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琼游记01:蔡家老屋南洋路 留客村里中国风——访万泉河边的蔡家热带庄园

元旦过后,朋友几人从海口到万宁的一个农场,用了个中餐,就往回走。走到半途,心有不甘:驱车400公里,就是吃了一餐饭?

于是,进中原服务区,买了杯咖啡坐下来,搜索附近有什么地方可去一游。啊,附近还真有个国保单位,叫“蔡家宅”。

结果,去这里一看,大喜望外。真是人生旅途长,只要能探索,就会有收获。

一、蔡家南洋庄园的位置

”蔡家宅“是指”留客村“蔡家森四兄弟的居所,位于万泉河出海口南侧,距离海口市区105公里,距离三亚市区约180公里,临近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从高速公路下来,进入前往博鳌论坛的迎宾路,行驶一段后,左拐几公里,就到了留客村的停车场。     

海南岛上大的河流有三条,万泉河虽然排名第三,名声却因”红色娘子军“的舞剧、影视及歌曲而更响。在离万泉河入海的7公里处,有流马河注入。万泉河与流马河的两河交汇处,有一州中之地,因位置重要,一直是县城所在。汉代为“玳瑁县”,属琼崖郡。唐改为“颜卢县”,属琼州府。五代改称“乐会县”,仍属琼州府。1958年琼东、乐会、及万宁县部分区域合并,因地处琼州的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乐会县不复存在。而”留客村“从元代到1957年都是乐会县城的所在地。

海南从宋末元初以来,就是南海贸易的重要基地与港口,白沙港、铺前港、清澜港都是番舶商船密集之所,琼州商人和船民经年在外,留居异地。明代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更是开启了海南人向东南亚地区经商、创业、移民的历史。

人口的流动、迁徒和移民,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与图景。我来自江西,中国从魏晋至明清有三次客家人由北而南和人口流动、还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云贵”的由东往西的人口流动,这些广为人知的人口大迁徒,江西都是重要的起点、或终点、节点。而我国近代史上,还有另外三次人口大迁徙,则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

海南有位朋友对我说:海南历史上有“三南”,很值得一说:一是“南下”,即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二是“南繁”,即包括袁隆平在内的许多农业科技人员来海南繁植培育水稻;第三就是近代以来闽、粤、海南人扬帆渡海的”下南洋“。

闯关东、走西口都是在中国内部的人口流动与迁徒,而下南洋则不同,那时,南洋诸国不少是中国的番属国,扬帆渡海下南洋,是”去番“,下南洋的人,就叫”去番客“

留客村位于琼海市博鳌镇,有400年历史,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十个姓氏。村中80%的家庭有“番客”,旅居海外的乡亲比村里人数多两倍,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华侨就有1000多人。

留客村位于万泉河的南岸,这里三方会水,河海相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过去海外回乡的人和琼海“下南洋”的人总在这里的客栈歇脚,多从这个村的渡口摆渡登岸,久而久之,村子便得名“留客”。

”留客“一名,反映了海南人去番地、下南洋的外出历史、创业艰难、开拓精神,也反映了家人族人乡人对外出亲人的不舍、留恋、呼唤。”留客村“这个村名,乍一听,直白无华,有点土,有点俗,有点现在乡村旅游招徕游客的味道,其实这个村子几百年来就叫这个名,有历史,有故事,更有感情,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村名

几百年来,留客村的青壮年男子大都从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经万泉河,漂洋过海当'番客',出外谋生创家业。但无论“番客”“去番”的脚步走多远,家人族人乡人”留客“的声音总是萦绕在他们眼前心间,番客们回了又走,走了又回,将深深浅浅的异国文化烙在了万泉河边,也把思乡之情与祖国之恋留在了琼海椰林。留客村的“留客”,留住了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真是”人生漫漫南洋路,乡情浓浓留客村“。

过去万泉河水路和官府驿道相交处有6个码头,最有名的是”留客渡“,也叫流马渡,是得名于“留客村”的村和渡马河的河名。留客渡既是过河的渡口,也是乘船入海下南洋的出发地,它见证了无数个悲欢离合,延续了几百年的繁华,如今苍茫云海椰林间还飘散着往日的往事,历史的云烟。

现在,海南人很重视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挖掘。原来的流马古渡口遗址上,重建古渡口新址。原来的古驿道,用20多厘米厚的船木重新铺设。

从停车场,我们沿着一条沥青路前行800米,前往留客村。沥青路旁,就是一路古驿道沿着宽阔平静的万泉河伴行。

留客村所处的琼海,在海南是与文昌齐名的侨乡,至今保留多处华侨宅院,包括19世纪的新加坡侨领王绍经在嘉积镇温泉村建的“资政第”,20世纪20年代马来西亚华侨覃世琼兄弟在博鳌古调村建的“覃家大院”,1927年马来西亚华侨王业珍在中原镇仙寨村建的“王家大院”,新加坡华侨何惠宣在潭门镇多亩村建的“何家宅”,1928年马来西亚华侨何君廷在博鳌镇奎岭村建的“何家宅”,1947年新加坡华侨卢茂德在嘉积镇万石村建的“卢家宅”等。

今日的”留客村“,蓝天、碧水、椰林、鲜花,真是”琼北椰林满眼绿,海南无处不飞花“

二、蔡家南洋庄园的布局

一入留客村,南洋风情扑面而来。一条整洁的进村道路,一堵以青砖、灰瓦和彩绘窗棂为基调的院墙,墙壁赫然写着“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我们有些惊讶,留客村在全国的排名,有这么靠前吗?游览之后,方知此言不虚,这才佩服琼海人的自信和底气。

沿着院墙向前行,“蔡家大院”就出现在眼前。

仔细游览参观后,我觉得,“蔡家宅”应该更名“侨领蔡家南洋庄园”。为什么?

这哪里是一座宅?哪怕是”大宅“;也不是一个院,哪怕是”大院“。一听”蔡家宅“”蔡家大院“这样的名称,立即会让想起我们内陆省份传统村落中那种高门大户的大宅大院,但即使再豪华,也就占地一亩几亩地吧,可是,这个蔡家宅,占地75亩,半个平方公里呀。它首先是一座热带植物园林,而不仅仅是房子;其次是一组建筑群,而不是一幛老屋或一个家院,再次还是背有山,前有河,院有井,园有湖,还有一棵800年的重阳木。800年啦,那是什么年代?80多年园子800年的树,古树比这个园子的历史早多了。这样的树木、这样的园子、这样的老宅,你说嚇人不嚇人?

蔡家大院里有槟榔树林、椰子树林,乔木灌木,繁茂疏朗,林下青草依依,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山水迤逦,景色迷人。蔡家庄园及其建筑群的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入了东南亚的建筑、园林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集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庄园文化、风水文化、儒学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深深中国味,浓浓南洋风。

蔡家南洋建筑园是海南侨乡园林与建筑中东西文化结合的优秀典范,更是中国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爱国爱乡的重要史迹,是一笔的物质遗产与精神财富。

蔡家庄园坐东北,朝西南,背靠蔡家岭,面朝万泉河,选址极为讲究,由蔡家师爷陈俊明设计监造。陈俊明,祖籍福建,深谙阴阳五行和风水堪舆。因为生活压力,勇闯南洋。在印尼,落难街头,巧遇蔡家森。两人一见如故,互相仰慕,正式成为主仆。陈俊明对蔡家森忠心耿耿,出谋划策,孓然一身,终生未娶,一生追随蔡家森。直到蔡家森离世后2年,陈俊明也溘然而去。蔡家后人感其恩德,尊称他为蔡家的祖师爷。

当年,陈俊明携图纸返回留客村,在村内寻找最佳风水位,最后在那棵800年重阳古树边的太子岭(现在叫“蔡家岭”)上安放下了风水奠基碑,上书“酉辛来龙”,寓意龙盘踞岭,顺风顺水。

注意:画面正中巨大硕实、字体清晰的碑石是后来立的,而前面那块小的字体不太清楚的则是当年的原物。海南人的这种做法值得赞赏,既满足了现在的观赏需要,又保持原物原貌,尊重了历史。

蔡家在山上植下许多树,

在园中布置了园林景观,屋后山坡上种满了沙巴树葡萄、太平洋橄、木奶果、霹雳黄龙释迦等热带水果,以及阔叶半枝莲、长春花等热带植物与花草。

在岭下依照图纸建了“蔡家建筑群”。

蔡家南洋庄园及其建筑群,后山、前水、池塘、溪流、小桥、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园林营造、侨乡风貌,南洋风情,中国气派,都让人赏心悦目,养眼养神。

它的会客厅格局宏大,门面敞亮。

它的水井古风悠然,

它在高大的树林中,竟然还有一片湖面,湖里种着莲花,

湖上的水榭特别高大宽敞,

特别是蔡家锦宅那门前的那一片槟榔林,让人大为赞叹。
在江西古老村落的老屋前,如果矗立着几杆旗杆,那就标示着这个家族是出过举人进士的,那多半是”进士第“”一品第“”大夫第“之类的高门大宅,而看蔡家炳宅前的这几十株笔直的槟榔树,很像进士杆,不但营造了一片南国风貌、南洋风情,还一下子将蔡家的地位、门第、威严突显出来。

三、蔡家南洋庄园的历史

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1881年出生于留客村,清末民初,时局动荡,战火不断。为谋出路,蔡家森15岁时告别寡母,和18个乡邻在村口留客渡码头出发,辗转琼山潭口换帆船出海,踏上了下南洋的旅程。抵达印度尼西亚时仅有3人存活,蔡家森就是其中的一个。

蔡家森在印尼打拼了20多年,先是在印尼望加锡一家荷兰人开的食店打工,后来到安汶省都亚小镇,做起了都亚与艾力岛之间的短途物流贸易,再后来造船贩卖海产品与木材。1906年,25岁时回乡娶黄氏为妻。从海运到商铺、酒家,再到25艘的大型船队,从印度尼西亚的望家锡、卡伊群岛到东南亚和欧洲,生意越做越大,40多岁成为当地华人富商。蔡家森曾是印尼都亚地区华人社团理事和副主席,1921年,蔡家森还被当时统治印尼的荷兰王室封为“甲必丹”(荷兰官方任命管理华人事务的侨领职务)。

1924年,蔡家森与三个弟弟蔡家锦、蔡佳鸿、蔡家炳回乡筹建蔡家宅,蔡家森从南洋运回钢筋、水泥、地砖、琉璃,开始和几个弟弟一起建造宅院。1934年,蔡家庄园落成之时,蔡家森携家眷加乡入住,为大儿子蔡修友兴办盛大婚礼,高唱琼剧,广宴亲朋,整个仪式持续三天,轰动琼北。

后来蔡家森还参与筹建了留客学校、重修了锡江码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印尼爱国侨领,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蔡家宅落成后回乡居住。

1939年,日军坂田混成旅团第五三联防队攻陷琼东大路墟,第二天,日军28艘舰艇在飞机掩护下,在博鳌朱塘湾强行登陆,琼东、乐会两县沦陷,蔡家兄弟只得重返印度尼西亚,继续经商。

家屋只剩下不肯离开故园的老母亲和照顾她的仆人。蔡家森的母亲去世后,这座豪门宅院在孤寂中开始了无尽的守望,成为一座空宅。

蔡家森1971年辞世,享年90岁。

蔡氏兄弟1939年后未曾再回乡,留下了这座宅院凝固为一段逝去的历史,直到80年代才有后人回乡祭祖。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近百年的时间里,蔡家老屋驻扎过琼崖工农红军,盘踞过侵华日军,充当过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建国初期被用作政府办公地和乡粮所,公社化时期办过公共食堂,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蔡家后人根据政策才重新接管了老宅。它见了百年来的峥嵘岁月,可谓“一座海南蔡家宅,半部中国近代史”

蔡家宅庄园及建筑群极具独特的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风格独特的庄园及建筑群,2006年,蔡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有关部门拨款150万元对老化的楼面、屋面、梁柱进行维修。2018年5月,留客村被列入“中国历史传统村落”。这些年,蔡家宅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修复。

现在,留客村与蔡家宅因其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成为海南文化旅游的关键节点,成为华人华侨与祖国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这里还是重要的摄影基地,曾经拍过《解放海南岛》《红色娘子军》《天涯浴血》《刺青海娘》《天堂小镇》等影视作品和《老屋》纪录片。

四、蔡家南洋庄园的建筑

海南的早期移民多来自闽南,因此琼北的民居多以闽南风格为主。随后岭南、云贵、中原及东南亚的建筑形式也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而慢慢融合。直到近代,许多本土华侨将南洋和欧洲建筑的风格融入了琼北建筑文化,从而形成了琼北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蔡家宅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蔡家宅位于留客下村的中部,是一组南洋风格的热带园林+建筑群落。四幢房子共12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房间约50间、80多道门、百余扇窗,青砖彩墙,中西合璧,原生肌理的脉络十分清晰,琼北的建筑语汇丰富生动,被誉为“海南侨乡第一园林式建筑群”

在这座蔡家南洋庄园中,蔡氏四兄弟的老宅要以蔡家森宅最为轩敞高大

蔡家宅的院宅外形封闭,形似城堡。

内部空间由两进宅院构成,围合两个四方天井。

这样的户型房屋,像堡垒?像宝盒?住在这里,不但聚财,而且养神聚气。

蔡家森宅横纵两道的空间格局,占地约6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通高两层,大堂宽敞通透,主要构件雕梁画栋,中西合璧,古色古香,还时尚前卫。来到这里,恍惚间,还以为来到中国乡村版的巴塞罗那,不禁让探头探脑,反复端详打探。

蔡家主宅是一座二层三厅四合东西式楼房建筑。该宅院厅堂三进,没有相似的房型,每间正厅卧室均为独特布局,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蔡家宅主宅占地600多平方米,宅院共开大小门户35个,大小窗户104个,两个天井。

蔡家宅一层: 

蔡家宅二楼

蔡家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式风格浓郁,但也受到西方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和艺术手法的影响,融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

蔡家宅院具有防风、防雨、防盗等功能。

其防风设计:背山面水建筑选址。城堡围合式设计。双护厝设计。背风向开门。

其防雨设计:双鱼吐水的采水设计。地面暗渠的排水设计。檐廊与回廊的骑楼式设计。一楼设有檐廊(屋檐下的通道),二楼设有回廊(二楼屋檐下回形通道),脚不沾水即可达每个房间,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

防盗功能:为了防御贼寇入侵,宅院设计了诸多的防御功能。暗哨:由蔡氏仆人站内放哨,主动防御。瞭望孔:用于站岗人观察周围环境。桦眼,用于抵御接近宅院匪徒。还设有防御楼梯和逃生密道。

据说,蔡家宅刚建好,就来了20多个土匪。蔡家森登上哨岗一看,对方是冲自己来的。蔡家森命家人紧闭门户,准备战斗。这时陈俊明走了过来,说:“先生,我们的房子刚刚盖好,实在不宜见血光呀,此事有惊无险,无须动枪的。”于是,蔡家森在楼上安排好枪队伺机而动,让家人打开大门,把土匪迎进客厅。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挣了钱,但你们也看到,钱都用在建房了。可是也不能让你们白来一趟。”他在八仙桌上排出3把手枪,“这几把枪我就送给你们了,也算我们交个朋友。”匪首看到面无惧色的蔡家森,又看到二楼陈俊明指挥的枪队,就收下手枪离开了,自此蔡家宅再无土匪的侵扰。

水泥的运用:海南民居使用青砖时,蔡家宅已经用了从印尼运回的钢筋水泥。宅院屋顶水泥层至今还有80-100毫米厚。

蔡家宅的墙楣、门窗、神龛与家具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手法,雕刻了吉祥的文字与图案,寄托美好的愿望,它大量运用色彩艳丽的花纹瓷砖,西方建筑元素、双折线的运用、欧式方柱等,从而获得外观的绚丽与造型的时尚性。

正屋中间厅堂,是接待宾客和商议家庭大事的地方。厅堂地上的彩色地板砖,虽然历经沧桑岁月,依然光鲜如新。两侧做工精美、精雕细琢的太师椅和高高耸立的屏风,透射出奢华与富贵。“华堂聚和”的横匾挂在中间客厅的正中位置,供奉蔡氏祖先牌位的“公阁”和供奉武帝关公的神龛,它们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雍容华贵、治家严谨的感觉。

厅堂用木板隔成前厅后堂,两边有小门,接待宾客时,女人只能带着小孩从后堂进厢房。

厢房分为上厢房和下厢房,儿子结婚,父母在下厢房给儿子安置一张围床,在上厢房给媳妇安放架子床和梳妆台。

这座建筑群融合了中式传统的民房构造与檐窗样式,有着明显南洋风格,既有青砖雕刻的中国古钱币、八卦图和宫灯,而立柱花栏又有西式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

蔡家宅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的山花、屋檐上的翘头、鲤鱼嘴等均采用先进的灰塑工艺。屋顶四角与正脊设有“蛟头鸱尾”的翘头,寓意独占鳌头。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又糅合了西方的方、圆、孤形线的图案浮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侨乡第一宅”蔡家大院里的神秘轶事与风水布局
海南日记|走进博鳌,留客村里的故事与乡愁
穿越时空探寻海南侨乡第一宅之魂
白宫算啥?海南有比白宫更牛的百年豪宅!
海南184|琼海——蔡家宅
海南五大古豪宅,放到现在值多少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