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目!苦等中国初恋55年的法国奶奶,终于迎来了结局……
userphoto

2023.11.11 四川

关注

 //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八百年前,姜夔的一首《鹧鸪天》写尽了人间相爱不相守的悲辛,借用这句词来形容一对中法跨国恋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应该再恰当不过了。一切都要从1953年的杭州开始……

1

 最忆是杭州 

1919年,与同乡林风眠一道,李树化来到里昂勤工俭学,随后在染织厂认识了法国人珍妮。相恋相守后,李树化接到了国立艺术专科的邀请,回国出任音乐系主任一职。1926年,他带着妻子回到了北京。

1927年5月24日,女儿李丹妮在北平出生。身为混血儿的她有着极佳的语言天赋,精通汉、英、俄、法四种语言。26岁那年,丹妮接受了浙江医学院的聘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俄文老师。

金秋九月,满腔抱负的福建青年袁迪宝北上杭州求学,成为新中国首批公共卫生系学科的大学生,勤学上进的他担任了俄语课代表的职务。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定。从李丹妮踏入1953级新生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缘分的开始。

欧式的容貌,洋气的连衣裙,才貌俱佳的丹妮走到哪里都自然会成为焦点,袁迪宝一下子就被年轻敬业的俄语老师吸引住了。

而初为人师的丹妮也注意到了聪明好学的迪宝,毕竟天下有哪个老师不欣赏满分的学生呢?

喜欢,就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在得知丹妮还精通英语和法语后,袁迪宝大胆地请求老师帮自己开小灶,充满职业热情的丹妮便利用课后的时间教授迪宝外语。

丹妮的父亲和迪宝同为客家人,每次他来补习,两人总能用家乡话投机地聊上两句。父母的喜欢强化了丹妮心里的情愫,她和迪宝谈论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学术问题,发展到个人的经历与爱好,交流的地点慢慢从校内转移到了校外的湖光山色,共同的爱好让两人的感情从单纯的欣赏升级成了炽热的爱情。

就这样,丹妮和迪宝跨越了师生之别勇敢相爱。他们原是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却在杭州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2

此去经年

虽然情定西子湖畔,但相爱的两年多里,迪宝从来都是“发乎情,止乎礼”。

丹妮察觉到爱人的眼底偶尔会掠过一丝忧郁,似乎在隐瞒些什么,但沉浸在爱情中的她既不想问,也不敢问。丹妮不知道的是,此刻她的爱人越幸福,便越内疚

原来,在来杭州上大学之前,由于迪宝的家人担心他一去不回,便早早地在家乡帮他安排了一门亲事——与姐姐的同事黄秀雪成婚。

已非自由身的迪宝无数次想告诉丹妮真相,但却舍不得打破当下的美好。

1955年,浙江医学院的一部分与华西医科大合并。在随学校迁往成都的前夜,迪宝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丹妮,自己有一个妻子——一个他无法推卸道德责任的女人。

丹妮大为震惊,冷静之后断然选择了分手。很多年后,她说:“无论怎样,我不能想象去抢另外一个女孩子的幸福,这我永远做不到。”当初不顾世俗偏见,直面爱情的丹妮有多勇敢,后来忍痛割爱的她就有多善良。

丹妮剪下一缕秀发,同自己的戒指一起赠给迪宝留作纪念。自那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

退回到朋友位置的丹妮,也在痛彻心扉的夜里有过犹豫和彷徨,她想要以爱情的名义将迪宝重新拉回身边,但妈妈的话及时地点醒了她:“别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中,见到你自己的幸福。”

分手后的第二年,丹妮随母亲离开了生养她近30年的中国。1962年,父亲前往里昂与她们团聚。

临走之前,丹妮写信给迪宝,告诉他自己即将远渡重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收到接二连三的回信,两人开始重新保持联系,在地球的两端鸿雁传书。

毕业后,迪宝回到厦门工作。他总在工作单位收信,在亲戚家里存信,尽力避开妻子的视线。他在信里告诉丹妮自己的一切,包括成为父亲的喜悦。

丹妮也替他高兴,得知他生活并不宽裕后,特意从法国给孩子寄来了奶粉和衣服。

丹妮总是报喜不报忧,默默把迪宝的每一封信都放在心上,她说:“在那些日子里,他的信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丹妮的新生活其实很艰难,在陌生的社会中挣扎着生存,法国公司拒绝承认她的文凭和证书,她只能重新学习速记和打字,终于在一家不大的国际贸易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

从1966年开始,丹妮的信件被一次次退回。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匿名信:“今后你不要再写信了,你害人。”

丹妮在惊诧之余,敏感地意识到了迪宝的处境。她不再给他写信,却始终无法忘记迪宝。

后来,很多人试图叩开丹妮的心扉,但她再也无法开始一段新的恋爱关系。回忆中的恋人完美无瑕,丹妮认定只有迪宝的爱是最真诚的,再不可能有其他人比得上。枕着入骨的相思,她一个人独守空房。

十年弹指一挥间,丹妮常常默数着袁家孩子逐年增长的年纪。可即便风波平息,她也未敢再给迪宝寄出一封信,就算是到中国出差,也没有联系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当初那封匿名来信始终是她未解的心结。

3

曲阑深处重相见

此去经年,波澜迭起,杳无音信的二人都以为缘分已尽。

迪宝在动荡的年代里尘封了丹妮留给他的一切,丹妮则将迪宝写给自己的信件装进了牛皮信封,一字一句地写下:“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勇气再读这些信件,这些证明着我们之前没有实现的幸福。如果我死了,请看到的人把它烧掉。”

2010年的春节期间,袁迪宝的三儿媳从当初帮公公藏书信的亲戚口中得知,公公曾和一位漂亮的外教谈过恋爱,不但有信件往来,还有信物交换。儿媳立马意识到这必然不是一段普通的爱恋。

这次围炉谈话唤醒了袁迪宝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思念。其实每次去杭州,他都会故地重游,但只是独自凭吊,从不敢奢望重逢。

如今发妻已经过世十几载,他的责任早已卸下,是时候了却人生最后也是最大的遗憾了。

儿媳了解到法国人不会轻易搬迁,便鼓励公公往以前的地址写信。迪宝辗转反侧了一整夜,终于决定提笔,这一写,就是五封。

终于,一封来自法国的回信送到了袁迪宝手中,看到熟悉的字迹,他的第一反应是:谢天谢地!她还活着!

一张照片、三页信笺,丹妮简单地讲述了她离开迪宝之后的人生。

1974年,47岁的丹妮开始攻读汉学博士。在努力了六年,四次提交博士论文之后,丹妮顺利毕业,进入里昂第三大学语言学院教书。

1992年,丹妮以中文系终身副教授的身份退休,随后在一家帮助中国留学生的非营利机构担任秘书长。为了表彰她为中法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法国政府特别授予李丹妮骑士勋章

丹妮告诉他,自己一直单身,如今仍然独居并且打算在修道院终老。

信中的“终老”二字,击穿了迪宝最后的防线,他意识到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便立刻邀请丹妮来厦门,至少可以来参观一次。

为表诚意,袁家儿媳亲自飞到法国迎接丹妮,深思熟虑后,丹妮决定动身前往中国。飞机落地,迪宝捧着的55朵玫瑰,象征着他们分别的55年

这一次,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爱的步伐,迪宝向丹妮求婚,丹妮则在袁家小辈祝福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中欣然接受。

中秋节的前一天,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登记结婚,从青丝等到白发,他们终于结为夫妻。

人生难得老来伴,之后的日子,每天都是命运的恩赐。他们总是手牵着手,在鼓浪屿的碧浪白沙间悠游自得。

“这就像一场梦,我从没想过会再见到他。过去的都过去了,余生我们想在一起。我的视力不好,他的听力也有问题,所以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眼睛”,丹妮如是说。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七年,也是最珍贵的七年。

2017年,迪宝与世长辞,离世前不断嘱咐孩子们要为丹妮养老送终。一年后,丹妮在孩子们的围绕下追随爱人而去。

幸运的是,丹妮对爱情底线的恪守,迪宝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以及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最终换来了老天的怜悯,让这对错过半生的恋人得到了须臾的相守。那些爱情的信物,也一定会指引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再度重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83岁法国老人与厦门爱人终续前缘
法国女子苦等中国男子50年 年逾八旬终喜结连理2
腾讯新闻
真爱就是这样.这对新人,新郎82岁,新娘83岁。新郎厦门人,袁迪宝,新娘法国人,李丹妮。他...
法国女子与中国男子分离半世纪后结婚
中法旷世之恋男主离世,她25岁遇上他,83岁跨国来厦嫁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