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要目:

*****************************************

21.卧龙山山城遗址

隋唐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22.萨尔浒城遗址

明清                                 辽宁省抚顺县

23.和龙大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                            吉林省和龙市

24.后套木嘎遗址

新石器时代、周                        吉林省大安市

25.农安五台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周                        吉林省农安县

26.大海猛遗址

周至唐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

27.东团山遗址

汉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

28.霸王朝山城遗址

汉至唐                                吉林省集安市

29.长白山神庙遗址

金                                  吉林省安图县

30.小南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黑龙江省饶河县

*********************************************

21.卧龙山山城遗址


卧龙山山城遗址,位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卧鹿山(旧称卧龙山),以峰秀、庙奇、景美而著称。山中有一长约百米、形似卧鹿之背的青石脊,传说古时有一骑黑鹿的道人居住山中,死后化身青石脊,卧鹿山因此而得名。卧鹿山山势险峻,秀色可掬。效圣寺座落在卧鹿山脚下,因其历史久远而被当地人成为老古庙,是目前辽宁省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石制古庙。


效圣寺,俗称“老古庙”,是省内现存唯一大型石构古代庙宇。整个石庙建筑“石庙房、石佛像、石钟楼、石围墙”,令人叹为观止。1988年12月,效圣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岫岩满族自治县博物馆考古报告中记载,效圣寺(老古庙)相传始建于唐。正殿三间,长9.15米,宽5米,高5.4米。除门窗外,其余全部由石料雕制,卯榫插接而成。两根大柁均长4.3米,两根二柁均长1.8米,粗0.8米,大柁每根重约2.85吨。室内石柱四根,高2.6米,粗1.1米。石庙东西山墙由61块条石砌成,庙后墙65块条石,庙前墙30块条石,石脊瓦8块,庙的前后坡各铺有长3.2米,宽0.6米,厚0.25米的石瓦18块。东廊房三间,廊房南有石钟楼,钟楼全高3.9米。正殿前为山门,宽2.57米。庙前有一株五百年的古松,盘桓龙钟,虬枝苍然,将古庙衬托得愈加庄严肃穆。


据考,石庙系初唐所建,竖有“尉迟恭监修”的石碑一座,碑高五尺,石质比较粗糙。风雨剥蚀,碑文模糊,不可辨认。但碑文的结尾处“贞观年尉迟恭监修”的刻字,尚明显可见。1938年,《岫岩县志》记载:“老古庙在四区卧龙山……,唐敬德建。嘉庆时,柏世彩重修。”《奉天乡土志》记载:嘉庆二十年,有柏姓者鉴于效圣寺,草堂三楹,易被野火延烧,遂募捐重建。建庙时,为一劳永逸计,遂建成巍然屹立的纯石结构的石庙。

据以上考证,老古庙确系初唐所建,距今已千余年。而如今的石庙则是清嘉庆年间保存至今。

2019年10月7日,卧龙山山城遗址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萨尔浒城遗址


萨尔浒城位于辽宁抚顺上马镇竖碑村,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稍长,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共有5个城门,门址大多选择在比较狭窄的沟口上。萨尔浒城遗址是萨尔浒之战的古战场,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兴之地。在这里取得的胜利以及行宫的不断向西推移,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399年前,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初一,后金国主努尔哈齐带领他的八旗军队和明朝统帅杨镐指挥的十多万明朝军队在这一天展开了影响整个明清两朝历史的生死之战---萨尔浒大战,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大明王朝的十多万征讨大军被后金国的八旗部队一举击溃损失惨重,明军战死四万五千余人。从此之后,明军无力出击辽东,关外遂成后金的天下。明军从此转为防守,从而扭转了整个明朝与后金的态势,萧一山曾在他的书中评价此战对明与后金战局,“是役也,明倾天下之力,尽征宿将猛士,及朝鲜叶赫精锐,分道深入,使之不能兼顾。而努尔哈赤以八旗六万之众,先破其一路,五日之间,全军皆败。金士卒仅伤数百人,而所获则以巨万计。明清之兴亡,此亦最大关键也。”《清史稿》写到:“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几年后,包括沈阳、辽阳在内的辽河以东几乎全部纳入后金国版图。如果没有萨尔浒战役的胜利也就没有了1644年顺治皇帝的入主中原,开创两百多年的大一统王朝------清朝。

盛京作为大清龙兴之地,发源之地,大清国的一祖一宗曾经生活、居住、长眠之处,清代共有四位皇帝亲自十次回到东北东巡祭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初十,康熙皇帝在第二次东巡祭祖路过萨尔浒在此行围打猎,萨尔浒这个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史书当中,当时康熙皇帝写了一首七律诗《萨尔浒.并序》,“城成龙跃耸重霄,黄钺麾时早定辽。铁背山前酣战罢,横行万里迅狂飙。”康熙三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祭祀完永陵返回盛京的途中就驻跸在萨尔浒.

乾隆皇帝为了歌颂祖宗的功德特意撰写了一篇御制文《御制萨尔浒战书事》汉字3800多字,记述了整个萨尔浒战役的全部过程,是研究清前史的重要史料,一般网上的资料上都是记载这块碑是乾隆四十一年刻立的,包括《辽宁碑志》、《沈阳文物志》这样专业的志书也是这样的记载,经过查阅一些资料,其实萨尔浒战书事碑的文字是乾隆四十一年写的,但碑却是乾隆四十九年以后雕刻树立的.

2019年10月7日,萨尔浒城遗址由省保级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和龙大洞遗址


 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遗址在中国长白山东麓地区,中国与朝鲜两国界河图们江上游的左岸,正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交汇处的平缓玄武岩台地上,西距长白山天池约80千米,北距和龙市约40千米。

 2007年9月在野外调研中发现了该遗址。遗址位于图们江右岸的三级阶地上,遗物分布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地表散见大量以黑曜石为原料的打制石制品约2万余件。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49平方米,出土了大约3000余件的石制品,类型有细石叶、细石叶石核、刮削器、断块等。石器质地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黑曜岩。可初步判断其为距今l万年左右的旧时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工业遗址。

 2010年6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2010年度发掘面积50平方米。文化层属性单一,表土下仅存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出土打制石器类型包括石砧、石核、断块、石片、石叶石核、细石核、石叶和细石叶、雕刻器、端刃刮削器、尖状器、矛头、两面器等共计1030件打制石器;在文化层底部还发现了人类用火留下的少量红烧土块和炭屑、表面有烧灼痕迹的动物骨骼残块以及一件加工精美局部磨光的角锥状石器。石器加工方法主要表现为直接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压制法和间接法;加工方式多样,以正向加工为主,通体加工占一定比例。发掘区内清理出土的石砧周围还发现石屑、灰烬、及少量动物骨骼化石。


 遗址规模如此庞大,首先为我们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次因其自然环境优越,如台地广阔平坦、动植物资源及石器原料资源丰富,人类在该区域活动日益频繁,导致该遗址承载的人口数量激增,成为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晚期人类的活动中心;再次,如果通过聚落形态考古分析,了解遗址的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将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该遗址中99%的石制品以黑曜石为原料,这种火山岩刃口锋利,非常适合加工精制工具,虽然在东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旧石器遗址中也有发现,但目前在我国,还仅限于长白山地区才有如此丰富的黑曜石制品。通过黑曜石的微量元素分析可判断其原料产源,目的旨在探讨旧石器晚期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早期贸易活动,大洞遗址黑曜石的元素分析及对比研究必将有助于探索整个东北亚地区人类对黑曜石原料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2019年10月7日,和龙大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后套木嘎遗址


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已知最早的人工变形人类颅骨在吉林后套木嘎遗址被发现,距今约12000年。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颅骨改造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起源及分布情况。


2011年至2015年,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对吉林省大安市的后套木嘎遗址进行发掘。在后续研究中,他们发现了11例经过人工变形的颅骨,颅骨被人为拉长,前后头部被压扁。这11例个体的死亡年龄在3至40岁之间。放射性测定年代技术显示,这当中,最早的头骨距今约有12000年历史,最晚的距今约5000年,两者跨度达7000年之久。

在红岗子乡后套木嘎村附后近,有一处较大的原始村落遗址,因出土一面背面铸有契丹文字的等边八角铜镜而闻名。这面铜镜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带有契丹文字的铜镜,被列为国家一级珍品,日本、南北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大学历史课本中均有记录。

2019年10月7日,后套木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农安五台山遗址


五台山遗址位于吉林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艾干吐村刘宝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遗址东侧紧邻波罗湖。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省级文保升级为第八批国保。
为了厘清五台山遗址各时期文化内涵以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2017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春博物馆联合组织了考古队对五台山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2017年4月,考古队首先对波罗湖西岸台地进行了地表调查,调查共采集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50余件,陶器残片数百件,最终发现并确认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在松嫩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遗址地表采集的遗物看,该遗址与农安县元宝沟遗址出土遗物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区别。同时考古队还对发现的五处遗址地点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以确认遗址的范围和堆积情况。


2019年10月7日,农安五台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大海猛遗址


大海猛遗址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杨屯村东南0.5公里许,一条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150米、高出附近平地510米的漫岗上。因漫岗北侧濒临一片沼泽地,俗称“大海猛”。从1979年至1981年,吉林市博物馆会同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和永吉县文化局,对大海猛遗址进行了三次清理发掘,发现了三种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即西团山文化遗存、汉代文化遗存、粟末靺鞨族和唐代属国渤海王国的文化遗存。


值得重视的是,在1979年发掘的第17号墓出土了一枚唐代“开元通宝”钱,证明个别墓葬的年代,下限晚到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4年~741年),即相当于渤海王国(公元698~982年)的早期。这枚铜钱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渤海王国与唐朝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渤海王国存在的284年间,向唐朝朝贡不绝,渤海王国在政治、建制、文化、教育、礼仪诸多方面都效仿唐朝,史称“海东盛国”,学者们赞誉渤海王国是半个大唐。


2019年10月7日,大海猛遗址由省级文保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东团山遗址


东团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永安村,西侧紧邻松花江,由山城和平地城两部分组成。山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一座椭圆形山丘之上,现存三道城墙。平地城城址位于山城东南侧的台地之上,平面形状为椭圆形,根据以往调查结果,认定城垣周长105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南段在地表可见,高出城外地表5至6米,高出城内陆表约1米,其余城墙地表不见。西北侧依山体形成天然屏障。目前,东团山遗址的山城部分保存较好,平地城内由于多年的耕种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次改变耕种作物,破坏比较严重。

近年的发掘可以明确东团山平地城遗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东汉时期,城内发现的夫余遗存较为丰富,且存在建筑台基、砖瓦等建筑遗存,说明城址具有较高的等级和地位。但限于目前发掘面积有限,同时受到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从严谨的学术态度出发,城址的性质还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逐步确认。


2019年10月7日,东团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霸王朝山城遗址

霸王朝山城是高句丽时期的军事用城。山城凭依山脊天然形势构筑,充分利用了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山势凹伏的地方,以及南面谷口平缓处垒石筑墙。城墙总长1260米,保存最好城墙高度是5.2米,此山城是通往集安市区路线的要塞。2019年,霸王朝山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长白山神庙遗址


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据史载,金世宗于大定十二年(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在山北建庙奉安,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又册封其为“开天宏圣帝”。宝马城遗址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建筑组群的布局及规制与以中岳庙、西岳庙等为代表的宋金时期皇家山岳祠庙非常相似,地望与规模也与文献记载相合。


遗址大约占地1.4万平方米,最核心的建筑为一个“工”字殿,即前殿、后殿中间由一个连廊连接在一起。“工”字殿外面围有一圈围墙,围墙前面设有一道山门即门殿。在门殿与“工”字殿之间的轴线两侧各有一亭。神庙的整体布局与以中岳庙(嵩山)、西岳庙(华山)等为代表的宋金时期皇家山岳祠庙非常相似,凸显了高规格。

2014年起,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连续4个年度的勘探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3498平方米,勘探18.8万平方米,共出土玉册、瓦当、鸱吻等建筑构件各类遗物超过5000件。其中,一些兽面瓦当和鸱吻等图案非常清晰完整,龙、凤的图案雕刻工艺非常精湛,龙的眼珠和鳞片栩栩如生,而且神态、气韵也生动传神,显示出该建筑的皇家等级。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出土了一些汉白玉的玉册残片,玉册在历史上多用于皇帝册封太子、嫔妃等身边人,后来也被用来册封名山大川等。此次出土的玉册上面刻有汉字,分别为“金”“癸丑”(公元1193年为干支纪年的癸丑年)等。


2019年10月7日,长白山神庙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0.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连续发掘,总揭露面积1600平方米,墓中出土有玉器、石器、牙坠饰等随葬品,取得了黑龙江流域考古研究历史性新突破。已确认该遗址存在五支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15000余年。该遗址还发现了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

1971年和1991年,发现墓葬1座,系二人合葬墓,为土坑竖穴式,仰身直肢葬。墓中出土有玉器、石器、牙坠饰等随葬品,玉器有块、环、珠、斧、矛、匕、簪等60余件。石器以打制为主,有矛、镞、刮削器、尖状器,还有少量磨制石器斧、镞。陶器主要有罐、钵两种,多数为素面,有少量方格拍印纹、刻划纹、篦点戳印纹。从玉器特征看,遗址的有些特征与依兰县倭肯哈达遗址近似,且与红山文化有一定的文化联系。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小南山人对温润而泽软玉的重视跃然于物上,将其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性意味,重玉轻珉的观念已经形成。世界人类社会两大最高核心价值体系分别为:西方黄金、东方玉器。前者形成于6000多年前,后者迟迟未有定论。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发现,确立了东方比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早熟了2000-3000年之久。


2019年10月7日,小南山遗址由省级文保被国务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年兰溪!皂洞口上山文化遗址发掘,大量高清文物照片揭开其神秘面纱
[首藏作品](6299)这些考古发现凭啥入选“全国十大”
合肥重大考古发现,三官庙遗址将重写合肥历史
这个骗子骗了日本人20年,丑闻曝光后日本急忙修改教科书
吉林历史上还有这么个地方政权,你知道吗?
蚌埠市发展离不开真实历史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