中国的土地,也是父亲郑芝龙留给自己的遗产。
台湾本来就曾是郑芝龙的根据地,福建闹饥荒的时候,郑芝龙曾经多次用海船组织饥民到台湾垦荒定居,“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
台湾的土地大多还是荒地,可以开垦成农田,非常适合郑家军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隔了一条2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清军打过不来。
但是,郑成功要想大规模定居台湾、反清复明,最大的对手还是荷兰人。
早在1624年,荷兰人就侵占了台湾南部,建立起两个侵略据点——台湾城(热兰遮城)和赤嵌城(普罗民遮城)。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到1642年,荷兰人驱逐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全岛。
说实话,郑家能碾压周边所有海盗,就是因为枪炮好、船好、会打海战,而枪炮是向荷兰人买的,船是荷兰人帮着改造的,海上作战更是荷兰人手把手教出来的。
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两股海上势力,郑氏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打交道,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既合作,又竞争。
郑成功对于荷兰人是有了解的,荷兰人在台湾经营了数十年,肯定不会自己让出来,若是对台湾不摸底,冒然动武的话,以现在刚刚北伐失败,郑成功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能拿下台湾。
真是,正想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
这时,从台湾来了一个老熟人——不但向郑成功进献了珍贵的台湾地图和赤嵌城木制模型,甚至还包括了荷军兵力、炮台分布、勘测的鹿耳门水道的资料,以及赤嵌城外要地大员湾地图等重要情报。
这个人就是何斌,他还跟郑成功说,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而且城中的荷兰殖民者“不上千人”,攻之唾手可得。
何斌是何许人也?又为什么这个时候主动跑来献图、献计呢?何斌跟郑家的关系向来良好,早年正是追随郑芝龙才来到台湾的。郑芝龙降清,他没去,去了台湾。
荷兰人对台湾进行打包管理,将各种税收细化分包给当地商人。何斌就承揽了人头税、稻米税、乌鱼税等多个重要税种,再加上他长期为荷兰殖民者做通事(翻译),与荷兰的关系也很密切。
当时郑家跟荷兰都在台湾收税,而这个何斌也是两头忽悠,他一面为荷兰殖民者收税,另一面也为郑成功收税。直到1659年2月,被人公开告发,这才漏了底。只有逃回大陆,投奔郑成功。
甭管何斌是为什么而来的,何斌的献图、献计,正合郑成功之意。
他马上召开军事会议。
何斌说:“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通外国,兴修船舶,铜铁不忧乏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则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正可与大清抗衡。”
什么“沃野千里”,屁,那里荒凉不毛,还容易水土不服。去过台湾的吴豪直接拆穿何斌的谎言,吴豪还强调,荷兰殖民者“炮台利害,水路险恶,纵有奇谋,而无所用,虽欲奋勇,而不能施”。
更多部将的想法是,从荷兰人那里将台湾给夺回来,很难;何况台湾这种荒凉不毛,还容易水土不服的地方,夺回来都没啥用。
这些话郑成功都不爱听。
非常之人,就有非常之决断。
尽管反对声音仍然占主流,郑成功还是愉快地决定:出兵东征,收复台湾!
郑成功翻阅着何斌带来的台湾诸多潮汐、港湾、要塞、航道资料,决心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不过,荷兰人不仅是生意伙伴,毕竟还是半个老师,直接开打真有点说不过去,也得先礼后兵。
于是郑成功先给台湾大员(今台南)的荷兰总督揆一,写了封信探探口风:
你看你们刚来中国做生意没地方落脚,我爹把平时练兵的台湾借给你们住,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打算啥时候还呀?
揆一十五年前就在日本商馆当总经理,和中日大海商、郑芝龙的干爹李旦非常熟,后来也支持了郑芝龙的发展壮大。
揆一性格谨慎,但西洋人说话不会转弯:
别闹了小郑!我和你爹很熟,当时老爷子只是客气了一下,台湾不是明朝的,也不是你们郑家的,我们住在这里没毛病,你要是在大陆混不下去,可以让你们住台湾北部,咱们做个邻居。
荷兰人这一出就是刘备借荆州啊,那是赖着不走啦!
郑成功一看就死心了,决定立即出兵。
也是这么巧,天佑中华,1661年2月,顺治帝驾崩,满清国丧。国丧期间,清军停止对金、厦地区作战。真是天赐良机。
同时,一年多前,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台湾方面就盛传他要出兵复台,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派来了一批援军守卫台湾,结果左等右等都不见郑成功有动静,到了1661年2月,援军又撤回了巴达维亚。
一个千载难逢的空窗期就这样出现了。
而且,台湾海峡季风特点鲜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以东北风为主,比较适宜渡海作战。这个时侯出征,刚刚好。
1661年3月1日,郑成功在金门料罗湾祭海誓师:
“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数万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等时。。。。”
1661年4月21日,37岁的国姓爷郑成功率领2.5万名官兵,连军粮都来不及准备,带着半个月的口粮就从厦门出海了!
3:顶着风暴,强渡海峡!神兵天降,巧渡鹿耳门!台湾城破,指日可待!
舰队刚到澎湖就出了问题。
澎湖到台湾虽然不远,只有52海里,但是偏偏碰上了海上暴风,一连几天,风暴越刮越大,舰船根本无法起航。
更要命的是,粮食不够了。
此前何斌说得挺好,只要几天就到台湾了,到台湾就有粮了。没成想因为风暴滞留澎湖,澎湖就几家渔民打鱼为生,筹粮都没地筹,老百姓自己的粮都要从台湾买,哪有粮呢?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简直是一道送命题,摆在了国姓爷的面前。怎么办?
暴风不知何时才能停,如果顶风前进,直接闯进暴风巨浪之中,大军生死难测!
如果等到风顺再前进,粮食又快吃光了,等不起啊!
而且,据先前测算,如果要顺利进入鹿耳门水道,必须利用每月初一和十六日的大潮,现在已经是月底28号了,如果错过月初大潮,军事行动就要再往后推半个月,不光粮食不够,夜长梦多,万一荷兰人觉察了,采取措施,甚至增派援兵,麻烦就更大了。
难道天不助我,刚出海就要铩羽而归?
且不说国姓爷这边忧心如焚,再说荷兰人这边。
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是个中国通,早就看明白了:要是清军拿下福建,郑成功一定会来台湾。
于是,揆一隔三差五给总部写信求援。
援军还真来了,但是左等郑成功没来,右等郑成功还没来,于是又撤回了巴达维亚。
看来啊,有先见之明也不能太早,否则只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荷兰人亚洲总部在巴达维亚,离台湾不算太远,大佬们每过几天就收到台湾的信。
“狼来了”喊多了,大佬们也烦,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
撤了揆一这货算了,KPI矬成这样!还像个娘们叽叽歪歪没完没了。
大佬们觉得有荷兰战舰、火炮、棱堡三大神器,揆一还这么怂,留着只会祸乱军心。
结果,4月29号黎明时分,揆一的撤职公文还没到台湾,郑成功的船队就出现在了台湾的海平线上!
郑成功不是被风暴阻挡在了澎湖吗?怎么长了翅膀飞过来了?
当然没有翅膀,有的是顽强的意志和决心,有的是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
郑成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他当机立断,决定顶着风暴,强渡海峡,他说:冰坚可蹈,顶风前进!
4月28号的晚上7点,东征大军继续出发,此时海上狂风怒吼,巨浪滔天,船只在海浪中上下起伏,左右摇曳,惊险万分!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船上的将士们顽强地与海浪殊死搏斗!
一直到凌晨1点,风才渐渐平顺。
郑成功马上命令舰队,扯起满帆,全速前进!这才在黎明时分,赶到了战场!
大员(今台南)是荷兰人在台湾的据点,有两座棱堡,台湾城和赤嵌城,台湾城最大也最坚固,守卫兵力也最多。
大员港口是图上这个样子:
门口横着一长条礁盘,只有一南一北两个水道可以进港,北水道鹿耳门被荷兰人堵了,只留着南水道进港,台湾城、赤嵌城就建在南水道边,如果进攻船只从这往里冲,你玩过塔防游戏吧,那画面就和《植物大战僵尸》一样:蓝绿两个豌豆射手,一个减速、一个拼命锤!跟排着队喂鱼有啥两样?
郑成功早有准备,他之所以要闯过暴风巨浪,也要赶在月底前抵达台湾,就是因为4月30日,农历初一,是大潮!
大潮前后几天,水位比平时要高出好几尺!这是唯一能通过鹿耳门水道的办法!
郑家军12000人、400条船绕过两座棱堡,利用潮水,硬是从北水道鹿耳门冲进了大员港湾,大军登陆后,马上就冲向了赤嵌城。
荷兰守军想不通啊,还以为是神兵天降——怎么回事?这条水道平时海水都很浅,海底都是石头浅滩,我们还把不少损坏的船只沉在海底,构建出一道天险,船只根本不可能过来啊!
本来以为的天堑鹿耳门,一下变成了放水大通道,荷兰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必须卡住鹿耳门,只有卡住鹿耳门,才能卡断郑家军舰队的咽喉。
揆一马上派出上尉贝德尔,带领240名士兵,向鹿耳门旁边的北线尾攻击前进。
北线尾与鹿耳门南北相连,是控制北航道的入口处,是个战略要地。
贝德尔让士兵排成方阵,十二人为一排,组成二十排,步步进逼郑军的驻地。
荷兰人连放了三排枪,却不见对面的动静,难道剩下的士兵都落荒而逃了?
突然间,一声炮响,郑家军的弓箭手以密集的箭雨回击。
郑家军没有退后半步,正面还排了十多门步兵炮阻挡,同时派了一队藤牌手绕到后边包抄(看来,中国步兵的经典穿插包围战术是祖传的呀!)。
刚开始,双方还对射了好几轮,等包抄的藤牌手冲上来,荷兰步兵的节奏就乱了。
装填火药来不及、拼刺刀也不如藤牌手利索,腹背受敌,死的死,伤的伤,跳海的跳海,被砍死180多人,连贝德尔上尉也死在了刀箭之下。
揆一见荷军失利,又急忙派船长阿尔杜带领200名士兵乘船赶去增援。
援军刚到岸就遇到郑成功“铁人军”的阻击,“铁人军”是一支重甲步兵部队,是郑家军的精锐。
《台湾外记》曾有这样的记载——
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
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
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这200名荷兰兵只有60名上了岸,也很快就被“铁人军”消灭掉,阿尔杜见势不妙,带着残兵逃回台湾城。
揆一这么多年来,是看着郑家军壮大起来的,非常了解他们的实力,但今天居然打的这么惨,揆一还是没想到。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第一仗就损失了400多人,他手上总兵力才2000来人,一下干掉20%,揆一肉痛啊,今后再不能冒险主动出击了。
郑成功安排好防守阵地,就开始写信招降……呃,又写信!
既然挡不住郑家舰队,就得争夺制海权,那就看谁家的海军厉害了!
当时荷兰战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要不怎么叫“海上第一强国”嘛!
第二天,揆一将4艘主力战舰“赫克托”号、“格拉费兰德”号、“白鹭”号、“玛利亚”号全部派出,每船装备了25门以上的红衣大炮。
台江海战爆发了。
郑家舰队的船小,而且因为来的仓促,大多还是民船改装的,只有2-4门炮,甚至很多只有1-2门炮。但港湾内水浅风小,体型小反而很灵活。
四面八方靠近荷兰战舰,就用铁钩、缆绳套住,步兵爬上去用刀砍、弓手射火箭、枪手秒人,
乱拳打死老师傅,咱拼的就是人多。
打法看起来古老,但对付荷兰人的木船很好使:
荷兰士兵人少,一边拼刺刀,一边还得救火,拼刺刀就要被火烧,忙救火就得被刀捅,很快就不行了。
“赫克托”号战列舰是荷兰主力,才一个小时就被击沉了,其他船一看不对劲,要么躲回热兰遮城堡边,要么跑出外海躲避。
台江海战打掉了荷兰人的海上力量。
荷兰人失去了制海权,只能收缩防线,退守赤嵌城及周边要塞,陷入被动。
赤嵌城没有水源,一旦被包围就活不下去,才坚持了几天,就“投降”了!
揆一写了告急文书,派出唯一完好的“玛利亚”号,绕过郑成功舰队,驶往巴达维亚搬兵求救。。。
荷兰人只剩下台湾城一个最后的堡垒。
当时荷兰人称台湾城为”热兰遮城“,意思是海上堡垒。
城堡建于海边,三面环海。高三丈多。城堡四面安装二十八门千斤大炮,炮台环视四方,而且有水源,物资和武器都储存了很多。
台湾城是典型的荷兰棱堡,进攻方只要出现在棱堡面前,都会受到交叉炮火的覆盖射击。
郑成功看到台湾城好似铜墙铁壁,一时之间也难以攻克,只好下令暂时停战,改为长期围困战术,再写信招降。
围困期间,郑成功多次写信给揆一,说: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揆一没有投降,他派代表对郑成功说:
如果国姓爷大军撤回,揆一愿意奉送劳师饷银十万两,并年年纳贡。
郑成功正色道:我来这里是为了收复故土,不是为了金银。今天,你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撤离台湾。
4:世界级水平炮战!荷兰军心震动!不世功业!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整整九个多月的围城期间,双方互使间谍战、攻心战,以及各种突围与反突围战斗,就这么一直僵持着,双方都有点崩溃:
荷兰人的难题是缺蔬菜水果,人吃不到维生素会得坏死病。
第二个难题是墓地,台湾城被围后城外的墓地去不了了,有战斗就会有死人、坏死病也不断死几个,腐烂的尸体不仅传染病菌,对活着的人心理、生理也是极大的摧残。
郑成功这边头疼的,还是粮食问题。
出来只带了半个月粮食,围困台湾城的九个月,士兵时有饿死,现在围困台湾城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于是郑成功派出大部分人手去周边种番薯,这东西长得快,希望能撑到明年秋天。
这边士兵去种地了,那边荷兰增援舰队却出现在了台湾外海。
原来巴达维亚荷兰当局收到传信,大吃一惊,马上派了10艘荷兰战舰、700多名士兵组成的强大舰队前往救援。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援军不但带来了战舰,还带来了2200余磅的火药和大量物资,这让揆一看到了反攻的希望。
而此时郑家军却只有不到4000人在围城。
好在天佑中华,同样又是一场风暴,让荷兰舰队只得转向澎湖列岛躲避风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4月了,不适合渡海作战。
荷兰舰队可没有向着暴风巨浪冲锋的勇气,其中1艘战舰还不慎搁浅,被郑家军缴获,数十门大炮被拆掉运走。
最关键的是,这场风暴为郑成功争取到了时间,他迅速调集兵马舰队,准备迎战。
而揆一不知是太高兴了,还是高兴得昏了头。
他竟然决定,将荷兰舰队最大的装备有60余门火炮的5艘战舰开进大员湾,打算用优势炮火消灭郑成功的围城部队。同时,把剩下的战舰开往赤嵌城附近开火。
这是要战舰开进港口里作战那,不知天时,安能为将?估计说的就是揆一。
你想想,进入内海的水道很浅,郑成功的大帆船可以过,庞大的荷兰战舰就步步惊心了,甚至要丢弃辎重,拆了大炮,才勉强能开进内海。
反之,郑成功这边布置在周围岸上高地的火炮却能居高临下,一起轰击荷兰舰队。
而且庞大的荷兰战舰,在内海里远没有郑家军的小船小艇灵活,被四面游击,火攻、接舷肉搏,原来的炮火优势,一下子荡然无存。
反正最终,荷兰援军被击沉和被俘虏战舰8艘,而他们的海军统领,跑了。
台湾城的荷军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气就泄了。
这个时候,城内瘟疫已经开始蔓延,勉强还能打的荷军只剩下三四百人,而且他们更加消极怠战,即使揆一向他们许以重金,都起不到什么效果。
台湾城军心动摇,城破之时,指日可待。
这时,郑成功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
台湾城南面有座副城叫乌特列支,地势险要,俯视台湾城,只要攻下这座副城,台湾城就不难攻破。
郑成功大喜,马上在乌特列支城南面挖掘多条壕沟,修筑大片防墙,建了三座炮台,并把台湾全部28磅重炮都集中过来,又把老父亲郑芝龙订做的40磅巨型铁炮从厦门搬过来,凑了30门重炮,要一举拿下台湾城。
1662年1月25日,郑家军30门巨炮齐发。
一早上发射了1000枚炮弹,先集火清理台湾城边上的副城乌特列支。郑家军拿下副城后,把炮搬上来,居高临下,继续轰击台湾城。
一个下午,又发射了1500枚炮弹,台湾城被炸成半残。
至此,台湾城已经无险可守,完全失去了坚城地利的优势。
这次炮战是世界级水平!
17世纪的火炮射速有限,发射太快容易发热炸膛,但郑家军每门炮平均发射80枚炮弹,每小时发射9枚,连续打了9个小时。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最吓人的是每发炮弹至少28磅,最大的40磅,火力之猛几乎从没见过!
当年荷兰人科技领先全世界,但对25日的炮战心服口服,没有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1662年2月1日这一天,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打开台湾城大门,代表荷兰殖民当局签字投降,退出台湾全境,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侵占历史。
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以赤嵌城为东都明京,设置一府二县,推行明朝法律、官职和税制系统,建立了完整的政权。这是历史上台湾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版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大航海时代以来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场正面大战。
郑成功代表东方国家取得了胜利,使台湾回归祖国——国姓爷在明朝衰亡之际,几乎凭一己之力开疆辟土,是中华民族中最勇敢的人!不愧是民族英雄!
1661年11月24日,满清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杀了在北京的郑芝龙全家……
1662年2月1日,郑成功光复台湾。此时距离郑芝龙被杀,不到三个月。
30多年前,郑芝龙的炮舰震慑日本人,把小福松接回了中国大陆;
30多年后,郑成功的炮舰又震慑荷兰人,把宝岛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
冥冥之中,天命似有轮回。
1761年,郑成功部下陈近南,就是韦小宝的师傅,大名鼎鼎的“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于福建同溪庙观音亭(红花亭)创立洪门(天地会),以“驱除鞑虏、反清复明”为口号。
为什么叫做洪门?洪门就是汉(繁体字汉)门,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汉”(繁体字汉)字里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起名洪门,时刻提醒会众,恢复汉家河山。
洪门,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到,国姓爷那支历史上最后一支明军的影子。
国姓爷在光复台湾,普天同庆时,曾百感交集写下《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国姓爷自喻田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正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根的力量吗?
汉人还没有死绝,中华就不会亡!
是史可法!
是文天祥!
是岳武穆!
是国姓爷!
国姓爷姓郑,华夏大姓。
一个春秋第一篇的姓氏,一个由陆向海的姓氏!
郑姓始祖郑桓公立国之初,曾同商人订立盟誓: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这段盟誓比之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在保护私有财产制度上,异曲同工。
这是否就是当年纵横四海的郑氏海商集团背后的基因密码?
郑姓源自炎黄,郑风青青子矜,郑庄春秋五霸。
郑相子产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之。流芳千古;
郑国尊重商人,保护私产,故有弦高犒师;郑国水工修名渠,苟利国家,是非曲直谁论;
千年巨变,东西碰撞,从大陆向海洋,才有郑氏父子的海商集团,才有光复台湾,和中华最后一支明军。
中国正走向深蓝,由陆向海。
重读历史,认识郑氏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有着现实的意义。
2022年10月1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字
“开辟荆榛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十五、郑成功复台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原文及其他
中华上下五千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两万多人为什么用了八个月才把荷兰的一千多人赶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