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目录:

*********************************

61.辉发城址

明                         吉林省辉南县

62.五排山城址

战国至汉                    黑龙江省东宁县

63.小四方山城址

战国至金                    黑龙江省穆棱市

64.雁窝岛城址

隋                         黑龙江省宝清县

65.塔子城址

辽                         黑龙江省泰来县

66.瓦里霍吞城址

辽至清                     黑龙江省桦川县

67.桃温万户府故城

元                         黑龙江省汤原县

68.莽吉塔站故城

明                         黑龙江省抚远县

69.南京人化石地点

旧石器时代                   江苏省南京市

70.藤花落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连云港市

******************************************

61.辉发城址


辉发城址,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发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4公里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辉发部的都城。辉发城址三面环水,一面临河谷平原,城分内城、中城、外城3层。辉发城址发现的王族墓地中出土了金帽顶、青花瓷等大批文物。辉发城址对研究明代东北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辉发城址依山面水,地处交通要道,地处辉发山巅和山下的台地上,地理形态险要,海拔333米,城址和城、路、河相融合,南、北、西三面临辉发河,一面临河谷平原,南侧为断崖、北侧为陡坡、东部略缓,以山脉为天然屏障,随山势走向修筑城墙,城分内城、中城、外城3层。

辉发城址城内遗物丰富,王族墓地中出土了金帽顶,出土有砖瓦等建筑构件、铜器、铁马蹬等铁器和五彩瓷罐、青花瓷罐、白地斗彩花碗、五彩罐、青花盘、三彩瓷、黑釉等瓷器,还出土了耳环、银饰片、石臼、铁刀、叉、箭镞等大量文物2479件 。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辉发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五排山城址


五排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道河镇五排村西南1.5千米的五排山高峻的山峰之上,是战国至汉代古城遗址。五排山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城垣基本沿V形山脊走向而筑,城墙全长1900余米,城垣由石块堆砌。五排山城址为研究中国东北地方古代民族发展、演变提供实物史料,具有历史与科学价值。

五排山城址修筑在海拔600余米的山顶,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绥芬河水绕城池山脚而过,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山陡多在30度坡以上,最陡处坡度达50度,城垣基本沿V形山脊走向而筑,城墙全长1900余米,向河一面山坡及河岸未见墙体,应该是以河为障,城垣由未经细致加工,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块堆砌,在制高点以南的段落,多为石筑,保存的比较完整,一般都在3米高左右,在制高点以东多为土石混筑,北城墙中部海拔520米,地势较平缓处有一门址,在南城墙东部海拔400米处,有门址,两侧墙体用石块砌筑,高为1.8米,城内北部近墙处有许多圆形土坑,可能为穴居址,不见瓮城,马面等防御设施。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五排山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3.小四方山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福录乡高峰村北,始建于战国时代,至唐渤海,辽金一直沿用。小四方山城址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由石城和土城组成,石城踞于山顶,土城位于东侧山腰,城内有居住遗迹、小广场遗迹,出土有石矛、陶豆、陶罐、陶纺轮、铁镢、纺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宝等遗物。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遗址,具有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小四方山城址由北高南低的2座山峰组成,其间为开阔平缓的鞍部,山城分石城和土城2个部分。石城踞于山顶,将两峰及平坦的鞍部围起,构成一封闭的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城北、西、南外侧均以悬崖峭壁山险为屏,东墙外侧为缓坡山岗,城墙用天然青石砌筑,周长995米,保存完好处高4.2米、底宽11米、顶宽2米,东墙中部有一处城门;土城位于东侧山腰,与石城相连,平面呈不规则形,中有一隔墙将土城分为南北2个部分,土墙周长1165米(含隔墙),城垣最高处约2.5米,底宽10米,顶宽3米。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小四方山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雁窝岛城址


雁窝岛城址,位于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兴隆分局八五三管理站实验区境内。雁窝岛城址周长约1171米,面积约76600平方米,整体大致呈梯形,出土磨制骨鱼镖、骨镖;铁刀、铁扣、手制黑陶罐、红衣陶片、黄褐陶片等。雁窝岛城址属于肃慎族系文化遗存,肃慎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肃慎始向下衍生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等民族。

雁窝岛城址周长约1171米,面积约76600平方米,其中北长约332米,东长约192米,南长约341米,西长约307米,整体大致呈梯形,海拔高程为66米,城墙现存残高1米,墙基底宽13米、顶宽3米。南墙有城门,设有瓮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外四周有城壕,宽4米,深2米 。雁窝岛城址北古墓群,出土磨制骨鱼镖、骨镖、铁刀、铁扣、石凿、羊拐、手制黑陶罐、红衣陶片、黄褐陶片等,以及素面夹砂黑陶口沿残片、按压纹夹砂黄褐陶器底残片、黄褐陶口沿残片、方形坑点纹夹砂黄褐陶残片、按压纹,夹砂红陶残片、坑点纹夹砂黄褐陶残片、素面黑陶残片等。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雁窝岛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塔子城址


塔子城址,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绰尔河支流呼尔达河畔,兴建于辽代中期,为金、元所沿用。塔子城址城址平面呈正方形,城墙周长为4561米,城墙结构为夯土构成。塔子城址是辽金元时期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为研究辽金元时期的历史、地理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塔子城址城内有古建筑遗址3处,遗有用花岗石和汉白玉雕凿而成的础柱4座,础柱上刻有莲花与卷云纹饰,还残留大量的石臼、石杆和础石;城外有辽金时期的砖砌墓、石垒墓、土圹墓等墓葬遗址;出土有花瓷坛、瓷缸、瓷瓶等,有的刻有“内府”字样;出土紫铜印1枚,长10厘米,宽5厘米,厚1.7厘米,上刻汉文和契丹文,汉文为“匡义军节度使之印”,为辽朝节度使官印;出土有“清酒肥羊”字样元代瓷器;出土辽石刻,残长23.4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出土铜钱400千克,年代秦汉至辽金,均有发现。多年来,塔子城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安七年石刻、辽代龟砚、三足铁锅、大辽行省委差句当印、降魔杵等珍贵文物现藏于省博物馆。其中"大安七年石刻",是迄今为止黑龙江地区出土的唯一有文字的辽代石刻,碑文不仅印证了城外辽塔建于1091年,同时也证实了塔子城为辽代泰州故城,又是公元十一世纪末期,汉族在黑龙江流域大量聚居繁衍的重要历史见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塔子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6.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位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万里河村松花江右岸的临江高岗上,为辽、金时期古城,辽代称宛里城。瓦里霍吞城址依土岗地势走向筑成,平面呈不规则形,掘土起墙,夯土版筑,周长3500米,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城内西偏北为圆形土台,俗称“金兀术点将台”。瓦里霍吞城址是女真人在松花下游修筑的五国城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在元、明、清3段历史时期民族文明的考证,对研究黑龙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瓦里霍吞城址海拔高程108.4米,城址依土岗地势走向筑成,呈不规则形,掘土起墙,夯土版筑,周长3500米,面积80万平米,城垣残高4-10米,基宽9米、上宽2.8米,无马面,设4座城门,东、南二瓮城呈半圆形,内侧高4.2米,外侧高11.8米,宽26.4米。南部城垣设2道城墙,西部城垣护城河;城内西偏北有圆形土台俗称“金兀术点将台”,高2米,周长40米,中间呈凹形,直径约3米,深约2米;瓦里霍吞城址城内有2道南北走向的战壕。

瓦里霍吞城址内出土有众多各代文物,有金代铜印“恼温必罕合扎谋克印”,“大定通宝”,宋代“崇宁通宝”及元代(八思巴文)铜币等;城内出土恼温必罕合扎谋克印,左侧刻贞佑三年四月五日,右侧刻上京刑部造。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瓦里霍吞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7.桃温万户府故城


桃温万户府故城,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为元代古城遗址,东濒汤旺河,西南至汤原县香兰镇3千米,又称双河古城。桃温万户府故城呈长方形,周长2500米,面积37.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桃温万户府故城为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沿用过,为研究黑龙江地区历史及军政建置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桃温万户府故城城址中出土了正面铸有“至元二年”背面铸有“戍六”阳文铭文的“元代铜权”及巴思巴文“大元通宝”铜钱,元代青砖、灰布纹瓦片、兽面瓦当、轮制灰陶片、瓷器残片、铜镜、铜锅、铁锅、斧、镞、铜钱币等元代遗物。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桃温万户府故城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8.莽吉塔站故城


莽吉塔站故城,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城东北10公里城子山上,始于明,故俗称“城子山古城“。莽吉塔站故城周长930米,城墙沿山势走向而筑,呈马蹄状,东北宽、西南窄,城中有石砌水井1口。莽吉塔站故城是控制江面水上交通的咽喉重地,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和历代通往黑龙江的驿道有重要价值。

莽吉塔站故城北面和东面有峭壁为天然屏障,故不设城墙,其余城墙残高2-3米,仅开1门,在中南中部略偏南为一豁口,宽为7米,高为1.8米,两侧有护城壕,城墙沿山势走向而筑,呈马蹄状,东北宽、西南窄,城中有石砌水井1口。莽吉塔站故城有较大的花岗岩8块,均有一面加工严整,长450毫米,宽400毫米,厚300毫米的长方形石头,当内门基石一类的建筑材料。在城中有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的土堆,为当年建筑遗址。城中有石砌水井一口,因年久现已淤平。下图百度称莽吉塔站故城1号碉堡,估计二战遗存的。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莽吉塔站故城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9.南京人化石地点


南京人化石地点,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附近,发育于汤山背斜北翼的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地层中,主体围岩为红花园组深灰色厚层灰岩,洞穴西部由产状近于水平的红色岩层组成。南京人化石地点整体平面呈东西走向,面积2000多平方米 。南京人化石地点使江苏旧石器时代获得确切地层和时代,对江苏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南京人化石地点整体平面呈东西走向,长65米,宽25米,面积2000多平方米,天然洞口在洞的北边,洞东端游人出口处为人工开凿。由于堆积物将长形洞穴拦腰收束,而成葫芦状,故称“葫芦洞”。猿人小洞在洞内南面地下,东西长8.26米,南北宽4.4米。1993年,南京人化石地点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南京人化石地点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70.藤花落遗址


藤花落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西诸曹居委会南部,处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藤花落遗址有内、外2重城墙结构,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内城位于外城内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和哨所组成。藤花落遗址是中国龙山文化城址之一,对于龙山文化城址的研究等学术课题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藤花落遗址主要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局部有岳石文化的遗存打破或叠压在龙山文化层之上,处于龙山文化南缘,有内、外2重城墙结构,总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5万平方米,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城围1520米,墙基21-25米,残高1.2米,用堆筑和板筑相结合的技术组成;内城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位于外城内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和哨所组成,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围806米,墙基宽14米,残高1.2米,主要由板筑夯打而成。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藤花落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3000年前的临沂是什么样吗?兰山十大古城遗址都在哪儿?
关于鹤壁 淇县卫国故城墙的那些事儿
牛世山: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模式初步研究——从夏商周时期的都城规划谈起
《水经.濡水注》新考(一)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谭国
文物名胜—古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