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批国保--(4.古遗址)

本篇要目:

************************************

211.楼兰故城遗址

汉至晋                        新疆若羌县

212.西海郡故城遗址

汉至南北朝                   青海省海晏县

213.邺城遗址

曹魏至北齐                   河北省临漳县

214.嘎仙洞遗址

北魏                        内蒙鄂伦春旗

215.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216.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                        河南省洛阳市

217.北庭故城遗址

唐                        新疆吉木萨尔县

218.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宋                        河南省开封市

219.蒲与路故城遗址

金                        黑龙江省克东县

220.元上都遗址

元                         内蒙古正蓝旗

*********************************

211.楼兰故城遗址


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罗布泊的西北角,是汉—晋时期(前2世纪—4世纪)古城遗址。楼兰故城遗址包括楼兰城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东郊墓地、周围寺院居民遗址、楼兰贵族墓等,标志建筑有楼兰佛塔和三间房,出土了楼兰美女(干尸)、汉锦、晋代手抄《战国策》、佉卢文木牍等文物,对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国史、欧亚内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楼兰故城遗址城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东墙长约333.5米,南墙长约329米,西墙、北墙长约327米,四面城墙正中部为城门,城墙用红柳枝与粘土相间筑成,红柳枝层厚10厘米—20厘米,粘土层厚40厘米—80厘米,城内有一古河道,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孔雀河支流相通,把城址分为西南区和东北区,西南区保存有四合式院落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30多米,其中三间房布局严谨,土坯砌墙,墙用大木材作框架,红柳枝夹条,外涂草泥;东北区存佛塔一座,塔基方形,塔身圆柱形,塔高10余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3月27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故城遗址,并拣到木雕残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楼兰故城遗址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并从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2月,A.斯坦因在进入楼兰故城遗址,他雇用数十名农工,在楼兰故城遗址挖掘了十一天,获取大量文物,继后又在米兰佛寺中发现、挖掘及带走了有翼天使画像。197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进入楼兰故城遗址进行考察,发现了太阳墓葬,出土了一具发色金黄的女尸。1980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楼兰故城遗址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楼兰美女”(干尸)。


1988年1月13日,楼兰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2.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故城遗址,俗称三角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西约1千米,地处青海湖东北,为湟水流域规模较大的汉代(1世纪)城址。西海郡故城遗址出土文物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虎符石匮、大泉五十陶范等,遗址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西海郡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给研究汉代(1世纪)青海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988年1月13日,西海郡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3.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北城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封魏王后营建的国都,曹丕代汉移都洛阳后,以此为北都。后赵、东魏、北齐相继都邺,承光元年(577年)北齐亡,此城衰落。邺南城为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依邺北城南墙而建,毁于隋代。1957年后调查发掘。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邺城城墙附近发现了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已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2013年5月27日,根据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北邺城遗址含河南安阳高陵。

据记载,北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东西7里,南北5里,周设6门。实际勘测结果为东西2400米,南北1700米,规模略小于文献记载。城内由贯穿东西城门的大道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中央为宫殿区。西为禁苑铜爵园,内设马厩、武库,西城垣上筑有壮观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宫殿东面为贵族聚居区戚里及衙署。城南部为居民区,被南北向道路分割成长寿、吉阳、永平、思忠四里。北邺城规划整齐,交通便利,对北朝、隋唐都城的建设产生过深刻影响。根据记载,南邺城东西6里,南北8里60步。实测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垣迂曲,墙外有护壕。宫城设在城北部中央,宫北有后苑。居民区分设里坊。正南门朱明门已经发掘,为三门道,门南侧有方形阙楼夯基。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邺城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4.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千米山谷之中,地处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是建立北魏王朝鲜卑族的祖先石室旧墟,是拓跋氏的发祥地之一。嘎仙洞遗址发现了石刻祝文,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铜器、铁器、玉器等。1980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及呼伦贝尔盟考古工作者在嘎仙洞遗址进行第四次考古调查时,在遗址内发现石刻祝文。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太武帝拓跋焘到嘎仙洞祭祖时,派遣中书侍郎李敞在嘎仙洞内开凿而成石窟寺,并在嘎仙洞西侧石壁上刻下祝文。


1988年1月13日,嘎仙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5.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是北魏前期(398年—494年)都城,分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分布于山西省大同市区北部的火车站一带,其中宫城位于大同市区北部的操场城街。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太和十八年(494年),鲜卑拓跋氏在平城(平城遗址)建都96年,历经六帝七世,人口达百万。平城遗址北依方山,外靠长城,城,郭城周16千米,宫城内外建有天文殿、天华殿、紫极殿、东宫、西宫、万寿宫等宫殿楼台大型建筑60多座,发现了北魏粮窖遗址、北魏夯土台基遗址、北魏明堂遗址等遗迹 。北魏明堂遗址(平城遗址组成部分之一)的发掘,对北魏平城布局及中国古代礼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2010年5月,明堂遗址公园在向阳街原址上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完全按照北魏明堂遗址的形制,参考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结合北魏考古发掘,经专家多方论证完善,尽可能接近北魏明堂原有的风貌;主要建筑有平城明堂遗址、明堂、圜形河道及东、南、西、北四门等。2016年,明堂遗址公园历时6年完工;同年12月24日,明堂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


1988年1月13日,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16.隋唐洛阳城遗址


紫微城,即隋唐洛阳城宫城,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亦名紫微宫。自建成后,陆续成为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名(《河南志》:宫城曰紫微城,其城象紫微宫,因以名),该命名理念为明清故宫所继承。


紫微城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尤其在武则天时代修建的明堂、天堂使其别具特色,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紫微城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明堂;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贞观殿、徽猷殿。隋炀帝开创万国来朝、唐太宗接见玄奘、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及开创殿试、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紫微城举行。2008年在原址建设遗址公园,实施了明堂、天堂、应天门和九洲池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其中明堂天堂景区已对外开放,成为洛阳旅游必去景点。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隋唐洛阳城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7.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出土了钱币、莲花纹地砖、兽骨、瓦当残片、筒瓦残片、陶器残片等遗物。


北庭故城遗址公园2014年6月份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后,它的遗址公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到十三五末,围绕北庭故城遗址公园这个文化核心,将打造出以北庭文化为主的特色小镇,带动北庭镇一万多农民的增收致富,打造吉木萨尔县全域旅游。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北庭故城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8.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宋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及其周围。东京城又称汴京,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北宋定都于此后,多次修筑。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乱破坏。明崇祯十五年(1642)九月,“贼决黄河灌城,城破“。李自成利用泛滥的洪水,攻陷开封。自此故城大部被泥沙深埋地下,仅余外城残基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外城残基复被淤没。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开封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开封宋城考古队,进行了多次调查、钻探和发掘,初步揭示出东京城遗址的面貌。


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北宋东京城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9.蒲与路故城遗址


蒲峪路故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西约300米,地处小兴安岭西南丘陵地带,乌裕尔河南岸,横亘于东北西三面沼泽草甸之中。古城与东南7.5公里处的二克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是中国金代所管辖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的蒲与路治所,也称克东古城,是金代东北边界的地理坐标。


蒲峪路故城遗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0.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德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此后长期无人居住便成为一片废墟。


2012年5月,世界遗产中心发布正式报告,通过了申遗文本中关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陈述,认定其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状况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提名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元上都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魏洛阳城遗址寻古
【轮眼看神都】——汉魏洛阳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洛阳汉魏故城遗址
汉魏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家河南沉睡千年的地下故宫城渐渐露出地面,临近路边免费参观
汉魏洛阳故城居中宫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