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五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细目一:概述
  
  (一)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肢体动脉闭塞类疾病因肢体缺血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步行到一定距离时出现小腿疼痛或不适,迫使其停止步行,稍息片刻,疼痛缓解后才能重新行走,其可有沉重、酸痛、胀痛、刺痛、疼痛或锐痛之感觉。
  静息痛是指患者在不运动状态时疼痛,通常夜间加重。
  要注意的另一个方面是往往因动脉而致的疼痛与所处环境温度有关,在热环境下可得缓解,反之加重;而因静脉致疼痛者多与体位有关,令患肢平放或抬高可能会减轻疼痛,立位时可加重症状。
  (2)感觉异常:主要有肢体的沉重、麻木、针刺、蚁行、灼热、发凉感甚或无知觉等。
  2.体征
  (1)肿胀:其特点是浮肿呈凹陷性,踝部与小腿最明显。常伴有小腿胀痛、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等。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引起的肿胀,通常在平卧或抬高肢体后及清晨起来后减轻,行走后或久立后加重。
  (2)皮温改变:当肢体缺血时,肢体尤其是肢体远端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健侧,但当静脉阻塞时由于血流瘀积肢体皮温可高于正常。
  (3)皮色改变: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绀伴皮温降低往往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肤苍白甚或伴有瘀点瘀斑时则提示失去血供;如果皮肤暗红皮温稍高则意味静脉瘀血。
  指压试验:可以反映其缺血情况:即用手指重压皮肤数秒后突然放开,此时若正常人则可见压迫后苍白区迅速恢复血流皮肤成正常颜色,而缺血者复原时间延缓,正常人恢复时间很迅速,而缺血者通常在十秒以上慢慢恢复原色。
  Buerger试验:可反映肢体缺血情况,即平卧时将患肢抬高70~80度,持续1分钟左右,观察足底,正常可见淡红色或微白,而见苍白或蜡白色者,提示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再将肢体下垂于床沿呈坐位,正常人足部颜色可于10秒内恢复,如恢复时间超过45秒,也提示动脉供血障碍。
  (4)肿块:在静脉曲张时,其皮下肿块为静脉迂曲形成,外观为蚯蚓状。
  (5)营养障碍:主要表现为坏疽或溃疡。
  当动脉缺血引起肢体营养障碍时,皮肤松驰,汗毛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肌肉萎缩等;静脉瘀血常发生于足靴区表现为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溃疡,发生溃疡常在小腿下1/3处,尤以内侧多见,其底部被湿润的肉芽覆盖、易出血。
  
  (二)临床辨证
  1.疼痛
  (1)气滞致瘀而痛:疼痛可呈进行性加重,常伴胸胁胀闷,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与情志活动有关。临床上可见于胸腹壁静脉炎、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等。
  (2)寒凝致痛:其疼痛较重,遇冷则甚遇热则减,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故伴见患部发凉,皮色苍白,青紫。临床多见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
  (3)热灼而痛:疼痛较重,遇热痛甚,遇寒则减,患部灼热、皮色红或紫。临床上见红斑肢痛症及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
  (4)湿滞致痛:其痛隐隐,常伴水肿、沉重感。多见于深静脉回流障碍及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回流障碍等疾病。
  (5)气虚致痛:气虚血少脉道不充,则四肢失濡养而发凉,同时伴头晕、肌肤不润、甲厚肌萎,汗毛稀少。多见于动脉狭窄、动脉闭塞性疾病久者。
  (6)阴虚阳亢致痛:肝阳上亢,阴液亏于下,濡养不足则肢体发凉、麻木或疼痛。临床上多见于大动脉炎(胸、主动脉)及动脉硬化伴中风者。
  2.麻木
  3.肿胀
  4.皮色改变
  常温下患肢皮色苍白则提示血不荣肤,属血虚有寒;临床上多见于动脉狭窄、闭塞及痉挛性改变。
  如皮色发红者,多为热邪灼肌肤而致。动脉狭窄、闭塞疾病坏疽期可见皮色发红。
  如果伴皮温升高,则多见于红斑肢痛症及下肢血栓浅深静脉炎。
  如皮色紫红或青紫则提示血瘀证。如压之退色者血瘀脉里,在临床上多见血管瘤;
  5.皮温改变
  若皮温降低者总属气虚阳气不足或寒凝气血瘀滞。临床上多见于动脉栓塞、狭窄、闭塞等病。
  若皮温升高者总属热邪为患,亦可湿热下注,亦可阴虚生热。在临床上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深浅静脉炎,以及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坏疽期。
  6.坏疽溃疡
  坏溃处若肉色不鲜、脓水恶臭、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多为热毒伤络。临床上多见于动脉供血障碍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若坏溃处污浊不清,脓出多伴臭味、易出血,并可见筋脉怒张者多为湿热瘀滞。临床多见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疾病。
  若坏溃久之则属虚证,如疮面如菜花或火山口状提示癌变。
  
  细目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TAO)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性疾病。具有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特征。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亚州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故也称Buerger病。本病属中医脱疽范畴。
  
  一、西医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
  烟草致敏学说:吸烟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寒冻学说:本病寒冷地区较南方温暖地区发病率高,而且许多TAO患者有过冻伤史,寒冷刺激下血管呈痉挛状态,致使血管中滋养血管炎性变性。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差及其反应敏感者,易诱发本病。
  免疫学说:病人血清中有抗核抗体存在,并在罹患动脉中发现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及C3复合物。
  激素学说:临床上本病几乎为青壮年男性,女性极少见,一方面雌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壮年男性多发生前列腺功能紊乱,此时前列腺素丧失过多,而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考虑激素紊乱亦为本病发病的一种可能的因素。
  其它
  (2)病理
   早期多侵犯中小动静脉,病情进展可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侵犯腹主动脉及内脏血管者罕见。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习题】
  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这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疾病
  B.在我国北方多见
  C.病变只发生在下肢
  D.病变呈节段性,节段间有内膜正常的血管
  E.与吸烟和足部受寒有关
  【答疑编号911250101
  答案:C
  
  二、临床表现与检查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疼痛是TAO病人最突出的症状,早期患肢伴随发凉、麻木和足底弓疼痛,病人出现所谓间歇性跛行
  如病情继续加重,则肢体处于休息状态时,疼痛仍不缓解,且以夜间尤甚。此时即所谓TAO病人的静息痛,其疼痛常会因为情绪刺激及局部受冷而加重。
  (2)发凉:患肢发凉、肢冷、自觉凉感,是TAO早期的常见症状。
  (3)感觉异常:此为末端神经因缺血而致。患肢(趾、指)可出现发痒、针刺、麻木、灼热、酸胀感等,这是气血虚少或气血瘀滞之表现。
  2.体征
  (1)皮肤颜色改变:初发病时患肢因缺血皮肤苍白,当抬高患肢时此苍白变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可呈紫绀色,接近坏疽或坏疽时呈紫暗色
  (2)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3)营养障碍:皮肤干燥、皲裂、脱屑、少汗或无汗,趾背、足背及小腿汗毛脱落,趾(指)甲变厚、变形,生长缓慢,小腿肌肉萎缩等。这是由于气血不足肢体失养所致。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通常触及不到或减弱,腘动脉及股动脉常减弱或消失,有时可累及上肢的桡、尺动脉,其搏动不能触及。
  (5)雷诺氏现象(Raynaud现象):TAO病人早期受情绪刺激或受寒冷呈现指(趾)由苍白、潮红继而紫绀的颜色变化。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6)坏疽和溃疡
  根据坏疽或溃疡的范围,可将其分为三级:
  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
  坏疽、溃疡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
  坏疽、溃疡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或腿部。
  (二)检查 了解即可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以掌握临床表现为主
  2.临床分期
  第一期(缺血期):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沉重及轻度间歇性跛行、皮肢温度低、皮色苍白、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的表现。此期相当于中医的寒湿凝滞经脉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此期除麻木、发凉、肢冷、酸胀沉重加重外,间歇性跛行明显,并出现静息痛,以夜间尤甚,皮温下降,皮肤出现紫斑潮红,趾(指)甲变厚,汗毛脱落。足背及胫后动脉消失,腘动脉及股动脉可减弱。此期中医认为是瘀血经脉闭阻所致。
  第三期(坏死期):病人诸症加重,由于严重缺血可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死、溃疡、疼痛加剧,抱膝而坐、彻夜不眠,消瘦、贫血可出现中毒感染症状。此期中医认为是热毒炽盛所致。
  3.鉴别诊断
  见相应章节
  
  四、治疗
  1.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原因不明,故缺乏根治方法。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疗效也是确切的。在肢体坏疽并发感染时,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2.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扩血管药物:a.妥拉苏林;b.罂栗碱;c.烟酸。
   抗血小板聚集药:a.阿司匹林;b.潘生丁。
   改善微循环药物:a.前列腺素E1PGE1);b.已酮可可碱。
   止痛剂:可选用非甾体类的抗炎止痛作用药物和新型麻醉剂止痛剂等,一般遵循三阶梯原则。
   抗生素。
  (2)手术治疗 
  具体手术方式了解即可
  3.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寒湿证 
  证候 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感,小腿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色苍白,触之冰凉、干燥,苔白腻,舌淡,脉沉细而迟,其它症状并不显著,或伴有迁移性静脉炎。
  治法 温阳通脉、祛寒化湿。
  方药:阳和汤加减。
   血瘀证 
  证候 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足趾毳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趾甲变厚,并可有粟粒样黄褐色瘀点反复出现,趺阳脉搏动消失,患肢持久性静息痛,尤以夜间痛甚,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或患肢悬垂在床边,不能入睡,舌质红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热毒证 
  证候 患肢皮肤黯红而肿,趺阳脉搏动消失,患肢如煮熟之红枣,皮肤上起黄疱,渐变为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肉枯筋萎,色黑而干枯溃破腐烂,疮面肉色不鲜,疼痛异常,如汤泼火烧样,彻夜不得安眠,常须弯膝抱足按摩而坐。并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便秘、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等症状。
  治法 清热解毒 化瘀止痛 
  方药 四妙勇安汤加减。
   气血两虚证 
  证候 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怠倦,心悸气短,畏寒自汗;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趾甲干燥肥厚;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生长缓慢,经久不愈,肉芽黯红或淡而不鲜,舌质淡,脉沉细而弱。
  治法 补养气血 益气通络
  方药 十全大补丸加减。
   肾虚证 
  证候 大多见于寒湿症、血瘀症和热毒症之久病后,兼见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暗晦无华,上半身热而下半身寒,口淡不渴,头晕腰痛,筋骨萎软,大便不爽,脉沉细无力等。
  治法 肾阳虚者,温补肾阳;肾阴虚者,滋补肾阴 
  方药 肾阳虚者附桂八味丸加减。肾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加减。
  (2)专病专方 
   口服成药:如通塞脉片,复方丹参片等。
   静脉药物:常用药物脉络宁,川芎嗪,血栓通注射液等
  (3)其它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按摩等。
  (4)针灸治疗:了解即可
  (5)外治
   中药熏洗:
   中药外敷:
  有脓和腐肉者,选用冲和膏或黄连膏等,将局部消毒后外敷,其功效为去腐生肌。
  坏疽面腐肉已去、肉芽新鲜时,可选用玉红生肌膏或紫草油,制成油纱条外用,作用为生肌长肉。
  如果出现浅静脉炎时,可选用金黄膏外敷,作用为活血化瘀。
  
  细目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即可
  
  细目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本病为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下肢肿胀,疼痛为其特点。多有长期卧床、产后、腹部手术等病史,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股肿的范畴。
  
  一、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即: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2.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即可
  【习题】
  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A.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
  B.下肢浅静脉曲张
  C.静脉压增高
  D.高血压
  E.高血糖与高血脂
  【答疑编号911250102
  答案:A
  
  二、临床表现与检查
  (一)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 发生于-股静脉部位的血栓形成。
  (1)症状:患肢沉重,胀痛或酸痛,可有股三角区疼痛。往往在初期时由于病情轻、症状不明显所以未加注意,所以往往被忽略或发现晚。
  (2)体征:起病急,全下肢肿胀明显,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胫前可有压陷痕,患侧浅静脉怒张,可伴发热,肢体皮肤温度可增高。
  2.周围型 -膕静脉以及小腿端深静脉处血栓形成。
  (1)症状:大腿或小腿肿痛,沉重,不能踏平行走
  (2)体征:股静脉为主的大腿肿胀,但程度不是很重,皮温一般升高不明显,皮肤颜色正常或稍红。局限于小腿深静脉者,小腿剧痛,不能行走,行走则疼痛加重,往往呈跛行,腓肠肌压痛明显,Homans征阳性(即仰卧时,双下肢伸直,将踝关节过度背屈,会引发腓肠肌紧张性疼痛)。
  3.混合型 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症状:全下肢沉重、酸胀、疼痛、股三角及腘窝和小腿肌肉疼痛。
  (2)体征:下肢肿胀,股三角、腘窝、腓肠肌处压痛明显。如果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不明显,皮肤颜色变化不显著者称股白肿。如果病情严重,肢体肿胀明显,影响了动脉供血时,则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皮肤青紫,皮温升高,称股青肿
  4.并发症及后遗症
  (1)并发症:可引发肺栓塞,因肺栓塞可致死。
  (2)后遗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可破坏静脉瓣膜,而遗留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习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后遗症
  A.下肢静脉栓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的综合征
  B.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深静脉瓣膜破坏的综合征
  C.引起下腔静脉阻塞的综合征
  D.引起小动脉阻塞的综合征
  E.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答疑编号911250103
  答案:B
  (二)检查
  1.超声多普勒(Doppler)检查: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从影象、声音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诊断,可看到管腔内血栓回声、管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静脉最大流出率等,是无创检查中较理想的方法。
  2.放射性核素检查
  3.计算机数字减影(DSA)下静脉造影检查: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本法可直接看到静脉的中断、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或再通的情况。
  4.凝血系列指标检查
  
  三、治疗
  1.治疗原则
  血液高凝,血流缓慢和血管损伤是本病的原因,所以抗凝、祛聚和溶栓是治疗本病的三大原则。而中医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
  2.西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一般处理:了解即可
   溶栓疗法:病程不超过72小时的患者,可给予尿激酶(UK)静脉滴注。
  凝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香豆素衍化物类)。
  祛聚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祛纤疗法:常用药物有东菱巴曲酶。
  (2)手术疗法 
  主要采取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病程不超过48小时者;或出现股青肿时,应选择手术疗法。
  3.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 
  证候 患肢肿胀,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腿胯部或小腿部疼痛,固定不移,发热。舌质紫暗或略红,舌有瘀斑,苔腻,脉数。
  治法 理气活血兼清热利湿。
  方药 桃红四物汤和萆薢渗湿汤加减。
   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 
  证候 患肢肿胀久不消退,沉重麻木,皮色发紫,或皮色苍白,青筋露出,按之不硬无明显凹陷,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 益气活血,通阳利水
  方药 补阳还五汤和阳和汤加减。
  (2)专病专方:血府逐瘀丸、大黄 虫丸等。针剂有脉络宁,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细目五: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LVV)指下肢大隐或小隐静脉系统处于过伸态,以蜿蜒、迂曲为主要病变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以大隐静脉系统发病为主,临床特点为:下肢沉重感、酸胀疼痛感、肢体可见曲张突出的静脉团、后期足靴区色素沉着、溃疡。患者往往有遗传史和寒冻史。中医文献中描述的筋瘤相当于本病。
  
  一、临床表现与检查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状如蚯蚓甚者成大团块,站立时明显
  (2)患肢沉重感,酸胀感,时有疼痛。
  2.体征
  (1)患肢小腿下段、足踝部或足背部肿胀,并可有压陷痕
  (2)皮肤营养变化:可出现皮肤变薄,色素沉着(多在足靴区),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
  (3)血栓性浅静脉炎:由于血液瘀积,缓慢,在曲张静脉处形成血栓而出现局部索条状红肿处,并有压痛。
  (4)出血:由于外伤或小静脉自发破裂继发出血。
  (5)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站立时,用止血带结扎大腿根部以阻断大隐静脉回流,此时嘱患者快速踢腿十余次,若深静脉通畅,由于小腿肌肉运动而使静脉血经深静脉回流,此时曲张之浅静脉空虚而萎陷。否则会出现肢体沉重,曲张静脉更突出等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Brodie-Trendelenburg试验):仰卧,抬高下肢,将曲张静脉内血液排空,用止血带缠缚于腹股沟下方(阻断浅在的大隐静脉隐股静脉瓣膜),以拇指压迫腘窝小隐静脉入口处(阻断小隐静脉),嘱患者站立,放开止血带(不松拇指)时,曲张静脉顿时充盈,则表示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如只放开拇指(不松止血带)时,曲张静脉顿时充盈,说明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如两者都不松,此时曲张静脉顿时充盈,说明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仰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缠缚止血带以阻断大隐静脉,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逐次缠缚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大腿根部止血带向下,缠缚第二根弹力绷带,此时患者应站立,一边自止血带向下缠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放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二根弹力绷带间任何一处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此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二)检查
  1.静脉造影 是目前最直观最可靠的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2.多普勒(Doppler)肢体血流图 可以反应曲张静脉的回流迂曲程度,同时针对深静脉瓣膜进行测定。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中医药对下肢静脉曲张引发的疼痛、肿胀、溃疡、瘀积性皮炎等症状在治疗上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西医治疗
  (1)一般措施:加穿弹力袜,外部加压。
  (2)手术治疗:当患者排除深静脉不通畅、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其它可能疾病外,排除年老体弱和手术耐受力很差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
  术。
  (3)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本方法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以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
  (4)合并症处理 
  【习题】
  确诊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明显和无禁忌证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曲张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和交通支结扎
  B.外敷中草药治疗
  C.穿弹力袜
  D.抗凝、袪聚、扩血管和溶栓治疗
  E.单纯高位结扎术
  【答疑编号911250104
  答案:A
  3.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气血瘀滞证
  证候 患肢小腿沉重,遇寒湿加重,酸痛或胀痛,久立久坐后加重。患肢显见脉道迂曲或扭曲成团,或局部结硬、条状索带。小腿下部皮肤颜色紫褐灰暗,隐疹;可伴烦躁易怒或神志抑郁,叹息脘闷。舌质淡紫或瘀斑瘀点,苔白,脉弦细或沉涩。
  治法 行气活血,祛瘀除滞
  方药 柴胡舒肝散加减。
   湿热瘀阻证
  证候 患肢瘀肿,色灰紫暗,漫及小腿全部,青筋隐现,紫红色索条或肿硬区。小腿溢有污液或附有糜苔,小腿前或侧方瘀肿溃烂,疮口色暗,肉腐失新;伴烦燥不安,发热口渴,尿赤,便干。舌质暗红或紫,伴瘀斑瘀点,苔黄或白,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方药 萆解渗湿汤合大黄 虫丸加减。
  (2)专病专方:口服常用药有迈之灵,常用的针剂有七叶皂甙钠和川芎嗪注射液等。
  (3)外治法 了解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重视从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周围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第十一单元周围血管病讲义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