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有蠹书供枕藉(杲之)
词语指代事物,也可以指代一种情景,一种生活。事物、情景与生活会在时间中消逝,但词语会留下来,成为消逝的过去的供人凭吊的遗迹。有时候或者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一些词语会成为青林黑塞间的无主之坟,间或有匆匆的旅人路过,为之低回俄顷,也不知哀思为谁而发,只能草草一揖,聊表敬意。
比如很久以后的未来,某个苍白敏感的内向少年,午夜入睡之间,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随意翻阅,骤然遇到一个什么古怪的词语——蠹书,会不觉在怔忡中有些惶惑。那个时候,柔软疏松的纸张、芬芳扑鼻的油墨早已绝迹于人世,读书人早已不用当窗曝书,不再需要书箱芸草,那种朝夕侍读的白亮亮的小虫子,也早已成为地球上亿万种消失的物种之一,只有一个古怪的词语留了下来,在荧光闪烁的屏幕上,像旷野里的一座古塚散发着幽清之气……
因为要搬家,这些天我偶尔要站在书柜前愁苦一阵。虽然是内子在张罗巨细,但这么个大工程,领导总要叉着腰在现场看看,问问建筑工人在北京过得幸不幸福什么的。就这么一站,眼光扫过一排“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书脊,却让几个书名荡漾了心襟,“池北偶谈”,“水窗春呓”,“簷曝杂记”,“分甘余话”,“听雨丛谈”,诸如此类。这些名字/词语勾起了我对一些情景——并未亲身体验过,但仍然令人心驰神往——的想象;在这些情景里,事物、词语与人,都是以舒展、自然、妥帖的状态呈现,并且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概括了一种过去的生活方式。今天,这些情景的实景与精神内涵已经消逝,仅仅留下词语,提示我们它们曾经存在过。而词语本身也在消失——向着时间的起源方向坍塌的事物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大,引力也越来越大,最后像黑洞一样吞噬周遭的一切,连词语也不能幸免。过去数千年里,我们一直通过书写与印刷来对抗这种消失,令人倍感怅然的是,书写与印刷本身也无法对抗时间的万有引力。
幸好时间还包含许多有趣的相对性,比如说,与一些正在时间之井中快速坠落的词语一起坠落,你就可能与它们保持相对的静止,在这种情况下,瞬间与永恒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仅就你和这些词语而言,时间停滞了,你们同时处于永生和死亡的状态。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的,例如某个晴好闲适的周末下午,你从书柜中抽出一本《昭明文选》或者《杜诗集注》,坐在窗下展卷披阅,当第一个词语映入你的眼帘时,它就发生了。甚至在书柜前面对着几个书名发怔时,这种情况也发生了。
词语是文化的DNA分子,它构成的双螺旋结构链承载了文化的遗传信息,通过自我转录与复制,形成代代相传的文化有机体。一旦断裂,文化就无法遗传;又或人工重组,则成为转基因文化。在进化过程中的每一次错误选择,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文化灭绝,倘要拨乱反正、重修前好,又谈何容易。如果说我们今天掌握了某种基因修补技术,可以重续一种优秀的文化,我猜肯定不是从重建古城、裁剪唐装开始,而要从阅读开始,从眼睛与词语相遇,用心灵去解码它们开始。
北京的冬天,有一个好处:到黄昏时,总不免有一抹旧朴朴的斜晖,把桌上的茶杯,拉出一条宁静的斜影,刚好横在翻开的书页上,散发出岁月的馨香……时光仿佛凝止,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去听闻瓦肆中明星的鸡汤,楼台上国宝的昆曲,只把几卷旧编,拿出来重温,与那些幸存的词语从容对晤。陆放翁有《幽居戏赠邻曲》诗云:
暮年远屏天所借,落佩倒冠如得谢。
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市声不闻耳差静,车辙扫空身转暇。
……
劝君切勿纵高谈,性命如丝不禁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刊》丨张何之:一落雪,每个人就是一片荒野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超赞!!!2011!!自己做的!!你绝对大爱!!)
汉字科普:亘怎么读,亘的意思
美玉与美言
学的知识转眼就忘?这样掌握记忆力的规律,你记什么都会很牢固
对联的主题提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