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批国保--(1.古建筑)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建筑

(三)古建筑(共110处)

79 1.龙脑桥

明                          四川省泸县

80 2.仙游寺法王塔

隋                        陕西省周至县

81 3.治平寺石塔

唐                        河北省赞皇县

82 4.开福寺舍利塔

北宋                           北省景县

83 5.兴圣教寺塔

北宋                        上海市松江县

84 6.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北宋                        江苏省苏州市

85 7.怀圣寺光塔

唐                        广东省广州市

86 8.美榔双塔

元                        海南省澄迈县

87 9.妙湛寺金刚塔

明                        云南省昆明市

88 10.娲皇宫及石刻

北齐、明、清                 河北省涉县

*************************************

1.龙脑桥


龙脑桥位于泸县县城北郊九曲河上,为泸州至隆昌的古驿道所经之地,修建于明代早期的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乾隆四十三年,“钦命永宁道泸州以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龙脑桥总长55米,宽1.90米,高5.30米,15座桥墩布13孔。桥东西两头各两座桥墩均素面无雕刻,中间8座桥墩墩首雕刻4龙1象1狮2麒麟,均采用圆雕手法。桥墩首朝上游,凿有分水,以杀水势。石梁板共30块,每块长3.70米、宽0.95米、厚0.60米,每段由两块并列安置在桥墩槽口内,使桥面平整,石梁不左右滑动,增加其稳定性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都是利用石块自身重量垒砌,每块石条重约6.8吨,四层石条的自重量就有27.2吨,再加上石梁石板的重量,桥身每单元自己重量已超过30吨。

龙脑桥以精湛的石雕艺术著称于世。龙脑桥的石雕,布置在中间的八个桥墩上面。其中间的四个桥墩,每个墩上雕一条龙;再东西向分开,西侧一墩雕狮,东侧一墩雕象;靠近狮、象的两侧桥墩,雕刻麒麟。在石雕动物的脊背上,安置桥面石板,桥的上游是头部,桥的下游是尾部。桥上石雕的龙、麒麟、狮象大小不一,主要突出头部雕刻,从西向东依次是:麒麟头部重5.5吨;狮头部重4.2吨;一号龙头部重5.6吨;二号龙,民间又称龙王头部重7.5吨;三号龙头部重6.3吨;四号龙头部重5.8吨;象头部重4.4吨;麒麟头部重4.4吨。


1996年龙脑桥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隋代砖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整体迁移至原址北侧2公里的金盆村北梁上。拆迁时,在塔的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扩为三寺,今存二寺。位于黑河南岸的仍称仙游寺,后经历代重修,现存正殿5间。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在这里写下了《长恨歌》,成为千古绝唱。


1996年仙游寺法王塔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治平寺石塔


治平寺石塔,又名嘉应寺石塔,坐落在河北省赞皇县城东南嘉应寺村北的济水之滨。治平寺始建于隋代,兴盛于唐宋。据《赞皇县志》载,在明成化年间,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治平寺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均为青石雕砌,高约12.5米。塔身分四层,各层均出檐。每节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块大石雕琢而成。各面并浮雕有佛教故事,各层翼角微微翘起,并饰以蹲兽,造型显的轻盈而庄重。据该寺现存明碑记载:“古刹启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院心起大浮图一座”。该石塔也有唐天宝十二年的题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期间,毁于战火之中,现仅存石塔(经憧)和部分附属文物。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治平寺石塔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开福寺舍利塔


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俗称“景州塔”,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景县旧城内西北角,是早已废圮的开福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该塔是一座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建筑风格的石塔,是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该塔是大型砖塔,呈八面棱锥形,共13层,总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芦下有铁刹网罩托,高3.3米。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水涛声,顾有古塔风涛之说。


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兴圣教寺塔

"方塔",本名兴圣教寺塔。兴圣教寺始建于五代后汉乾描二年(公元949年),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距今约900年。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道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塔身修长,共9层,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积方塔。塔在南宋和元明时曾多次进行修葺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作大修,原7、8、9层圯毁重建,更换塔心柱和塔刹。在第8层的楼板上,竖立一根高13米的木柱,穿过塔顶露出8米在外。后至道光年间(公元182l一1850年)塔又损坏,由一和尚用手指血书佛经化缘募捐修塔。

1974年,松江县对方塔进行了大修。修复后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层。方塔每层四面辟有壶门,门上有目梁,门内通道上施叠涩澡井,内室用券门,设有木梯,可层层登高。塔上屋面,各层腰檐、乎座和塔内楼板,均靠斗拱承托支撑。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仰观塔身外形,古朴秀美,高耸入云。顶部由复盆、相轮、宝瓶等组成高达8米的塔刹。有4条铁索从尖顶分别系向9层的四角塔檐,名“浪风索”。塔檐翘角处系有铜铃,名曰“惊鸟”,上下计有36只。风吹铜铃,叮当声,悦耳动听,响彻方圆数里。登高九层外廊,凭栏俯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

6.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内,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砖塔一对,称双塔。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战火,仅存双塔及正殿遗址。双塔高326米,八角七层,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殿址在双塔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现存石柱、石础、石罗汉残像、碑刻等遗物。


寺中曾建有苏公祠,如今《苏文忠公宋本真像》和《苏文忠公祠募修诗碑》二碑尚存。定慧寺与罗汉院相距不远,在寺中就能看见双塔探出挺拔的身姿,如同两支神来之笔,书写着千年风骨。罗汉院双塔和正殿都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所建,惜清咸丰十年(1860年)正殿毁于战火,仅存遗址。

1996年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怀圣寺光塔


怀圣寺光塔是中国伊斯兰教古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与寺并立。怀圣寺光塔原名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故名怀圣寺。又因寺内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称光塔寺。1343年(元至正三年)曾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后明成化、万历,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间先后重修。

寺内的礼拜殿前有龙眼树和凤眼果树各一,故又有“龙凤寺”之称。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约380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光塔则在寺的西南角。进头门后,过一天井,就到二门,二门是用汉文书的“怀圣寺”,三门上有匾“教崇西域”。


看月楼是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重檐歇山顶,面宽5.98米、进深4.88米,墙身为红砂岩石砌筑,厚0.77米,有收分,四面各开一拱券门,东西拱券门连接回廊。上檐施三跳斗拱,天花平棋;下檐施四跳斗拱,风格承明制,形式简朴,以红砂岩筑墙,四面各开一拱券门,南北券门各通庭园,东西券门各接廊庑,廊庑里镶有关于寺院的历代碑文。回廊阔4.1米,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铺大红阶砖及青石板。


1996年怀圣寺光塔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美榔双塔


美榔双塔系元代古塔,俗称“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东南面。据《正德琼台志》载,元代人陈道叙有二女,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尼。他为了纪念二女而建此塔,姐塔为六角形平面呈六角形长层,现存六层,仿木结构阁楼式。妹塔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层,外观结构与上塔相同,但更为细腻,每层外壁内龛均雕有佛像,姿态各异须弦座上沿为莲瓣连续纹饰,四面刻有象、狮、獬豸、虎、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图纹浮雕,四角还雕有力士顶托,刹为相轮圆珠宝顶。双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台基立于山池水中,台面四周设有栏杆,阶级。


美榔双塔不愧为中华古塔中的珍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妙湛寺金刚塔


妙湛寺金刚塔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1982年曾进行过两次修葺。坐落于昆明市东郊的官渡镇,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人通行。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6.05米,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四角各雕有力士像1尊。四面石上均雕刻有反映佛教内容的狮、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须弥座上为7层石雕莲瓣的覆莲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四面均开有壶门,内刻石佛像一尊。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像。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整座石塔典雅壮观,主塔与小塔之间布局协调,雕工细腻。

1996年妙湛寺金刚塔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娲皇宫及石刻


娲皇宫位于河北邯郸涉县,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 23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

现有建筑分山上、山下两组。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的半圆形石坎,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势的石砌台上。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


娲皇宫的“祭典”活动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05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宝丨战国青铜戈、盛唐石塔、明清商业街……晋中市博物馆开馆抢眼
中国双塔盘点,看古建如何成对羡煞旁人
【北京古塔】金秋装点“天下第一坛”戒台寺之双塔
甘肃千年石塔,在沙尘暴里,40天内两次被盗!追索、破案精彩至极
我国现存著名的8座古塔,建筑精美,历史悠久,值得前往观看
【经典】唐代邓峪佛塔回到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