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西路325号历史博物馆(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呈现上海如今约600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6000年的沧桑变迁,探索“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背后上海人数千年来开拓进取的文化积累。

     历史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东楼建筑原为旧上海跑马总会,解放后曾经先后入驻过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美术馆,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1989年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介绍,新建成的“上历博”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9800平方米。以基本陈列为主的东楼设“序厅”、“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个常设展厅,遵循“以城市史为脉络,以革命史为重点”的原则,共陈列展示文物约1000余件/套,全面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展陈体系以故事线(挖掘历史文物的内涵,通过展项展品来叙述上海历史故事)、体验区(注重新媒体及视觉技术的应用,在与观众虚实互动中呈现历史)和互联网(建设以大数据数字展示为核心的没有围墙、可带回家的和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馆)为核心,致力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历史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前身为1932年成立的上海市通志馆,时任馆长为著名学者柳亚子。随后上海市博物馆于1937年开馆。

    1949年6月被接管,改名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1951年并入上海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1954年,上海市成立“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1956年,筹备处借用虎丘路前亚洲文会部分会址着手地志博物馆筹建,按总体设计,分:鸦片战争前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编列征集提纲和陈列方案,开展采访征集活动。1957年,借用文化广场露台下基址,改建成约3700平方米的陈列室。1959年撤销建制。

    1983年9月,恢复上海历史文物陈列展览筹备工作,以上海农业展览馆第五馆为临时馆舍,建设“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于198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闭口静蹲者名施迪,


张嘴吼叫者名斯蒂芬


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建造时,向英国订购了两尊青铜狮。1966年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1990年,汇丰曾经与上海市政府接触,想购回大楼,但最终因价格原因没有实现。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曾希望将原狮移回银行大门前,后经协商,由浦东发展银行出资仿照原样铸造了两尊新铜狮。铸造过程中,出于对历史的尊敬,原日军破坏的锯痕也一并保留呈现。


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三十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定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楼道光亮墙面上,雕刻着历史年份和事件。


进入二楼古代时的上海。


上海,已走过六千年岁月。史前时期,马家浜、崧泽、良渚、钱山漾、广富林、马桥各古文化前后相继、成就斐然,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做出重要贡献。历史时期,历吴、越、楚而秦、汉、晋,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逐渐融入中华文明多元统一体;唐宋元时期,航运贸易推动产业经济,上海地区地位日重、建制升格;明清两代,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上海跻身全国最发达地区之列。古代上海展出文物计200件。


第一单元 海上初曙远古华章

上海从哪里来,谁是最早的上海人,上海为何成为上海?自马家浜文化先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劳作生息;到崧泽文化创新发展、承前启后;良渚文化高度发达、迎来辉煌;后来的钱山漾、广富林、马桥各时期,多元文化交融,走向新生。


法国镀金嵌珐琅四柱铜摆钟


土山湾孤儿院铸铜钟----1934年。成立于1864年的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在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工艺品厂,含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此铜钟由孤儿院五金部铸造。钟面人像为“圣女小德肋撒”。

隆平寺柱础--------北宋。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上面的灯塔还为夜间海上贸易的船只进出入青龙港提供航标。隆平寺塔柱础,青石制成,造型端庄,宝装莲花花纹精美,不仅展现了南方佛塔建筑构建的高超工艺,也见证了青龙镇昔日的贸易繁荣。


上海县学镛钟:同治八年(1869年)江南制造总局为新上海县学宫铸造,青铜质地,声音洪亮,在祭孔等重大仪式上起到起乐止乐之用。此钟端庄大气,纹饰精美,乳钉挺拔,以精美木雕蝙蝠装饰挂杆,是上海文教昌盛的历史见证。


七宝寺藏五代金字写经

蓝地彩绣团花镶云肩大襟袄:清代中后期,女装呈现出满汉服饰文化相融的特质。汉族妇女衣裙有琵琶、对襟、大襟、百褶等式样,镶瀼工艺繁复精美。


此大襟袄蓝地有暗花纹,衣身彩绣团花。镶边和云肩刺绣人物图景,是精致娴雅的典范。


   作为上海最早港口的传奇,青龙镇一度活在历史古籍和民间传说里。从2010起,上海博物馆和青浦博物馆依据大遗址规划、启动了青龙镇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到2013年上半年,虽然挖掘了1500平方米,不到万分之一的面积,就有近2000多件唐宋元瓷、银、铜、铁、木器的陆续出土。两件唐代瓷腰鼓尤为引人注目,它表现特征是褐黄釉,内壁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七道弦纹。青龙镇出土的这两件唐代腰鼓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价值非凡的。可见当时青龙镇的上海先民娱乐文化已经很是发达了。其他出土的物品都来自于天南与海北,近2000件文物90%为瓷器,以越窑、长沙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南方窑口为主,间杂少量北方窑口的瓷器,验证了古籍对青龙镇转口贸易发达的描述。在青龙镇老通波塘西岸发现的唐代铸造作坊,那排列有序的四座火炉遗址,堆积着大量红烧土的铸造残渣,以及陶范的残块、炉渣,最厚处深达80厘米。




镶珍珠锻帽(左)):明(公元1368-1644年)绸衣(中):明(公元1368-1644年)此组文物全部出土于明代墓葬,系统展示了当时服饰形制、工艺,是反映明代上海生活的重要文物。


第二单元 云间溢彩 沪滨扬帆

申城与沪渎,上海之名百代传颂;云间与华亭,城镇之路千载绵延。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重镇的青龙港,到清代江海通津、东南都会的上海港,城市由水而起,因港而兴。勤劳而智慧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煮盐、植棉、织布,兴水利,办漕运,创造百业兴盛、带来市镇繁荣。人们追求精致生活,崇文尚礼,英才辈出。“顾绣”、“嘉定竹刻”巧夺天工,“松江画派”特色鲜明,艺术成就显赫一时。






带盖陶瓮:广富林文化时期(公元前2100-前1900年),广富林遗址出土。这类大型陶器,广富林文化先民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制形,拼接器底,口沿再经过慢轮修整。与器盖配套使用。


“上海第一人”头骨:马家浜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前4000年),崧泽遗址出土。上海最早先民的骨骸,经鉴定是一名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的男性。


展示完整的壁炉和护墙装饰板


彩绘玻璃门


上三,四楼看近代上海。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悠悠千载 诉说上海气质
崧泽遗址:6000年前的上海
去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试运营,先睹为快看内景
上海历史博物馆,追溯上海历史脉络(上)
去青浦博物馆看昔日青龙古镇
全新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亮相啦!一大波美照惊艳流出!今起试运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