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批国保--史迹建筑(22)

本篇要目:

*********************************

1821.左文襄公祠

1892年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1822.邓中夏故居

1894年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1823.李立三故居

1899年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1824.蔡和森、蔡畅故居

1899年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1825.岳州关

1901年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1826.信义校会建筑群

1904~1924年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

1827.岳阳教会学校

1910年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1828.爱晚亭

1913~1918年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1829.罗荣桓故居

1914年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

1830.胡耀邦故居

1915年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

1821.左文襄公祠

左文襄公祠坐落于湖南湘阴县文星镇金湖社区八甲老街左宗棠文化园中心,又名左公祠,俗称相国祠,是祀左宗棠的专祠,是纪念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的场所。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清廷恤典颇丰,予左身后以极大哀荣外,还将左附祀京师贤良、昭忠两祠,并在左的出生地及立功省份建专祠以彰功绩,足见清廷对左的重视。
光绪十三年(1887年),湖南巡抚吴大征奉旨建此祠。祠前广植树木、花草,祠内宽敞明亮,正堂侧室,井然有序,走廊迂回,曲径通幽。门窗雕满花草、鸟兽图案,玲珑剔透,美观雅致,庭院栽满花草乔木,暗影浮动。整个祠堂建筑奇特,气势恢弘,造型优美,无不昭示着主人的尊贵地位和无上荣光。左公祠内塑有左公遗像,另有其功业介绍和生前好友、部属的诗文挽联与诗赞。
湘阴左文襄公祠于1885年动工兴建,至1892年建成。专祀左宗棠,春秋两季,地方官员祭拜。1950年,湘阴和平解放,左文襄公祠收归国有,交县房产部门管理。1951年,左文襄公祠辟为小学,祠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题匾改作黑板。同年,湘阴有群众将此事报告省人民政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至函湘阴县人民政府,要求查实,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1958年,大跃进时期,左文襄公祠改作酱厂,天井加盖屋顶,西侧附属建筑北面杂屋被拆除后新建厂房,西侧马头墙改作厂房西墙,南侧厢房北部切除三分之一,辟为厂房(木柱,牵手枋被割断)。1990年9月,湘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5月,为纪念左宗棠诞辰200周年,湘阴县人民政府拨款200余万元,对左文襄公祠进行大修。2013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13]13号文件,公布左文襄公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文襄公祠实为相国祠,1885年湖南巡抚奉旨营建,祠为砖石结构,由三组硬山式殿宇和边廊组成,专祠左宗棠。
左文襄公祠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方形,由中间的主体建筑和东西对称的庑院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640平方米。建筑群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外围封火山墙,东西为马头墙,除后寝用黄色琉璃瓦外,其他建筑屋面均为小青瓦,中栋和后栋之间设天井。主体建筑为长方形,自南向北,由一字形照壁、前院、门厅、天井院、东西庑廊、后寝组成。东西庑院为附属建筑,包括前、后厢房和中间的天井,与主体建筑一起共同组成左文襄公祠建筑组群。后殿正中设木龛,立左宗棠牌位。整个建筑风格为晚清官式建筑和湖南典型地方传统建筑的做法和特点,构造简洁明快,用材合度。
庑院:分东庑院和西庑院,以主体建筑为中心东西对称。庑院与门厅和后寝两侧相接处分别建有前厢房和后厢房。前厢房通过圆门与门厅相连,而后厢房则通过厢房与后寝前廊之间的小门相通。在前厢房与前面的围墙之间围成一花坛,前厢房与门厅之间有2.15米宽的通道,连同通道和中间廊道在内,前厢房东西宽17.9米、南北进深为7.21米,建筑面积达129平方米。而后厢房东西宽与前厢房相同,亦为17.9米,进深8.4米,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厢房东西两侧亦设有回廊,与两厢房间的前廊相接,并通过回廊与其他建筑相连,可以达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的效果。在东西庑院两厢房的外墙中间部位,各有一向外开的石框双开木门。在前后厢房和回廊之间,各形成一平面呈长方形的天井院,每个天井院被青砖铺地隔开后形成四个小型花坛,平面呈“田”字形,中间栽种桂花树,并辅以其他花草。
 后寝:位于左文襄公祠后部中间,为左祠的中心主体建筑。与门厅一样,后寝亦为两进三开间,外面有走廊与天井东西回廊相连。在走廊的东西两侧,各开一小门与东西庑院相通。后寝东西面阔14.12米,进深8.44米,面积120平方米,后寝地面较门厅高出40厘米。殿正中后部设有木龛,立左宗棠牌位。后寝为人字屋檩,通过立柱和穿插枋及枋间的驼墩将木檩架住。山墙外檐下有堆塑的蝙蝠图案。后寝屋面盖黄色琉璃瓦,前檐下有卷棚,与廊柱相连。屋顶正中为葫芦形宝顶,两侧屋脊上为镂空琉璃件,东西两端为高翘上卷的鸱吻。后寝整体建筑高大,线条优美,为典型的殿宇式建筑。
1852年—1854年,参与组建湘军;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伯,收复新疆。历任浙江巡抚,闽浙、陕甘、两江总督,授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候。开创了我国近代造船工业和近代毛纺织工业,是近代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在重病垂危之中,于7月29日向清廷呈上《请专设海防大臣》的奏折,提出了全盘规划,统一领导,以加强海防建设的意见。
9月5日,左宗棠去世,光绪皇帝震悼谕曰:“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莅事忠诚。由举人兵部郎中……左宗棠着追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由福建藩库给发。赐祭一坛,派古尼音布前往致祭。加恩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于湖南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
2013年3月5日,左文襄公祠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2.邓中夏故居

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距县城约15公里。故居座东南朝西北,主体建筑采用湘南民间四房三间两层砖木结构制式,青砖墙体、青瓦屋面、木板楼阁,建筑面积为132.9平方米。1983年,地县两级拨出专项资金,对邓中夏故居进行全面修复。1993的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写了“邓中夏故居”匾牌。
邓中夏的父亲邓典谟,是前清举人。1903年创立县立高等小学堂,后曾任县知事,国务院主事,湖南省议员、行政院一等书记官。1936年告老还乡,即任《宜章县志》总纂。1945年日军陷境,邓典谟令其子隆渭组织抗日自卫队,日军迁怒报复,焚其家室,使得邓中夏故居被毁。仅剩墙基。1983年,地、县两级拨出专款将故居按原貌修复。1994年,在邓中夏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湖南省文物局又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并将正厅及厢房举办《邓中夏同志生平展览》和复原陈列对外开放。

邓中夏的父亲邓典谟,是前清举人。1903年创立县立高等小学堂,后曾任县知事,国务院主事,湖南省议员、行政院一等书记官。1936年告老还乡,即任《宜章县志》总纂。1945年日军陷境,邓典谟令其子隆渭组织抗日自卫队,日军迁怒报复,焚其家室,使得邓中夏故居被毁。仅剩墙基。1983年,地、县两级拨出专款将故居按原貌修复。1994年,在邓中夏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湖南省文物局又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并将正厅及厢房举办《邓中夏同志生平展览》和复原陈列对外开放。

1894年10月5日,我党重要的创建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就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右厢房前间为邓中夏父母卧室,后间为兄嫂卧室,左厢房前间为叔婶卧室,后间为邓中夏卧室。
1894年10月5日,邓中夏就呱呱落地在这里。当时,他的名字叫邓隆渤。从小聪慧过人,长大入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伶牙俐齿,能言善道,极具演说家天才。1911年后,先后进入郴郡联合中学、湖南省高等师范读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李大钊同志的影响下,邓中夏成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他是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1923年3月,邓中夏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由北京迁回上海。4月,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总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聘请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参加教学。7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负责上海、江苏、浙江党的工作。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任组织部长。1924年秋,和李立三等在上海小沙渡开办工人夜校,成立沪西工人俱乐部,发一展批工人骨干入党。1925年2月,和李立三等一起领导上海日本纱厂二月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他指挥过长辛店大罢工和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是杰出的工运领袖,在伟大的革命运动中,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二、三、五、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我党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被捕,在监狱里,惨遭剑子手的残酷刑罚,他坚贞不屈;在法庭上,义正词严驳得法官无言以对;他拒绝了高官厚禄的引诱,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年仅39岁,英年早逝。
邓中夏先后结了两次婚。原配夫人杨贤怀,出生于宜章县沙坪乡樟桥村一大户人家,曾就读于长沙务本女子学校,1916年嫁入邓门。孰料,邓中夏对邓杨二家“指腹为婚”非常不满,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洞房之夜没有圆房,婚后三天,即孤身返回湖南高等师范继续求学。他曾写过休妻书,遭到邓老先生的呵斥与反对。此后,邓中夏多次回家省亲,也没有与其同床共枕,因此没有子嗣。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英勇捐躯。1946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邓典谟去世。杨贤怀也算大家闺秀,人品不俗,有文化,晚年爱洁净,终生与猫为伴。不知何故,她却始终未曾改嫁,为邓中夏守了一辈子活寡!如此痴情坚贞,令世人扼腕叹息! 
解放后,杨贤怀经中组部和中央军委共同安排,和继任婆婆廖氏、邓中夏的一个嫂子和部分侄儿侄女一起到北京定居。期间大约两年。后因北京疏散人口,杨贤怀独自回乡养老。60年代初开始,县民政局每月补助杨贤怀生活费6元。1967年起,当地民政局竟以其夫家出身“官僚地主”为由,停发生活补助。1979年中,村支书邓昌县为此专程上访国家民政部。同年,县民政局每月补助其生活费36元,额外补助其生活护理费每月36元。邓家湾五组每户每日轮流派人护理其生活起居。1983年夏,杨贤怀去世,享年91岁,葬于邓家祖坟。 

邓中夏的第二任妻子叫李瑛,是其亲密战友李启汉(湖南江华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的妹妹,广东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婚后,李瑛改名李夏明。李瑛与邓中夏感情甚笃,婚后育有四子:长子夭折;次子寄养在洪湖地区一农户家,后因战乱离散;三子出生在苏联,因患肺炎而夭折;四子于1932年出生在上海,因生活所迫,一生下来便送给了别人,不知所终。族谱上只记录了这两个失踪孩子的名字。解放以后,李瑛多次寻子未果。1987年,李瑛在北京去世。延安时期,李瑛改嫁给刘鼎,生一子,随母姓李名志林,北京某厂工程师,现已退休。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邓中夏(左七)与湖南“辅社”在京社员于陶然亭合影。

邓中夏--毛泽东的好友,上海大学的创办者,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

2013年3月5日,邓中夏故居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3.李立三故居

李立三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渌江乡福建围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坐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有房屋32间,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原为他人产业,1891年由李立三的祖父所购置,李立三的父亲和伯父均为前清秀才,都在故居内办过私塾。门联为“春华秋实,日升月恒”。进柴门15米为正屋,大门石刻门额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李立三同志故居”。
李立三(1899--196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先后入渌江中学、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经罗章龙介绍,响应“二十八画生”征友声明,同毛泽东会见。广益中学毕业后,到护国军当兵。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在克鲁梭的史乃德钢铁厂当翻砂工,并积极参加留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等革命斗争。先后任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中共中央工人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政治保卫处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党内反右倾斗争影响,提出并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9月即被中共中央纠正。以后李立三多次作诚恳的自我检查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后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8年遭苏联内务部错误处理。1946年回国,相继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敌工部、城工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劳动部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6月22日含冤去世,终年68岁。1980年3月,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召开追悼大会。
由故居前厅过天井为正堂屋,正面墙台桌上,陈设李立三半身塑像。左横堂屋两侧,对称4房,分别为立三及其父母与弟妹卧室。右横屋及住房,现为辅助陈列室,陈列230多件实物、照片、文字资料,介绍了李立三艰苦奋斗一生的业绩。1983年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旧址,设旧址复原陈列,陈列室辅助陈列,并于1984年11月18日对外开放一直到现在。约定时间集合,乘车返回,结束愉快的旅程。
2013年3月5日,李立三故居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4.蔡和森、蔡畅故居

蔡和森,字润寰,号泽膺,湘乡县永丰镇人。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随母亲葛健豪回到了家乡双峰永丰镇,不久父亲也从上海回故乡,并买下位于双峰县井字镇杨球的光甲堂定居下来。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来年2月,蔡和森进入了蒙达尼男子中学学习。在法国期间,蔡和森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5月,蔡和森打破破旧的婚姻制度,与向警予在蒙达尼自由结婚。1920年7月初,新民学会从法国各地先后来到蒙达尼,7月6日到10日,新民会在蒙达尼公学的教室里举行了五天会议,会上蔡和森提出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1918年4月7日,星期日,在这一天,毛泽东等14人,在蔡和森家开满桃花的庭院里,成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起初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后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学会宗旨改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会员由最初的21人发展到七八十人。主要成员有向警予、蔡畅、罗学瓒、郭亮、夏曦、张昆弟等。该会在五四运动中,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后又组织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五四运动后,部分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另一部分以毛泽东为首留在国内坚持斗争。两部分会员经常通信,交换学习心得,讨论革命问题。往来信件汇编成《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1920年底,许多会员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停止活动。
当年新民学会成员

如今在双峰蔡和森纪念馆的蔡和森广场中央,矗立着"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的群雕塑像。包括"蔡和森、向警予、葛健豪、蔡鹿仙、蔡畅、李富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家两对四中委"。蔡和森与向警予是一对夫妻,同列"双百英模";蔡畅与李富春是一对夫妻,并列国家栋梁,他们都曾经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中央委员,可惜,蔡和森与向警予早早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蔡鹿仙是蔡和森的二哥,1925年在省港罢工中也早早壮烈牺牲。"革命的母亲"葛健豪,与"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唐群英、"鉴湖女侠"秋瑾,被后人并称"潇湘三女杰"。

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左七)与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合影1931年,
新民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蔡和森因叛徒出卖,牺牲于广州军政监狱,年仅36岁。新民学会最终发展到八十名成员,大多数成员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如毛泽东、何叔衡)以及早期领导人(如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罗迈、夏曦等),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像蔡和森一样,在残酷的革命中牺牲了。蔡和森是第一个提出“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人。蔡和森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他还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民学会的会员大多是湖南籍的知识青年,有70余人。不少会员在省城的社会团体担任重要职务,为学会提供了动员的能力,使湖南在2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全国的影响,这些活动包括:长沙的五四运动、组织湘籍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11月至次年6月成功地驱逐军阀张敬尧、1920年9月至12月湖南首倡的湘省自治运动,等等。

新民学会成立后,学会经常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研究俄国革命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毛泽东主张,会友应该有计划地赴俄国或法国,以研究世界最进步的思想学说,积极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学会成立后在国内首先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从此,新民学会的活动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在湖南;一支在国外,主要在法国。
2013年3月5日,蔡和森、蔡畅故居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5.岳州关

岳州关,又名城陵矶海关,俗称上洋关,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城陵矶客运码头东侧的山丘上。岳州关这三栋英式二层建筑呈“品”字形屹立于湖畔山头,分上、中、下三馆,上为帮办公馆,中为办公地点,下为税务司公馆。中、下两馆由于历史原因已被拆除,现仅存上馆,即上洋关。岳州关帮办公馆座东朝西,居山丘之巅,处江湖交汇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对过往船只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极好场所。
关房外形为二层券廊西式建筑,主要由砖、木和石材混合结构,设计巧妙,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上下两层各有大小房间数间,四通八达,占地面积415平方米。岳州关为青砖墙体,青瓦屋面,一楼地板和二楼楼板为木质构架,上下板沿空,有架空层,二楼楼筋均为木质,呈四方形,一楼楼筋亦为木质,呈圆形;四周眠墙为青砖砌成,内房眠墙亦为青砖砌成;屋顶檩子均为粗大木材构成;整个屋顶铺有木质檩子。
屋面则类似我国的四坡顶,屋面陡峻;正大门建有石级台阶,台阶由四个踏步构成,结构严谨;自正大门通道至二楼建有斜形笔直木质楼梯,外侧设有高木质护栏,上下自如,设计精美,上下层正中分别建有宽大通道。两层回廊均为西式卷门配以砖砌方柱,左右两边房中都有壁炉,通屋顶专用烟囟解决取暖,门窗高大,并大量使用玻璃,比较注重通风和采光。
上下两层木楼板、木楼梯以及地下架空层的使用,以解决隔潮,两层天花板均采用泥木条抹灰,木屋架用材硕大,并与我国传统建筑的屋架大异其趣,屋面类似我国的四坡顶,但屋面陡峻,西洋风格浓烈。中下关房已于1992年城陵矶扩建港区时拆毁。岳州关是清政府自鸦片战争门户开放以来的第一个自开口岸,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湖南进行经济侵略的第一个据点,也是岳阳及湖湘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场所,其西式建筑又是研究建筑发展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岳州关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6.信义教会建筑群

信义教会建筑群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区内,由位于赫山区的信义大学教学楼、信义大学教师宿舍楼(两栋)和资阳区的五马坊牧师楼四栋建筑组成,集中分布在资水两岸。建筑群建于1904年—1924年,由挪威与瑞典信义教会购地修建,为当时著名的湖南“洋学堂”之一。总占地面积近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余平方米,具有建材高度本地化、其装修形制带有北欧风情的特点,是近代北欧建筑成功引进内陆的见证。
信义大学教学楼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第一中学校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挪威信义教会购地修建。整个平面呈长方形,为庑殿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
该楼坐北朝南,四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南向正中开门,花岗岩石门框,入内两侧设木制楼梯旋至顶楼,北边设走廊,南为教室。通高15.8米,面宽76米,通进深9.3米。整栋大楼结构紧密,布局合理,在承重、通风、防潮、采光等举措上,设计极为科学。
信义大学教师宿舍楼(2栋)分别位于教学楼的东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秋(1907年),由挪威信义教会购地修建。东侧宿舍楼平面呈长方形,为硬山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该楼坐北朝南,两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前后两坡屋面均设有天窗。南向设檐廊,中由三根圆形石立柱支撑屋檐,花岗岩条石压边及护栏,中间对称开两门。沿廊入内可至单独套间,往外设有两开间宽的条石台阶,共十二级。室内均为木制地面,各套间均设有取火壁炉,有木制楼梯旋至二楼。一层下设地下室,四周均设有通风口。整个宿舍楼结构紧密,布局合理,室内装饰极为精致。

西侧宿舍楼位于益阳市政协大院内的狮子山北侧,与东边的教学楼相隔仅200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秋(1907年),由挪威信义会购地修建。整个平面呈凹形,为硬山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该楼坐北朝南,两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两侧设有独立的门厅,门框由花岗岩条石制成,入内北侧分别设有独立的木制楼梯旋至二楼,每层均为独立套间,均设有壁炉,一楼下设地下室,北向建有护坡及护栏,两侧均有石梯可至山下。该楼建筑极具北欧风情,是中西建筑合璧的代表性作品。

信义大学教学楼现为市一中学的校史陈列馆、教师宿舍楼(东)为校图书馆、、教师宿舍楼(西)为政协办公楼。


五马坊牧师楼位于益阳市资阳区资江北岸的城内办事处,与资江南岸的信义大学教舍楼隔江相望。该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籍传教士原道明与益阳教徒刘徒生购地修建,其左侧原建有教堂、女子圣经学校,现仅剩牧师楼。整个平面呈凸形,为悬山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占地面积近2000余平方米。牧师楼坐南朝北,两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山墙采用排山勾滴瓦等装修形制,内墙大量使用本地织竹骨外抹素灰,具有建材本地化的特点。北坡屋檩起拱设有两扇天窗,北向中间设两门厅,分东西两半,成独立套间。各套间均设有壁炉,入内各有木制楼梯旋至0,南北均设有两阳台,登楼远眺,资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该楼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既有湖湘民居建筑的特点,又具有异国建筑的风格,是我市尚存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群。五马坊牧师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异国建筑文化在我市的一出奇葩,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工匠在仿造北欧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牧师楼坐南朝北,两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北坡屋檩起拱设有两扇天窗,北向中间设两门厅,分东西两半,成独立套间,各套间均设有壁炉,入内各有木制楼梯旋至阁楼,南北均设有两台。该楼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既有湖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又有异国建筑风情。
从这里走出过的如旧民主革命烈士李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师长兼政委曾士峨、著名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家周扬、原教育部部长何伟、首届矛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中山大学原校长李进才、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林凡、著名作家谢冰莹、老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张孝骞、中国工程院士文伏波、潘自强等大批学者、专家、名流杰出代表。自1904年至1924年,信义会在益阳购地修建信义学校、医院、教堂等建筑约20余处,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教育理念,益阳人民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入信义学校、教堂接受教育。抗战期间,信义会曾无私的帮助抗战伤员与老百姓。


改革开放后,原信义会的外籍教员及其子女等纷纷返回,与益阳人民共同交流合作,促进了教育事业和宗教事业发展。五马坊牧师楼不仅见证了益阳人民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也是益阳人民与外国友人友好交往合作的重要纽带。信义会其左侧原建有教堂、女子圣经学校,现仅剩牧师楼。



信义会馆

2006年,益阳市第一中学100年校庆时,将民国政要为该校的前身信义中学题词泐置碑廊。然而,其来龙去脉知者甚少。题词者有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王东原:“湖南私立信义中学四十周年纪念,英才蔚起。王东原题”;有国民党抗日将领湘阴人李树森:“为国储材。李树森”;更有蒋介石的题词“信义中学四十周年纪念,学绍湘贤,蒋中正题”。益阳信义中学堂开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46年正值其四十周年纪念,庆祝一番自然难免。可堂堂大总统怎么会为一个地邑的中学庆典题词呢?查阅蒋介石手迹的由来,只有资阳区档案局有四本民国时《信义学生》刊物,其中“第十三期”为“湖南私立信义中学四十周年纪念特刊”。原本以校长陈开源名义敬赠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图书馆惠存的。不知何因留在了资阳区。该刊有庆典盛况、各界捐赠、转载《益阳民报》的报道和校长报告等;蒋介石的题词手迹登载首页,蒋中正名下还有一个红色的印章。显然,这是照相制版后石印的。可惜,总统为何题词,特刊没留下只言片语。 


2013年3月5日,信义教会建筑群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27.岳阳教会学校


岳阳教会学校位于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湖滨办事处黄沙湾社区今岳阳市委党校和岳阳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4月,美国牧师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在此赁房开办补习班,宣统二年(1910)最后建成。岳阳教会学校内设大学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俗称湖滨大学。抗战期间,该校迁往湘西沅陵继续坚持办学,建国后改为岳阳农校。校舍为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现存建筑共有13栋。其中市委党校院内有外籍教师楼、校长楼、教师楼、学生宿舍楼四栋及顶部坍塌的教堂一栋;市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有牧师楼一栋和呈曲尺形排列的别墅式员工住宅七栋。整个建筑群呈南北带状分布在低缓的黄沙湾山顶及东西两侧山坡上,西面山下为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岳阳市党校校园内山上山下有三个时代的校址,即:清末民初时期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文革时期的五·七干校、改革开放时期党校。学校现存校舍全部为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共有13栋,占地约610亩。其建筑群布局和建筑环境承袭欧美风格,校舍中的校长楼、牧师楼、教师楼及教堂为典型欧式建筑,但在外观、平面布局、形制与功能上又各具特色,有券廊式教学楼、迥廊式宿舍楼,也有造型别致、布局自由的别墅式小洋楼。

学生宿舍楼:该楼为现代砖木券廊式建筑,其外周围廊采用券柱结构形式。

学生宿舍楼


牧师楼:上下两层,在第二层上部还建有阁楼。


教学楼


校长楼为两层现代砖木券廊式建筑,釆用了"多立克"及其变体柱式,并组成券柱结构形式。

校长楼


外籍教师楼:该建筑为上下两层砖木柱廊式建筑。

外籍教师楼


2013年3月5日,岳阳教会学校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28.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泌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爱晚亭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加之配以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令亭子有现代意味,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匾额是由毛泽东所书手迹刻制的,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得。
爱晚亭内部


介绍

《沁园春长沙》

2013年3月5日,爱晚亭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29.罗荣桓故居


罗荣桓故居位于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清光绪28年(1902)11月26日,开国元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罗荣桓诞生在衡永郴桂道衡州府南湾旗杆屋场新大屋,3岁时全家搬到南湾街上,12岁那年迁入异公享祠。民国10年(1921),他在家乡办起农民夜校,15年(1926)又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衡山梦字九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离开这里,参加鄂南暴动,继而参加秋收起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1983年,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对外开放。
罗荣桓元帅故居又名异公享祠,位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南头,建于民国3年(1914),是罗荣桓元帅的父亲罗国理为纪念第12代先祖异山公倡建的族祠,三进四厢,房屋20间,建筑面积530多平方米。为介绍罗荣桓光辉的一生,故居内设有陈列室,展出珍贵文献、照片和实物150余件。由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罗荣桓故居”熠熠生辉。

故居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面积406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两进五开间;硬山顶,小青瓦,翘脊飞檐,施封火山墙。第一进为门厅,前出廊,门厅两旁有耳房,原为“永隆杂货铺”和“永隆药铺”;第二进为正厅,置神台,台前为罗荣桓元帅半身塑像,厅堂两旁为侧屋;两进间为过厅,施八角藻井,井壁彩绘八仙,过厅与门厅间设八角门,过厅两侧施天井。中轴线两侧厢房,分别为卧室和书房、烤火房、会客室、健身房等。故居大门、梁枋及两厢牌楼窗上浮雕、彩绘门神、二龙戏珠、麒麟抛球和“文王访贤”、“桃园结义”等人物故事以及各种人物花鸟图案,翘脊与墀头亦有堆塑装饰。主体建筑后面为杂屋,有碾米房、厨房、猪栏、牛栏等,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1985年,全面修复故居,举办复原陈列。罗荣桓卧室中陈列的储柜、架子床、抽屉桌、书柜、梳洗台、双影镜、床头小方凳等,都是罗荣桓用过的原物。与此同时,将杂屋修缮改为辅助陈列室,举办罗荣桓生平事迹陈列。故居于1985年11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书了“罗荣桓故居”匾额。2002年,为了纪念罗荣桓诞辰100周年,中共衡东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1475万元,维修了罗荣桓故居及相关的古建筑,将故居后的陈列室仍恢复成杂屋,并对故居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建设,形成环绕罗荣桓故居的文物景区。

罗荣桓1902年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1师31团营党代表,第2纵队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政委,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代师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兼东北人民自治军政委,东北民主联军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一政委。


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罗长期好搭档,从红一军团---115师---四野都是最高首长。
2013年3月5日,罗荣桓故居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30.胡耀邦故居


胡耀邦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顶,为典型的清末浏阳农村居民建筑。所存房屋为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和其兄胡明镜当年所共有,成凹字形布局,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共计19间。自中轴线以西为胡耀邦故居,以东,部分为胡氏宗亲住房。中间的“泮公享堂”最高大,是当年明镜、名钟兄弟供奉其父亲胡中泮牌位的地方,为两家共有,作为大客堂。经两代相传,属于胡耀邦父亲胡宜仓家的房子为7间半,约200平方米。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同志就出生在这栋老屋的一间厢房里。那时正值辛亥革命以后,新文化、新思想开始在山乡传播,但因军阀混战,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加之自然灾害,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实,胡耀邦祖辈辛勤劳作、节衣省食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业,也因以上原因开始破坏。胡耀邦小时,家庭已很贫困。由于他聪明勤奋,父亲想方设法送他入种桃书屋(私塾)启蒙,后又入胡氏族小,里仁学校和浏阳中学学习。十多年中,除在“浏中”寄宿外,其余时间都食住在这栋老屋里。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直到1930年10月调任时驻江西安源的湘东儿童总局局长时,才离开故园,从此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一别就是30多年。

1926年,胡耀邦11岁时到离家10多公里的文家市里仁学校高小部读书。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胡耀邦全家都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投入到火热的农民运动。父亲胡祖伦曾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母亲刘明伦曾任当地农会妇女委员,这对少年胡耀邦走上革命道路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共早期党员陈世乔(里仁学校校长)、甘思藻等的培养下,胡耀邦担任了里仁学校少年先锋队长、宣传组长。


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陆续向文家市集结的几天里,胡耀邦第一次见到从外地开来的革命部队,无比兴奋。1929年夏,胡耀邦高小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浏阳县唯一的初级中学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中后,他更加用功读书。1929年12月,胡耀邦寒假回家。苍坊村邻近的山村女青年杨贵英当时任中和乡少年共产党(即共青团)书记,对胡耀邦在里仁学校当少先队队长时的积极表现早有了解。她找到胡耀邦,发展他秘密加入了青年团。

1930年春节过后,杨世俊经县委介绍,到平江黄金洞红五军随营学校,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改名杨勇。表兄正式走进了革命队伍,这使胡耀邦既羡慕又神往。同年3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第二纵队攻占浏阳东部的文家市、达浒和古港,直接威逼浏阳县城。国民党浏阳当局惊恐万状,实行全城戒严,并强行解散了县立中学。1930年5月,胡耀邦回到中和,从此结束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春节过后,杨世俊经县委介绍,到平江黄金洞红五军随营学校,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改名杨勇。表兄正式走进了革命队伍,这使胡耀邦既羡慕又神往。同年3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第二纵队攻占浏阳东部的文家市、达浒和古港,直接威逼浏阳县城。国民党浏阳当局惊恐万状,实行全城戒严,并强行解散了县立中学。1930年5月,胡耀邦回到中和,从此结束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2013年3月5日,胡耀邦故居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小扑克牌托起教育大资源
美丽的衡阳|可爱的中国系列No.214湖南版块No.4
七绝·游三坊七巷
福州的乡愁和风情,都藏在这里!01
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
谭人凤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