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路老闸捕房旧址

老闸捕房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捕房,成立于1860年10月,解散于1943年。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部大规模进攻苏杭地区,大批中国难民涌入租界,特别是租界西半部尚未开发的空地(今河南路、山东路以西到西藏路一带),需要大量警力来维持治安,于是工部局租借盆汤弄(今山西南路)丝业会馆,建立老闸捕房,建立租界第一个分捕房,驻有副巡官1人,巡长1人,巡捕16人。初期的巡捕房地处辖区的东北角,不便于进行管理。于是在1887年,工部局花费13485两白银买进南京路51号(贵州路口)网球场的7.212亩土地(租界中区612号地块),将老闸捕房迁至此处。新捕房于1888年8月1日开工,1889年12月13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共耗资46000两。


目前,商职校里仍保留着解放前老闸捕房的牢房旧址供人参观。1985年1月18日,老闸捕房旧址也被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后升级为市级文保单位。

1985年1月18日,老闸捕房旧址也被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捕房配备有19名西捕,31名印捕和80名华捕,还有可供关押30名华犯、10名西犯、20名乞丐的用房,此外还有一座马厩。公共租界雇用的印度巡捕,都驻在老闸捕房,因此上海人曾称为“红头巡捕房”(印度巡捕多为锡克族人,头裹红布)。

20世纪初,地处租界繁华中心的老闸捕房辖区经常成为反政府地下政治活动的地点,如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期间,老闸捕房探目张玉荣协同西探,在界内大小客栈逮捕形迹可疑的革命党人。1928年12月9日,老闸捕房探目在北京路877号拘捕了正在开会的共产党人30人。1931年1月17日,老闸捕房探捕在三马路东方旅社、天津路中山旅社先后逮捕共产党员36人,后被引渡给淞沪警备司令部。

1933年3月28日,老闸捕房在山西路五福弄9号拘捕了中华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等人。1925年5月30日下午3时37分,守卫老闸捕房的外国巡捕向和平请愿的游行队伍开枪,打死4人,打伤9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1905年,老闸捕房辖区东起山东路山西路,西到护城河,北起苏州河,南到洋泾浜。  

1938年,该捕房辖区调整为:北部边界从虞洽卿路桥(含该桥)沿苏州河往东至山西路桥,东部边界由山西路、福州路、山东路(不含)向南至爱多亚路,南部边界从山东路南口沿爱多亚路(以该路中心为界,南面属于上海法租界)向西至虞洽卿路,西部边界为从爱多亚路至虞洽卿路桥之间的虞洽卿路(包括路东房子及路面在内)。







公共租界雇佣印度巡捕,其身材魁梧、脚登皮靴、头缠红巾,还雇佣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头戴斗笠,在上海人看来,其体态瘦小与广东人相近。华捕和西捕。1905年,清政府设立仿西制设立巡警部,清政府管辖区内有了正式的巡警,民国时期改称警察,但租界区内的警察仍称巡捕,直到抗战胜利收回租界,巡捕的称谓才正式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1930年代初,公共租界工部局将老闸捕房南京路大门堵封,改由贵州路门口进出。原五卅惨案流血地点——老闸捕房南京路大门处改建为商铺,即今南京东路766-772号的大光明钟表店。

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涌上街头,演讲日本资本家惨杀顾正红、逮捕工人的经过,举行抗议示威。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巡捕,拘捕学生,仅老闸捕房一处,就拘捕了上百个学生。对于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学生和市民极为愤怒。5月30日下午,便有1万多人围住老闸捕房,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捕头竟下令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几十个外国巡捕一齐射击,实行血腥屠杀,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捕走40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1985年5月,上海市文管会在遗址勒石纪念并举行揭幕仪式。  

惨案发生后,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召开20万人的反帝示威大会,开始罢工、罢市、罢课,号召人民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上海为中心的“五卅运动”很快波及全国,形成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反帝运动。这次运动继五四运动之后,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并且拉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

“五卅运动纪念碑”,1985年5月30日奠基,1990年5月30日落成揭幕。纪念碑的碑体由一座不锈钢主体雕塑和一座青铜雕塑及三块花岗石组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不锈钢雕塑高15.6米,宽21米,重50吨,由“五卅”两字组成,呈放射状,象征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工人的青铜塑像高3米,宽4米,重3吨,塑像神情凝重。后面是三块花岗岩石碑。


 “五卅”烈士墓遗址旧照位于新同心路株洲路附近的街沿,1925年“五卅南京路惨案”发生后,上海各界组织筹建烈士公墓,并于三年后的1928年春在今广中路668号处建成了“五卅殉难烈士墓”。墓园坐北朝南,进入围墙,沿墓道可抵中间高耸的五卅烈士纪念碑亭。基座每边长约13米,四面均有18级石阶;亭顶呈方锥形,四角均有醒狮雕塑,正面刻着“来者勿忘”四个大字;侧面为“五卅殉难烈士墓碑”,由蔡元培撰文、谭延闿书写,记述五卅惨案经过及25位殉难烈士姓名。令人愤慨的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军炮火先后轰坍五卅烈士纪念碑亭、炸断墓碑。


 现在在此重建五卅烈士纪念碑亭还是具备条件的,因为1950年曾发现“五卅殉难烈士墓碑”残碑两块,现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存;1964年又发现“殉难烈士姓名籍贯及乐助建墓捐款名单”残碑一块,现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保存。这些都为重建工程奠定了基础。

1987年市政府勒石于新同心路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边门旁,以示遗址纪念地。

五卅惨案后,中国人按照中国人的祭奠方式,每隔七天,就会有许多市民自发地带着香烛、供品,到南京路老闸捕房大门口为死难同胞“做七”(中国人风俗,亲人死后,每隔七天是一个祭奠日,第一个七天称之为“头七”,以此类推,“五七”是祭奠的重要日期,七七四十九天后告结束),祭奠死者,于是,每逢“做七”的日子。

老闸捕房的巡捕门如临大敌,关门大吉;实际上,中国一年中有许多祭祀日,如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冬至等,每逢这样的日子,也会有市民到老闸捕房烧香、烧锡箔,祭奠死难烈士,弄的老闸捕房不像戒备森严的巡捕房,倒像烟雾飘渺的土地庙。囿于五卅运动的威力,租界巡捕不敢对烧香的民众有所动作,惟一的办法就是“关门大吉”,为了避免与市民发生冲突,巡捕房只得现将南京路的大门用砖墙封闭,来一个“眼不见为净”。老闸捕房的大门改开到贵州路101号。

1918年地图,老闸捕房在南京路北侧,贵州路与劳合路(六合路)之间,大门设在南京路上。

1926年后,工部局干脆把老闸捕房临街的房子拆了,建成市房,照片中西侧的三层房子相当于现在的南京东路750-768号。

最新的南京路贵州路外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臭名昭著的老闸捕房
上海滩昔日巡捕房——老闸捕房
上海老建筑---老闸捕房旧址
【建筑百科】五卅惨案
【上海】公共租界警务机构
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中国警察|租界|上海|捕房|巡捕房|巡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