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本篇要目:

**************************************

1721.英国驻华使馆旧址

1946年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1722.茂新面粉厂旧址

1946年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

1723.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1947年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

1724.乍浦炮台

清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1725.春晖中学旧址

清至民国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

1726.仓前粮仓

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727.尊德堂

1877年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1728.嘉兴文生修道院与天主堂

1903年、1930年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1729.锦堂学校旧址

1909年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

1730.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1923年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

1721.英国驻华使馆旧址


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85号,建于1919年。现存建筑5号楼为原英国大使馆办公楼,仿英国古典建筑形式,地面2层,半地下室1层,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765.90平方米。底层由主厅、小厅会议厅三部分组成,二层有客房10间,未经较大规模维修,仅西面木门窗改为铝合金材料,现状完好,环境整洁,绿地广场更衬托出原建筑的风格特点。


1924年英国驻中华民国公使馆租用该址,当时土地面积为19351.40平方米。1935年6月,英国政府根据对华政策的需要,将公馆升格为大使馆,贾德干任大使;1946年8月英国政府任命施瑞文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在该址建设,建筑面积达5456.00平方米;1950年大使馆迁址北京;1953年该处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交际处使用;1958年以后为双门楼宾馆使用。


馆内的护碑上刻着“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几个字。使馆主楼建筑为仿英古典形式的三层钢混结构的楼房,其立面严谨典雅,显得气派宏伟。内部装饰细致、舒适。此建筑风格为南京城市建筑增添色彩。


南面门厅,以圆形梭柱点缀强调。上层柱为爱奥尼柱式,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柱身则经过简化,缺少了二十四条凹槽。下层柱为近似多立克柱式,柱头是个倒圆锥台。


小白楼的内部,交通流线晓畅。一层为“T”形交通流线,地面铺着红地毯,尊贵中有着东方风情。一层流线的交点,有一间暗厅,墙上张贴西洋油画,四角支撑立柱,屋顶吊灯。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英国驻华使馆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22.茂新面粉厂旧址


茂新面粉厂是无锡市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现存建筑均为1946年重建的,设计者为名家童雋。


茂新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

这座工业遗产,现存有灰色的办公楼和红色的厂房两个板块。厂房为5层红色清水砖砌面的大楼,从底层的麦仓开始,通过一层一层的加工,最后生产出“兵船牌”面粉。包装后顺螺旋梯滑至楼外底层,厂房紧邻运河之汊,工人将之搬运到船上,发往全国各地。

旧址现已成为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面粉制造设备,还征集了纺织机、车床等其他工业设备,充实了博物馆的内核,也利用图片展现出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初创时的繁荣盛况。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茂新面粉厂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23.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精美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建筑别具特色,风格殊异,颇耐玩味,值得介绍一下:整座建筑布局坐北朝南,有照壁、花园、前、中、后房屋三进四侧。前二进为中式平房,第三进为西式二层楼小洋房。所有墙体用磨光青砖、红砖砌成,清水白缝,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色调明快,和谐美观。四周原有花墙,现除花园东侧围墙仍保持旧观外,其余围墙有所改建。整个建筑设计新颖、结构精巧,熔中西建筑特色于一炉。

吴汀鹭,名增元,晚清贡生,出生江阴望族,曾在南菁书院攻读8年经史,因屡应乡试不第转而从事地方实业。从1920年开始,吴宅择址高巷口,聘请名工巧匠,精工构筑,工艺十分考究,历经3年多时间于1923年竣工。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


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反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江阴县城解放后,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5月中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由刘世湘任司令员、唐君照任政委。其后,这里相继驻过陆军、海军部队。


 第一进前为花园,南端有栅栏式围墙,正中开栅门,有红砖门柱一对。栅门之南有青砖照壁一垛,正中有“鸿禧”两字,四边用回纹型砖雕镶嵌。作为过道的一间建造考究,月梁、门、桁板以及斗拱、粱托均有精致的人物及缠枝木雕。南廊为平顶,红砖砌成门窗拱圈、廊柱、并嵌砌灰色砖雕。山墙顶部骑马墙呈半圆形,上饰有浮雕。北廊为鹤胫轩,漆包布方柱,磨石柱础雕琢成香篮形状,檐下密布绳连钟型木雕。往北有东西轩廊与砖雕门楼相通,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墙身用刨光方砖砌成金钱纹饰,檐下有砖雕斗拱,南北两面墙身上均有人物、禽兽、花卉、修竹等砖雕,形象生动,制作精致。墙门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麻石铺地,东西两侧为厢房。

第二进为厅,歇山式屋脊。南廊为翻轩,东西山墙顶部骑马墙亦呈半圆形,嵌砌灰色砖雕。第二、第三进之间也是天井,东西两侧为二层楼厢房,红砖砌成门窗拱圈。

第三进为西式建筑,二层小洋楼。东西两侧均有木质楼梯可供上下,二楼西侧另有楼梯直通三楼,楼梯栏杆、栏板均雕刻各种图案。天花板饰有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几何图案。山墙顶部骑马墙呈三角形,饰有浮雕。除正厅外,其余室内都有壁炉,为典型的西洋风格。
200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63680部队正式移交给江阴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保护。这是组融名人故居、优秀建筑、革命纪念地于一体的建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24.乍浦炮台

乍浦历史上有“海口重镇”、“浙北第一门户”之称,乍浦炮台,现存清代修建的,包括南湾炮台和天妃宫炮台。曾用于抵御海外侵略者。
乍浦炮台,现存包括南湾炮台和天妃宫炮台。南湾炮台位于乍浦镇东南1公里的灯光山和西常山之岙。据民国《平湖县续志》记载,为甲午战争以后,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造。炮台坐北朝南,面向大海。现尚存东南向炮台2座,占地207平方米,炮台残高分别为4.15米和4.45米。
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海塘街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炮台坐北朝南,频海垒石为基,现尚存面海用块石垒砌的弧形长廊(长56.3米、宽1.65米)和炮台一组四间,呈扇形南北排列,占地335平方米。铁炮三尊,其中中间一尊铁炮重7吨,并附有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甲申年(1884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炮台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抗击英军入侵乍浦发挥过作用。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乍浦炮台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5.春晖中学旧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春晖中学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6.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为备赈济而设立的临安便民仓。现存4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2栋为老式木房作粮仓,为房式仓。二十世纪60年代,按苏联模式加建2栋平房,为苏式仓。是全国首批“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粮仓。
仓前镇是一个具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古镇。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官府即在此设立临安便民仓,作为都城临安的官仓以备赈济。仓前镇之名即源泉于此。清康熙、雍正年间,对粮仓曾作修葺和扩大,同治年间,成为余杭县规模最大的便民仓。民国后改为积谷仓。1946年,余杭县在仓前借用民房、祠庙集中建仓。1949年后,收旧建新作集体粮仓。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仓前粮仓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7.尊德堂

张静江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系张静江祖父张颂贤,又名竹斋,南浔“四象”之一,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建。
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覆盖龙鳞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盖即利排水,又能防风的滴水瓦。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崇尚一种古朴,自然美,可谓南浔一绝。值得一提是前后两道大门背后都有构思别致,雕刻精细的砖雕,
有一写有“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的诗句。另一写道:“世守西铭”四字。源于宋朝张载弃官后授徒有“东铭西铭”的典故。上述八字均有里人周梦坡(又名周庆云,南浔“八牛之一”,近代实业家兼收藏家)所书。张静江故居大门上方悬挂“张静江故居”的横额,正厅上悬挂南通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
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对联为同治、光绪二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陈列着张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以及有关张静江生平的家谱、家族发展史和张静江一生的大事记略,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
其中有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张静江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民国初期的珍贵历史照片、资料,有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等名人照片,有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名人手札;有“尊德堂”家庭合影和张静江夫人朱逸民与好友陈洁如的许多生活照;还有陈友仁提亲致张静江的手札、张静江子女的照片、张家帐本、寿礼薄、全福贴等
边厅的两边墙上是张静江临摹“八大山人”所作的一些字画,其间有一张琴桌。正厅还有一张桌子系明代家具,现存之物(紫檀木所做)。另有红木“太子床”主要是供午休、喝茶用的。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乘坐轮船前往法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筹集资金,在此次出行途中,与孙中山先生同船的还有一位清政府官员,毕竟从事的是反清革命,所以孙中山先生有意远之。而这位官员则十分主动的接触孙中山先生,并直接了当的问出是否“革命之孙君”,并告诉孙中山自己仰慕先生已久,同时自己也深信只有革命才能救国,并愿意出钱资助革命,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发电报给他。之后孙中山先生在革命需要资金时,想起了在船上遇见的这位“奇人”,变按照之前他们约定的“A代表一万、B代表两万、C代表三万”的暗语,安排黄兴给此人发去电报一封,内容是“C”。结果很快就收到来自美国纽约的三万元汇款,之后又有几次革命经费紧张时孙中山便联系此“奇人”,每次也都能如数收到。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尊德堂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8.嘉兴文生修道院与天主堂

嘉兴文生修道院位于嘉兴市区光明街153号,西临京杭大运河。由法国籍神父步师加兴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竣工。1903年至1908年,为天主教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又称总会院。1949年修道院停办,1994年归还天主教会。
文生修道院为西式建筑群,有教堂和欧式环楼,总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群中轴对称布局,坐东朝西,主体部分平面呈倒“凹”字形。两翼建筑中,南翼两层,北翼三层,院内遍植香樟,文物保存基本完整。
嘉兴天主堂位于嘉兴市区紫阳街51号,是1917年由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发起并主持修建,1930年竣工定名圣母显灵堂,时称“远东第三大教堂”,总占地面积7720平方米。现存文物建筑为教堂及神父楼。
教堂为砖混结构,拉丁十字式平面,使用尖券拱顶、爱奥尼柱等西方建筑经典元素,融合了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纹饰雕塑精美,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神父楼紧邻教堂东侧,为仿罗马风格建筑,坐北朝南,三层四坡顶,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矩形,外围墙体每间均有扶壁砖柱作为立面竖向分割。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嘉兴文生修道院与天主堂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9.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今留存下来的为主体建筑、欧式风格口字形二层教学楼。建筑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青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
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此校虽建于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国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了几何、代数、外语、园艺等学科,并备有实验室、棉田桑园等供学生实践所需。为实施爱国爱乡的办学理念,锦堂先生一方面积极呈请省政府将学校备案,明文规定所有校产为公产,后世子孙不得干预;另一方面再购置校田1200余亩,购汉冶萍公司股票和浙江铁路局股票四万元充实学校资产,以作长期办学之经费。蔡元培先生在评述全国教育事业时,称吴锦堂、陈嘉庚、聂云台为“中国办学三贤”。
1926年锦堂先生逝世。1930年其子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此校,翌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锦堂学校”。锦堂学校从创办至今,已近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学校几经风雨,数易其名,但始终弦歌不绝,即使在艰难的抗战时期,也未曾中辍,以其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我省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卓兰芳、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江南笛王赵松庭等。 
1984年4月,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的办学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恢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校名。1985年,日本神户华侨领袖陈德仁应聘任锦堂师范名誉校长。1986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锦堂师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迁址浒山镇,旧址更名“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2005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锦堂学校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正立面
学校二楼外廊
学校西式外立面
学校一层外廊
校长室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锦堂学校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30.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261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呈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坐西朝东,建于1923年,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间78间,地下为金库。该建筑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现为杭州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
浙江兴业银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物大盗”卢芹斋,为了和34岁丈母娘暧昧,迎娶15岁妙龄少女
百年记忆|时光流转,老街新生
广州南华西街申报历史文化名街
大栅栏修了10年的这组神秘建筑揭开面纱,美呆了!
李庄的前世今生
名胜|广东·中山市孙文西路街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