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4)

本篇目录:

************************************

541.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

1920~1977年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

542.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1927~1929年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543.北大营营房旧址

1931年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

544.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

1932年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

545.台吉万人坑遗址

1943年                                       辽宁省北票市

546.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

1956年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

547.吉林机器局旧址

1881年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

548.中俄边界清勘界碑(土字牌)

1886年                                       吉林省珲春市

549.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1932~1933年                                  吉林省磐石市

550.老黑沟惨案遗址

1935年                                       吉林省舒兰市

**************************************

541.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


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钢铁资源、经济侵略中国的重要实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保存的工业遗产群,同时也是类型最为丰富的工业遗产群,是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经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有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井井寮旧址、满洲人公学堂旧址、烧结总厂二烧车间旧址等多处建筑。


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

    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于1933年建成,俗称“大白楼”。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砖石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7平方米。该建筑是日本侵华时期在鞍山建立制钢所时的办公楼,当时称“本社”,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国民党管理鞍钢的机关办公楼,解放后作为鞍钢机关办公楼,一直使用至今,它是鞍山解放的见证,同时也是鞍山钢铁工业发展的见证。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整体呈“⊥”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8米,高约7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该建筑地面二层,地下一层,为砖混结构。建国初期,在东山宾馆建成之前,该馆为中央领导人视察鞍钢时的住所,1986年正式改为鞍钢老干办,为老干部活动使用。


井井寮旧址

井井寮旧址建成于1920年,由“东京建筑会社”建造,占地面积3163平方米。建筑属俄式风格,砖混结构。是当时日本人所建的第一批职员宿舍建筑,代表着当时日本人在东北建筑方面的良好工艺,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由国民党军队接管。1948年2月,鞍山解放后成为鞍山钢铁公司第一职工宿舍使用。上世纪90年代,该处成为移动通信产品市场,称为五一路手机市场。


满洲人公学堂旧址

满洲人公学堂旧址始建于1925年,为二层砖混结构的俄式建筑,楼体呈东西走向,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物内部结构的装修大都采用实木,木质的地板、扶手,红松屋顶。建成后日本先后把此建筑作为医院、日本人办学的“公学堂”及日本炮兵部队驻地等场所使用。60年代后期经过多次修缮,仍保持全貌。建国以后,这里是老鞍山建筑公司和筑炉公司共用的办公场所。1957年,这座小楼成为当时鞍钢烧结总厂办公楼。2002年,鞍钢保卫部(人民武装部)迁至此楼至今。


烧结总厂二烧车间旧址

烧结总厂二烧车间旧址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设计由苏联提供。2000年,鞍钢烧结总厂与鞍钢炼铁厂合并为鞍钢炼铁总厂,并在当年春天在选矿车间基础上新建二烧车间时,发现镶在选矿车间主场房北墙外的日本“大正十三年”(公元1924年)铸铁标牌。2013年7月9日鞍钢集团将二烧车间厂房在保留原有框架及和设备基础上与鞍山制铁所老1号高炉合并改建成现今的鞍钢集团博物馆,如今博物馆内仍保留原来二烧车间内的4号烧结机、桥式吊车等主要设备设施。


2019年10月7日,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2.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原北市场福安里4号)。有四间青砖瓦房,看似平常的房子,在1927年一1929年却是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陈为人组建中共满洲省委。同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宣告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省委机关设在奉天(沈阳)。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内设有刘少奇旧居纪念馆。

该“旧址”建于上世纪20年代处。是一座俄式木制小房,建筑面积12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870平方米。1933年夏至1934年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满洲省委秘书处所在地,担任满洲省委秘书长的冯仲云一家就住在这所房子里。1998年10月经过修复,做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在室内还布置了一个辅助陈列,介绍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事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于1932年初把省委机关从沈阳迁到哈尔滨,机关住址曾改换多次。

是一座坐北有朝南、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四个房间是1927年月10月至1929年7月间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是省委书记陈为人的办公和居住旧址,这里共经历三届省委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四间就是1927年10月至1931年12月间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等,都曾经是中共满洲省委的重要成员。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1988年列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3.北大营营房旧址


北大营营房旧址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抗战遗址,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及东北军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全过程,在中国十四年抗战史和世界反西斯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铭记历史和警示现实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影响。

沈阳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这一年清政府在东北正式设立行省,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了拱卫清朝发祥地沈阳,控扼南满铁路,遏制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在南满铁路东300米处选址建设而成,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民国以后,北大营一直是奉系军队在沈阳的驻地,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面藩篱。1923年,张作霖在北大营设立军人工厂,同时还在北大营组建制造厂,专门制造枪炮。1924年,郭松龄在北大营成立了陆军第二、六旅军官教育速成班,后来改称东三省陆军军官教育班。一直到1928年秋,这里始终是奉系军事集团训练军官的基地。1928年,王以哲的东北军独立第一旅(1931年5月改为国军战斗序列,始改称“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步兵第七旅”)进驻北大营。王以哲治军有方,整军经武,军纪森严,励精图治,享有盛名。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进行东北易帜。此后,张学良先后两年在北大营进行阅兵,向日本展示中国军队的军威。

“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军首先攻入北大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这里打响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北大营营房旧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发动二战的历史见证。日军占领北大营后,为显示“赫赫军功”,先后在北大营及其附近建成“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北大营战迹纪念碑”和“北大营战迹纪念馆”,把其作为重要的军国主义教育基地。1932年5月17日,日本殖民教育倡导者加藤完治利用北大营营房成立“北大营日本高等学校分校”。1942年11月至1943年7月,日本又在北大营设立“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先后关押美英澳等七国战俘两千多人。

日本投降后北大营营区一直闲置,直到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十团教导队进驻营区,开始清理营区,修复部分营房,并入驻训练使用。后来,由于新中国城市建设需要,大部分营区划给地方使用,营区基地总面积只剩14万平方米。1965年11月,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迁入北大营地区。1981年,大队纳入大连陆军学校编制,为新建学员宿舍楼、综合楼、食堂、家属宿舍及附属配套用房又拆迁了原有营房多座。


2011年,经一些文物志愿保护者通过卫星定位发现三栋平房,疑似北大营残留营房,经市文物局组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定确实是北大营营房旧址。现存的三栋平房为当年独立第七旅部分部队营房。其中2号营房保存基本完整,鉴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发现,沈阳市委、市政府就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2012年6月,沈阳市文物局将北大营营房旧址公布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2019年10月7日,沈阳北大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4.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

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旧址俗称“小红楼”,它坐落在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东段,辽河北岸。它始建于1932年4月,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当年,日本关东军为了保障沟营铁路军需物资供应补给以及调转兵力,在盘山火车站前设立关东军护路守备队分队部,并同时修建碉堡式炮楼兼营房。


“小红楼”因全部用红砖砌成而得名。房顶是捣制的平台,上层有高高的瞭望楼,从楼顶望去,南北铁路列车尽收眼底(在当年小红楼是盘山县最高的建筑)东北可见盘山县城,北可见六里之外,房顶设女儿墙,布满了垛口,可用于防御。小红楼东南角和西北角各建一个圆形碉堡,布满射孔,在碉堡内尽可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袭击。

小红楼建成以后,在这里有许多抗日志士被捕后受到严刑拷打、关押、死伤无数,在这里,日本关东军,密谋制造河南大屠杀,1934年日军守备队撤走,租给国际运输公司盘山支公司,直到“八·一五”光复。历经85年的小红楼,它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见证。保护、维修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盘锦市政府投入资金,修复“小红楼”。199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5.台吉万人坑遗址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1933年2月进攻热河,2月21日,关东军早川支队和田中部队进驻北票,开始了长达13年的黑暗统治。在北票煤田,日本侵略者实行“人肉开采”,以人换煤,视劳工的生命为草芥,他们用刺刀、皮鞭、榔头强迫矿工在阴暗、潮湿、闷热的矿井下干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的沉重苦役。数万名劳工在这里因为劳累、饥饿、疾病、瘟疫、破孩-致死,尸体不断堆积便形成了这个白骨嶙嶙的万人坑。

在中国,在日本侵略的足迹所过之处,几乎处处都能找到万人坑。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李秉刚教授可靠的研究表明,仅辽宁一省,就有已发现万人坑35处,死亡人数至少为58.6万余人。辽宁省北票的台吉南山万人坑,仅山坡上就清理出6500具尸骨,有的地方上下堆积达七层之多。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数百人规模的屠杀。

1967年,北票矿务局组织人员对台吉南山“万人坑”进行了挖掘和建设,于1969年3月落成。山上建有北票日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墓纪念碑一座,并依据挖掘出的尸骨原态在原址修建了大型尸骨房两处、典型尸骨房12处,共埋葬了3.12万具无辜死难矿工的尸骨。

2001年6月21日,“万人坑”移交给北票市民政局,更名为“北票市日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


万人坑,一个专属于日本法西斯的名词。万人坑所埋葬的,绝大多数是被日本侵略者所屠杀,或被日本矿主、业主虐待、折磨致死的无辜中国百姓,埋葬地点也是由殖民者指定或随意选择的山沟、山坡、天然大坑等处;在埋葬方式上,有的有所掩埋,或并列或叠压着埋在一起;有的则不加掩埋,抛尸荒野。


2019年10月7日,台吉万人坑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6.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位于辽宁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现为北陵电影院用房。是一座斜檐闷顶式二层小楼,自1956年后,进行过两次大改动。但是外观和五十年前相比基本没有改变,像这四根红柱子、月亮门、月亮窗,还有上面的琉璃瓦都是原来的。它在建筑设计上沿袭了前苏联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这是为了配合昭陵的建筑风格而精心设计的。这种中西建筑风格的混合体,在沈阳现存的老建筑中并不多见。

根据195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沈阳、太原两地对铃木启久、富永顺太郎、城野宏、武部六藏等四个案件的45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日本前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令世界瞩目的大事。


北陵电影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俱乐部,建成于1954年,当时只对内开放。1955年,经过扩建后更名为利群电影院分院,并开始对外开放。1957年,沈阳市电影公司正式接管,因为距离昭陵很近,于是又更名为北陵电影院,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北陵电影院外观和50年前基本没有改变。1999年,这里曾经作为第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分会场,现在北陵电影院牌子旁的两幅大型壁画也是那时修建的,上面的图案是金鸡和百花,2002年,由于消防检查不合格,被迫停止营业。

为了保护这座记录着中国人民赢回自己的胜利和尊严的历史见证,沈阳市有关部门已将北陵电影院隶属关系并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市政府计划将其改造为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陈列馆。

2019年10月7日,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7.吉林机器局旧址


吉林机器局旧址位于江湾路消防队北侧,江湾茗苑旁。吉林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光绪九年竣工,工程耗用白银24万两。该局是为供应吉林、黑龙江两省武器弹药防御沙俄入侵而由清廷批准修建的,原有厂区近20万平方米。吉林机器局所用生产设备均由欧美购进,产品主要有枪械、子弹、大炮、火药等。后又附设造币厂生产银元、铜元。吉林机器局是“洋务运动”中,东北唯一的兵工厂,也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工业。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沙俄入侵吉林后,将机器局捣毁,设备运走。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吉林造币局”。1909年又建“吉林军械专局”,1928年予以重修。伪满时期在此成立了吉林第一国民高等学校和吉林师道学校。该旧址对于研究清代军事史和近代工业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1年,吉林机器局被吉林市政府公布为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8.中俄边界清勘界碑(土字牌)


中俄边界清勘界碑(土字牌)位于吉林省珲春市,1886年立的古建筑。土字牌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以“一眼望三国,犬吠闻三疆”而闻名于海内外。土字牌面向西南223度,高为1.44米,宽0.5米,厚0.22米,底部露出地面部分0.09米。正面竖向镌刻“土字牌”三字,左侧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字,界牌背面镌刻俄文“T”字。


1886年由清政府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沙俄代表巴拉诺夫监立的“土”字界碑。从这里到图们江口只有15公里,可以远眺日本海。登上附近山包上的了望塔,远处那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近处中朝俄三国的景致尽收眼底,左侧是俄罗斯的边城包德哥尔那亚,右侧隔江则是朝鲜的豆满江市。


后修建的了望塔

铁丝网分割的国界。

土字牌于2007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中俄边界清勘界碑(土字牌)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9.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红石砬子山位于磐石市明城、朝阳山镇交界处,主峰海拔878.7米。1932年11月杨靖宇来到磐石,按省委的决定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在红石砬子山和与之相连的西玻璃河套,这块方圆百里的地方建立了根据地,称为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执行委员会初建时,驻地便设在玻璃河套杨树泊子(现明城镇七间房屯附近)。县委辖磐东、磐北两个区委,伊通、双阳两个特支和7个直属支部。并设有保卫县委机关的特务队(也称打狗队)。这时的玻璃河套除党和共青团组织外,还成立了农民协会等革命群众组织,已成为党领导磐石一带人民开展革命活动和反日活动的中心。

1932年11月,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巡视员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在桦甸常山屯找到了磐石中心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和工农反日义勇军指战员。向他们指出在磐石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依靠磐石地区人民的支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意义,并按省委的决定将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随后,将游击队和中心县委成员带回磐石县境内,在磐北石虎沟整顿了游击队,并改组了中心县委之后,中心县委机关、南满游击队总部和重要后勤部门均设在西玻璃河套,初步形成了抗日根据地。

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形态也不够完备,但它确实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武装—赤色游击队的诞生地,也可以说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摇篮。党培养的无数磐石优秀儿女,曾在这里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勇抗争,将热血洒在磐石地区或南满的广大抗日战场上。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1981年,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0.老黑沟惨案遗址


老黑沟,吉林省舒兰市榆树沟乡全境。这里地势险要,古木参天,沟壑纵横,抗日战争时期是日寇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当时活跃在舒兰、五常山区的宋德林、周太平领导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大队,以此为根据地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5月29日(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军从齐齐哈尔调来满洲派遣军十六师团三十八联队第三大队1300余人进驻蛟河,欲讨伐老黑沟。到6月6日(农历五月初六),日军采用“闪电战术”,实行“拉网合围、三光政策”分三路杀进老黑沟,屠杀老百姓1071人,烧毁所有民房。一时间80里长川浓烟滚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无人区”,这就是震惊东三省的“老黑沟惨案”。

为纪念在惨案中死去的无辜百姓,牢记历史,教育后人,中共舒兰市委、市政府在榆树沟长安村修建了老黑沟惨案遗址纪念碑,1995年8月21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原吉林市委书记赵家治、市长战月昌、市委副书记冯俊来、市委宣传部长王玉文参加了揭碑仪式。赵家治作了重要讲话。现为吉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黑沟惨案遗址2001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辽宁老建筑-沈阳:北大营营房旧址】
李庄的前世今生
北大营遗址陈列馆修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望于下半年对外开放!
北大营是否为当时官方正式称谓?(学术讨论)
长春老建筑丨铁北凯旋路“中东铁路沙俄护路军兵营”旧址
【三秦文学】袁胜民:【徜徉在北大营旧址】(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