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坐还是日常生活更能让我们感悟真理?

        无论传统的儒佛道还是现在流行的瑜伽都很重视静坐。静坐当然是很重要的,诸子百家,各门各派对此的论述那是汗牛充栋。东方哲学是讲究实证的,不是纯粹逻辑思辨,是需要经过自身实践检验的,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为什么会比较严肃?就是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西方很多哲学都是大脑凭空产生的,好像是一种智力游戏。中国功夫绝不只在武术上,而是在方方面面,发源就在哲学上。

        中国哲学是离不了功夫的,一个人凭空捏造一套学说那是会受到强烈抨击的。白马非马本来是很有趣的论题,但它的倡导者公孙龙却几乎成了不务正业的代表。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功夫,没有功夫只会耍嘴皮子,那肯定会被鄙视。不要说佛道高人,就是那些大儒也对静坐分外推崇。因为他们的学问大半都来自其中。的确如此,中国哲学都是对道的探究,而道是超越性的,不是动脑子就能弄明白,只动脑子会永远停留在概念层面。中国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必须实现个体与大道的融合才是最高的境界。那就必须得做功夫才行。

        做功夫的入门就是静坐。在静坐中你才能脱离平时的浮躁,你才能观照杂念纷飞的起起灭灭,这样你的心才能入静,只有心静了你才能感受到那个本体的存在,感受到了才能开始向天人合一的目标努力,否则门都没摸到,完全是个门外汉。静坐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你对本体的感知得到稳固。刚开始只是惊鸿一瞥,非常不稳定,若有若无倏来忽往,可能很短暂的时间就消失了。所以必须得稳定下来,通过静坐这样的专门训练,就能把这种感知延长,只有延长了才能深入下去。但是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很多人会把静坐悟道与日常生活分割开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感知基本上是处在形而下的层面,跟静坐时的感知完全不同。所以很多人就渐渐离不开静坐了,静坐和生活就对立起来了。

        其实静坐只能算是二流的功夫,这一点历史上各家各派的大师都谈过,除了那些隐修门派。一般人如果不主动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去感知本体,主要靠静坐,那进展是很缓慢的。有的人在静坐的起初收获很大,但后面就卡主了,多少年再也没进展了,甚至放弃了,回归到空谈。因为他没有重视日常生活。其实静坐也可以是不必要的,不是一定要静坐才能做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努力,你才能把对本体的感知打成一片,而不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打成了一片,感知就成了觉知,一种稳定的觉知,那就是孔子所谓的仁的境界,二人合一谓之仁,即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世界,实现了内在的天下大同,这就是大道。

        一流的功夫就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现实考验的宁静才是永恒的宁静。如果要静坐才行,下坐就不行,那只是花拳绣腿而已。活着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定力,死到临头肯定就雨打风吹去了。最强的定力就来自于觉知,觉知深化了,必定无坚不摧,也无坚可摧。任何障碍还没有成形就已经被化解得无影无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哲学命题之本体论 | “尽宇宙是一生活”
太极拳本体证悟 (转)
郑湧教授:解释学与中国(思蓉)
阴阳动静相对相生之基本原理
儒释道为什么不能和解?
检查自己的“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