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嚣世语》之《性相对立学》续(二)――鼎然

2009-02-17 16:22

思维与尘垢

人的身体若常时间不洗,会滋生让人不适宜的气味.不仅仅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因为我们需要与外界人事打交道,自然难免产生让他人不适宜现象.人体外表非常重要,也就是人的外在形象是交际第一面临的客观现实.给人一种形象上的和谐,稳当,干净,会让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看法.有益于自我在交际方面顺利发展.人的外在形象是需要展示的,这也是一种美.好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开始着重打扮自己,尽量博得他人对自己的青睐,甚至因外表靓丽而展现自我个性或突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外表形象是否显得自然,豁达和整洁,不仅仅是一种展示,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相互的尊重.这是人际关系必不可缺少的准则.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学.思维内在也是如此.若思维内在诸多想念本身涵有尘垢,那么,思维内在空间就会滋生更多的不和谐因素,它们相互之间杂乱交织,不仅仅危害自己内在清净,也同时会危害他人利益.思维当中的尘垢世界若不需要清理,更多的贪欲执迷想念会飞速蔓延并发展成为更多的尘垢想念,影响自己思维内在空间,显得更加迷茫更加杂乱.具备良好的思维空间,不仅仅有益于自己,也无损于他人.

思维空间当中的尘垢按蔓延特性分为七种递增想念:一是苛求想念;二是贪欲想念;三是自傲想念;四是自私想念;五是分别想念;六是疑惑(迷茫)想念;七是孤僻想念.这七种想念占据思维空间绝大部分.苛求想念来源于外界有形物质.大多都带有色相因素.苛求想念的特征就是无休止地有所追求,其间涵带幻想,因其追求外界色相,故在自我思维当中形成迷幻现象.容易让人产生颠倒心理,易被外界色相所诱惑,失去自我准确的判断能力,最终因外界色相执迷其中,形成思维膨胀欲,以苛求想念作为中心继续蔓延在思维空间当中,形成递增并沉淀其中;贪欲想念是由苛求想念以递增方式所沉淀下来的尘垢组成.其特性坚固不易散失.因其沉淀时间较长,自然形成比较坚固的无形想念,分散在思维空间当中,并继续蔓延.在外界色相的刺激下被激活并有所展露.贪欲之心可以让思维空间产生膨胀,促使贪欲想念发生反映以递增方式继续沉淀;当贪欲想念获得一定满足空间时,就会滋养自傲想念的出现.所以自傲想念来源于贪欲想念沉淀后的连锁反映所形成的膨胀相.自傲想念的特性就是当获得物欲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自我迷醉.这种自我迷醉起主导作用的就是贪欲想念在指使.因其自傲想念依附在贪欲想念之中,必须在贪欲想念的资助下才有所表现.所以,当一个人获得物质上或某些事件以及其他名利上的满足时,就会表现出自傲心理.自傲想念可以导致一个人思维产生过激,一旦失于外界所满足的物相,容易滋生阿Q精神障碍。有自蕾自吹现象。会让人产生厌烦。而自己未曾觉察到这种错乱心理现象,故迷醉其中。自傲想念若继续蔓延并有所沉淀,就会滋养出自私想念。自傲想念存在同时伴随自私想念一并出现。自私想念的特性就是占有欲过于膨胀,导致侵占心理出现。容易让人形成所谓的吝啬。这种自私想念一旦无所遏止,就会繁衍出更加邪恶的占有欲,在占有欲的操纵下形成更加膨胀的贪欲与自傲,不仅有损于自己,也有害于他人。这是一种心理弊病,也是思维产生紊乱的先兆。

分别想念的产生是由苛求想念、贪欲想念、自傲想念和自私想念组合而成。犹如人的头皮与颅骨之间形成的隔膜一样具有分割现象。一切思维边缘的想念(包括前四种想念)一旦成型,就会形成思维隔阂。这就是分别心。也称分别想念。分别想念又延伸一切边缘想念,使这些边缘想念有其发挥余地并展示它们存在价值。正因为有分别想念,才会形成辨别领域。若运用正确干净的想念来引导分别想念,那么,人的辨别领域中的分辨系统就会处于系统化并作出有识反映。若分别想念没有那些良好的想念进行疏导,就会产生杂乱和迷醉。表现在行为当中,就是以假误真,以好当坏,错乱颠倒,迷于享受,误以为乐。最终是可想而知的!当分别想念产生错乱,使其思维空间当中的边缘想念形成饱和现象时,思维体系中的清净想念会从深层空间中被激发出来,使人容易产生疑惑。这种形成的疑惑方式容易滋生反省。七种可以影响人思维内在空间的尘垢,本质上就不具备清净性,相反最易给思维空间制造无形压力,让人执迷无觉,身陷其中而痛苦无奈。若善于运用正确清净想念进行过滤,思维空间中的这些尘垢就会在清净想念的“感化”下有所更新。另一方面,思维边缘中的一切想念相互之间皆具有连接作用,因其相互连接,故会缔造变异现象。这种变异现象必须在边缘想念产生渗透后并有所沉淀才会出现。

人体外表尘垢可以看得到。但人思维当中的尘垢,没有一定清净想念的指引,很难发现。有形尘垢可以借用其他清理工具是比较容易清除的。无形尘垢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进行洗刷。所不同的只是这些工具都是无形感知。运用无形感知作为“探源”,通过经历,体验并借助有益知识作为参考,依借外界事件作为感知供给。然后进行觉知(内观)并有所领悟(通达事相并会有所善用),再生成智慧(真实之心所照之光,简称智光),才能够进行思维洗刷(智无障碍)。有的人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的人也许在很短暂时间范围内就可以作到。这和每一个人的“觉知生成相”(经历、感悟、环境以及知识和遗传基因等)有直接关系。人的知识多少与产生执着性并非是所谓的正比关系。相反,拥有知识比较丰富的人,若善于运用,固有的知识模式就会变成有识领域中的清净相念(有相之念,本质清纯),并利用这些清净相念来开发原始心性,形成具有系统化、稳定化、真实化、清净化,科学化的理念,为大众服务,岂不更具有实用价值!

没有科学知识,你将寸步难行!没有识别事物真假能力,你将迷茫而踌躇!不善于挖掘自我内在的清净,你将无真实自由可言!知识,识己着,真知也!

美丽与丑陋

形态构造是否具有和谐性,是展示或延伸美丽存在的外在条件.人对美丽存在的标准都有其不同看法.美丽本身不具备单一存在性.必须依借外界某些物质作为陪衬才得以存在.正因为有了物质形态的相对衬托,才能够表现出美丽本身的动感形态.而这种外界物质的陪衬就是丑陋.相反,没有美丽作为陪衬,丑陋也就不可能展示其动感形态.两者相互陪衬,相互衬托,才可以展示其不同形态上的动感变化.我们称这两种物质为”二相”.我们对于美丽自身存在的认可完全取决于丑陋.若没有丑陋存在,美丽就不可能表现出自身浪漫的形态.相反,若没有美丽作为衬托,丑陋也就不可能表现出其自身的存在形态.人们对于物质外在形态是否具有和谐性,也就是从二相相对衬托中才能够有所辨别.那么,美丽与丑陋是否真实存在?也就是说,美丽与丑陋二相是不是具有真实性?我们需要运用思辨逻辑进一步进行剖析.

当某个个体(人)长时间接触某些物质形态,处于习惯性时,这种物质形态对于个体(人)显得非常不在意,也没有新奇感.当个体在接触与他不习惯的物质形态时,他就会显示出新奇感.并且借用这种新奇感来进行自身装饰.这就是萌芽时期的美丽信号.而新鲜事物的形态同样随时间与接触过程中也会同样复回到起初的习惯性.自然也就会丧失其初期感受的新鲜.因此,人在接触不同物质形态,与他身边物质形态长时间接触时,物质形态对于他而言,也就不具有吸引力了.这种不具有吸引力,只是存在于个体长时间接触这种物质形态所形成的心理麻木感.一旦离开这种物质一定时间,再复回时,也会同样生起对这种物质起初形成的新鲜感.从这些复起的新鲜当中进行思维变异以便更加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美丽信号.这就是感受美丽的原始动态变化心理.从这两种不同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美丽存在的原始条件有三种:一是对物质形态形成的新奇感;二是在接受物质形态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感受;三是通过接触物质形态形成记忆时所展示出来的形态对比.这三种条件一旦有所成熟,物质美丽的延伸形态就会自然地显露出来而被大多数人认可.尤其是人体外表特征.而人们对于美丽欣赏的存在价值也取决于社会文化与环境以及思维进化所决定的.所以,美丽的形态构造是由物质形态(曲线)所展示的.而人只是去发现(欣赏)这些物质形态对于自己是否具有审视价值而已.而物质形态本身也不具备稳定性.随时间或环境以及人的思维感受而发生不同变化.因此,美丽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性.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其实,美丽不是由物质本身而决定的.美丽形态的和谐性,完全由人的思维所建立并有所展示.物质形态只是作为形态展示,而人的思维感受才是主要因素.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有所领悟:美丽本身是虚幻的(思维变化特性).因她不具有稳定性,时常在变化(物质变化的自然特性).而人的思维感受是显示美丽的唯一方式.一个人的内在(思维)若包涵善良,清慧和无邪.那么她对于外界物质形态是否美丽或丑陋,应该是平等对待的(不因为物质形态的美丽而痴迷,也不因为物质形态的丑陋而厌烦).在她的心目中,两者本来无别(对于物质形态不眷恋也不反感).若一个人内在贪欲肆起,邪恶不断,在他心目中,美丽与丑陋就有分别.适合他的物质,就认可是美丽的.不适合他的物质,就强烈排斥甚至进行摧残.他把适合他的丑陋当作美丽,把不适合他的美丽当作丑陋.思维因含杂太多的杂念,故使思维感受外界物质形态出现颠迷.

一旦人对于外界某些物质形态感觉适宜时,由原始记忆逐步积累就会形成有识认可.譬如:认可红色就是美丽的,黑色就很丑陋;认可身材纤细的就是美丽.身材粗壮就是丑陋;认可高大的就是美丽的,瘦小的就是丑陋等等.这些有识认可皆是通过思维记忆积累(或遗传基因)进行对比所反映出来.所以,美丽与丑陋之间如何去认可,取决于思维当中的记忆感受(也就是思维适应度).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物质形态,因其思维记忆没有储存此类信息,故表现出新奇感.一旦这种新奇感与思维记忆相互反映,产生适宜度时,这种新奇感就会形成思维认可,出现美丽信号.相反,一旦这种新奇感与思维产生不适应时,就会表现出丑陋信号.当复起这种新奇感时,美丽与丑陋信号就会在思维当中出现清晰反映并做出准确选择并有所表现.所以,美丽与丑陋产生的源头,只是因物质形态作为展露,而思维感受才是制造美丽与丑陋的主人.善于发现主宰美丽与丑陋的“主人”,我们就可以运用思维相互转化。不要被外在表面物质形态所迷惑。不至于让你因为外在漂亮就心情愉悦而外在丑陋就厌烦恐惧。

人,没有外在形态上的丑陋与美丽之分。只有思维当中存在的一切清净与邪恶想念之分。若思维豁达、直爽、清纯。即使她面前站立一个非常“丑陋”的人,她也不会产生蔑视,厌烦和厌弃。若一个人思维存在贪欲、自私、高傲和邪恶。即使他面前站立一个非常美丽的人,他也会产生轻视,讥笑甚至因嫉妒作出伤害行为。一但长时间接触丑陋的东西,你也会逐渐发现这些丑陋的东西其实原来很美。这就是因为你的思维当中起初不太“美”的想念在你的思维当中清美想念“感化”下形成的。一个人思维当中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健康想念与健康想念,是否从思维当中善于发现有价值想念并为你所用而获得最真的美丽信息来为你人生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外表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丑陋作为陪衬才有所显露。这个世界若没有丑陋的人,那美丽又从那里出现?相反,一个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有美丽作为衬托才得以显示。若这个世界没有美丽的人,那么,丑陋又从那里出现?若能够善于运用相对思辨进行思维梳理,那么,美丽与丑陋在你心目中,岂不一样平等!美丽与丑陋相互之间谁缺少谁?谁又能离开谁?(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恋,才反衬出了人们对于美丽与丑陋存在的平等认可).这种平等,就是觉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别人形态丑陋而去轻视他人甚至去笑话他人了。

善良与邪恶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好人的存在,就绝对不会衬托出坏人(简言之意为坏人也不存在).相反,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坏人的存在,就绝对不会衬托出好人(意同上).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都是好人.希望这个世界都是好人的人,必定是站在好人行列当中.正因为这个世界有少数坏人,才缔造了善良的出现.也因为有善良的出现,才造就了邪恶的影子.而善良与邪恶都是表现一种行为上的举动,因行为举动来影响这个社会,使社会中大多善良群落为了保全自身利益以及群落与群落之间的利益而产生的相互辅助.其目的就是捍卫自己与群落之间或群落与群落之间的切身利益.而邪恶群落是以占有欲为目的来掠夺或戕害善良群落中的财产(包括物质、名利、肉体以及其他)。邪恶群落很少付出自身辛勤劳动。总想通过掠夺方式来获得他人财产为己所享。根本就不考虑受其伤害的善良群落中的个体感受以及群落整体感受。当邪恶群落占有欲望达到膨胀地步时,就会激起善良群落整体的反抗。于是邪恶群落由起初的公开化逐渐转变为隐含化。邪恶群落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善良群落的逐步壮大,使整个世界发生了改变。而邪恶群落虽然不再扮演主角,但是他们的群落势力却以隐含方式逐渐在侵蚀着善良群落中的个体。若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善辨的思维,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教唆品并为他们无偿服务。这就是某些所谓的精神导师打着所谓的善良旗号进行隐含侵蚀。他们的目的无谓就是获得自己想要获得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而已。如果我们分辨不清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就很容易被他们所利用,却终无所觉。

善良的特性分为三种:一是不以占有欲为目的获得自我满足;二是时常关爱他人,所做行为稳定不变;三是信念清净,所行之念毫无杂念,于行之心平等无别。邪恶的特性也分为三种:一是以占有欲为目的,假借所谓的品质修养,来获取他人的信任,随后进行自我掠夺为目的;二是品行暴躁,内心赋有报复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社会不满并进行有目的教唆他人进行犯罪;三是贪欲之心强烈,只图享受不求进取,好吃懒坐,心态不正。真真善良的人,应该具备五种功能:一是思维清净,并善于运用清净思维进行有序思考;二是能够辨别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上或行为上出现的不同迹象并进行有序分析;三是能够经受起外界各种诱惑而保持内心不动;四是能够坚定信念时常不变;五是生活俭朴,生活方式稳定不变;六是思维灵活,性情豁达,乐于助人而无私心。通过对善良与邪恶各自的特性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善良与邪恶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的私心应该是由原始物种遗留下来的原始本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改变的掉。而善良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善良的(相反邪恶的人未必就一定是邪恶的)。由于社会进步,各种外界形态物质或事件在逐渐影响,难免受其牵制而伦为他列。但是,善良的人一旦获取思维上的善辨能力,我相信,任何诱惑也不可能影响你。这需要我们善良的人要不断完善自身思维。使我们思维拥有更多智慧来作为前进力量。这种智慧力量是无量的,可以摧毁一切邪恶侵袭。“他”就是清净无染的想念组合而成的思辨。

善良的人一旦伦为邪恶群落,很难脱离其间。而一个邪恶的人一旦被善良所感染,其改变程度远远大于一个原本就善良的人。他们对于社会所做的贡献完全可以超过原本就善良的人对于社会所作的贡献。经历大海汹涌的人,总比那些喜欢观看大海进行遐想的人要刚毅的多,坚强的多。因为他们懂得,不经历人生挫折的人,不靠自身努力去奋斗的人,永远都是脆弱的。而一个人的善良,也是如此。真真聪慧善良的人,是敢于迎接社会各种复杂事件,于中保持内心稳定不动。这种稳定,不是与生具有,而是在人生经历当中不断思考,不断体验,不断觉悟而得。善良与邪恶之间,并不遥远,只是一念距离。这一距离一旦有所成熟并与实际行为相互融通时,就可以直接显露你所处的“位置”。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善良与邪恶之分。正因为人的欲念肆起,相互之间产生争斗,于是,就促使这个世界逐渐开始产生变化。人与人之间也自然形成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理障碍都有各自的密闭空间,很难透露出他们真实之心。但是,我们相信,有邪恶的存在,才促使善良进一步的完善。邪恶是一种无形压力,需要善良来减压,才会显示出人与人之间那种清美淡然的人情风度。

善良与邪恶之间是相互存在,又相互牵制。人们生活在善良与邪恶之间来回窜动。好多人分辨不出那是善良那是邪恶。对于自己关心的人,他们可以认可是善良的。一旦依恋这种关心成为贪恋,于是一个原本就善良的人很可能因为他的贪恋而成为邪恶的帮凶。若一个善良的人用他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长时间不停止,很可能促使受帮助的人产生依恋心理。这样也可能使其受帮助的人变得懒惰,无所事事。真真善良的人,会把握一个“度”字。若运用善良不妥当,那么这种善良就是愚昧。若一个‘善良’的人对邪恶产生恐惧,那么你就不是真真的善良之人。充其量你只是善良陪衬的浮影而已。

一旦你思维当中参杂邪恶的想念,若不善于及时用清净的想念进行清理,你最终会成为邪恶的傀儡。

人,不是因为外界某些物质或事件被打倒,而是因为自我内心当中残留的过多贪欲之念而被打倒!这就是从相对思辩当中获取的觉悟。

贫穷与富贵

浮影幻梦的贫穷,大多表现在物质方面.而欲影弥露的富贵,大多也表现在物质方面.人对物质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精神富裕的追求.衣着华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外表简陋,代表一个人的贫穷与落魄.对于外表无限追求的现代人们,已经形成了无法阻挡的欲望城墙.人的贪欲,造就贫穷与富贵.人的分别之心主宰贫穷与富贵.而贫穷与富贵不仅仅表现的物质的多少,还表现在精神上的困乏与消沉.贫穷与富贵是相互陪衬相互繁衍,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因有对物质无限追求的人,就一定会衬托出对精神无限追求的人.有贫穷,就一定有富贵.而贫穷与富贵两者无法脱离,于是,这个社会才有发展,才有精彩,才有竞争中的失败与成功.不追求名利得失的人,他对于贫穷与富贵并不显得那么在乎,而且看得非常淡然.因此,他活的比较快乐.因为他内心没有多少执着追求的欲望,也就自然地减少了追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压力.对物质名利无限眷恋的人,他的人生过程注定是坎坷的,劳累的.虽然他在追求这些东西过程当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值得回味,也因为他在追求过程当中,因这些所追求的东西而学到很多人生经验,但是,却无法阻止他追求欲望的进程.于是,他会变得更加勇猛,更加执着.这些强烈的追求因素已经无形地为他埋下了更多的烦恼.我们所追求的任何东西,最终也未必一定归己所有.正因为我们看清楚了一切物质没有恒久性,于无常中生起变化.而我们需要在追求它们过程当中获取一定人生觉悟,这才是我们最终意图.我们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并非就是我们最终目的.因为人的欲望贪恋之心永无止境.于是,贫穷与富贵就永远存在.

贫穷与富贵,建立在物质当中,具有一定的“准量”(实际质量)。但贫穷与富贵在物质追求与获得甚至失去再追求的过程当中,却没有一定始终性。因此,贫穷与富贵两者在本质上而言,具有重复性。贫穷在重复过程中一定参杂对富贵的追求。相反,富贵在重复过程中也不一定不趋向贫穷。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显得非常有规律。如果没有贫穷来作为陪衬,富贵就不可能得以存在并为此而显示出自身的存在价值。这种现象可以证明贫穷与富贵在原始起点本来是一体的。也就是不存在划分,也不存在组合。一体为平等,而平等就是无别。贫穷与富贵滋生地却存在诸多可以促使两者形成的有形贪念。这种贪念就是缔造贫穷与富贵生成的资粮。这是从佛学角度进行阐述。从社会原始发展观而言,人对物质无限追求,因其所追求的数量,在相比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贫富差别。也就是数量多少而定,以至衍生出所谓的贫穷与富贵。从哲学角度而言,贫穷与富贵,因其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或共体与共体之间产生的矛盾(层次差别)所至。从心理学而言,只是针对人的心理满足与实际物质需求是否形成正比关系而定。这几种观点都不完整。其共同点都是对物质“量”的阐述。我们从禅学与定学观点进行分析,也许更加接近完整诠释。

先从禅学进行分析:心不起念(贪念)时,人的真实之心(思维)依旧运作(所显之物于心无别),而且从表面而言,与一般人无别。但内在思维运作可不受外界所牵。若心起念(贪念)时,人的真实之心也依旧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因带有贪念,故易被外界物所牵。因此,当心不起贪念,所“得”一切名为真富贵。因其富贵从清净而显,因清净而“得”,此‘得’本质琉璃透亮,胜过拥有一切可见物质。相反,当心起贪念时,所得一切因贪所显,故与贪同体,易被外界物所牵,无恒久性,时常变化其中。即使多得他物,因其贪欲指使,丧失内在稳定,无自由可言,故又称真实贫穷。

再从定学进行分析:心不因外物所动,也不因内净而扰。有觉知物相变化,于中无动。有知觉内念运转,于中也依旧无动。不起内想,不随外行。恒久如一,名为富贵。心若不因外物而动,但因内净而浮。虽有觉知物相变化,但起动浮落皆依于内动。所显之心漂浮不稳,故称为贫穷。运用禅学与定学在解析贫穷与富贵时,已经超越了文字束缚.因人思维趋向单一性的物质形态以及对物质感触形成习惯性,促使思维程序落于老套(贪欲习性).所以,很难接受禅定观点,甚至很难理解或明白禅定当中的清妙义理,使人们对于禅定学处于被动接受.这就是禅定学不易被大众所认可的真实原因.

人都喜欢认可比较简单的观点.对于复杂的观点,使人产生疲劳或消极.物质上的欠缺,可以导致一个人精神出现消沉.物质上的富足,可以激发一个人精神上的活跃.从这两种形象观点我们可以延伸其更加简单明了的道理:简单清淡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完美的富贵.复杂劳累的生活其实就是贫穷.因劳累而产生富贵的人,对于精神需求更加强烈.相反,轻松获得物质拥有的人,对于生活却更加糜烂.这样,便于我们能够接受并从接受当中产生对贫穷与富贵之间的运作理解.我们衡量贫穷与富贵,需要一种标准作为指引,才不会出现偏差.真诚是打开富贵之大门;坚强是保障富贵之盾牌;聪慧是赢得富贵之力量;淡然是维持富贵长久不衰之灵魂.而勤劳(包括节俭)便是积累富贵长久递增的保障.富贵与贫穷在修空者看来,本来无别,本来一体.于一体中尽显虚无.于虚无中展转运作.无起无落.因一体本质无别,故可显也可不显(绝地性,也称透亮运转,不带有分别心理).富贵不是凭借物质来作为装饰.贫穷也不是因为贪求物质需要来进行索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界的主人,也都是世界中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个体都具足富贵.只是个体与个体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辅助.尤其是单一个体,更需要自我净化.以其清净思维作为首要目标,来真实去感知这个世界存在着的一切物质.当一个人索取的欲望产生膨胀,他的自我必将走向贫穷.虽然他可以向别人展示物质上的富裕.当一个人内心清净无求,虽然他的外表依旧贫穷,但他已经是最富裕的人了.

谦虚与高傲

谦者,静默而沉稳;虚者,宽广而含摄;人需要谦虚,不仅仅是自我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有识世界存在着的一切未知领域报有诚实的探索态度.谦虚浮衬高傲,而高傲又复显谦虚.在两者相对衬托的基础上,才可以演义出人生沉浮的精彩.谦虚只是依附在某个个体之中得以显示.谦虚的由来,是思维进化的产物.是对事物相对变化过程中所觉知到的心理反映.它的本质形态只是由思维体现出来而已.高傲也是如此.人往往把高傲归列到贬义行列.而把谦虚归纳到裹义行列.但却不知,高傲的出现,才使人真实地体会到了谦虚的美丽.正因为有了高傲的陪衬,我们才有机会对谦虚进行雕琢.相反,我们认可了谦虚是一种美德,才能够真实地去完善它从而贬低高傲.世界上每一种物质都有它独特的彰显魅力.谦虚也不例外.一旦人学会了运用谦虚,就会明白谦虚内在的无限美丽.而大多数人只是对谦虚的片面了解,但很少有人会善于运用它.我们学到的任何知识,并非就是用来炫耀的.我们所学的任何科学文化,其目的就是运用.如果一个人的文化再高,若不懂得实际运用,与无知本无差别.相反,假设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用他实际生活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灵活地用到现实当中,那么这种人可以堪称能力之人.

一个高傲的人,自我满足的自私心理非常强烈.他不懂得运用对比学进行自我审视。譬如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显得非常渺小;人类与地球相比较,人类显得非常渺小;而人类中的某个个体与整个人类相比又显得不堪一击.那么,一个高傲的人若有目空一切的心理,岂不犹如一只蚂蚁与大象相比时的这种对比力度,显得多么的脆弱与无助!因此,高傲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不如谦虚运用的长久.若一个人自认为“我”是凭借“我”的能力来炫耀,这种高傲是客观存在的,本来无可厚非。如果再用谦虚来装扮自己,犹如一个人身材非常苗条,但若再用比较协调的色彩合理装饰一下,岂不显得更加美丽!

谦虚是一种遏止人类中的某个个体野性蔓延的良好药物。懂得运用谦虚的人,他必将拥有智慧。肆意用高傲来炫耀自己的人,他必将拥有愚昧。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让人不喜欢的“物相”来陪衬出值得人们喜欢的“物相”。但是,只要人类中绝大部分人认可某些物相的真实存在并以此为快乐,或寄托或希望或赞赏,就很难改变得掉。这就是人类的“共性认可链”。谦虚与高傲当然也列为其中。最纯美的谦虚,应该是思维清净,其思维容量的清净度与平等可以相媲美。最逊色的高傲,应该是思维产生颠倒,导致行为出现紊乱。其颠倒能见度远远低于视觉范畴。而谦虚在运用过程当中,也不能出现过度。否则,这种过度谦虚完全可以滋养愚昧。如何把握谦虚的运用尺度,与你实际经历中的事件有直接关系。

高傲的特性皆是依“我”为中心进行辐射炫耀。由于自我思维产生轻浮,使其轻浮想念形成膨胀感,当与外界某些事件形成统一时所显示出来的形态反映。因其在物质或名利或知识或经历(也称为自身优裕感)当中获得一定的自我满足感后所表现出来的排他心理。高傲的人,容易滋生愚昧。其主要因素在于思维趋向外界物质等名利享受,使其沉迷其中而丧失了心态的稳定功能。高傲的人,思维中的轻浮想念呈现出膨胀形态。由于思维中轻浮想念的膨胀,遮盖了思维当中的清美想念,被这些轻浮想念笼罩其中,表现出双重影象。促使自己(高傲的人)无法看清楚自己本质的清美,导致自我意识出现模糊,从而形成行为上的错乱。其症状表现为轻视他人,讥笑他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症状目的只有一个,实现自我满足欲望。把自我认可的所谓的“能力”欲望完全寄托在他人之上,通过贬低嘲笑他人为满足目标,进行自我欲望的延续享受。这是高傲之人最显著的行为特性。如果高傲之人能够深刻懂得高傲可以滋生愚昧的道理,从而从思维当中逐渐反省以至改变自己的高傲心态,那么,这种人的思维就会从内疚逐步过度到稳定状态。对于他以后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

谦虚的人,其行为特征就是沉稳,不易炫耀,时常保持稳定情绪。在言语谈吐方面让人感觉非常具有亲和力(自然而成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生活当中通过事件经历,逐渐领悟以至有所积累形成的有识思维(可以感知到的思维想念并进行有序的分配从而形成具有感知性的辨别功能,也称感知运行)。这些有识思维具有抑制轻浮想念的功能,所以,谦虚的人,可以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个性。知识积累,只是形成谦虚的外表窿廓。而从经历事件当中有所醒悟,才是谦虚的血脉。能够通过外界事件经历,再进行思维疏导,然后再通过感知思维当中诸多清净想念并进行合理分配,再重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一致性,才是谦虚的心脏。这种内在的思维运转,可以成就一切不可思意的良好事件。

谦虚相对于高傲,其隐含特性值得一提:谦虚的隐含特性,具有四种功德:一是促使思维稳定运转,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环境,容易诱发清美智慧;二是可以调节自我意识并诱其出现灵感,思维时常保持清醒,不易因外界名利而有所浮动;三是因其思维稳定,故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在实际生活中容易获得更多的机遇为己所用;四是有利身体健康并可以延缓身体各种器官的寿命。高傲的隐含特性,也具有三种危害性:一是滋生愚昧与轻浮;二是容易招惹是非,对己不利;三是影响身体各部分器官,减少其运转寿命。

谦虚与高傲,在体性上是平等的。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陪衬,缺一不可。故形成了体性上的同等。本质上的同等,在深层意识领域,同样平等。只是在运用过程中,因人思维分别性,才形成了有识认可。因此,从相对角度而言,谦虚与高傲之间具有相互的存在价值。在禅学与定学上而言,因其运转存在无常变化,同等于虚无,故显无别。而在修空学上而言,谦虚与高傲,因其想念存在分别,故呈现出相对物相。但此相对物相不离虚空,犹如眼睛可以视观一切变化物相,但眼睛本身自不可见(眼不能见眼),不代表眼睛不存在。而眼睛所观一切物,又不离眼睛。若舍物相,非舍眼。而眼与物相同等虚妙时,就可以显露人的真性。这种真性,因其无形无相,从物质(外界相与内在想念)虚无观点入手,名为修空(依定为修,不执空,非空,本空)。也就是我们简单提到的“放下一切想念”。所以,放下谦虚与高傲,就不存在谦虚与高傲。因无谦虚与高傲之念,从放下觉悟,然后又复起谦虚与高傲之念,此复起之念就是真空了,希望读者用心品味。

舍弃与获得

舍,是一种品味放弃的美丽.我们所舍弃的不是外界某些物质.而是运用内心真实觉悟的智慧来消融我们思维当中诸多贪念.外界物质不存在舍与得.因人思维当中存在着的贪恋欲望,当这些欲念依附在外界物质时,自然导致所谓的人因外界物质而迷恋不放.所以,物质本身本无对错,本无舍得.只是人的思维趋向外界物质所形成的动感变化,其过程当然一定存在着有所求之心而已.舍的完美,便是无所得,但可用.因其在运用过程当中,内心不起贪念.故谓真舍.而舍,并非就是什么都放弃不要.外界物质本身不言舍与得.人的索取之心才导致舍得的存在.所以,我们实应该放弃贪欲之念,才是从根本解决舍与得.舍,其实也就是得的一种变相延续.因其有舍的存在,故隐含得的再次显示.而得又是舍的一种浓缩反映,比起舍复起的得要更加的有境界.人往往得到某些东西时,很难舍弃.懂得物质变化无常,于生灭中时起时落,故在心理上奠定了无所执迷的根基.那么这种人自然不会太过于眷恋某些东西,当然也就时常保持心理上的稳定,不易因某些东西而浮躁贪迷.这,其实也就是舍的一种思维运作变化所产生的能觉反映.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并且又有益于他人,就不应该舍弃不要.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舍,就是包涵过于贪欲之念(心),过于执迷之念,过于迷恋之念.因其之念于外界物质相互产生过于膨胀的索取之心时所喷发出来的造作心理与实际行为.

在禅学当中,舍,其实就是降低思维欲求欲望,减少思维于外界物质相互眷恋.便于出离尘劳;在定学当中,舍,其实就是给思维建立一种于外界物质无所迷恋的心态,于中保持无所动(心与外界不起贪心,于不起也无所恋).时常保持思维在运转过程中于定相互融通.便于心与行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助于超越一切生死障碍;在修空学方面,所言的舍,其意就是让思维对于外界物质形成与虚空等同的无形影相。因其舍等无边际,与虚空无别,故使思维不再执落在形态之中,便于脱离自身烦恼而进入真觉状态。在心理学方面所讲的舍,其实就是减缓心理压力,使人的情绪处于平和,不再因某些物质需要而产生心理障碍,有助于身心健康;在哲学方面而言的舍,是相对于得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便于激发两者相互间的实际衬托效应。有助于让人们在思维当中形成鲜明的逻辑对比度;在佛学方面而言的舍,其实就是消融思维当中贪欲的生成,有助于让人们通过舍来降低自身烦恼,从而获得一定的实用快乐。

能够给自己带来烦恼的东西,若一味地执意获得,必将与忧伤相伴。得,是一种索取之心,而得又与物质密不可分。是谁在操纵得的形成过程?当然就是人的贪欲之心了。而得又是一种真实显露舍的“助伴”(协助伙伴)。没有得的真实运作,就不可能显露出舍的存在。相反,没有舍的真实运转,就不可能显示出得的实际效应。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又缺一不可,故形成了相互依附的真实连接。这种相互依附的连接才造就了舍与得无休止地蔓延,终无起落。其主宰者就是人的贪欲之心,别无他因。能够给自己带来危害并且又能够给他人带来危害的东西,理应舍弃不留。相反,有益于自己并且又有利于他人的东西,理应获得并长时间保留。这是从人的共识而言,具有实际认可性。

透析舍与得,两者本质都无稳定性。只要有欲念的存在,舍永无停歇。相反,只要有欲念的存在,得也永无停落。正因为有了欲念的存在,人才可以真实体会到生命的存在。也因为有了舍与得的存在,人们才真实感受到了人间存在着的成功与失败。所以,舍与得,具有显示性并可以激发人们内在思维趋向成熟,也有助于思维完善地进化。人们通过舍与得,才可以真实地去觉悟人生,知道善用舍,可以带来人生无限快乐,而一味执迷于得,必将痛苦忧伤的道理。

舍与得的原始起源,在于人的思维因外界物质,从中感受或体验,并储存在思维记忆领域当中,随时间、环境、本能进化所形成的有识反映(思维感知适应度繁衍出贪欲之念)。舍的特性具有放松性与无执性;得的特性具有迷恋性与固守性。当迷恋性达到膨胀地步时,就会滋养癫狂;当固守性达到膨胀地步时,就会滋生吝啬。这是得的延伸性。当放松性达到无求时,自然产生淡定状态。当无执性达到无求时,也会产生心灭状态(对尘世一切事实犹如嚼蜡)。

一个人适应某些环境或适宜某些物质,在长时间范围内若执迷其中,他的思维注定与他适应的某些环境或物质形成一体化,很难割舍。这是最深的贪欲。所以,一旦一个人思维因外界物相而迷恋,那么,这些人便只能作为外界的牺牲品终生无法脱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觉知中的领悟)。犹如机器运转,具有机械式的运转轨迹,是一种被操作的程序(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借助外力作为滋养,一旦脱离这种外力,那么,他们的生存问题就显而易知了。所以,聪明的人,可以用其清净的思维去改变他所处的环境。而愚昧的人,只能凭借环境的操纵,顺其自然地发展。

放弃本该得到的烦恼,你便会因放弃的美丽得到更加真实成熟快乐的人生。因为你已经懂得了放弃就是一种获得!

平凡与伟大

平凡造就伟大,伟大彰显平凡.这种逻辑寓味其哲学韵律非常深奥.平凡是一种心境,因生活磨砺而产生.一个伟大的人,最终一定趋向平凡,这是人生起落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当一个人能够超越伟大,这种超越并非就是名利上的超越,而是能够超越自我贪欲的束缚才是最有价值的伟大.最完美的伟大就是平凡.若把伟大建立在物质名利事业之上才算是真真的伟大,其实就是在贬低伟大的清美灵魂.在现实生活中,伟大时常与一个人能力大小而定.我们谈到的所谓能力,其实就是表现在事业,名利,物质之中.当一个人获得到足够的物质,享受到足够的名利时,他的心理就会变得非常脆弱.这种脆弱完全取决于外界物相.看似表面的伟大,其实内在显得犹为憔悴.

平者,淡然而稳重;凡者,沉静而惬意.这是心理境界当中的凄美感受.外界一切物质虽然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但是如果懂得善于调配心理机制,尽量于内少起太多欲念,那么,外界一切物质很难影响自己,这样可以降低人的心理压力,使其心理逐渐达到平淡.这就是运用平凡获得人生快意的方式.我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并非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和名利.这些所追求的外界物相皆无恒久性.实现我们真实的人生价值,关键在于追求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真实义理并为之所用.其最终目的在于体验自我内在的清美,使其内在真实完全显示出来而又不背离人性的纯善.这才是平凡与伟大之间难以割舍的美丽.

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却在于诸多平凡人的扶衬.若少了这些平凡人的陪衬,那么这些所谓伟大的人那有立足之地?懂得能够把伟大完全融合在平凡当中的人,他的心理境界与实际能力可以堪称绝妙.能够善于把伟大转换为平凡,这种人的心理境界何等伟大.伟大与平凡在本质上不分你我,它们之间同等无别.这就是伟大与平凡的真实魅力.

平凡拥有广阔的空间,它的滋生地是无限的.因有伟大作为陪衬,故显得非常持久.平凡可以容纳一切伟大,而伟大最终却消融在平凡之中.平凡的魅力特性不是靠伟大来提升.而伟大的魅力特性却绝对靠平凡来滋养.亿万富翁凭借金钱来展示其物质上的伟大,地位颇高的人利用地位来展示其名利上的伟大.从这两者对比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他们的伟大都必须借助外来物质作为展示条件才得以存在.一旦缺少或失去时,他们的伟大就不再存在.这种伟大因无长久存在性,而且必须借助外缘作为扶衬,故显得非常脆弱.若通过外缘作为引导,依借外缘进行觉悟,获得思维上的运转稳定,其运转稳定时常包涵清净因素,那么,你的一生因其清净思绪相伴,才可以展示出非常殊胜的人生精彩.犹如摩尼珠,因其体清净,才可以显耀出领人夺目的美丽色彩.

外界物相可以诱导人的思维出现运转.那么,物相虽然可以诱导思维产生运转,但起决定性的还是思维.控制一切物相变化以及过程运转,起主导作用的依旧是思维.因此,平凡与伟大其二相依然需要思维进行调配.伟大不仅仅是针对于某个个体而存在.平凡也是如此.人的本质特性本来就含有贪欲.当伟大依附在某个个体上时,这种个体依附性同样被贪欲所操控.因此,因其贪欲操控而产生的伟大,自然也就是贪欲繁衍后的一种复制品而已.我们知道了这种依附性的变化方式所形成的伟大并不真实,就需要一种方式进行扭转.这种方式就是平凡.通过平凡进行疏导,才有可能使其贪欲产生的伟大趋向清净.当平凡依附在某个个体之中时,那么这种个体所依附的平凡自然也就呈现出比较真实的形态.若用平凡进行思维上的调配,思维当中所形成的贪欲之念便会被平凡所消融,随之而来的伟大因其平凡的存在,故显得非常平稳而真实.通过行为再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平易近人”或“虚怀若谷”等诸多形象比喻名词。尤其是表现在名人身上难以看到的优良品质。

形式上的平凡与伟大,皆是人类思维进化中的附属品并通过物质、名利、事业、能力表现出来。因人有分别之心,自然导致形式上的多种变异色彩。所以,形式上的平凡与伟大,都有其相互依赖的对象作为扶衬而存在。感知伟大与平凡以及如何运用伟大与平凡实现人生真实清美的自我价值,在于思维是否清净而定。若把伟大与平凡建立在对一切物欲需求之上,这种伟大与平凡充其量只是幼小的人生游戏,时常嬉戏自己而无损于这个社会。感知外界一切物质并有所运用于中无所眷恋,就是平凡之中领悟的真实。眷迷于外界物质并借助外界物质得到所谓的伟大,最终犹如浮云、闪电、落日,刹那消逝。我们不需要执迷地去做外界物质上的奴隶,我们需要用清净的思维去制约外界物欲的诱惑,利用平凡进行自我清理,遏止对物欲,名利无限追求,并想通过这些贪欲之想再付诸其颠倒行为进行索取。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不仅仅凭借所谓的努力进行奋斗。而是清醒地认识自己,再通过认识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做自己的“皇帝”,世界就一定是属于你的!

若在你心目中,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伟大的,那么这种伟大的本质就是平凡;若在你心目中,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平凡的,那么这种平凡的本质就是伟大。因此,平凡与伟大其两者都可以同等彰显出一种真实纯善的“东西”,那就是平等。于平等中彰显平凡,于平等中彰显伟大,才是人类思维进化中所产生的完美诠释!犹如爱情,都有同等眷爱对方的权利,都有同等爱的滋生因素。这就是平等。是爱的真实本质上的完美。只是把爱用到不同人身上,所产生的不同反映才形成对爱的不同看法。譬如把爱建立在执迷之中,运用欲望、索取、贪恋、甚至邪恶,伤害等时,那么这种本质上的平等因参杂诸多贪欲之想,故使其爱的运转形式开始变质,让诸多人对爱情产生了误解并有所偏离导致诸多人对爱情产生怀疑与恐惧,也就不难理解了。

快乐与痛苦

人之所以追求快乐,在于对痛苦的真实经历.若一味地因外界某些环境或事件,从中想逃避,并因逃避而获得快乐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真实体会到快乐.这是因为外界环境与某些事件在起落变化上具有延续性,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因此,报有逃避外界环境与某些事件的人,最终只能被外界环境或事件活活累死.痛苦滋生快乐.正因为有了人生经历的劳累,才会缔造对快乐无限追求的向往.痛苦是主宰快乐起源的先行者.没有经历人生痛苦的人,就没有权利去享受快乐.若贪图享受快乐而不经历人生磨难的人,这种依贪图享受为前提的人所获得到的快乐依旧乏味而枯燥.痛苦是验证快乐真实存在的“试金石”。只有真实体验到人生经历中存在着的各种痛苦,才可以塑造出快乐的靓影。所以,想获得到快乐,必须经历痛苦。而痛苦是一种生活磨砺。因经历生活磨砺,才可以显露出人生内在的美丽。

把快乐建立在对物质名利享受之内,这种快乐因有外界依附性,故显得并不稳定。时常因外界变化导致这种快乐过早凋零。当一个人思维当中的贪恋想念与外界物质相互产生迷恋时,是可以滋养出一种暂时性的快乐。若这些思维当中的贪恋想念一旦长时间依附在外界物质时,人的思维就会容易形成对外界过于迷恋的状态,让思维因外界物质形成错误的信号。思维当中的贪恋想念一旦获得外界物质上的满足时,人就会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快乐。若外界物质无法使思维当中的贪恋想念获得满足,那么,思维当中贪恋想念就会产生反向反映。这种反向反映具有强烈刺激思维产生过度追求。因无法获得满足,自然形成与外界强烈的执着欲望。促使人无休止地在获得与失落之间来回徘徊,终无休息。犹如漏斗中的粮食,时常进行空隙填补。漏的越多,填补的速度就越快,这就是人的执迷或者说就是“执迷不悟”。

快乐与痛苦,本质上是一体,本无变化,也本无分别。因人思维与行为在运作过程当中有不同反映,才会导致快乐与痛苦在形成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不同感受。当一个人因贪求物质享受并从中获得满足感,自认为这就是最真的快乐;当一个人因情感需求而获得到的满足,自认为这就是快乐;当一个人因事业上的顺利而获得到的满足,也认为这就是快乐。这些快乐体性是一致的,都涵带依附性(都是借助外界物缘为条件)。事实证明,这些物缘是可以带来暂时性的快乐,但不具备长久稳定性,故不是真实的快乐。真实快乐的内涵本质绝对不含杂这些因素。因经历人生痛苦的人,并从痛苦当中有所觉悟,这就是快乐。即使他再遭遇人生痛苦的重复,绝对不会因为重复性的痛苦而继续沉迷。因为他懂得了其实痛苦就是缔造快乐的源头。他会把痛苦看作是一种促使自己走向成熟的导师。若没有痛苦的存在,哪还有什么快乐而言!所以,因痛苦而觉悟的人,本身就已经获得到了快乐。而快乐不是整天嘻嘻哈哈。最完美的快乐就是因经历人生许多残缺的事件,从中寻觅到自己真实的人生方向并凭借这种方向而不产生行为颠倒,时常保持思维不随外界而左右浮动,才是最真实的快乐。

外界物质会给快乐缔造一种形态假象。这种形态假象表现在人对物质无限追求中显得犹为逼真。大多数人根本经受不起外界诱惑,易被外界物质所诱惑,故颠倒认为只要获得到物质上的充足享受,人的一生就会无比快乐。却忽略了人是感性与理性相互交织的动物,物质上的满足不代表人的真实幸福。人可以利用物质进行有序的生活调配,但绝对不可以肆意颠倒地运用物质进行有目的的邪恶行为(包括贪欲行为)。若利用物质来贬低他人或炫耀自己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人充其量只能做物质操纵下的傀儡而已。人纯善灵魂往往与物质相比较,显得非常脆弱。犹如爱情与金钱相互比较,后者总是占据一席之地。人对金钱的无限贪恋,是可以真实显露出人的贪欲本质。但人无论对金钱贪恋到何种程度,还是拥有多少财产,总是会同痛苦相互作伴的。所以,多么富裕的人,你无法赶走自身存在着的痛苦感受。因为你有所依附,有所依,必将有所伤,这是人生规则。

物质掩盖下的快乐,一旦这种快乐完全被物质所俘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虚假。虚假地活者,虚假地快乐,虚假地做人。有的人活着并不快乐,但他还要依旧活着,因为他有苛求,有欲望,也有追求;有的人时常与痛苦相伴,深陷在痛苦的深渊当中甚至产生窒息,但他依旧还要活着,因为他有眷恋,有感知,甚至有思维上的错乱幻想;有的人看似时常快乐着,但是当她一个人独处在一角时,她也会暗暗流泪;生活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压力。真真的压力就是我们思维当中存在着的诸多贪念。因为我们太苛求外界物质上的满足了,甚至我们通过物质上的享受产生了迷醉,我们总认为这个世界还是有钱好。钱越多越好。甚至谁有钱,谁做人就是成功的。好象有股子“有奶便是娘”的“铿锵信念”。动物间的相互惨杀是为了生存,而我们人类相互间的争斗难道仅仅是为了生存?若拿钱来相互争斗,去体现所谓的人生价值,道不如说是拿我们本质上的原始欲望来与动物相媲美,岂不更具有实质性的创新?再漂亮宽阔的房子,装修的再多么华丽迷人,那只是表面形态。我们与其去刻意地装修外表来获得所谓的虚荣,道不入真实地去装修自己内在思维上的清净,要有价值的多!

智慧是可以通过外在形象得以展示他的和谐性。若用金钱堆积起来的所谓的智慧来到处炫耀,岂不污染了智慧这一神圣殿堂?快乐是一种智慧,但必须建立在善良,平等,清净之上。痛苦是一种觉悟,因有智慧的牵引,才能够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能依借金钱的数量来作为快乐的筹码。我们更需要懂得在努力赚钱的过程当中所体会到的任何人生磨难,并因这些磨难有所成熟,于成熟中有所觉悟,并因觉悟而获得快乐,才是最值得拼搏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惭形秽
那些拼命对自己好的人,还撑得住吗?
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可怕
自身既已邪恶,他人之美遂成丑陋
思想是一种动态的能量
有关贪欲的名言锦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