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字论人(杲之)
老派一点的人都还有个习惯,就是以字论人。凡所交往的人,字写得好的,印象就比较好。如果一个朋友字写得难看,则不免把这点当成两人之间友谊的一个遗憾,如果关系很熟,还会经常拿出来调侃。字,尤其是毛笔字要写得好,须经过长期苦练才能达到,故看到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则可以推断他有苦习的恒心毅力,内心对他恭敬有加。且,按过去的说法,字迹也是心迹,从字的笔划间架,能够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学问与品德。学问与品性,尤重于苦工。比如某君写字的功底并不见得深厚,但读来有“书卷气”,于是我们也很敬重他,觉得他饱读诗书,是清雅之士。古人论字的好坏,有两重标准,一重是技术标准,一重是道德标准。横平竖直、行规段矩、用笔娴熟、使转有度等等,都属于技术范畴,也是基本要求。至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作书者的精神涵养、内在气质与艺术天赋,则属于道德标准的范畴,因为它们往往被用以判断作书者的品德与品味。比如钱玄同曾经评价早年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这是非常不留余地的恶评,带有人格判断的意味。故二人虽然同在北大,同为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前驱,关系却一直不好。是以古人习字,实际上要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件事是练字,一件事是读书。只练字不读书,字能工,但不免匠气。只有多读书,才谈得上风雅。
硬笔替代毛笔后,写字的难度降低了,不用太苦练,也能把字写得周正,故论字的技术标准降低了,因为比如只要用力,就能让笔划“入木”,这样的效果用毛笔写要练多少年啊!硬笔的表现力不如毛笔,在艺术性上,一般也不拿来与毛笔字相较。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掀起过一阵硬笔书法热,似要为钢笔书法“正名”,没多久即悄然偃息。现在提到“书法”作品,仍然还是约定俗成下意识地认为是毛笔写的。
我上小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课堂上还有书法课,书包里要常备砚台、毛笔、墨碇和一个描红本。描红本上是“孔乙已上大人”之类的字,一般是柳体。砚台是塑胶的,小孩子用不怕摔,毛笔为分大楷、中楷、小楷,我们一般用中楷;墨是五分钱一碇松烟墨,里面常有小石子。上课的时候,先磨墨,然后趴在课桌上描红,一节课下来,手指酸痛,衣袖脸上到处是墨。作业本交上去,写得好的字,老师要画一个红圈。一个本子用完了,自己会从头到底数一下老师画的红圈,再“欣赏”下那些被老师首肯的字,内心十分有成就感。但是做作业、考试仍然是用铅笔和钢笔,毛笔字是只练不用。过去也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写好了毛笔字,才能真正写好钢笔字,所以学校开书法课,大约是“从源头抓起”。
这样的书法课不知是从什么时候从小学的课堂上消失的。今天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学校、老师和家长就有很急迫的功利心,要孩子学习对未来有“实用”的东西,所以像书法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教育内容在课堂上消失也不意外。有趣的是,身边有不少朋友们开始找老师学习书法,我不知道是不是书法已经有新的实用,还是大家在“衣食足”之后开始在传统文化里追求心灵慰藉。上次我去日本,晚上在酒店房间看电视,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内容是娱乐明星的书法比赛。主持人选一句话,让参赛的当红明星们在纸上手写出来,然后评定优劣。这句话里有汉字也有假名(日语就是这样的嘛),说实话,那些明星的字写得真好。这个我想也不奇怪,据我所知现在日本小学里也还有书法课的。我的一位同事在日本丢失了钱包,报了警,警察来做笔录,要他在一张表格上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及失窃物品,然后警察也在那张表上填写他要填写的内容。同事回来告诉我说,当时他就觉得无地自容,同样是写汉字,和鬼子相比,他的字写得太丑了,咽不下这口气,但又无如之何。
今天,在日常的一天中,捉笔写字已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除了开会记记笔记(潦草的),刷卡后签下名字(设计好的),或者到他国的文物上题写“到此一游”外,我们用笔的时候很少了,如果再“以字论人”的话,势必会“打倒一大片”,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字写得很难看呢?至少说来,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应该具备把汉字写好,并且能够欣赏汉字书法的能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问题
观雅习字堂:中小学书法教育“1 1”理论
吴鸿清教授第一次给我们的孩子授课
汉字文化传承暨启航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
硬笔书法也能写出毛笔的味道
为什么要学习硬笔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