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歇尔计划:美国出血救欧洲,为啥苏联急得直跳脚?|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整个欧洲被战火破坏的非常严重,基本成了一片废墟,但战后没多长时间,西欧经济就迅速复苏,战后的重建也都大体完成,这当中美国人的援助居功至伟,这项援助以当时美国国务卿的名字命名,也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这项计划拉近了西欧和美国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冷战的进程,那么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援助欧洲?马歇尔计划和冷战有什么关系?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马歇尔计划海报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崩溃了,战败的德国自不必说,许多城市已经成了大型垃圾堆,即使是战胜的英法等国日子工业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日子非常不好过。一开始欧洲各国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压榨,甚至肢解德国的工业资源,从而补贴本国的经济和战争损失,比如法国有官员就主张彻底占领德国的萨尔和鲁尔,并把当地的工厂给拆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从废墟上开始重建欧洲

可问题是德国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的强国和经济中心,过分削弱德国实际上损害的是欧洲的经济,再加上战后的严寒和饥荒,欧洲在那几年前景黯淡,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从数据上说,欧洲的农业生产是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还出现了冻死人饿死人的事情。看样子,仅仅指望欧洲自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没啥指望的。

此时的美国对欧洲局势忧心忡忡。如果任凭欧洲在贫穷绝望中堕落下去,那么各种极端思想就会滋生蔓延,这也不是没有先例,上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对德国的惩罚太过严苛,德国的经济崩溃之后又被全球经济危机所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希望,这才给了纳粹党可乘之机,而随后爆发的二战对世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德国柏林里的标语,意为“西柏林重建——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

历史的教训近在眼前,可谓殷鉴不远,要想防止如此极端思想再来一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经济上帮助欧洲,而且越快越好。当时在苏联的扶植之下,法国和意大利的左翼势力急剧增强,这让美国担心西欧有倒向苏联的危险。当时战争刚结束,美苏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可是苏联毫不顾忌地利用西欧经济的贫困来干涉西欧内政,如果任其发展,整个欧洲的局势将更加不可控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讲,美国都必须对欧洲施以援助。

 1947年时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发表广播讲话

美国国务院和外交界的一众人物极力主张对欧洲施以如此援助,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随后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表示美国将对欧洲重建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尤其是资金和物质基础。

这个想法在美国国会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一方面美国即使经历了二战,国会内部的孤立主义仍然甚嚣尘上,相当多的议员认为最好就是继续保持美国孤悬海外的状态。另一方面,有不少议员认为这等于是把大量的资金砸向战败的德国,谁知道这德国还会不会迅速复兴然后发动下一次世界大战。

◇ 图为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后,哥特瓦尔德宣布新政府成立

◇ 1948年6月7日,贝奈斯辞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三个月后,贝奈斯死于家中。图为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贝奈斯

在国会激烈争吵时,捷克斯洛伐克战后的民选政府突然被苏联扶植的代理人推翻,这下大家迅速达成了共识,美国孤悬海外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美国要么现在经济支持欧洲,要么等欧洲秩序崩溃之后军事干涉欧洲,哪个更划算一目了然。当国会一致之后就是制定细则了,这个计划的正式名称是“欧洲复兴计划”,后世更多地因为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将其命名为“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总统(左一)和马歇尔(左二)在商讨马歇尔计划

无论是马歇尔的演讲还是随后的细则制定,美国都欢迎苏联和东欧国家加入进来,但这个计划要求商品资金在欧洲各国自由流通,市场经济调控物价,这和苏联东欧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

一开始,苏联也对这个马歇尔计划表现出了“谨慎的兴趣”,毕竟美国的真金白银没那么多意识形态色彩,可是后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到巴黎跟英法美代表会谈涉及到这些条件,这可是苏联的国本,根本容不得商量。于是会谈不欢而散,莫洛托夫返回苏联。

在此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也表示本国欢迎马歇尔计划,结果被斯大林严厉训斥,命令波兰和捷克代表团不得跟资本主义的金钱打交道,随后,各东欧国家“自愿”地表示跟马歇尔计划坚决划清界限,斯大林很满意,于是在苏联的操控下搞了个马歇尔计划的苏联东欧版,也就是“莫洛托夫计划”,后来发展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这成了苏联控制东欧重要的手段,也标志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决裂和冷战的开始。

 欧洲接受马歇尔计划和参加经互会的国家分布情况

 “这是一回事”在这幅1949年的漫画中马歇尔计划被描绘成由一个富裕农民驾驶的现代拖拉机。漫画前方还有一个过度劳作的贫农,被套上一架老式“苏联”犁,被迫翻耕“马歇尔—斯大林计划”的土地,而斯大林自己则在努力说服其他人,“这是一回事,而且还没有机械问题。

所以,当马歇尔计划最后实行的时候,受惠的就只有西欧和中欧的国家。几年之内马歇尔计划支出了130亿美元,其中英法获得的援助最多,分别为33亿美元和22亿美元。

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各国政府支配,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就决定了工商界和劳工界也会在资金使用上有相当的发言权。计划初期,这些援助的资金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等到欧洲各国挺过了饥荒,援助重点就给放在了进口重建所需的原料和产品。

 1948年4月16日英国外相欧内斯特·贝文在“马歇尔计划”上签字

 马歇尔计划下,第一批糖运抵欧洲

另外,有些国家政府把援助资金的相当一部分作为基金,向民营企业贷款,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这最典型的是西德,在各方同意之下,60%的援助款项被用作贷款基金,二战后德国采煤业的复兴,有将近一半的钱都是通过贷款从这个基金里获得的。对贷款的企业来说,他们须按期偿还贷款。而在偿还后,这部分资金又会很快被再次贷出。

就这样,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而在良好商业信用体系的加持下,这笔基金越来越大,西德有充分的底气偿还战争赔款的同时,也完成国家的复兴。

 《来自西边的风》(The Wind from the West)这幅漫画发表于马歇尔计划开始运作之时。美国位于大西洋西岸,作者将马歇尔计划比作带翼的“西边的风”。漫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ERP,马歇尔计划缩写)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转动起来,吹走了欧洲的严寒。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战后德国的纺织工业在美国的扶助下壮大

到了1951年马歇尔计划结束的时候,欧洲各国已经从战争的废墟中走了出来,完成了初步的重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这样的援助也让欧洲和美国在共同的价值观下团结起来,形成了对抗苏联东欧集团的坚实力量。

客观上讲,这的确加速了冷战,但如果没有这样的计划,欧洲的复兴是遥遥无期。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讲,马歇尔计划通常被认为是成功的,日后美国也试图利用马歇尔计划成功的经验,制定援助其他国家的计划,比如伊拉克阿富汗,但是类似的计划在这些地方却难言成功。

究其原因,欧洲在战前本来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商业文明体系,战争能摧毁文明的表面,却无法摧毁文明的内核,只要这个内核还在,那么稍加援助就会很快腾飞,而像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地方,别说商业文明体系了,到现在很多地方还都保留着不少中世纪的陋习,距离脱离愚昧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指望单纯的经济援助给这些地方带来改变,那真是想多了。所以这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经济援助,其实还是文明和价值观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似大公无私的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美国的一项阴谋
冷战风云之“马歇尔计划”
二战之后:马歇尔计划实施,欧洲重生
马歇尔计划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复兴的伟大计划
没有美国,欧洲可能要吃土1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