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阳路320号(原为中央研究院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岳阳路320号原为中央研究院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今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于1930年,带有哥特风格的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

内田祥三是东京大学校园赈灾复兴计划的设计者。该建筑从空中俯视,呈一个“日”字,建筑带有内院,主入口处为五层。建筑强调竖向线条,纵向窗间墙突出,向上拔起,并层层收缩,顶端冲出女儿墙面,带有哥特建筑的遗风。墙面为浅棕色砖墙,入口门廊处混凝土砌筑,连续圆拱券间方柱支撑,有类似科林斯式柱头。窗间墙柱的尖顶装饰也体现了哥特建筑的风格,而顶部冲出墙面的水泥构件为简洁的几何形体,系装饰艺术派的风格。整体建筑体现了哥特遗风和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共同影响。该建筑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极为相似。 
1929年在北平正式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唐钺为首任所长,所址先在东城新开路35号,后迁东诚芳嘉园1号。建所初期,主要研究动物学习和神经解剖。1933年心理研究所南迁上海,由汪敬熙(1893-1968)先生任所长。1934年又迁至南京。1935年心理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心理系合作,增设了工业心理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心理研究所一直在迁徙途中,先经湖南南岳广西阳朔桂林,再到贵州贵阳,1940年至桂林南雁山村才稍为安定,并恢复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胚胎行为发展问题。1944年再迁至重庆北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次年9月迁回上海(岳阳路320号)。1948年后,继续抗战期间所作的胚胎行为发展和两栖类蝌蚪脊髓机制的研究,并恢复战前所做的哺乳类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的研究。1949年上海解放,心理所停办,研究所人员并入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岳阳路320号)。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此建筑由日本人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抗战期间该楼为日本所设立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院占据。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使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历史学家李亚农曾在此居住。
大草坪上冯德培塑像(1907年2月20日-1995年4月10日),浙江临海人,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委员,神经生理学家。

1918年于临海私立回浦学校小学部毕业,曾为回浦学校校董。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院毕业后,留校任生理学助教。193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34年起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1943年任重庆上海医学院教授,1948年后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曾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评议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原为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理所使用。陈毅市长曾多次来到这里视察工作,50年代后期,朱德同志曾来这里看望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朱洗。


















东入口前厅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4号楼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4号楼于2015年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独立式花园住宅,砖木结构,西式风格。建筑平面为矩形,机平瓦坡屋顶,主立面对称构图,外墙卵石镶嵌饰面,东南角次入口有毛石砌筑的城堡式门廊,住宅室内有精美木装修,包括中式题材的装饰图案。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5号楼于2015年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生物学研究所5号楼北侧

生物学研究所5号楼北侧入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寿读图#第88集岳阳路320号中科院的日式建筑
王家楫(互动百科)
2018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生物和基础医学类项目汇总)
前沿进展|Immunity—陈剑峰研究组发现发热促进免疫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
“科研范式变革”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