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

前面说过,圣马可广场因圣马可教堂而得名,所以这篇专门聊聊圣马可教堂。

先说一下圣马可教堂的来龙去脉。

教堂的意大利语全称叫做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按照天主教的译法,应该叫做:圣马尔谷圣殿宗主教座堂。

圣马尔谷是天主教的说法,国内按照新教的译法通常为圣马可。

圣殿是指教堂的级别,巴西利卡(Basilica)是乙级宗座圣殿。

主教座堂Cattedrale表示教堂是威尼斯主教的座堂,当然这是在1807年之后的事了。

而宗主教(Patriarcale)是威尼斯宗主教区的总主教,可能就需要解释一下了。

威尼斯宗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里少有的独特教区(此外还有葡萄牙里斯本宗主教区),而宗主教的地位低于教皇,但通常要高于其他的大主教。威尼斯的宗主教曾出过三位教皇。

天主教威尼斯教区叫做威尼斯宗主教区(Patriarca di Venezia)。

威尼斯的宗教历史比较独特,与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宗教都有关系。

威尼斯从6世纪开始就从属于拜占庭帝国的事实,也对其宗教有影响。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威尼斯人从来都是信仰罗马天主教的,而不是东正教。

因其海洋特性,威尼斯没有土地,除了制盐几乎没有其他生存手段,所以历史上的威尼斯人只有靠航海以及贸易为生。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经常与基督世界的敌人做生意,比如,阿拉伯人,埃及马木鲁克,以及后来的奥斯曼人。就连威尼斯人最先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也让教皇非常气愤。

因此,威尼斯人经常成为基督世界排斥的对象,但威尼斯人不在乎,其实也是没办法。

历史上,教皇对整个威尼斯曾绝罚过几次,但威尼斯人根本就不在乎,该干啥还干啥。不像德意志的神罗皇帝亨利四世被绝罚后,能披着麻袋片光脚在雪地里站上三天向教皇求饶(卡诺莎之辱)。

威尼斯人有个口号,先做威尼斯人,再做基督徒,就说明宗教与商业孰重孰轻。

有教皇曾感慨到,我是所有(天主教)国家的教皇,唯独不是威尼斯的。

历史上威尼斯大多数时间是属于政教分离的性质,威尼斯的宗主教,先由威尼斯共和国政府提出4位候选人,然后再让教皇选择其中之一。

宗主教区下面小教区的主教,也都是由当地居民选举出来的。

为了避免宗教干涉政治,一旦成为神职人员,全家就都不得从政。

威尼斯的主教座堂,一直到1807年才迁至圣马可大教堂,之前一直在相当偏僻的圣彼得罗岛上的圣彼得圣殿内。足见宗教在威尼斯的独特性。

前面提到过,812年时,威尼斯的首府才从利多岛上的马拉莫科迁到本岛上的里亚托一带。圣马可教堂之前,这里有个总督宫的专用礼拜堂,圣西奥多教堂,因为那时威尼斯的主保圣人还是圣西奥多。

828年,两位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将圣马可的部分遗骨偷运到了威尼斯,最初就供奉在圣西奥多教堂内。

同年,威尼斯第11任总督查士丁尼.帕提西帕奇奥(Giustinian Partecipazio)下令在总督宫旁边建了一座专为供奉圣马可遗骨的教堂,就是圣马可教堂的前身。注意,教堂也只是总督宫与威尼斯人民的教堂,与罗马教廷没有关系。

976年,教堂被叛乱引起的火灾烧毁,978年又重建。

1063年,第30任总督多门尼科一世.康塔里尼(Doménego I Contarini)下令再次重建了圣马可教堂,历时三十多年完工(1094年),就形成了今天所见教堂的规模和主体。当然,此时的内外装饰还不是今天的样子,教堂的内外装饰又持续了数百年,一直到19世纪才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样子。

由于时间跨度达数百年,教堂从里到外融合了拜占庭、伦巴第、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装饰风格。

从9世纪到18世纪共和国解体,圣马可教堂的所有者都是威尼斯总督,而不是威尼斯宗主教,威尼斯宗主教的主教座堂一直在东边的圣彼得教堂,直到拿破仑结束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十年后(1807年),还是拿破仑下令,宗主教座堂才迁到这里。

虽说政教分离的威尼斯人不讨教皇喜欢,但每当有威尼斯人从国外带回各种新奇的宝物,都会献给圣马可教堂做装饰。

尤其是1204年由威尼斯人主导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大量君士坦丁堡的宝物被弄来威尼斯,很多用来装饰教堂或收藏在圣器室内。

教堂的外立面的大理石装饰主要形成于13世纪,正面几座拱门廊内的马赛克绘画完成于11-19世纪。

大教堂的主体结构是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所建,呈希腊十字平面布局结构。所谓希腊十字就是长短大致相同,几乎是正方形的平面布局,四个圆顶围绕着中间的大圆顶。

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建造的,曾是拜占庭皇帝的家族墓地,君士坦丁大帝死后就葬在那里。

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对教堂进行了扩建,查士丁尼死后也葬在那里。圣使徒教堂一直是仅次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第二大教堂。

1453年,奥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牧首从圣索菲亚大教堂驱赶到圣使徒教堂,圣使徒教堂成为东正教的中心。

但不到十年,穆罕默德二世还是决定拆除了圣使徒教堂,改建为法提赫清真寺。法提赫(Fatih)就是征服者的意思。

所以,圣马可教堂的原型也就无法考究了。

至于教堂的建筑师,也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很有可能是从君士坦丁堡请来的拜占庭建筑师。

教堂正面中央,最上面的人物是圣马可,是15世纪早期的雕刻。下面是一群天使和圣马可的飞狮。

圣马可被认为是四福音书之一《马可福音》的作者,圣经中提到的并不多,他是巴拿巴的表弟。受保罗的指示,巴拿巴带着马可去东方传教,马可后来定居在亚历山大里亚,创建了亚历山大教会(延续到现在的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并被认为是首位大主教。

尼禄皇帝时期的公元68年4月25日,圣马可被亚历山大里亚的反基督教的居民抓住,在大街上拖行致死。圣马可的遗骨就被葬在亚历山大里亚。4月25日后来就成为圣马可的瞻礼日,在威尼斯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关于圣马可,威尼斯人还有自己的传说,圣经上没有提及。

威尼斯人相信圣马可曾在阿奎莱亚(威尼斯往东一百多公里)传教,早期威尼斯人很多是从阿奎莱亚逃到潟湖的。威尼斯人相信,首位阿奎莱亚大主教就是跟随圣马可的信徒。

有一次圣马可带着阿奎莱亚主教去罗马(在罗马的圣彼得非常喜欢马可,马可曾做过彼得的助手,但保罗似乎不喜欢马可),船行至潟湖一带时,遇到大风浪,他们只好在一个小岛上避难,这个小岛就是现在的里亚托和圣马可教堂一带,有位天使向圣马可显像,并告知他,将来这里会出现一座奇妙的城市,并会接纳他的遗体。

历史上的威尼斯人可能不算虔诚的基督徒,但他们对圣马可的崇拜可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航海是威尼斯人生存的手段,每当他们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默念“圣马可、圣马可......”。

镀金的飞狮,手持的也是《马可福音》,上面的拉丁文是:PAX TIBI MARCE EVANGELISTA MEUS ,大意是,你会平安的,马可,我的福音传道者。据说这就是圣马可遇到风浪时,天使对圣马可说的话。 

正中央最下方是教堂的正门,正门上拱顶的马赛克绘画主题是《最后的审判》。

中间拱门两侧各还有两座拱门,上面都有与教堂或圣马可有关的壁画。这是最南边的壁画《圣马可的遗骨被威尼斯商人偷走》。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亚历山大里亚(亚力山卓),一些基督教堂纷纷遭到破坏或被拆做去建清真寺。

828年,有两位威尼斯商人特里布诺(Tribuno)和鲁斯蒂科(Rustico),因担心位于亚历山大里亚一家修道院内的圣马可遗骨遭到破坏,买通了修道院的修士,趁夜里将圣马可的遗骨偷走。

据说公元68年圣马可殉道后,本来要将遗体火化,但木柴刚刚点燃就下起了大雨,所以圣马可随即被安葬,后来在他下葬的地方,建起来一座修道院。

因为当时埃及也有很多基督徒,经常来这里祭拜圣马可,如果他们知道圣马可遗骨被偷走,那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两位威尼斯商人将圣马可的遗骨装在运菜的筐内,并在上面覆盖了猪肉,这样当穆斯林海关人员检查时,就避之不及。

画中,左侧的是两位威尼斯商人,带白色包头的是穆斯林海关人员,猪肉的味道让他们捂着鼻子躲避。

南侧第二幅:两位威尼斯商人乘坐装载着圣人遗骨的船只,到达了威尼斯码头。总督和主教等人前来迎接。据说船只在海上遇上大风浪,但却平安无事,于是威尼斯人更加相信圣人保佑的力量。

北侧的第二幅:威尼斯全城为圣马可遗骨的到来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威尼斯总督下令修建一座教堂来安放圣人的遗骨,并且将威尼斯的主保圣人由希腊人圣西奥多,升级为圣马可。从此,威尼斯也成为欧洲其他地方众多基督徒朝圣的地方。

后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阿马尔菲人也学威尼斯,从君士坦丁堡抢去了圣安德烈的遗骨,那是后话。

画中圣马可被画成了蓝布覆盖的遗体,那肯定是不实的。因为圣马可的遗体经过七八百年后,肯定只剩骨头了,而且威尼斯人偷走的只是部分遗骨,圣马可的头骨还留在亚历山大里亚。

北侧第一个拱门,《献给圣马可的圣马可教堂》。五幅壁画中只有这幅是13世纪的(大约在1260年),其他四幅都是17-19世纪按照原来的主题重新绘制的。

中间拱门上方的二层平台,有四匹青铜马雕像,非常有来头。

这四匹马叫做圣马可之马(Cavalli di San Marco),也称凯旋之四马(Triumphal Quadriga)。

关于四马的起源,没有准确的说法。有的推测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作品,也有说是2-3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的。不过有据可查的是,最初是放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赛车场上(可能就是查士丁尼差点被暴乱吓跑的那个赛车场),四马后面还有拉着的战车,最初可能是镀金的。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总策划和主要参与者威尼斯人,从君士坦丁堡将四马运到威尼斯(还有四帝共治像等宝物),并放置在圣马可大教堂二层平台上。

1797年,拿破仑吞并了威尼斯,非常喜欢这四马,于是就“拿”去了巴黎,并放置在今天卢浮宫院内的小凯旋门(卡鲁索凯旋门)上。

1815年,拿破仑被二次流放后,四马像又回到威尼斯,重新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一直到1980年代,为了避免环境对文物的损坏,换成了今天看到的复制品,原件保存在教堂内,可惜我第二次去还是没有看到。

前面说过,教堂的内外装饰过程,经历了有数百年。所以,能看到不同风格的装饰,也就是不同的年代特征。

屋顶上很多哥特式尖塔,大多来自14-15世纪时期托斯卡纳地区的工匠和艺术师。

拿着宝剑和天平的比较好认,是正义女神。

其他太多的人物雕像,有些好认,有些不清楚,顾不过来了。

这是教堂的西北角。

教堂的北立面

教堂北侧有个小广场,叫小狮子广场。广场上圣马可教堂对面,有个看似教堂的建筑,过去确实曾是教堂,叫圣巴索教堂(Chiesa di San Basso),历史可追溯到11世纪。

1807年被拿破仑下令改成了仓库。后来变成了圣巴索大学的会议厅。

现在转到教堂的西南角。

教堂的南立面前有两个布满雕刻的石柱,石柱后面是洗礼堂的门。

石柱俗称“阿卡柱”(Acritani),意思是来自巴勒斯坦的阿卡(也称阿克,十字军最后的据点)。威尼斯人都说这两个石柱是1258年十字军从阿卡撤出时,威尼斯人带回来的。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对,很有可能是来自君士坦丁堡的6世纪石柱。

南面上层。

穹顶上的金属装饰,不知道有没有避雷针的作用。

教堂南面与总督府交界处,阿卡柱的后面,就是著名的四帝共治像。

除了一层,二层也有几幅拱形的壁画,主要是与耶稣受难有关。

我第一次去时不知道还有二层,就想下去一定上去看看。没想到第二次去时,稀里糊涂地没找到楼梯口又忘了,下次不知何时再去了。

现在,由13世纪雕刻装饰的正门进入教堂内部去看看。

(注意,双肩背及体积较大的包,一定要事前存一下,存包的地方在教堂北面。如果等你排队排到了再让你去存包,你的队就白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圣马可大教堂 | 威尼斯· 地标
威尼斯(3)
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府 环球之旅(28)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意游未尽100)
参观圣马可大教堂【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