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话红楼213:黛玉听戏背后的深层内涵?黛玉身上不可告人的四大痛苦?
userphoto

2024.02.04 四川

关注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213

黛玉听戏背后的深层内涵?黛玉身上不可告人的四大痛苦?

上回书说到,林黛玉经过梨香院墙角上,听到贾府文化演出队正在排练。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

问题来了,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看戏呢?

林黛玉在哪看的戏最多呢?

贾府。

贾府唱戏的桥段,我们前面接说过。

每次都有极强的暗示,无一不是借戏说事,听的哪里是戏,全是勾心斗角。

其次,看戏最重要的是戏吗?

不。

是和谁看戏。

戏不重要,陪同看戏的人才重要。

黛玉孤苦伶仃一个,宝玉又是一个招花惹草的主。

黛玉看宝玉全是心烦。

黛玉看其他人,有亲人陪同,她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更是心烦。

这才不是更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散戏之后,从热闹归于平静,剩下的就是无尽的孤独。

黛玉害怕的不是戏,而是人,更是人之后的热闹。

今天,作者给黛玉安排了一个别样的听戏氛围。

在墙外不经意间听戏,没有了往日的喧哗热闹,黛玉放松了内心的警惕。

在毫无准备之下,戏文走进了她的心。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吹进耳内,写的太妙了,一切看似偶然天成,其实却是黛玉的心中所向。

这两句立刻勾起了黛玉的兴致。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两句唱词出自《牡丹亭》最著名的一折《游园》,曲牌名为“皂罗袍”,原句写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段戏文写千金小姐杜丽娘郁郁寡欢,来到花园游玩,看到园中繁花似锦、生机勃勃,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被关在家中,无人欣赏,浪费了大好年华。

黛玉听完是什么感受呢?

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黛玉还是从文章的角度来看戏文,单纯的认为台词好。

这就好比,一步电影,你只听主角说了一两句台词,就觉得很有道理。

但这时候,你并不会武断的认为整部电影好。

另外,黛玉说其中的趣味。

这两句词中有什么趣味呢?

两个字就是共鸣。

杜丽娘的处境,不就是黛玉的处境吗?

自己大好青春,被关在大观园中,纵然有良辰美景,又怎么能开心的起来呢?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一句出自《惊梦》。

您看黛玉这一走神,对面都唱一折了,可见刚才黛玉想了很多,想了很深。

听了这两句后,黛玉不觉心动神摇。

用现在的话说,黛玉开始入戏了。

黛玉把自己代入了杜丽娘的角色,她成了戏中人,杜丽娘的痛是她的痛,杜丽娘的伤也就是她的伤。

这就好比,你看一部感人的电视剧,因为剧中人的命运痛哭流涕。

黛玉入戏有多深呢?

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这一段出自柳梦梅唱给杜丽娘的《山桃红》。

原句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意思是,姑娘你虽有花朵儿似的容颜,可惜年华流淌似水一般。到处找你不见,原来在幽深闺阁顾影自怜。

杜丽娘感叹自己的美丽无人欣赏,柳梦梅则是寻找美人而不得。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柳梦梅这就是撩骚。

美人你寂寞吗?我正找你呢!

柳梦梅的话说尽了杜丽娘的心坎,也说进了黛玉的心田。

黛玉立刻浮想联翩。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嗯嗯”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越想越伤感,她哭了。

这一回的标题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全文一共五千多字,而黛玉听《牡丹亭》的桥段不过五百字,只占十分之一。

而这部分却写在了标题中。

这就好比,你看了一部90分钟的电影,叫《宋江大战孙悟空》,孙悟空最后5分钟出场,一棍子就秒了宋江。

这个时候,您一定要骂这是诈骗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这就是不写之写。

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这里面的事很多很多,但是我也就能写这么多。

剩下的你自己去品。

怎么品呢?

我们就得从,黛玉想到的诗词入手:

水流花谢两无情,出自唐代崔涂的《春夕》。

原诗是: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写的是作者头声白发却一事无成,不愿归乡,又到了落花时节,感叹时光易逝。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浪淘沙·怀旧》。

原文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表达了自己对南唐故国的思念之情。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唱词,原句是: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这段的背景是:老相国去世,遗留下老夫人和崔莺莺带着一男一女的侍从扶棺回祖坟,途径佛寺暂放棺木。

这里不得不感叹《红楼梦》的高级。

《春夕》是唐诗,《浪淘沙》是宋词,《西厢记》是元曲。

用唐宋元三个悲伤的故事,来勾勒出黛玉的伤感。

第一、《春夕》是人生在世一事无成的失败之痛。

第二、《浪淘沙》是流落异乡的亡国之痛。

咱们前文分析过,黛玉映射是崇祯,爱情之痛大家都能懂,但是其中亡国之痛,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

第三、《西厢记》是亲人离世,孤苦无依的丧父之痛。

再加上《牡丹亭》的青春易逝,爱情无踪的相思之痛。

黛玉的四大痛,没有一个是可以告人的。

最后,我们复盘一下故事:黛玉丧父丧母是个孤儿,家产被贾府全盘接受,自己孤独一人住在贾府,被各种孤立,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葬花。

今天,宝玉拿来一本奇书《西厢记》,黛玉读完之后,再经过宝玉的表白,改变了自己对戏文的刻板印象,这叫: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宝玉走后,留下孤独的黛玉,在墙外听戏,从赞叹到站不住,再到流泪痛苦,这叫: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是黛玉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她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抓住宝贵年华,自己就是诗词戏曲中的悲剧认为,她必须要正视,她和宝玉的感情了。

就在黛玉哭的没个开交之时,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来者是谁呢?

作者没写,我们只能下回分解了。

正是: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红楼梦》里的戏曲元素,看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角色塑造
若无《西厢》,便无《红楼》
细看《红楼梦》中“有戏人家” 柳岳梅
红楼看戏
红楼梦解密系列—林黛玉传奇(中)
【转载】驳《红楼梦》创作的“奶奶素材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