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道生第四十二
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
编辑:中华道教
道生
第四十二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投稿、交流请加道长微信号:qsdr129329

今译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从“有”生发出来的,而“有”是从“无”生发出来的。“道”形“无”,“无”生“有”。“有”中含一“可”一“非”二种性质、因素、状态;“可”与“非”这两性质状态,又组合衍生出“可非”“非可”两种性质、因素、状态组合,与“可、非”二种性质、因素、状态一起形成四种性质状态组合;继续演化,会衍生出“可、可可、可非”三种性质状态组合和“非、非非、非可”三种性质状态组合,形成六种性质状态组合;由此不断地组合,就会衍生出无穷性质状态组合的万物,万物世界就此诞生。


“非”和“可”是“阴”和“阳”两种性质状态之较为平实的说法,阴阳两种性质、因素、状态的对立统一是无处不在的,万事万物只有阴阳两种性质状态围绕“中”平衡振动,才能达成与宇宙本质和谐共振之“和”的状态,才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天下人之所普遍嫌恶的是“孤、寡、不”这些谦下虚谷的东西,而君王却以“孤、寡、不”这些低下虚谷之存在自称自名。所以物质上的减损和增益也是阴阳动态平衡调节的结果,要么因减损而增益,要么因增益而减损。所以,别人的教训我也作为教训,并且推敲琢磨得出所悟所得惠及他人。所以强大和良善的人以“不”平衡调节得失,我将引以为指导原则。
解析
这一章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宇宙生成论,那么,这个生成机理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一章阐述的核心是宇宙生成和存在机理,即宇宙万物是如何生成的,生成后的万物是如何存在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是老子的原意,也是道德经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阐述的是宇宙之道创生万物的机制。




 ↑
这句话中“生一一”之“生”是“呈现”之义,其他“生”是“位态演化”和“组合创生”之义。宇宙本体是整体全息之“无”存在的,并不表现振动,只要“观”其部分存在之“有”,就呈现出振动之“不”的存在;呈现出振动性的“有”之“不”的“可-中-非”,其“可、非”的位态是变动的;如果是多组“不”的谐振合化,则呈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多组“不”的合振使万物得以纷呈其“象”。


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按照自己之本原方式去运行、去自我实现。从“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角度看,“一阴一阳谓之道”正是说“道生一一”。那么“道生一一”之后的万物是怎么出来的呢? 是按照“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方式创生出来的。


若用阴阳互相作用关系这样示意:道→无→有→一一(阴、阳)→二二(阴、阳+阴阳、阳阴)→三三(阴、阴阴、阴阳+阳、阳阳、阳阴)→万物万物。

若用第一章提出的可非相互作用关系这样示意:道→无→有→一一(非、可)→二二(非、可+非可、可非)→三三(非、非非、非可+可、可可、可非)→万物万物。


若用二进制的1、0分别代表阴阳,就是:道→无→有→1、0→1、0、10、01→1、11、10、0、00、01→……。


在这“生三三”后的这六个单一元素,可以生出2946种位态变量组合,这仅仅是就一组“可非”因素而言的,万物都不仅仅是由一组可非因素促成的,往往都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万物万物”的生成。比如用二进制的1和0来表示,不单单是这两个数的组合本身在起作用,还有其相对位置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既有“数”的作用还有“位”的作用,是“数位”关系共同作用。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因其碳原子的排列结构方式不同,其表现出的外观和物理性质就完全不同,是不同的物;再如,同样是螺旋藻,左旋螺旋藻是营养品,而右旋螺旋藻就是毒药。




“和”是多组“可-非”围绕共同的“中”合拍谐振所达到的状态,只有多组“可-非”“合同”谐振才可能达成“中”气以为“和”,也就是万物万物才得以生,才有了这个大千世界。所有的“有”象都是多组“不”围绕共同的“中”振动之“合象”,即围绕共同的“中”统一谐振的“和”所呈现的表象,都是部分“不”协同振动所促进的一个整体。所以人所直观感受到的不是本质“真”相,而仅仅是本质之表象,也可以说是假象。因此佛家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在《易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易经》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为整体全息之“无”,两仪为阴阳(可、非),四象为阳阴、阴阳、阳阳、阴阴(可非、非可、可可、非非)。行文至此并未明确出现三三,即阳、阳阳、阳阴和阴、阴阴、阴阳(可、可可、可非和非、非非、非可),实际上三三就蕴含其中,即“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中阴、中阳”。因为《易经》在考察世间万物生成阴阳(可非)后,就不再只是简单关注单纯一个“不”的阴阳(可非)本身了,因为易经是考察解析“有”的。


纯粹只有一个“不”的“可-中-非”振动在可见世界里是见不到的,可见世界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多组“不”合振的外化显现,因而取最低二组“不”来考察,实际上这是两组“不”中的“可非”叠加态,形成“阴阴,阳阳、阳阴、阴阳”四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原来整体的“不”之“可非”才有意义,即一个大“不”中的阴与阳,与两个小“不”中的阴与阳组成“1+2”的组合关系,因而形成阴阴阴、阳阳阳、阳阴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阳阴、阴阳阴、阳阴阳这八种组合,即三爻卦象的上边或下边的那一画是所要观察的整体大“不”的阴阳(可非)属性,也就是整体合象的阴阳(可非)状态;其他两画分别是指这个整体大“不”中的两个组成小“不”的阴阳(可非)属性,也就是整体大“不”之组成部分小“不”的阴阳(可非)属性。也可以说将整体大“不”看成一个整体全息的“无”,而将组成之小“不”看成这个“无”中之“有”。


如此设计,既体现了“数”的关系,又体现了“位”的关系;既考察了整体“合象”,又考察了部分“分象”。也就是既“见微知著”又“见著知微”,非常合理和实用。八卦再两两组合可组成六十四卦,世间“有”之万事万物就都可以解释了。


再如阴阳五行学说,阐述的就是太阳系中多组“可-非”位态变量组合对地球上事物产生的综合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了解,透过“合象”看其“真相”,参悟“天机”。而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的阴阳五行表现,因其所处“本位”不同又有所不同。其他星系的具体行星上的表现又会因其星系的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阴阳四行、六行或七行。


就我们身处的地球来说,因为人身处地球,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围绕共同的太阳之“中”的和谐振动系统,所以地球上的人除了受到地球本身、太阳和月球的影响外,还受水、金、火、木、土等太阳系其他行星振动的影响,其他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远,对地球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所以中国古人只取对地球影响较大的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考察这几组“可-非”共同围绕太阳这个“中”和谐共振的综合作用关系,以及用这种和谐共振的综合作用关系,来解释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与之相应的规律现象,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河图”,“河图”就是上古人根据从地球上观察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在天空的出没时节和方位和而绘制出来的。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对于“河图”之图式结构分布及生成之数,《易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与日月会聚,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表示火星与日月会聚,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表示木星与日月会聚,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表示金星与日月会聚,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示土星与日月会聚,五与十相守,居中央。一为每天的第一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一、十一、二十一;二为每天的第二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依此类推。这里“天生”为道为因,“地成”为德为应。天生地成即为地球上之道德表现。


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球上观测出来的,五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星古称五纬,是太阳系中对地球影响较为明显的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半球的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对河图洛书之解读,直接导致了“易”理的产生。河、洛、易分别对应数、象、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石。


由此可见,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多组位态变量合和谐振之典型例子。它是五组“可-非”或者说“阴-阳”位态变量组合,即木星之阴阳、火星之阴阳、土星之阴阳、金星之阴阳和水性之阴阳,这五组“阴阳”或者说“可-非”的位态变量组合综合作用于地球,在地球上呈现的作用现象。阴阳五行学说与《易经》结合,产生合之几微而性通天地的精妙神奇预测功能。


通过五行运行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之后,“三三”的“3+3=6”的六种元素的位态变量组合巨大的衍生能力,多组“三三”共同作用下,那是何等的壮阔。这就是“万物万物”得以生成之原因,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之五组“可-非”也可以说五组“阴-阳”综合作用机制的了解可以理解这种道理。


通行句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样的句读下看万物生成的世界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世界。这种认识下的世界观是收束型的,很容易束缚人类思维。在政治上也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独裁专制思想,统治者容易认为他所统治下的民众都是他养活的,很容易以恩赐施与者自居,臣民皆应对其感恩戴德,容易造成统治者骄傲自大飞扬跋扈,滋生专制和暴政。


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创生模式下的世界,是一种发散型的世界,这个世界万物是无限互联、相互依存的“混成”关系,是一个无头无尾的交互连接的立体结构。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道生了一个又一个无数的“一”,而这每一个“一”又是不同的,万物中的每一物对应一个“一”,万物非三所生,乃同为大道所创生。每一个“一”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结构性机会,都有超越的可能,这种认识下的世界观是发散型的,人们的思想会得到彻底解放,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帝王、圣贤、神仙全都是人做的。当今互联网的飞速衍生发展,暗合了大道创生万物之机理,将摧毁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创造出一个无限互联的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叙五运六气大司天之一
用五行学说来认识太阳系空间的物质运动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精髓的钥匙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无中生有
中医中的五行
道,绝非科学所能企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