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 强弱第七十六
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
编辑:中华道教
之强弱
第七十六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也。亡为,而亡“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投稿、交流请加道长微信号:lz131919

今译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恒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解析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灵动的,死后就会变得僵直强硬;万物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嫩的,死后就变得僵硬枯槁了。所以说,顽固强硬,是取死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所以,在国家肌体中军兵过强会走向灭亡,树木枝干僵硬就会停止生长。由此可知,顽固强硬处于劣势,柔弱灵动处于优势。


前面分析过,“柔弱”是描述“不”之调节状态,是随顺变动和浸透精微的。描述的是大道振动调节机制的极其精妙细致,没有任何瑕疵纰漏,也就是前面所述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柔弱既然是体现了道之振动状态,无振动则无宇宙万物,所以“柔弱”是生的状态。与之相对的“刚强”则是描述僵化死板,“不”平衡调节失灵的状态,也就是死的状态。所以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在心灵方面,如果人将无动于衷的麻木或一潭死水的寂静当作成道合德的标注,那其实是步入了“死之徒”,那不是得道合德高人之相,而是死相。如果一个人不能被世间细微的美好所感动心弦,那他的心灵就不再是“柔弱”的灵动状态而是已处于僵死状态了。“感动”是人心灵“柔弱”之表现,是人之灵性琴弦因极为纯净而敏锐地感应到外在的正面美好的灵性信息,并与之和振所表现出来谐振现象。


若抛开无限轮回的灵性生命不谈,仅仅狭义地理解生死。可将“生”看成生命体的生理活性,将“死”是生命体征的停止。而本质上,生死,也就是生命本身之振动“可-非”,生之中含有死,死之中含有生。当人之肉体生命体征停止,灵魂与肉体分离,灵魂作为“无”之“有”,当然也具有“可-非”的振动特性。


灵魂还是可以再度与肉体结合,即实现所谓生命轮回,这只不过是宇宙振动本质在生命方面的具体呈现罢了。如果真正了悟了灵性生命的存在状态,那么认的眼界、心胸将会变得开阔广大,世界将变得完全不一样。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看待生死的角度也会转变,生命会得到升华。


作者:李怀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华道教 微信平台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始终第六十四
“一”就是道的具体体现了,而“道”就是“一”的源头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连载:不无道理(老子解蔽) 李怀乾参悟《老子》十数年心得!
老子新说 | 01 天地万物
道德经重读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