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不信第十七


不信第十七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今译】

最好的治理者,民众仅知有其人而已;次之的治理者,民众亲近并赞誉他;更次的治理者,民众畏惧他;最次的治理者,是被民众唾骂的人。治理天下只要信守“不”就足够了,秉持“不”来治理必然安定和谐。治理者惜言寡行很少发号施令,多么悠闲啊。不知不觉间就功成事遂,老百姓浑然不觉,都说“我们本来就是如此呀!”

【解析】

“争-为”是“可-非”之具体表现的一组概念。这一章依然是举例说明对“不”的描摹运用,这次给出的例子是在治民上的运用及产生的效果对比,也是上一章对“静”在政治治理上之实际应用。“争”“为”的程度逐渐逆转,其治理效果也同时逐渐逆转。从顺其自然的“不”为,到以所谓仁德感化的亲民誉民,到严刑峻法,到狡诈权谋百出。政治治理中人为干预的程度一步步加深,为大道自然之“不”平衡调节留有的余地越来越小,治理者就越来越忙、越来越有为,极其有为就是“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这个游砝在“争”和“为”之间发挥平衡调节作用程度的不同。在政治治理上,“为”越多,“争”越少,人为干预的越多,大道自然本有之“不”的平衡就越失调,天下百姓的安定越多,反之亦反之。也就是说统治者越“静”天下百姓越“安”,这也可以说是在政治上的“观复”。



过去天子或国王颁布政令,开头一句总是“奉天承运”,“天”是指大道自然,“运”是指与大道自然和谐共振之运行状态。天子国王每年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就是祭祀天地日月,宣示遵从大道自然治国施政。社会民众生活之经济文化活动,基本上全交给了大道自然,具体说就是节令,二十四节气。节令,“节”是指天地运行之振动节律,“令”是指天地对万事万物之命令,反应的是太阳系各个星球和合振动的位态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所外化呈现的现象。节日节庆的设置全部是当令和节,涉及农事的政令和活动基本上是与节令相符的。这样,立春前后设立春节,春回大地,民众自发团聚狂欢,舒展筋骨,准备春耕春种;清明到了,民众自发踏青扫墓;谷雨到了,农民自动做好田间管理;端午节,全民自然而然地去赛龙舟吃粽子;芒种到了,农民自动开始磨镰收割;秋分时节,自然秋收秋种;中秋节,庆祝金色收获,全都自动吃月饼赏月;九九重阳,农活忙完,恰恰秋高气爽,人们自然地登高望远,寒冷将至,惦念远行亲人,照顾身边老人;冬至日,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边塞闭关,商旅停业,百姓祭祖,普天之下全都蛰伏静思,慎终而追远。人们按自然的命令生活,无需频繁颁布政令,没有假日办,没有强制手段,春节没有不回家团聚的,清明没有不踏青扫墓的,端午没有不吃粽子赛龙舟的,中秋节没有不对月赏思的,冬至日没有出门的。这一切,都是“奉天承运”之体现。

中国传统上没有人格神教节日,全部是自然节令节日,在自然节令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对天子国王来说,奉天承运就是无为而天下治,民众几乎感觉不到统治者的人为施政!人格神教统治下,几乎全部是人格神教节日,把所谓人格神教主的出生、入死、受难、复活、成道等定为不同的节日,完全排斥大道自然律动,隔绝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其目的就是盗取大道自然的神奇,阻断人们与大道自然的直接接触,抹杀人之自然本性,用人格神崇拜实现控制和奴役。其后果就是剥夺人作为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自然性和自主性,使人与大道自然本质之律动渐行渐远。人格神教的出现就是“绝天地通”的原因,人格神教最根本的罪恶,就是以人格神隔绝信徒与自然大道的联系,将大道自然的清新神奇的力量说成自己的神通法力。人格神教不死,天地不得沟通,人心不得澄明,人类不得解脱救赎。

作者:李怀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华传统国学 微信平台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帛书《老子》通释之“太上”、“故大道废”章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 世界道学网
老子新说 | 05 天地不仁
君主有道无道的7条标准?一?管仲答齐桓公
奉天承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