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嚣世语》之《心性学》续(一)――鼎然

2009-02-17 16:57

思维与虚空变化相

思维体系当中包涵任何有形与无形想念。有形想念可以用有识思维进行梳理并逐渐改变其生存空间。而无形想念必须经过无识思维(极其细微的清净思维)进行全面扫描后再作出响应调配来改变其虚无空间。虚空变化相是由虚空当中的物质以粒子递增方式形成的整体形态或分散形体组合而成。其间存在一定的视觉距离或感知距离。这是思维与虚空之间两种不同结构形态。当思维内在想念与外界虚空相产生相互接触时,思维内在想念就会发生外在变化。因其思维内在想念没有一定稳定性,故与外界虚空相直接形成有识感知。譬如人的爱欲之心因外界某些相有直接关系时,因外界相所自发出来的爱欲之心就会变成实际行为。因实际行为再次触动爱欲之心,人就容易被外界所牵制。所以,很多人基本是拿自己内在不稳定想念作为模具来衡量自我行为。当自我行为背离自我内在想念所达到的满足感时,人就会生起烦恼与伤痛。这是因为人内在想念之中的爱欲具有不稳定性。自然导致行为出现不稳定感。一切烦恼与伤痛皆是建立在不稳定想念之中而形成的感情偏离。虚空变化相也同样具有不稳定性。因一切有形物质与无形物质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有形物质变化可以用视觉观见。有的无形物质变化很难用视觉看见。但不代表它们就处于不动状态。虚空变化相之所以产生不稳定性,主要原因在于虚空物质与物质之间(包括整体物质之间和分散物质以离子方式形成的极其细微形态)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反映,形成磁场的缘故(包括外力参与。例如光波,声波,磁波等等)。在虚空物质产生动力反映时,物质与物质内在或物质与物质表面就会形成一定运作轨迹。这种运作轨迹具有暂时的稳定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物质与物质之间暂时形成一定能量的控制体系来调整它们之间相互的运作轨迹。而这种轨迹便是物质与物质之间距离延伸的真实形态。但由于物质之间相互产生的磁力(也称引力)影响,故牵制其运作范围。这就是虚空固有的变化特性。思维也同样具有虚空变化特征。当思维中的有形或无形想念残留在思维体系当中时,思维整体就开始发生反映。因其想念具有渗透功能,思维整体便开始分解成单个的储存系统。譬如记忆系统,情感系统,敏感神经系统等有识别系统或无识系统。这些分散的思维系统因各自有各自的运行轨迹,不同的想念就有不同的运行轨迹。但思维整体系统所分解出来的不同储存系统都不具备稳定性。这是由于思维整体系统中的想念在本质上不具备稳定性的缘故。思维中的分散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连接。这种连接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轨迹与虚空中物质运行所产生的轨迹是一样的。

人体各种神经具备传导外界物质感触的能力。神经系统在运作时产生的变化可以导致思维深层意识领域出现不寻常的感应现象。犹如虚空中极其细微的物质相互碰撞时所产生的无形波相。思维内部一切想念是主导思维成活的条件。没有一切想念来填充思维内部,人只能凭借本能感触来被动做出反映。善于调整思维内部一切变化想念,是获得思维长久稳定的保障。思维深曾意识反映,起牵引作用的就是无形想念。唯一能够顿见思维深曾意识领域中的一切无形想念,必须借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这就需要我们时常觉知思维内在一切想念的起落变化,从中梳理并获得比较合理的判断方式为我们所用。犹如虚空中无形物质之间产生变化时,我们可以借用某些比较先进的科技仪器进行全方位透视一样。因此,思维与虚空变化相在本质上未曾改变。其运转规律都具有起落现象。思维内在想念在一刹那之间可以发生无量变化。犹如蜘蛛网,因外界稍有动静,蜘蛛就会觉察得到。所以,思维之所以具备感知外界变化相的功能,主要因素还是想念的存在。当一个人处于宁静状态时,这种现象更加清晰可见。而我们时常所说的本能反映,就是思维意识领域中潜藏着的无形想念在调配思维作出反映并付诸于行为。这种无形想念不仅仅包涵在人。还包涵在一切有形物种和无形物种内在结构储备之中。只是这些无形想念以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出现在不同物种之中而已。

主宰思维成活的条件:一是内在想念;二是神经传导;三是外界相。若思维没有内在想念,只有神经传导,我们只能称为原始本能反映(譬如低等物种);若只有内在想念,没有神经传导,我们称为植物性古板反映;若只有外界相,没有神经传导,我们称为麻木性无觉现象。所以,内在想念是启动思维内在运转的机器。神经传导是输送思维感知运转的输送带。外界相是开启思维内在想念运作过程的展示画面。犹如虚空,若没有物质存在,没有物质本身或某些异相作为辅助反映,就不是虚空本来面目。譬如光亮,色泽等等。无这些物质,虚空本质的广阔性和多彩性就不可能显露出来。而虚空也不应该建立在是否动与不动之中。主导虚空能动性与不动性,主要取决于思维当中的想念是否在运转而定。非是外界一切变化相。思维深层意识领域所产生的无声能量与虚空内在细微物质所产生的无声能力是同等的。所以观见虚空若无边际,广阔无量,理应观见思维内在想念也无边际。当思维内在想念近似虚无时,虚空中一切物质同等虚无。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外界一切相是否真实,关键在于如何去调整思维内在想念是否纯净而定。

我们要学会善于调整思维内在想念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现象。当我们内心生起贪欲之念时,我们理当运用思维中的清净之念去溶解这些想念,不让它们继续泛滥。贪欲之念犹如病毒,它们本质具有腐蚀思维内部空间功能。没有一定坚定的清净之念,很难遏止它们。所以,我们要给思维当中装备一种防备武器。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精进之心。坚定信念与精进之心是用清净之念逐步溶解逐步过滤这些贪欲之念,从中渐渐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我们想象的所谓“一步到位”。某些理论性的东西,未必在实际当中就能够运用得当。关键在于自我亲身去体验和摸索,从中逐步完善并付诸于行为。从行为当中再逐步验证某些理论性东西是否管用。然后找出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来加以锤炼,才是真实可用性。凡是运用清净之念进行梳理思维当中的贪欲之念获得比较稳定可用的清净想念。你就已经找到了修行之路。

思维当中的贪欲想念因无清净可用的想念进行疏导,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运用思维当中的清净可用之念进行思维疏导,贪欲之念就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是常理,也是实际可用之行。读者不防一试。

人的失落感是思维当中的某些想念无法与外界某些物质达成一致需求时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当内在某些想念与外界某些物质形成统一需求时,人的心理满足感就会获得一定的抚慰。这就无形地给思维体系当中的诸多想念提供了一种可以蔓延的生存空间,使人的满足欲望逐渐增加从而降低了人的真实分辨能力,最终产生贪欲膨胀现象,导致人的思维趋向麻木与执迷。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不应该给思维提供可以获得到它需要满足的想念。尽量减少思维内部贪欲之念。这样可以让思维内部处于比较良好的氛围好做调整。

思维与净觉

思维体系复杂多变,体系当中的想念也具有往返起落变化。运用正确干净的想念进行思维空间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凡是不含杂邪恶之念,执迷之想,贪欲之念。除此之外我们都可以称为净念。运用净念进行思维调控,是获得思维内在清净的至关条件。思维体系其庞大的空间所容纳的想念无法计算。起主导作用的想念原本是清净无染的。因思维空间当中的诸多不健康的想念占据思维空间范围过大,遮盖了思维内在清净之念,犹如乌云遮盖了虚空一样。暂时蒙蔽了思维体系当中清净空间而已。一切不健康的想念皆具有浮动感。这些想念延伸速度非常惊人,渗透功能相当猛烈。可以穿透思维内在深层空间,形成“意识尘垢”。犹如铁锈一样,粘裹其中,很难清除,甚至很难识别。表现在外在行为之中,譬如倔强的个性,冲动的情感、迟缓的行为、高傲自大的品质以及愚笨简单的思绪,皆是思维体系中的污垢想念肆意泛滥所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这里不包涵有心智障碍以及神经系统不健全者)。我们不可能在起初觉知当中完全清除这些想念,但可以尽量运用正确干净的想念进行处理。因此,必须运用净觉之念逐步清理,逐步完善。

思维体系之中不健康的想念大体可以分为六种:一是贪欲之念;二是渴爱(极其强烈的爱欲)之念;三是傲慢之念;四是孤寂之念;五是颠倒之念;六是疑惑之念。贪欲之念的生成条件就是太过于苛求外界某些物质或事件,迷恋不放。使思维产生眷恋外界事相形成比较坚固的眷恋想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思维当中以至随时间蔓延逐渐成型。贪欲存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行为当中。以思维内在贪欲之念作为引导,与外界事相发生反映时才有所展现。以行为方式出现,最终归宿于思维记忆当中形成回味体态。这是贪于之念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特征。贪欲之念的危害有三种结局:一是促使思维内在结构发生紊乱,失去辨别事物好坏的能力;二是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其行为容易趋向堕落;三是贪欲之念与贪欲之行当达到膨胀地步时,可以造成人的思维缺少人性美丽,使人变得过于“现实”,形成心无人情味。甚至产生自欺欺人的扭曲心态。

贪欲可以暂时带来某些物质满足或精神满足。犹如毒品起初感觉非常兴奋,但其隐藏的杀伤力随时间明显表露。因此,应当远离贪欲,获得比较清爽的人生世界。我们明白了贪欲之念并非就是人生幸福的最终归宿,相反道是人生路途中的障碍,必须扫除,否则后患难测。

渴爱之念存在于思维当中的情感想念之中,因对情感无限索取,是思维当中的情感想念产生强烈反弹效应,促使自我行为趋向感性而偏离理性。当思维中的情感想念产生反弹时,必须依附于外界某些事件或某些物质才能够完成它的相互运转。当然也不排除渴爱本身具有本能性这一观点。极其强烈的爱欲产生条件必须具备三点:一是外相作为助因,思维当中情感想念作为接受外相的陪衬并做出迷恋反映;二是思维当中的情感想念不参杂任何对物质利益的索取。以纯粹的情感欲念出现;三是对外界某些相有极其强烈的眷恋感并因其眷恋感逐步上升到狂恋状态。渴爱之念危害性远远大于贪欲之念。因其本质具备狂恋因素,故在行为上近似于癫狂。当人的渴爱之念表现在行为上,思维当中的感知系统明显降低,行为出现异常,失于判断,容易被他人所利用而无所知。在思维深层意识领域出现幻觉现象,一旦外界某些眷恋相发生变化,不再属于自己时就会出现精神异常并伴有幻想症状甚至表现出疯癫行为。所以渴爱之念也不是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反而会给我们人生带来更多的伤痛,理应运用净觉之念从思维当中的情感想念中逐步清除。

傲慢之念存在于思维感性系统当中,因其思维中的感性系统对于自我某些感官上或某些外界事件有自怜现象,使思维当中的感性系统偏离理性而独立存在,促使自我行为表现出目空一切,清高傲慢。傲慢之念可以造成思维感应系统中的理性产生模糊,因其理性模糊不清,所以导致自我心理出现古板倔强。容易滋养轻视他人,挖苦他人甚至讽刺或嘲笑他人,皆是思维当中感性系统偏离理性的引导所至。傲慢之念可以遮盖思维深层意识领域中的清净智慧,使其智慧暂时出现隐匿或模糊状态。这时,思维当中的感性想念因掺杂不健康的想念,容易滋生自我愚昧。傲慢之念也无法带给我们真真的幸福,故理应运用净觉之念进行疏导。

孤寂之念存在于思维体系中的缓慢想念(外界某些人事因无法满足思维当中的某些想念,使理性空间分辨能力出现迟缓而产生的想念)。因其缓慢想念来源于外界某些人事之间。当外界某些人事与思维当中的缓慢想念产生隔离时,思维体系当中的理性运转速度(辨别力度)明显降低并诱发幻想想念,这时,思维当中的某些想念因无法与外界产生融合,便会出现孤寂心理。孤寂心理的特征就是不愿意正确面对现实。对外显得古板不灵活,时常一个人走动,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甚至对这个社会某些人事产生排斥心理。孤寂之念也容易滋生傲慢心理甚至滋养孤僻个性。孤寂之念在思维内部的幻想区域反映非常强烈,但表现在外在就显得很冷清,这是孤寂之念特有的现象。若运用思维当中的清净想念进行引导,那么孤寂之念就有可能因理性思维逐步发展成不可思议的意觉境界。其主要因素在于孤寂之念显得比较迟缓,在思维体系当中接近理性边缘,一旦用理性思维进行觉照,就会容易诱发定智。

颠倒之念主要存在于思维当中某些形式想念之间(因其生活方式形成固有习性,促使思维内在想念形式化)。它的来源与外界某些事件有密切关系。因其行为形成固有模式,很难改变。使思维当中的想念形成形式化。这些想念与其行为相互参合,使思维分辨能力出现疲软,从而产生诸多形式想念之间的错乱,导致认假为真,认善为恶的现象。思维产生疲软,主要与某些人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颠倒之念可以影响思维在运转过程当中出现迟钝反映。使人丧失正确的辨别能力,导致人的思维混乱,行为出现颠倒现象。所以必须运用净觉之念进行排解。

疑惑之念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外界某些事相本质无法深刻了解,导致思维当中的某些想念出现错乱浮动。因其想念无稳定的结构,故显得漂浮不定。需要用清净之念进行觉照,逐步疏导并让其稳定下来。但思维当中的疑惑想念若运用得当,有可能会开发人的潜在智慧。因为这些漂浮不定的想念游弋于思维空间当中,用清净的智慧去觉照会发现,原来这些游离想念其实就是在引导我们从深层意识领域当中来显露我们的灵智。疑惑之念的行为特征就是遇事徘徊踌躇。它的思维特征就是想念模糊并产生怀疑心理。

任何不健康的想念都是激发我们从净觉当中获得真实觉悟。没有这些不健康的想念,我们就不可能有所醒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借用这些想念进行自我反省,并从反省当中获取清醒的觉悟,运用思维当中的清净之念来消融这些想念,逐步提高我们思维清晰度和辨别能力。使思维内在干净纯善,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更加的平稳、友善、正直。

思维与感知系统

思维之所以能够运转,在于感知系统当中存在着想念之故。而想念显示的条件又在于感知系统作为传导。因此,感知系统是决定思维成活的资粮。想念又是滋生感知系统的存在。正因为如此,思维与感知系统之间是相互紧密连接,相互作为辅助并展示其运转功能。思维之所以因感知系统而成活,主要因素却取决于人体六根之故。视觉系统为思维提供物质形态以及物质色彩,更为思维提供外界动感变化物相。使思维内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动感变化相并产生见识反应。这些变化相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并随外界不同环境,不同心理变化才有所显露;听觉系统为思维提供外界动静变化相。以声响方式进入到思维内部之间,使思维内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动静变化相并产生闻识反应。这些变化相也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并随不同环境,不同心理变化有所显露;嗅觉系统为思维提供香臭变化相,使思维内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嗅性变化相并产生嗅识反应,这些变化相也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并随不同环境,不同心理变化有所显露;味觉系统为思维提供甜淡辛辣等味觉变化相。使思维内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味觉变化相并产生识味性,也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因其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以及不同心理变化有所显露;触觉系统为思维提供离合变化相。使思维内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离合变化相并产生触识反应。这些变化相同样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并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以及不同心理变化有所显露;意觉系统为思维提供生灭变化相,使思维内在原本宽广的空间获得更多生灭变化相并产生意识反应,同样以记忆方式停留在思维当中并随不同环境不同心理有所显露。这就是人体六根与思维之间连锁反映所产生的不同识别相。这些变化相组合成思维无形空间,并逐步使其感知系统应运化。

外界一切有形或无形物质相,只要进入到思维内在空间,随时间延续,其真实形态皆会变为虚渺记忆相。虽然视觉可以直观看见物质形态并显得非常逼真而靓丽,但这些物质形态以及色彩停留在思维当中,就会有所变化。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意觉也都同样如此。能够替代这些物质变化相的就是感知系统。感知系统可以清晰直观地显露出这些物质变化相并使思维清晰地做出反馈。所以,感知系统是思维内在唯一可以直接显示出外界物质任何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意觉等变化相。这是思维独有的特性。

思维在运转过程中因想念的产生,使感知系统有了成活的空间。犹如杂乱的电子一旦有电流通过,便会产生具有一定规则的能量方位。感知系统为思维提供并接受外界物象存在的形态语言,使思维内在一切想念于视觉同样具有直观影象。感知系统因其想念复杂多变而且具备多方位功能,故与想念在变化过程中形成错综复杂的体系。想念主宰感知系统运转轨迹,而思维却主宰想念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具有正确性。因此,想念是否含有干净效应,是引导感知系统在运转中不至于出现思维偏离。感知系统中的一切想念必须通过思维进行分解并形成有规则性的运转体系。只有这样,感知系统才不会被某些污垢的想念所诱惑而保持长久稳定的运行轨迹。人体六根为思维输送外界变化物象,思维中想念是为感知系统传送外界物象存在的形态条件并经过感知系统的运行轨迹作出反映然后再反馈到思维体系中作出最终判断从而再表现在行为当中。这一系列的反映过程会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心理变化中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想念的产生基本是凭借记忆方式得以展示。而记忆产生的条件却取决于外界物象变化方式。因此我们不可忽略外界物象的重要性。思维感知领域与想念粗细程度有密切关系。思维能够直接分辨有些想念本质的真假,而有些想念其隐含性很难让思维直接作出正确判断。于是,感知系统在感受外界物象所传递到思维当中的某些比较细微想念也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人的感知系统未必具有准确性。感知系统能够具有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想念是否具有本质上的清净。

运用涵带比较污垢的想念进行思维感知,思维就会出现行为上的错乱。相反,运用比较干净的想念进行思维感知,行为就会因为思维上的导向作出正确反映。运用正确的想念来调和感知系统,运用调和后的感知系统去引导思维,我们的行为才不会出现错乱。分析一切事物是否准确,关键在于我们感知系统中想念是否具有清净性而定。而这种事物的清净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性。简单的讲就是能够看透彻一切物质变化的真实性。思维虽然在运作过程中受想念的牵制,从而影响思维对外界的感受功能。但是,思维在运作中是与感知系统是同步进行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感受外界一切物象,皆是通过人体六根得以显示感受的存在。这种所显示的感受其实就是粗的想念。因此,粗的想念大部分来源于人体六根于外界所产生的诸多变化相。这些粗的想念只是原始动态下的浑浊形态,并没有经过思维认真清理。只是因人体六根对于外界一切物象所产生的肤浅感受,进入到思维当中暂时形成浮动影象。因其没有经过思维梳理,才显得浮动不稳。这些想念没有一定的归宿,故残留在思维当中,漂浮不定。使某些人的思维产生幻想、多梦、神志不清甚至产生幻觉。若善于运用感知系统中的清净想念作为指引,我们会清晰地观见思维当中漂浮不定的想念并进一步去梳理它们。让他们随着感知系统运转轨迹,在清净想念的带领下逐渐演变并熔融其中。

感知系统具有激发人体思维当中的辨别功能。但必须依借清净的想念作为引导。当你通过感知系统获得一种比较完善的辨别能力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进行有序的思维排列(调整)。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已经具备调节一切想念并善于自然去调配它们。而且,你会清晰地感知到你的思维内在空间会变得更加的平稳。我们就可以称这种思维运转状态为本然运用性。也就是你已经具足在平稳怅然的状态中去思考任何问题而不显得枯燥与乏味。若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精进,你便接近思维体系中的本然性。也就是人的本性纯美。人的思维当中一切想念皆具有生灭变化性。而调节这种生灭变化性的唯一物象,就是感知系统。没有感知系统的存在,思维内在一切想念原本虚无。正因为有感知系统的存在,我们人类才可以去感受思维当中一切想念所产生的情感变化。所以,感知系统是维持一个人情感空间成活的首要因素。若消除思维当中的感知系统,那么,我们人类的思维体系必将无存。如何运用感知系统获得人生最美好的快乐,必须清晰地认识感知系统中存在着的大量想念。舍其污垢想念,借用比较清净想念为我们思维进行无偿服务。让清净想念来冲刷我们的思维空间,这样,我们的思维空间就显得干净多了。正因为思维干净性,才可以显露出非常奇妙殊胜的景象。只要给我们思维建立一种无所执迷的信念,才可以使思维内在干净空间所显露出来的一切美妙景象稳定发展并为我们无限服务。我们只是借用思维当中比较干净的想念进行思维净化,而不应该执守其中,眷恋不放。否则,再干净的想念因为我们思维的眷恋也会生起更多变异想念,从而导致我们思维趋向迷茫和顽固。善用感知系统中的想念为我们服务,当获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时,这些想念理应舍弃不留。

我们所获得到的东西,最终也理应舍弃不留。只有如此,我们思维才显得轻松而怅然。若执迷眷留,必将给我们思维空间增加更多的重量,使我们思维最终导致疲软现象而变得迟钝苍凉。

思维与执迷分别相

思维之所以具有分辨事物好坏能力,大部分来源于外界有相物质或经历事件通过思维记忆系统累计起来形成的.执迷是思维内在想念相互交织,形成有识领域,因想念本身涵带眷恋因素,由于外界有相物质或经历事件通过思维形成记忆时,这些想念便在记忆系统当中逐步积累起来.使思维记忆领域残留过多的眷恋想念,导致思维内在分辨系统产生紊乱,被记忆系统当中的想念所牵制形成执迷.执迷所产生的动力源泉就在于外界一切变化相于思维当中的记忆相互缠绵所至.这些眷恋想念很容易麻痹思维内在中的记忆系统.因无正确干净的想念作为引导,所以使思维内在记忆系统中想念变得开始活跃并形成有识反映.在思维接受外界物质或某些事件时,思维当中记忆系统开始运作.由于记忆系统中眷恋想念具备反馈特性.故使思维当中的记忆系统通过眷恋想念快速反馈在外界,表现在外界行为上所形成的执迷举动.人的思维一旦被外界某些物相或事件所诱惑,其行为动态相完全取决于外界一切物相或事件,使原本就紊乱的记忆系统变得更加的迷茫.这种思维变化相所缔造的执迷心理,我们称为顽迷.人之所以眷恋外界某些物相或事件,主要因素在于记忆系统当中眷恋想念沉淀度太深之故.若运用正确的清净之念来引导,随时间逐渐延长,会慢慢改变其执迷心理.一切清净智慧可以消融一切污垢想念,这是不争的事实.

分别之心是人的思维当中记忆系统在运转过程中所显示出一切有相物质或经历事件,通过记忆方式反映在人的思维分辨领域所形成的有识感知,并通过有识感知,依借分辨领域边缘的”过相物质”(连接记忆系统与分辨系统并借助外界物相产生的对立想念)形成分别之心.也称分别之念或思维相对运转.过相物质(想念)具备系统隔离或收拢某些思维当中想念,形成一定排列程序或分离程序,起本身具有传导作用.使思维当中的记忆系统与分辨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连接而不出现物相模糊反映.但是,运用分别之心进行分辨事物好坏的性能,很容易使思维当中的分辨领域产生误差.主要原因在于思维当中记忆系统中想念来源或出入皆是外界物质或事件.这些外界物相本身具有无常变化性,故进入思维当中的记忆系统,难免不受污染,使思维当中记忆系统遭遇污染,自然导致分辨领域产生颠乱.因其眷恋想念本质有执迷现象,再加上记忆系统当中残留的大量前尘往事,由记忆系统与分辨系统之间所连接的过相物质,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所以,这一系列的想念运作,相互连接,相互反映,使分别之心在运转过程中与外界物相形成相对相,自然出现偏离性.

分别之心是制造执迷心理的重要因素.思维若不具有分别物相或某些事件的能力,那么,执迷之心就不可能生起.正因为如此,我们所眷恋的物质自然有着不同差别.而这些差别就是我们思维当中的分别想念在起作用.譬如深爱一个人,把自己对爱(情欲)的眷恋并有所付出,是需要选择的.不可能因为爱而去爱所有人.把自己对爱的寄托希望需要在选择过程当中锁定一种物象(人),然后再完全投入.这就是思维当中的分别想念在与外界发生反映时,由记忆系统当中存在着的眷恋想念显示在分辨系统中,并通过过相物质进行传导,然后再反馈到外界行为当中所作出的一系列行为反映.因起初对爱的苛求,这种苛求就是记忆系统当中眷恋想念的组成部分.在适当时间或环境才有所显露.爱的应变性能本身具备本能性和更新化.本能之中的爱,一方面皆是思维当中原始想念在人降临时通过眼睛,耳朵,身体等外在器官或内在器官以潜在反映逐步形成初级化的思维运作.由于其人思维发育与身体发育尚未形成与成年人同等形态,故在辨别领域,记忆领域等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本能性的爱,与生俱来就已经潜藏在思维当中.这种启用范围看似神秘,其实并非如此.人在蒙昧时代(原始)以及愚昧时代,思维系统在逐步进化.起初对所谓爱的追求只仅限在模糊当中.这是由于思维内在系统所储存的有相物质比较单一化.思维内在分辨系统尚未完善,记忆系统只停留在对外界物质接触过程当中通过简单思维进行简单储存.蒙昧时代的人,在进行思维运作过程中,都借助外界物质进行有相思考.由于接触外界物质频率增加,使思维内在记忆系统开始逐步完善,在记忆系统逐渐完善时,分辨系统自然出现.所以,原始人类对爱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通过某些完美语言进行的.而是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来简单表达自己对爱的苛求心理.但这种对爱的苛求,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并不知道这就是“爱”.原始人对于爱的无限苛求以至因爱而过度到神秘领域,这种过度化的进程就滋生了愚昧.正因为滋生了愚昧的存在,才使人类给爱的神秘增添了更多遐思.文明进程中的爱从此诞生了.因此,人类思维空间也是由蒙昧时代进化到愚昧时代再逐步过度到文明时代,是需要时间与自身完善,其间不排除因外界物质或经历事件,从中逐渐积累.若外界物质或某些事件强制一个人形成被动接受,那么这种人的思维就会展示出机械式.若外界某些物质或事件使一个人随意接受,那么这种人的思维就会显露出愚昧式.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明白,任何外界物质或某些事件都必须经过思维进行梳理,然后再以行为方式展现在实际生活中,避免机械式思维运作以及愚昧式思维运作.爱的更新化必须借助思维当中记忆系统与分辨系统进行整理然后再作出反映。若善于运用思维当中清净的想念作为过相物质,那么分辨系统就会作出更加准确的抉择!

生命与变化相

主宰生命质量的物质是智慧与饮食.智慧是无形物质,具有净化内在思维的功能.智慧可以促使人的生命趋向完美化,清净化和善意化.而饮食是有形物质,它的作用是供给人体营养,增强人体各部分组织功能使其正常运转.饮食可以保持生命长久运转,具有延续生命感知的功能.但生命的体态随着时间逐步延长从而逐步衰弱.生命的存在价值也许是在人生一瞬间中某各值得珍惜的记忆事件当中才得以展示.一个人的年龄在生命历程当中扮演一种过客.我们不可能整天都关心我们的年龄.只有在我们经历人生种种坎坷,饱经人生沧桑时,随着人生经历逐渐增加才会真实感受到年龄如此快速地蔓延.通过人生经历过程中的种种生命相量(物质或事件参与量),我们不难发现,人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体现在感知事件当中,完全取决于生命相量的运动.

生命与变化相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连接.我们去感受外界物质的存在,是通过生命体态当中的听闻、视觉、嗅觉、味觉、触摸、意识等变化相。这些变化相是维持生命进行正常感知。外界物质是否真实存在?若没有这些生命体态相作为辅助引导,恐怕很难给外界物质存在性一个准确答案!我们知道物质与生命同样具有无限运转功能。而外界物质本身是否具有可觉功能,这不是一个仅仅凭借生命存在的所谓条件来决定的。人体之所以能够产生运动,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而外界物质产生运动,不仅仅是自身能量,也不仅仅是凭借外来某些物质产生磁场(包括各种光波,声波,地质性震波等等)现象。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是谁在运动’?我们知道外界物质存在性,也认可自我生命存在性。那么,物质之所以存在,是谁在认可?它们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我们生命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这些诸多疑惑存在方式又是谁在主宰其运转过程?一切的一切皆是我们思维在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时所产生的有相疑惑。这些疑惑的发源地就是我们的思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不断去了解外界物质,才会不断培养我们思维使其进一步完善,才会通过疑惑促使思维更加发达。这就是思维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相生命,也是生命质量存在的先决条件。这一系列思维运转过程,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无形物质,那就是变化相(想念)。外界物质能够产生变化,必须通过生命体态相进行感知,然后运用思维变化相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认可。才能够知道外界物质变化的真实。如何正确运用思维变化相来判断外界物质变化的真实,是非常重要的。若运用思维残留的诸多不健康想念进行判断外界物质,它的准确性可想而知。思维变化相大多是通过生命体态相,首先以记忆积累方式储存在思维当中,然后通过分辨系统以暂时认可方式进行排列,其间通过思考(整理记忆中的累计相)、分析(调整记忆相并进行有序排列)、判断(通过调整,排列后,再排除相互不必要的记忆相并产生新的认可因素),运用(这种新的认可因素就是比较贴合实际物质的本质性)、反馈(通过运用新的认可因素,若与外界物质产生相互排斥,再反馈到思维当中进行调整)、精炼(更细致的思维扫描)、形成系统化(更加精细而且具备一定稳定的准确程序),再运用(科学运作程序)。最后,我们才会真实认可或接受外界物质真实存在这一事实。

我们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主要意图在于不要过于眷恋一切物相。因过于眷恋物相,会导致贪迷之心,于生死当中无限烦恼。物质真实存在,运用科学观点,的确是这样的,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运用它们(善用,会用),这是最重要的。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有不同的说法。但生命存在的真实价值,就是要深刻剖系自我的内在。然后善于挖掘思维内在运转规律,并通过真实体验与运用,把自己觉悟到的人生智慧的真谛无私奉献给那些迷茫忧愁伤感厌世的人而最终报有无所求之心。这就是平等心智(思维平等运作),也就是开篇所说的“世界与你一样同等美丽”!

变化相,也就是物质本身或相互之间不具备永久稳定性。舍离物质变化相,其主要目的在于无所眷恋一切物质。因过于眷恋物质,自然会滋生贪恋之心,犹如月影、弥露、闪电或海市蜃楼等美妙的自然现象。瞬间所产生的奇妙景象,我们可以站在观赏角度去看待它们,但无须迷恋其中不放。因知道这些物质具有无常变化性,没有一个可持久永存的物质。自然在心底建立一种无恋于外界相的稳定心态。物质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对于它们存在是否具有持久性,读者可以自己去思考。我们可以直观去体验或接受这些变化相,但于中尽量不要执迷就是。我们不可能远离一切变化相,这是不现实的。若强制自己去远离变化相,必然会给自己心理制造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若运用不当或执迷其中,必将导致思维紊乱,精神出现异常。

压力是动感变化相,也称有相形态。其主要来源就是外界物质或某些经历事件以及内在思维想念。动力是动感无形变化相,也称相对形态。其主要来源在于外界物质或某些事件产生压力时形成的刺激力量,促使自己因有相压力逐步转变成无形动力。这是一种实际体验方式,当把这种实际体验方式转变到思维当中,就会形成一种信念力量来指引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也是人生生命里程当中不可欠缺的精进风度。

于智慧同行,你将不负于生命给予你一生的感知。我们需要外界一切变化相来为我们思维服务。但我们不会因为外界一切变化相而执迷其中。因为我们懂得了生命真实运转,就一定存在物质相互或自身产生的变化规律。我们要运用科学理念来看待物质变化规律,通过物质变化规律来调整我们思维运转轨迹。因外界变化相来真实体验我们思维内在想念与外界同等无常运作。从而使我们思维不再变得枯燥,反而因外界变化相真实觉悟自我。同等无常,于无常中同等无执!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智行,也是生命在无常运转中产生的完美体态。

思维与助缘心

所谓助缘心,指的是人体六根针对外界变化相所起的“可视度”(事物或物质的体态、气味、色彩、声响、冷暖之间的反映以及因事件变化过程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思维中的想念是缘心的来源地。苛求想念,贪恋想念,执着想念以及渴爱想念是缘心生存的资粮。思维想念犹如虚空中星云一样,变化无常而且具有无限空间。缘心也是如此,因思维想念生成缘心,依皆外界物质或事件组合成型,使生成心与外界产生反映,形成一种助缘分别,这就是助缘心的本质。缘心生成自然是需要条件的。这种所需要的条件必须借助外界事物与内在思维想念形成一致特性时,才得以展露。这就是助缘心的简单形成过程。思维中的苛求想念必须在人体六根与外界事物的刺激下,才有所显示。当思维中想念组成部分表现出稳定不易起伏变化时,助缘心就会随这种现象也同时表现出稳定不易因外界事物产生起伏变化。这种稳定中的助缘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思维。若思维中想念组成部分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并且伴随起落变化,那么这种助缘心就会同时表现出巛(chuan)动。这种不具备稳定性的助缘心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冲动感。我们明白了缘心的生成条件以及存在特性,也就不难明白“助”的存在意义。其实,“助”的存在起决定性的,还是外界事物。好似我们所说的,一切想念,若没有外界事物或物质作为陪衬,我们是不会在思维当中生成诸多缘心的。譬如,当我们用眼睛看见外界丰富多彩的有形色相时,我们思维当中存在着的眷恋想念就会被激活,形成有识感知。眼睛作为助缘,起传导作用;外界有形色相,起展示作用。思维中眷恋想念起主宰作用。当眼睛直接观见外界色相,因外界有形色相的展示,再通过眼睛传播到思维当中,这些缘相因进入到思维当中,从而激活了思维当中潜在的眷恋之念,于是,就开始形成有识反映。我们在前面的篇幅当中详细介绍了潜在着的眷恋想念,存在于思维体系当中的有识空间之中。它们的潜藏深度非常隐蔽,只有在外界物相的刺激下,具备一定激活条件(缘)才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有所展露。这种展露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展露形态,通过行为作出一定表露,就是我们所要说的“缘行相”。外界物质犹如虚空中的星系,是无量的。助缘心自然也是无量的。能够抑制助缘心蔓延的就是我们思维当中比较清净的有识想念。例如:正直之念、善良之念、宽容之念、豁达之念、不为外界所动之念。这些干净之念皆具有抑制缘心蔓延功能。比较清净的有识想念,其原始来源地就是我们未曾动摇的无形之真心。这种真心不参与物质变化,不参与事件变化。也不因不参与而自身有所变化。是无形的,但又存在于物质当中。惟有通过比较清净的想念才得以显露。一旦有所显露,我们的助缘心就显得非常虚渺,近似虚无。在这种清净的想念指引下,我们所接触的任何物质形态,气味,色彩等因其清净想念作为引导,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眷恋之心,于自身或他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借助外界物质或事件形成的有识思维,我们就可以简单称为助缘心。我们可以依借助缘心来引诱我们思维当中不健康的想念,运用助缘心来激活我们思维当中潜藏着的清净想念,让这些清净之念尽量占据思维大部分空间为我们服务。促使这些清净想念来洗刷我们思维空间当中的尘垢,让洗刷过的思维空间与我们行为形成一致清净性。当心有所缘外界物质或事件,就会生成有所恋之心。有所恋之心自然粘连更多的贪欲,也会形成更多的思维尘垢,这些尘垢就是滋生烦恼的源头。若不善于发现其中的运作规律,不会运用清净之念来对治,那么,我们思维空间就不可能得到清理,以至让那些缘心占据思维大部分空间,犹如乌云遮盖了天空,显得那么的黑暗与迷茫。

因其助缘心的存在,我们才可以真实体验到烦恼的痛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知道这种烦恼绝对不可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人生,于是,我们就会想别的办法来对治它们。这就是思考。用什么最好的方式来消除这些烦恼?让它们不再困扰我们?这些思考方式所产生的疑惑,这种思考中的疑惑就是在激活我们清净的想念。我们把这种思考方式称为“思维修”,也叫作“觉知”或“醒悟”。当你学会了这种方法,并且能够有所运用,你便已经获得到了去向幸福的捷径。

因此,明白了思维与助缘心之间的关系以及运作规程,我们才会为此而不迷茫,我们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来指引我们。人生就不会显得那么的乏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场沟通有障碍,不受人欢迎,是性格内向的原因吗?
赵老师分享
要提高思维格局应该看哪些书?
你没懂的上古文明.周易50/鼎颠止
态、势、感、知与时空、关系
活在当下(十六)空间能量无处不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