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村官到养殖大户

杨长生是汇川区董公寺镇最早的养猪大户,从村民组长到年出栏1200头猪的“养猪大王”,到标准化养殖场的“养牛大户”,再到养殖与果树栽培为一体的生态园的打造者,在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创业故事

记者在杨长生的介绍下,沿着一条刚硬化完的水泥路来到董公寺镇交通村枧槽河村民组夜猫孔养殖场。走下车的一刹那,一个标准化的养牛场映入眼帘。

“牛的品种有‘西门达尔’,‘鲁西黄牛’,都是好品种。”杨长生指着一头‘西门达尔’告诉记者,“这家伙又高又壮实,够帅吧,出栏就值2万多哦。”

记者发现,在杨长生身上,显现得更多的是他性格中豪爽、洒脱的一面。

带领村民致富:从村官到猪倌

2000年,杨长生任交通村枧槽河村村民组长。这个村交通便利,气候、地理环境都好,但老百姓还只是靠传统农业过日子,没有副业发家致富。

一次,在上海考察期间,他看到那里的有些村子交通村条件并不好,但村民却很富裕。仔细观察,当地的村民早已改变了观念,致富模式多种多样。

“靠种地只能糊口,不能发家。我应该把外地的经验引回来。”回到家后,杨长生就开始寻找致富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养猪致富的创业项目推荐之后有所启发。

“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养猪应该是内行。”杨长生说,他辞去了村民组长的职务,在离街上很远的夜猫孔开始修建养殖场,猪舍全部按标准化建造。

在2001年的董公寺镇,没有人开始规模性饲养生猪。虽然有很多人给杨长生鼓劲,自己却不涉足。“他们一是怕没技术,二是担心没有销路,还有就是思想不开放。”杨长生说,大家都想致富,关键是这个头怎么开。

圈舍修建好之后,杨长生第一批就引进了五六十头小猪仔。没有养猪技术,他四处取经学技术,还跑到外地的养殖场学习防疫知识。

在学习养殖技术的过程中,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他

一天一趟地往人家的猪场跑,有时一天跑几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揣摩,他终于掌握了生猪饲养技术。当年,生猪的价格一路攀升,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

2003年,由于遭遇非典,加上卫生、防疫不达标,仔猪出现了腹泻高热等症状,一个月就死了300多头生猪,损失达到40多万元。杨长生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天到晚呆在猪圈里,给仔猪打针下药。有时,他一天只休息一两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他整整瘦了一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4年,杨长生的生猪出栏达到1200多头,产品销往广东、深圳等地。

随后,杨长生又从银行贷款,壮大了养殖规模,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帮忙,从此,养猪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看到杨长生的猪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许多村民纷纷找到杨长生,想从事养殖业。

“养猪要赚钱,关键是要降低成本,规避风险,自繁自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来取经的村民,杨长生毫无保留地说。

在杨长生的热心帮助下,有些村民建起了养猪场,同时,发起成立了养殖协会,对养殖户实行统一防疫,并定期邀请畜牧专家、教授进村讲课,传授有关养殖技术和经验。目前,枧槽河村民组的生猪养殖规模已经走到了董公寺镇的前列。

成功转型:从养猪大户到养牛大王

看到生猪养殖在董公寺镇已成规模。杨长生又开始思考了,除了养猪还有别的致富门路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种名叫“西门达尔”,“鲁西黄牛”的肉牛很受市场欢迎。从考察的情况来看,董公寺的气候条件很适合饲养。

“西门达尔”从四川达州引进,“鲁西黄牛”从山东引进。找到货源头之后,杨长生开始着手把养殖场里的猪圈改成牛

圈,并自学相关养牛技巧。

2009年,杨长生引进的第一批牛进入养殖场。经过饲养,他发现养牛的经济价值比猪大。

以今年为例,一头小牛的成本是四千元左右,一头牛出栏时约600公斤,现在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七元左右,养殖一头牛的纯利润是六千元左右。“牛的病菌少,饲养成本不高,牛粪也可以卖钱。”杨长生向记者介绍,一吨牛粪100元,一个月下来,养殖场的牛粪也能卖10000多元。

“看,那是酒糟,那是青草,那是鱼粉和玉米秆。”走进牛舍旁边的一间屋子,杨长生告诉记者这是饲料库,酒糟来自董酒厂。

谈话间,记者得知董香型酒的酒糟只烤一次,营养丰富,更具有价值。“现在董酒厂停产了,面临酒糟短缺的现状,我正准备自己烤包谷酒,酒糟用喂牛,这又是一个生财之道哦!”杨长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说。

如今,杨长生饲养的牛远近闻名,市场前景看好,但他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我没多少文化,但喜欢学习。最喜欢看的是关于如何创业致富的节目,从中学到了不少经验。”杨长生说,等到明年,大家来养殖场时,这里的500棵樱桃树、杨梅已经挂果了。池塘里饲养的癞蛤蟆等,山上的竹鼠都成规模,到时候邀请大家来生态园观光做客。

“通往山上的公路是杨长生出资20余万修建的,我们家的房子是他给钱建的,镇里的养殖产业是他带动的……”在和记者说起杨长生这几年对大家的帮助,村民一一数来。

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杨长生笑言,其实自己是在摸索着前进。他认为,不管经营什么,搞什么行业,只要实打实地干,就能取得成功。

“经营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有时候资金回笼快,有时候资金回笼慢。但是慢点也没关系,关键是要以诚信为本。”杨长生说,他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在困难的时候,他宁可自己赔钱,也要帮助他人。 (本报记者杨义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酵床养猪 省料又环保
用酒糟养牛获奖 前房身村肉牛出栏3万头
高寨子镇生猪发展汇报
沼气“三联”模式解决湖南乡村污染
猪肉价格今年“跌跌不休” 大小卖猪户都赔钱
【探究|2018年或是养猪人灾年!但养猪大户为何扩大规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