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批国保--史迹建筑(9)

本篇要目:

**********************************

1691.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1933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1692.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1946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

1693.铁人一口井井址

1960年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

1694.杨树浦水厂

1883年                                上海市杨浦区

1695.佘山天文台

1900年                                上海市松江区

1696.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1903年                                上海市虹口区

1697.徐家汇天主堂

1910年                                上海市徐汇区

1698.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2年                                上海市静安区

1699.黄山炮台旧址

明至民国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

1700.小娄巷建筑群

明至民国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

**************************************

1691.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改建后名为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原拟用作图书馆,后由大日本帝国傀儡政权的警务机构——满洲国警察旗下的哈尔滨警察厅占用。哈尔滨警察厅及其辖下部门管理当地治安等事宜,但同时施行令治安恶化的政策,并在警察厅内杀害抗日人士。抗日战争胜利后,旧址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旨在纪念抵抗侵华日军的烈士、并教育后代,成为中国其中一所较早成立的纪念馆。


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本来是始建于1928年的东省特别区图书馆,由苏联建筑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又译为吉达诺夫)设计,由万国会投资筹建,在张学良支持下建设;图书馆在1931年6月落成后筹备开馆,但及后的同年8月发生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在1932年攻占哈尔滨,接管当地警政事务,成立哈尔滨警察厅(曾改称为哈尔滨市警察厅、哈尔滨市警察局)


东省特别区图书馆则在1931年5月为大日本帝国傀儡政权满洲国的哈尔滨市政筹备所所用,其后又由哈尔滨警察厅进占。哈尔滨警察厅设有特务、警务、警防、外事、司法、经济保安、卫生这七个科,下辖八个警察署,禁止当地人赌博和吸食鸦片,并管理消防、警察教育、性服务等事宜;另一方面,警察厅及其辖下部门同时与盗匪、鸦片商贩、赌商勾结,对治安构成负面影响。此外,日方人员也多次在警察厅内囚禁、刑讯逼供和杀害不少抗日人士,例如中国共产党女党员赵一曼就是被哈尔滨警察厅派出大批警员逮捕,并在警察厅内遭受老虎凳、电击等酷刑。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哈尔滨由中国共产党接管;东北军区副政委罗荣桓提出兴建东北烈士纪念馆,以纪念抵抗侵华日军的烈士、并教育后代,东北政委会其后决定就此成立筹备委员会。周桓负责物色纪念馆场址,他决定利用哈尔滨警察厅旧址来建馆[1]。1948年,哈尔滨警察厅旧址被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罗荣恒、林枫、高崇民、周保中、冯仲云、李延录、谭政等人均有在开馆仪式上题词,而周恩来、刘少奇等百多名知名政治家其后都曾来纪念馆题词;后来,纪念馆在1998年进行全面维修。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其中一所较早成立的纪念馆,接待了超过2,000人次的访客,馆藏超过20,000件文物,分别设有介绍中国东北地区抗日战争以及哈尔滨警察厅劣行的展览。




哈尔滨警察厅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是一座三层砖木楼房,建筑风格为西欧古典主义为主的折衷主义。旧址外表通体呈白色,前方有六根采用科林斯柱式的柱,维修后的建筑面积为5,040平方米。原警察厅内设有督察官室、指纹管理室,改建后的纪念馆序厅有一座高大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战士石膏塑像。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2.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原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市昌盛社区优干胡同6号。该旧址始建于1917年,为私人住宅,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东院为典型的三合院,一正两厢各5间,建筑面积315平方米。西院为典型的四合院,南、北、东、西各5间房围成一个院落,建筑面积335平方米。


1945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民主自治军,其司令部设在哈尔滨市辽阳街1号林彪驻所。1946年1月1日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同年10月设前线指挥部,秘密迁驻双城县双城堡古城东北隅该处宅院。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其前线指挥部仍设在该院内。同年10月初,东北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绕道齐齐哈尔,南迁至锦州北15千米牛河屯指挥战斗(1948年11月1日,改编为东北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从1946年10月至1948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即东北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在双城二年期间,先后指挥大小战斗、战役22次,其中比较大的战役有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以及夏季、秋季、冬季三大攻势,将国民党军队围困在中长铁路沿线长春、沈阳、锦州等大城市狭小地域内,并于1948年9月中下旬,在双城成功策划了历时52天、歼敌47万的辽沈战役。


双城市昌盛街优干胡同6号。建于1917年,1969年按原貌翻修。外有青砖围墙,东西长90米,南北宽64米,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院内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西院为四合院,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住所,西院为司令部直属机关和通讯枢纽部,有直通党中央和前线各纵队的电台12部。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由哈尔滨移驻双城。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由哈尔滨移驻双城。当时前线指挥部成员有林彪、罗荣桓、彭真、肖劲光、刘亚楼、周保中、谭政、李运昌等。前线指挥部在双城期间,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指挥大小战役、战斗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四保临江(今临江市)、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等,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亦形成于此,为解放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野将帅展厅》,图文并茂,集中展示519位第四野战军将帅的主要革命历程,同时展出第四野战军老战士捐赠的珍贵革命文物。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展览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3.铁人一口井井址


铁人第一口井井址(萨55井)位于大庆市红岗区解放二街8号,是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的第一口井。1960年,铁人和他的队友们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采用“人拉肩扛安钻机,端水打井保开钻”的办法,仅用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这口井,创造了当时石油钻井史上的奇迹。

它是大庆一路踏着铁人脚步走来的见证,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它不仅是重要的石油工业遗址,更承载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大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铁人第一口井井址”作为重要的石油工业遗迹,孕育并承载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巨大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大庆人拼搏奉献,奋勇向前,推进大庆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铁人一口井井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4.杨树浦水厂

  杨树浦水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800号,(初建于1881年,1883年建成供水)。钢筋混凝土结构,1901--1927年建造。仿英国哥特式,具有城堡格调。墙体为清水青砖镶红砖饰带,屋檐有雉堞式压顶,门窗洞采用四心尖券。

 1880年上海英商在英国伦敦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881年开工,1883年8月1日,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拧开阀门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英商在杨树浦路建立上海最大的自来水厂,也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20世纪30年代,水厂不断扩建,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现为杨树浦水厂。

前身为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水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目前主要负责为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宝山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187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在黄浦江、苏州河和淀山湖三个区域内选取了十二个取水点搜集水样并送往伦敦进行水质检验。1872年工部局工程师奥利弗提出兴建自来水厂的方案,但由于所需资金过大,被工部局纳税人会议予以否决。英商麦克利·沃特再度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当局建议建造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1880年3月15日,董事会批复了这个请求。1880年初,在沪英商筹组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1880年11月2日,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在杨树浦建设水厂。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杨树浦水厂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5.佘山天文台

天文台地处西上海松江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又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的天文知识。

佘山天文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为法国传教士所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也是我国天文研究中心之一。其天文望远镜是我国最早的一台,它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天文资料。近年在佘山天主堂西首又建造了一座天文观察台,内部安装有直径达164厘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台中还有两架激光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直径156厘米的光学折射望远镜等先进仪器设备。浑天仪。两座日晷分别用不锈钢和汉白玉制成,可以根据太阳的影线测定白天的时辰和春夏秋冬四季节气;是国内目前最新的日晷。建国以来,佘山天文台在天体运行及人造卫星定轨等方面取得了27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是我国运用新技术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的单位。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佘山天文台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6.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位于黄浦江畔的虹口区长阳路147号上海监狱博物馆内,是由10余幢楼房组成的建筑群,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5月,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规模,并使用至今。由于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提篮桥监狱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将提篮桥监狱一幢6层高的十字监楼改造为上海监狱陈列馆。陈列馆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的1999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章太炎、邹容、任弼时、张爱萍等革命志士曾在此囚禁。

上海自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建县起,就设有监狱。陈列馆内有复制的清代监舍的场景、木笼、木枷、手扔等实物,还有历史上对犯人实施答刑、杖刑、徒刑、流刑和死刑的图片和斩首、凌迟、枷刑等照片。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从1843年开埠起到1943年止,上海相继形成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块相对独立的统治区域,并建有三套司法和监狱系统。为了保存历史遗迹,上海监狱陈列馆在各界支持下,把启用于1870年的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座外国监狱——厦门路监狱的大门(包括门框、窗户、青砖墙、奠基的青石地等)作了整体搬迁,移建到了上海监狱陈列馆序厅的左侧,给陈列馆带来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旧提篮桥监狱内建有防暴监房,即橡皮监。监室呈八角型,地坪、房门和四壁全是橡胶制品,可防止犯人自杀。还有叫“风波亭”的禁闭室。这种监室设在监楼的顶层,每间面积仅3.2平方米,设有木门、铁门双重警戒。房顶开有风窗,冬天寒风裹着雪花飘落室内,异常寒冷,夏天关上两道牢门,室内酷热难熬。这些国内罕见的特种设施仍保存至今,参观者都可在陈列馆内作一番亲身体验。监狱陈列馆还有大量的特色展品。如锁和钥匙,提篮桥监狱内的门锁外形象一本杂志的合订本,厚厚地固定在铁门上,有三道锁舌;钥匙有30多厘米长,系英国伦敦·赫脱公司制造。这些锁和钥匙至今仍能正常使用,完好如初。


上海监狱博物馆内的中国监狱史料展厅有展区面积240平方米,反映了中国4000余年的监狱史料,融知识性、资料性、历史性于一体。展厅分为中国古代监狱、中国近代监狱和非司法系统监狱三个部分。展出的史料下限止于1949年10月底。中国古代监狱部分,扼要地介绍了上起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历代监狱的狱名、别名及大量模型、照片,复制了宋代的囚车,展现了明代山西洪洞监狱内的虎头牢、狱神庙、灌沙墙、死囚洞、天罗网等实景及河南内乡县衙监狱使用的“匪类墩”等。


中国近代监狱部分陈列了辛亥革命后湖北武昌模范监狱的平面和立面模型,1925年在河南开封建造的呈放射状分布的“八封楼监狱”模型,同时还展示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云南、湖北、澳门、香港等省、市、地区的监狱建筑、犯人生活、劳动作业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中国非司法系统监狱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当局的江西上饶集中营、贵州息烽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以及辽宁大连日俄监狱等情况。展厅中还陈列了上饶集中营内对关押人员使用的带有铁刺的单人木笼、双人木笼,日俄监狱犯人囚服和囚帽,以及各地旧监狱、集中营使用的刑具、狱具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7.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17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上海地区活动。18世纪,中国天主教会经历了诸多挫折,使江南地区的教会事业陷入困境。道光二十年(1840年)传教士在江南教友多次的请愿后,派遣耶稣会传教士重回江南,至咸丰七年(1848年),附近教友日渐增多,仅能容纳200余人的老堂已不敷使用,耶稣会南格禄会长决定在徐家汇创办一所住院,提供给神父们每年前来避静及歇夏。

徐家汇天主堂由建筑师陶特凡(W. M.Dowdall)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先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7月31日正式动工。耗时四年建设,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22日举行落成典礼,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仍奉圣依纳爵为主保圣人。老堂则划归圣依纳爵公学使用,改称圣母无原罪堂(1994年,老堂和耶稣会会院合拆新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大楼——今圣爱大厦)。

1949年后,上海天主教界开展反帝的爱国运动,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1960年4月,上海市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选举张家树神父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由皮漱石总主教主礼的祝圣主教仪式就在徐家汇天主堂举行,从此,该堂成为主教座堂,并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称天主之母堂。1960年,张家树主教将主教座堂由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迁至徐家汇,由此教区机构都移至此地。“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堂受到毁坏,钟楼尖顶被拆毁,整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被砸碎,并作为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仓库。

1979年,该堂归还教区后,即着手修复,并于当年11月举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首次弥撒。1980年圣诞节前夕大堂修缮一新,张家树主教主持圣诞节大礼弥撒,千余教徒恭与弥撒。1982年8月,两座各重达13吨的十字铁塔架,重新安装到钟楼上。1985年1月,李思德、金鲁贤神父任上海教区助理主教的祝圣仪式在此举行。1988年2月,张家树主教去世后,其骨灰安置在该堂。

徐家汇天主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教堂坐西朝东,教堂高79米,宽28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详。

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主体墙上有巨大圆形花窗,其上镶嵌彩色玻璃,建筑造型挺拔庄严。外墙用黄沙水泥粉刷,屋顶置有大小不等铜皮圆穹,呈孔雀蓝色,尖顶。教堂有祭台19座,正祭台处宽44米,是民国八年(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祭台正中安置有圣依纳爵及八位圣人雕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横轴由南北耳堂组成,十字交叉点上方曾有一座钟楼,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中间的横廊的窗上有据说是修女自制的贴上去的窗花,很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代表着圣心和圣母心的故事。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徐家汇天主堂 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8.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民国11年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人。大会通过宣言、党章和9个决议案;选举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高尚德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规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这幢小小的石库门房子位于“辅德里625号”,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也是在这里,李达建起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此秘密编辑、出版了15种革命理论书籍,包括“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等。紧挨着的辅德里632号A,还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所在地。

辅德里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由开发商郭福庭(音)筹建,1915年10月由新瑞和洋行(Davies& Brooke Architects)的英国建筑师覃维思(Gilbert Davies)、蒲六克(J. T. WynwardBrooke)设计,次年竣工,全部建筑一组四排包括沿原南成都路店铺共76个单元,位处深巷内的李达寓所是由公共租界巡捕刘少归买下后租给使用的。

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代表杨明斋,北京代表罗章龙、山东代表王尽美、湖北代表许白昊、湖南代表蔡和森、广州代表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尚缺一人姓名不详)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中央局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了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大会的经过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过及大会通过的决议。大会推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组成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大会文件。

会议为期8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等9项决议案。大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等五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委员。陈独秀被选为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9.黄山炮台旧址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


望江楼的银丝面,它选用精白粉,放入鸡蛋,经过糅合,轧成面条,用肉骨头、鸡肉吊汤。银丝面色白似雪,条细似弦,汤清味鲜,柔滑软爽,美味可口,是前来顾客喜爱的食点。

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萧山、长山、巫山,循江逶迤10公里,屏蔽着锦绣江南的楼宇沃野,自然形成“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堑之势。清同治、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之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而今,废垒犹存,12座分布在各个山湾、山头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将军”万斤铁炮及弹丸,构筑了古今战场胜迹。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黄山炮台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00.小娄巷建筑群


小娄巷建筑群是江苏无锡,所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南滨太湖、北倚长江、京杭大运河从城中穿过,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无锡的历史非常悠久,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以惠山古镇、南长街等最负盛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冷门的历史街区,“小娄巷”就是其中之一。


小娄巷并不长,呈东西走向,东至崇宁弄、西岛新生路,全长约400米,现存的是南面和北面的东半部分,占地约60亩。之前的小娄巷一直被荒废着,直至被修缮后于2019年开放,如今一年过去了,或许是受到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


一条石板路蜿蜒横穿在粉墙黛瓦间,两侧店铺林立,建筑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不过相比南长街,这里的街巷十分狭窄。小娄巷始建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格外的兴盛,是一条商贾云集、文人荟萃的商业街,如今显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小娄巷还是一处“才”地,自宋代以来这里走出了1位状元、13位进士和15位举人,到了现代后,这里也曾走出了两院院士以及著名的高校校长,足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漫步青石板路上,历史遗迹随处可寻。


很多无锡人都不知道,在这里还有一座“少宰第”,昔日显赫的大宅院,这座少宰第为侯氏少宰第,始建于清代道光初年,距今有200年的历史,为清嘉庆年间进士及史部侍郎侯桐的旧宅。另外,历史上无锡的孙继皋也曾担任过史部侍郎,也称之为少宰第,在如今的崇宁路附近。


游览古街巷,不仅仅是这条街巷,其精华在于这里的名人故居或府邸,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历史,也彰显了小娄巷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小娄巷建筑群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业史|北京第一座水厂——清代自来水厂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151〗201807广西(7) (北海老街)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这样有故事的历史建筑,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大连市十大免费景点
李庄的前世今生
中国有名的十大古街你去过几个,来,旅游姐姐带你们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