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湖北9武汉城市群

湖北省武汉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简称为"武汉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下,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河南中原城市群、山西太原都市圈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应运而生。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4个中部的城市群,“入围”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这些“次区域”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国”字号。其中武汉城市圈、 中原城市群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首先,从地理上讲,湖北可谓是中部的中部;其次,从行政级别上讲,作为湖北省会武汉又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再次,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
———充分发挥“居中”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需为主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市场中心。
内需型经济绝不是封闭型经济,只是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导向上,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内需型经济同样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同时,也不排除向国外出口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日益一体化之后。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尽快提升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使武汉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
国家开始重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对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第一批改造项目100个,投资达610亿元;第二批项目也在申请中,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都将大大超过第一批。武汉市应加紧向国家争取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扶持,尽快在钢铁、汽车、重型装备、环保设施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形成具有更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

一小时交通圈

2012年12月31日零点始,汉鄂高速公路通车,武汉至鄂州的车程仅需半小时,较原来经武黄高速公路节省一半时间。
至此,汉孝、汉洪、汉蔡、武麻、武英、青郑、和左等7条武汉高速出口路以及互通的城市圈高速公路已全部通车,武汉“1+8”城市圈1小时交通网格局正式形成。
汉鄂高速公路起于武汉左岭,接和左高速公路左岭新桥互通,与武汉中北路、欢乐大道、三环线、武汉火车站、绕城高速相连,经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华容镇、临江乡、蒲团乡、杜山镇、泽林镇等地,止于花湖镇,终点接大广高速公路鄂东大桥南岸引线花湖枢纽立交互通,全长约54.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该项目是我省首条采取公开招标投资人建设的高速公路,总投资35亿元。
据了解,武黄高速日均通车6万辆左右,压力较大,汉鄂高速通车后预计将分流三分之一的车辆,成为贯通鄂东城市群的一条新的快速通道。[4]

中国第四极

两型社会”的改革试验任务,给政府带来的更多的是责任,给企业和百姓更多的是期盼和憧憬。昨日,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的消息,成为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市井百姓热议的话题。
省市有关部门表示,将发展和改革并重,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增长极,逐步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
此间不少专家认为,两大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两个城市群联手,有望合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首先要确立中心城市的定位。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拉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中间行业,然后再拉动电力、煤炭、石油等基础性行业。这种增长格局正好覆盖了武汉市的所有主导行业,可以说武汉工业的发展正逢其时。要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圈域经济增长极的乘数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采取集群方式优先发展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带动作用大的现代制造业和以冶金、石化、建材为主的对城市圈经济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基础性行业,利用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发展以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制造业行业群、基础行业群和高新技术行业群。
“1+8”产业分工
  
 ◆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龙头,发挥其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比较优势,建成为中部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及产业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信息、科教、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黄石、鄂州:依托邻近武汉、沿长江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区位及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以冶金(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建材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与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产业对接、互补,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金属深加工、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及港口物流业。
  ◆孝感及仙桃、潜江、天门:发挥连接武汉、宜昌、襄阳“金三角”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为优势粮、棉、油、畜牧、水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工业、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医药、专用机械和生活用纸生产基地。
  ◆咸宁、黄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绿色农、林、水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轻纺、机电、中医药等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武汉市及城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1]

经济融合

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具备开放性和远瞻性,可从三各层面逐步扩展武汉城市圈工业与域外经济的融合面。
一是省内融合。建立和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六个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竞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中国最大磷化工生产基地,使两市分别成为秦巴经济走廊和辐射鄂西南、连接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加快发展轻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荆门壮大延伸石化产业链,十堰建成中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随州加快发展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国内融合。首先是与中部融合,中部正在出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与中部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圈,不仅可以拓展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空间,更能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其次是参与国内经济竞争,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该眼睛向东和向南,承接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
三是国际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协作,是提高武汉城市圈工业品位,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

城际铁路

随着水陆空的投入加大,城市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公路方面,将建成以武汉市大外环和环城市圈高速路构成的“两环”,以及由13条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构成的公路主骨架网,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通往城市圈8市市区的“1小时交通圈”。并在城市圈形成天(门)潜(江)仙(桃)、黄(冈)鄂(州)黄(石)两个主要的区际环网,并与武汉外环高速连成一体。武汉“出城难”也将逐步化解,武汉将完善出口通道的建设,加快内环到中环和中环到外环的通道建设,实现武汉区域任一点20分钟内到达武汉外环。
计划到2017年,先后建设武汉至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的城际铁路专用线,形成城市圈轨道交通网。2013年将率先开通武黄城际、武咸城际、武冈城际,汉感城际。在民航方面,将加速完成天河机场扩建及配套工程,使之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国际航空港,而圈内主要城市到天河机场的快速通道的建设,使圈内城市到天河机场都有捷径;水运网则以长江、汉江及其支流组成,打造武汉长江航运中心
优势产业群代表着区域经济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区域工业结构,可以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优势产业群必须根据其产业基础、发展前景以及竞争力水平来确定。武汉城市圈应重点建设六大产业群

机械制造

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武汉城市圈工业的主导行业,也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加工度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行业。2004年,武汉城市圈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居第3位,占圈域工业的比重为8%,但行业区位商仅为1,行业优势并不突出,因此优先建立和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重心的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利用现有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来构建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进而提高行业结构层次主要是后加工水平。要抓紧利用新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产品性能。要紧快提升武汉及武汉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在汽车、重型装备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形成更大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

优势能源

武汉城市圈具有明显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2004年,圈域内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所占比重达51.6%,是城市圈工业的支柱行业群,在城市圈工业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冶金和电力行业分列城市圈工业的头两位,行业区位商高,分别达到2.79和1.49,是圈域工业的“龙头”和优势行业。要巩固已经形成的冶金和电力行业优势,加快钢铁工业的产能扩张和技术、产品升级。

高新产业

武汉市大学院密集,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武汉市高新技术行业起步较早,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制造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当前,要充分利用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要重点抓好显示器、光电子材料、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性能升级。要确立武汉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后盾的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网路。

农产品加工

上世纪80年代,农产品加工业曾经是我省五大支柱行业之一,虽然经历近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竞争,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优势不在,但是其发展条件和基础依然雄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的改善,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开始显现出发展潜力。因此,要紧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契机,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载体,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再次复兴。

建设轻纺产业群

与农产品加工业相似,我省纺织行业也经历过发展的低潮期。武汉城市圈纺织业复苏势头明显。2004年,武汉城市圈工业中纺织业所占比重已升至4.9%,居39个大类行业的第5位,已成为圈域工业的主导行业之一。当前,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市场扩大,轻纺业已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嫁接以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新高起点上振兴轻纺业。

环保产业群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和层级。而这一过程给环保产业的发展拓开了广阔的前景。环保类行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2004年,武汉城市圈环保类行业完成总产值3.4亿元,占圈域工业的0.1%,但在全国的区位商高达4.47,为39个大类行业之首,显示该行业未来预期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武汉城市圈环保类行业应抓住契机,抢占先机,率先发展。环保类行业涉及面大,其发展应从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两大市场的需求来规划考量。一是要根据生产领域对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设备需求量的增长,大力发展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二是要根据生活领域对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和提高的迫切要求,积极推进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发展。

 
 
 
 
 
 
 
 
 
湖北省2013年各城市GDP
 2013年,湖北经济总量达到24668.49亿,全省人均GDP为42686.4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首府武汉GDP遥遥领先,达到9051.27亿元,宜昌和襄阳GDP逼近3000亿关口,荆州、黄冈、孝感、荆门、黄石、十堰六市超过1000亿;从人均GDP来看,武汉、宜昌和鄂州位列前三,共有8个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较上一年增加两个,仍有9个地市和直管县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恩施州人均GDP最低,为2698.61美元。 (部分数据为统计初值,随后做进一步更新)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GDP排名 地级市 2012年GDP(亿元) 2013年GDP(亿元) 2012年常住人口(万)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排名
1 武汉 8003.82 9051.27 1012 89439.43 14441.55 1
2 宜昌 2508.89 2816 408.83 68879.49 11121.79 2
3 襄阳 2501.96 2814 555.14 50689.92 8184.77 5
4 荆州 1196.02 1334.9 571.94 23339.86 3768.63 15
5 黄冈 1192.88 1332.55 623.19 21382.72 3452.61 16
6 孝感 1105.16 1238.93 483.31 25634.27 4139.10 13
 荆门 1085.26 1202.61 288.52 41682.03 6730.29 8
8 黄石 1040.95 1144 244.07 46871.80 7568.27 6
9 十堰 955.68 1080 335.68 32173.50 5194.97 10
10 咸宁 760.99 872.11 247.5 35236.77 5689.59 9
11 随州 590.52 661.94 217.81 30390.71 4907.11 11
12 鄂州 560.39 630.94 105.35 59889.89 9670.27 3
13 恩施 482.19 552.5 330.58 16713.05 2698.61 17
14 仙桃 444.2 503 118.49 42450.84 6854.43 7
15 潜江 441.76 492.7 95.04  51841.33 8370.69 4
16 天门 321.22 370 133.9 27632.56 4461.76 12
17 神农架 16.81 19.3 7.65 25228.76 4073.62 14
  全省 22250.16 24668.49 5779 42686.43 6892.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DP万亿城市三季报出炉,重庆经济第四城地位巩固
湖北省发展最缓慢的4个城市:1个三线,3个四线
夺回失去的两个月!武汉,没有退路
谈现代物流对武汉经济圈的支柱作用
京九铁路拐弯过湖北麻城,而没有直接过安徽合肥和六安
我国下一个GDP破万亿的城市, 武汉表示压力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