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批国保--古墓葬(2)

本篇要目:

*********************************************

531.南宝力皋吐古墓地

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532.小黑石沟墓群

西周至战国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533.团结墓地

东汉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534.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东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535.谢尔塔拉墓地

唐至五代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536.奈林稿辽墓群

辽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

537.耶律祺家族墓

辽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538.耶律琮墓

辽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

539.沙日宝特墓群

辽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540.砧子山古墓群

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

*****************************************

531.南宝力皋吐古墓地


南宝力皋吐古墓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处于东北地区各种原始文化交错融合的敏感地带,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墓葬最多、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地和遗址。该遗址入选“200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发掘证明,南宝力皋吐遗址属于小河沿文化和辽宁新民偏堡子类型共存的新石器文化。

南宝力皋吐墓葬、遗址群中出土了阳起石、松石、岫岩玉等玉器,如斧、锛、片状坠饰以及环、璜等饰件。有以骨梗石刃刀为主的骨器,尚有少量骨锥,蚌类随葬品大多朽蚀,见有少量蚌环、蚌壳片等。房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其中陶器数量最多。随葬陶器有筒形罐、壶、盆等。房址出土石器多磨制,器形规整精细,多见斧、凿。

南宝力皋吐墓地的发掘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就已发生了密切接触。从挖掘的文物来看,这里既有小河沿文化的痕迹,又有龙山文化的影子,更有红山文化的因素,来自不同方面的文化在这里汇聚。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南宝力皋吐遗址所体现的多元文化现象可能与扎鲁特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关,“扎鲁特”,意为“驿站”,该地区在史前就可能是交通要道,南宝力皋吐遗存的考古发现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则认为,南宝力皋吐原始生活区具有文化通道的作用。南宝力皋吐墓群所反映的是一个正处于母系社会阶段的一个氏族或部落组织,从出土遗物看,既有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也有石镞等狩猎武器,因此,其生活方式仍然是农耕和狩猎并重的生活方式。据考证:南宝力皋吐墓葬群、遗址群是距今4500年—5000年的原始社会的墓葬群和遗址群,当时正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军事民主制时期,部族间战争、械斗频繁。一夫一妻制家庭开始出现,产生了“灵魂不灭”的思想观念,有“猎头”风俗,出现了制陶、制石、纺织等手工业,但是没有出现社会分工,出现了贫富差别。当时的人们以肉食为主,猎来的动物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是否出现了牛、羊等饲养业还没有找到证据。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骨制的战盔,这也是中国帽子的鼻祖。在房址中发现了植物籽实,如山杏核、大豆等籽实。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南宝力皋吐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2.小黑石沟墓群


小黑石沟墓群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遗址。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时间约介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在遗址中共发掘72座古墓, 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墓葬为部落首领的大型石椁墓;二级墓葬是部落武士墓;三级是贫民墓。


根据墓葬可知,当时的社会形态已步入阶级社会初期。根据对出土的礼器、武器、陶器的考古学研究,小黑石沟遗址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第三期为战国晚期。在这三个阶段的约五、六百年中,该地区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 结合历史文献考证,这个部落应当是东胡部落集团的一部分。东胡在周代见于记载,在《逸周书》《山海经》《史记》中,对东胡均有记述。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小黑石沟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3.团结墓地


团结墓地遗址位于内蒙呼伦贝尔市以东20公里的哈克镇团结村西约0.5公里处的海拉尔河南岸台地上,海拉尔河南岸台地较为平坦,墓地所在地的地势较高,呈缓坡状。前几年,当地居民修筑防洪坝时在此大量取土,形成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米、深约2米的大土坑,现仍为居民修建房屋所使用的取土场。在此土坑西侧近10米处以西,也有早年取土形成的更大的取土坑。据现场调查,在两个土坑之间的边缘处,已有多处墓葬遭到严重破坏,出土5件陶器,采集5件。地表散落有人骨和马头、牛头骨等遗物,墓葬分布较为密集。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团结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4.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197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小板申村发现了一座东汉古墓,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壁画,是全国发现的汉代壁画最多、内容最多、榜题最多的墓葬。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主人是东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重要官员。他生前担任的最高官职是护乌桓校尉。这是一个拥有赤节,佩带银印,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地方官。庄园图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文物部门安排3位考古学家前往林格尔县考察 , 他们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现石板的地方 。专家们经过一番勘察 , 确定石板下面就是墓室 , 不过要想发掘还需要动用不少人力物力 。 后来 , 专家们对该古墓展开了深入发掘 ,确定为东汉古墓 , 并出土了数百件玉器 , 金器和丝织品等文物 , 还发现一枚印章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即东汉时期管理北方的官员护乌桓校尉 。 专家们感到最意外的是 , 整个墓室内壁绘满了精美壁画 , 而且保存完好 ,是迄今最大的汉墓壁画墓室 。 

不久之后 , 考古专家们对《乐舞百戏图》模糊的地方进行了修复 , 同时将整个画面按照1:1的大小完全复制了一份 ,并送到博物馆展出 , 也让广大市民朋友能够一饱眼福 , 感受一下汉代杂技表演的空前盛况 。 后来 ,当地文化馆的杂技教练也慕名前往欣赏《乐舞百戏图》 , 他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 对其中每一项杂技表演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 


在如今的杂技表演中 , 比如《椅子顶》 ,《排椅造型》和《蹬板凳》等 , 都有安息五案的影子 , 甚至可以说它们都起源于安息五案 , 但不过表演形式已经有所变化 。比如现代的《椅子顶》将桌子换成了椅子 , 而且数量也变多了 , 最多可以到10把椅子 , 因此表演难度也更高 。《排椅造型》中表演人数多了 , 彼此之间协作提高了杂技的艺术性 , 带来更震撼的视觉效果。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5.谢尔塔拉墓地


谢尔塔拉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镇东约5公里的台地上,西南距海拉尔市区约15公里,南距海拉尔河2公里。遗址西北侧有一隆起的山岗,东侧和东南侧地势平坦开阔,现为牧场,南侧为较低的草滩地。1998年9~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研研究所内蒙古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区文物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337.5平方米,清理出不同规格古墓葬10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木棺大多数有盖无底,单人葬居多数(多为男性),也有双人葬,死者皆为侧身曲肢葬,头向朝东南,面向朝北,也有的面部及上身俯趴在墓穴内。共出土金、银、铜、铁陶、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随葬品多集中放置在墓主人头部及胸部周围,也有的放在墓主人身上,还有少数葬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质地的材料加工而成,依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也可以将随葬品分为生活用品、生产工具、马具、装饰品等。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谢尔塔拉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6.奈林稿辽墓群


奈林稿辽墓群,1972年6月至197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当时称哲里木盟,为吉林省管辖)库伦旗库伦镇奈林稿村先后发掘了4座辽代墓葬。发掘时这4座墓葬均已被盗,该墓群为砖石结构的大型多墓室。其中村西南的一座墓葬,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南北耳室和主室七部分组成。在墓道、天井、墓门的墙壁上绘满壁画,总面积60平方米。有《出猎图》《归来图》《舞乐图》等。


2013年3月5,国务院将奈林稿辽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7.耶律祺家族墓


耶律氏在辽、金、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元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耶律祺家族墓地座落于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克图山东部,西距耶律羽之家族墓地约2公里。1993年7月,在对耶律羽之墓地发掘期间,发现该墓地存在被盗迹象,随即抽调人员抢救清理该墓葬。墓地背靠高山,面向东南,缓坡中部有一道隆起的小山脊,两侧围有低矮的石墙,北墙长67米、宽1.7米、残高0.5米,南墙长22米、宽1.7米、残高0.8米。在2万多平方米的墓地范围内密布植被,易于发现的大、中型墓葬有5座,还有1座遗迹不清。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耶律祺家族墓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8.耶律琮墓


耶律琮墓位于马鞍山乡宫营子村西南的鸽子洞地带。这一优美的自然形势,正符合古代风水理论的要求,这块绝好的陵墓佳地,葬的是辽代出身皇族,位居“外三公之首”,为“帝王之师”辽景宗时期的位极人臣,声名显赫的人物━━耶律琮。辽景宗保元十一年(公元979年),原郑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漆水郡开国公、太祖从孙耶律琮因病逝世,为纪念耶律琮,辽景宗建立了墓群。


耶律琮生前爵高位显,据现存的石刻推断,当年的陵墓庄严不凡。可惜的是民国初年耶律琮墓被盗,陵墓破坏,仅存的只是墓前正中树的一通观音纪碑和碑后整齐摆放的石羊石虎、武士文士石像等花岗岩石刻。墓的右侧原也树一通记载耶律琮一生政治生活、生平事迹和辽代的政治文化以及北宋之间交往史实的石碑。可现在只有龟趺尚在。据考古学家考证,耶律琮墓是辽代一座比较显贵的陵墓,石刻也是日前保留完整的一组辽代石刻。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耶律琮墓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9.沙日宝特墓群


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该墓葬群地处低矮山丘环抱地带。山丘有裸岩暴露,中下部有黄土覆盖,土质的营养较好,有少量的灌木和大量杂草覆盖。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属于典型的晚期(道宗到天祚帝时期1055-1125)北区辽墓,这一时期的墓葬特点为多角形墓比较流行,也有为数较多的长方形小墓,有个别圆形墓。这时期以墓棺敛葬和在尸床上铺设木板作为葬具比较流行,少见木质小帐和石棺。同时期还流行火葬,用小石棺盛置骨灰,并常刻梵语经文,体现出了佛教的因素。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沙日宝特墓葬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0.砧子山古墓群


砧子山古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是内蒙古境内现存最大的元上都居民(主要是汉族平民、工匠)的丛葬区,为研究元朝时期元上都的社会制度、蒙汉民族关系和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2011年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砧子山古墓群保护管理工作站,实施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水质监测、功能用房、围栏建设、围封禁牧、安防和预警管理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砧子山古墓群的管护制度,配备专门的管护人员,加大打击盗窃古墓、破坏文物等违法案件的力度。加强古墓群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历次考古发掘及盗墓形成的墓坑、探坑和墓茔石进行了回填整理和堆砌归位。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将砧子山古墓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觅逝去的历史文明(轉)
日照有这么多有名气的古墓 你都听说过吗?
探访威海文登软枣林宫氏墓群,墓葬圆围如塔,为金元时期特殊的墓葬形制
【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墓出土玉器掠影
内蒙古境内出土一座辽国古墓,专家:找了一千多年,终于找到了
草原玉韵|向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