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批国保--古遗址(13)

本篇目录:

**************************************

121.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西周至春秋                    甘肃省礼县

122.黑水国遗址

汉至魏、晋                  甘肃省张掖市

123.悬泉置遗址

汉至魏、晋                  甘肃省敦煌市

124.许三湾城及墓群

汉至唐                      甘肃省高台县

125.白塔寺遗址

元                          甘肃省武威市

126.喇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127.塔温搭里哈遗址

青铜时代                       青海省都兰县

128.开城遗址

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

129.奴拉赛铜矿遗址

青铜时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

130.圆沙古城

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

**************************************

121.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是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期的遗址。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环绕而过,西、南、北三面群山相拥,奇峻而清幽。

其中“中”字形大墓两座,应属于秦国国君级墓葬。中型墓数座,为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陵墓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而长达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显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点。这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铜器上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

2001年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2.黑水国遗址


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支国”国都就建在此地,《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张掖郡古城。

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大量砖块瓷片,还发现石磨等物。北城堡与南城堡相距约1公里。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宽约4米。城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长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没。

2001年黑水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汉简上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1987年首次发现了该遗址。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出土15000余枚汉简和17650件各类实物。


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

2001年悬泉置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4.许三湾城及墓群


张掖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许三湾城址平面为方形,城东西长66米、南北84米,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内有建筑基址。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3000余座,密集处封土相互连接。在城西3公里的五道梁,分布墓葬1000多座。城北1.5公里有圆形封土墓200多座。城内外地表散见有灰、红色陶片,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五铢”、“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钱币和铜箭头、铜带钩等。

2001年张掖许三湾城及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

原寺院有佛城、灵骨塔及塔院、塔林等建筑。大多毁于1927年地震。现仅存白塔塔基、殿基、几座小型墓塔、萨班铜像等。其中,塔基为土心砖表结构,土心呈十字折角形,残高5.1米,外部砖饰为明代重修。基座下有两层方形台基,黄土夯筑,边长26.75米。历年寺院遗址及白塔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钱币、藏文和汉文写经、泥塔婆等遗物。另存有明碑两通及清碑一通。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4米,东西宽66米。城垣黄土板筑,残高8米,夯层厚0.12—0.15米。瓮城墙边长25米。南墙辟门,门宽约7米,外筑方形瓮城,瓮城门向东,四隅筑角墩,南北残留有马面。城外四周50米处有围墙遗址,距城东北角50米处,有烽火台一座,平面方形(10 ×10米),高8米。城内出土有大量“五铢”、“大泉五十”、“货泉”、“开元通宝”等汉、唐时期的钱币和铜箭头、铜印(“部曲督印”等)及错银带钩等文物。城内散见灰、红色陶片。

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白塔寺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6.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喇家遗址进行挖掘。

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喇家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发掘的最早的史前时代大型灾难遗址,在天崩地裂的自然灾害面前,先民们的孤苦无助和血缘亲情间的无畏救助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让人睹之动容。这次大型的自然灾害,为我们了解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喇家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27.塔温搭里哈遗址


塔温搭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是这一地区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前256年)典型的文化遗址。遗址中心部分开阔,外围环绕大小不等的山包数个,山包边建有房址,平面方形或圆形,土坯墙,存有木质建筑构件。遗存保存相当完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由四个大山包和三个小沙包包围成一圈,中间是一块黄土铺垫的广场,长约250米,宽约150米,广场上没有发现遗址和遗物,这样独特的布局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是当时人们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塔温搭里哈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28.开城遗址


开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开城乡,处在六盘山东边缘清水河与泾河、茹河、葫芦河的分水岭上,是元代安西王设在六盘山地区的王相府。遗址面积2.86平方公里。遗址的主要遗存为元代。遗址中大量元代以龙和黄色为主调的“琉璃龙纹瓦当、滴水描金鎏银”建筑饰件的发现,以及日前专门为祭祀成吉思汗而建的宗庙遗址的发现,都为揭开成吉思汗亡故之谜提供了史据。

出土的大量黄琉璃龙纹瓦、圆形瓦当、雕龙石座等大型建筑构件,表明这里是一处较高级别的遗址。史载元世祖忽必烈第四子忙哥剌曾驻兵六盘山,不久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在开城设王府,后忙哥剌被封秦王,在此设王相府,夏居开城,冬处长安,旋因地震逐渐衰落,至明代降为县,后废。开城遗址是宁夏境内一处元代大型遗址,面积大,等级高,性质比较明确,对研究元代社会,元、明时期西北地区的行政沿革有较高学术价值。

开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29.奴拉赛铜矿遗址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至2400年。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冶炼遗址,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炉渣、兽骨、碎陶片。


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洞口5米见方。多已坍毁。其中,半山腰一处竖井深达20余米,宽约5米,矿井内遗迹遗物随处可寻。矿壁陡峭,矿壁两侧支撑层层水平方向原木,两端楔入矿壁。不少撑木已塌折,与矿石石器和泥土混杂在一起,形成厚达4-6米的堆积。从地面看,竖井可能是互通的犹如网络状似的坑道。

奴拉赛铜矿遗址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0.圆沙古城


圆沙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于田县大河沿乡,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古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墙周长995米,高度、顶宽均约3—4米,木骨泥墙结构。外侧有护墙坡,南墙中部和东墙北部各有一门,其门道、门柱、门板遗迹尚存。城内有暴露于地表的建筑遗迹六处,出土陶、石、金属、料器等。该城始建于汉代,社会经济以饲养业、畜牧业为主。

2001年的秋天,中法考古学者开始对圆沙古城周围发现的6处墓葬群进行发掘,20多座古墓葬大都因为暴露于地面,葬具、人骨已朽酥,保存完整的仅有3座,其中两座为单人仰身屈肢葬,一男一女;一座墓中是双人相向合葬,均为男性,一年龄在55~60岁,另一约18岁,“这两种葬式都非常罕见。”伊弟利斯说。除此4具干尸外,其他大多只剩骨架。


圆沙古城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5~2016年新疆考古收获
广元印象(十四)战国墓群和青川博物馆
考古发掘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图文】
【齐家文化】四千年前甘肃存在过的王国
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地上地下皆是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