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


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撤犁阳县入海宁县(即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华山脚下新安江畔兴造了8间客栈,四所47间房,史称“八家栈”。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时,屯溪已是中国著名茶市之一。老翼农药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设号创办。


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抽东延伸,形成老街。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繁荣的市场了。紫云馆改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0),同德仁药号开设于清同治二年(1863),程德馨酱园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郑景昌南北货号的前身大昌南北货开设于清同治年间。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也在屯溪,于是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老街的建筑群继承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老街的建筑,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老街的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木排门,卸去排门,店堂全部展示,便于营业。老街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到顶。在挑檐、挑枋下,通常装有鹅颈轩,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

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敞开式,也有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所谓“前面通街、后面通河”往往是大店铺的格局。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

特别是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启功省内外名家和地方书法墨迹。“三百砚斋”拥有吴作人、沈鹏、罗工柳刘炳森四位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









































































屯溪老街第一楼,集体在此用餐







屯溪老街1986年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95年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将屯溪老街作为全国惟一的历史文化区的保护规划、管理综合试点,2008年9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中国名街:黄山屯溪老街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皖南行】十八浓缩历史文化的屯溪老街
寻觅安徽老街|第一期 屯溪老街
漫步在屯溪老街 (2011-10-30)
屯溪老街,流动中的清明上河图
与新安江私会的小时光(4)——历史的商业化老街
勾画屯溪老街——《跟着马尔读风景》(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