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赫鲁晓夫楼:苏联人民免费分房,他们住着不香吗?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如今咱们中国房地产商盖的楼盘越来越高,小区修的越来越漂亮,但只要走在一些有年头的小区里,还是不难发现很多长得差不多的住宅楼。这些楼低的两三层,高的五六层,没有电梯,不管你在北京,沈阳还是太原石家庄,看到的这些楼差不多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 图郑州国棉三厂家属院的猴版“鲁晓夫楼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江苏常州工人新村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回溯历史,这些楼还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产物,而它们最早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是苏联“苞米大帝”赫鲁晓夫,因此,这样的楼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那么,赫鲁晓夫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了这样住宅楼的设计,这种赫鲁晓夫楼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到了战后,随着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导致出现大量棚户区 图为1950年,莫斯科市内的筒子楼与棚户区

二战爆发之前,和当时欧洲其他国家比,苏联的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只有四平方米不到,而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相当多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急需重建,而斯大林又主张城市的大工业化,几重因素加起来,大量的人口作为工人涌入莫斯科等大城市市区,本就紧张的住房条件雪上加霜,过去苏联有“住房公社”,可以被理解为筒子楼,现在连这个都不够了,必须得采取新的手段。

◇ 图为住宅设计竞赛的优胜者维塔利·拉古坚科(左一)和他设计的K-7楼型

1950年,时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了一次建筑师会议,如何有效地解决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劳动力人口和短缺的住房问题矛盾成了讨论的重点,而解决的唯一手段就是快速廉价的住宅楼设计。当时的建筑师们拿出了几种方案,比如在建筑现场浇筑混凝土,或者个人低层住宅方案,都因为成本高且不够快速而被否决,最终胜出的是预制板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一套住宅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被工厂提前制作出来,并在现场快速组装,以此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住宅小区。二战中美国生产的自由轮就是用这个办法快速施工的。

◇ 图为赫鲁晓夫楼工地,正在吊装预制板的施工工人

◇ 修建“赫鲁晓夫楼”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水泥预制板一块一块地拼起来

赫鲁晓夫把这个想法报批斯大林,得到认同之后专门在莫斯科建造了两个水泥厂用以生产房屋构件。随后就是测试可行性,测试中发现的最大问题是预制板之间的拼接,用水泥固定住的预制板往往容易开裂,就算后期采取措施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过当时赶工期盖房子是压倒一切的政治要求,只要保证这预制板几十年不开裂问题就不大。如此一来,这样的预制板搭建房屋得以通过。

◇ “苞米大帝”赫鲁晓夫 
◇ 赫鲁晓夫在楼房施工现场视察

到了1954年,斯大林已经去世,赫鲁晓夫掌管了苏共大权,他首先面向全苏联建筑设计师征集可以快速建造的建筑图纸,选出优胜者后他下令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开工新的楼盘。

◇ 1954年,莫斯科切廖姆什基区的建设

这个楼盘采用的所谓K-7楼型,共有三种户型,分别为30平方米的一居室、43平方米的两居室,以及54平方米的三居室,而卫生间4平米,厨房两平米,别看这些面积比起今天的小的多,但却是在苏联历史上第一次让住户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而且在图纸评审的最后阶段,赫鲁晓夫本人亲自钻进卫生间和厨房感受,他的意思是自己如此高大的身材都能容下的话,容下别人自然毫无问题。就这样,作为样板的切廖姆什基的新楼盘在赫鲁晓夫的关怀下圆满竣工,比起过去苏联人住的楼盘,这已经是好到天上去了。

◇ 图为K-7楼型构造示意图

眼看样板取得圆满成功,赫鲁晓夫下令在全国推广这样的预制板建筑,这样的施工都是预制板拼接,所以不需要建筑师,甚至连图纸都不怎么需要,一般情况下一栋楼两周就能完成,在某些时候为了宣传需要,空军直升机也会来吊装预制件,这也大大增加了施工效率。比如列宁格勒一处建筑的施工仅用了五天就全部完成。由于这样的楼盘是在赫鲁晓夫关怀下设计建造的,于是后世管它叫“赫鲁晓夫楼”。

◇ 当时甚至出动过直升机来进行盖楼

为了节约成本,建筑去掉了一切花里胡哨的装饰,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至于电梯那就别想了,当时苏联规定五层以上就得加电梯,所以赫鲁晓夫楼最高就到五层。当然啦,建筑师们也对这样的楼颇有微词,因为这根本就不要建筑师。就这样靠着预制件完成复制粘贴自我繁殖的赫鲁晓夫楼很快铺满苏联大地。

只不过这样的楼仅仅是满足了苏联政府快速解决住房的要求,1956年-1963年,苏联城市居民的总住房面积翻了一番,七年内的住房建筑面积总量比过去苏联40年建造得都多,尤其是1960年,赫鲁晓夫楼的建造达到了顶峰,总建成8280万平方米,而整个赫鲁晓夫楼最终建筑面积高达2.9亿平方米,这些楼房绝大多数由国家免费发放给城市居民,到了1964年,全苏联有五千多万人住进了赫鲁晓夫楼,占整个苏联人口的四分之一。

◇ 图为1963年,莫斯科霍罗肖沃-姆尼奥夫尼基区热火朝天的建造场面

◇ 图为1964年切廖姆什基的住宅楼样板 

可以说赫鲁晓夫在其任期内,算是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而这样的赫鲁晓夫楼,也被当成苏联社会体制优越性的福利象征,苏联的社会主义兄弟们也都争相效仿。当然,这些楼一个个长得完全一样,为了给居民增加审美情趣,赫鲁晓夫下令在楼与楼之间装点绿植、人造山丘和池塘。如今咱们看绝大多数的老式小区还有个花园,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这里。

眼看自己的政绩蓝图落实的如此成功,赫鲁晓夫表示要更上一层楼,要在1980年彻底解决所有住房问题,有更好的楼房来替代赫鲁晓夫楼,并在不久之后彻底进入人类终极社会。但整个事情的发展跟他的预期完全不一样,赫鲁晓夫楼迟迟找不到替代品,当时那些兴高采烈住进去的人们也随后发现了赫鲁晓夫楼的种种问题,为了赶进度和最大化利用空间,房屋墙壁被设计得很薄,隔音非常差,为了最起码的隐私要求不得已得在墙上钉地毯。

◇ 赫鲁晓夫楼糟糕的隔音效果,让苏联人形成了往墙壁上挂毛毯的习惯

◇ 图为讽刺赫鲁晓夫楼预制板拼装质量的漫画

除此之外,虽然赫鲁晓夫本人表示钻进卫生间和厨房毫无问题,但这和日常使用完全是两个概念,住户们纷纷发现这屋子里空间太狭小了,不得已之下发明了不少具有苏联特色的折叠家具用以匹配这样的楼房。更要命的是,赫鲁晓夫楼使用年限就是25年,年限到期也根本没有替代品,天长日久的,预制板之间的缝隙终于开裂老化,酿成了不少事故。

◇ 图为和赫鲁晓夫楼配套的收纳家具

◇ 赫鲁晓夫楼狭小的厨房,一张餐桌,几把椅子,一个灶台就占满了

到了80年代苏联最后的岁月里,成片成片的赫鲁晓夫楼已经是标准的老破小,楼中的苏联人没能看到苏联的强大,却见证了国家的解体。随后的俄罗斯开始走商品楼房路线,这些赫鲁晓夫楼也走到了寿命的尽头。

1999年,俄国政府开始拆除“赫鲁晓夫楼”,而到了2017年6月,普京宣布拆除了莫斯科最后一栋赫鲁晓夫楼。如今在俄国,将近90%的赫鲁晓夫楼已经被拆除,但在其他国家,借鉴赫鲁晓夫楼思路营造的建筑仍旧大量存在和使用,直到如今还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可以说赫鲁晓夫楼退出俄国的历史,但还没完全退出受俄国影响极大的国家的历史。

◇ 图为莫斯科拆除中的赫鲁晓夫楼

◇ 在白罗斯,乌克兰,德国东部都有大量的赫鲁晓夫楼 图为白罗斯的“赫鲁晓夫楼”

◇ 图郑州国棉三厂家属院的猴版“鲁晓夫楼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为南京老破小和写字楼之间大片的“鲁晓夫楼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 图为广州的魔改版“赫鲁晓夫楼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赫鲁晓夫楼可以说是苏联试图以国家力量解决全民住房问题的一次尝试,其构想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但快速的建造给后来留下了大量的隐患,这事儿说到底一开始就是个权宜之计和政绩工程,但在赫鲁晓夫这边,把一个权宜之计一直贯彻下来,而在只有免费的赫鲁晓夫楼这一种选项的情况下,看似苏联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殊不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最终承受代价的其实还是他们。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联国民住宅——“赫鲁晓夫楼”的前世今生
“玉米狂人”赫鲁晓夫发明一种房子, 让苏联人受益无穷, 值得借鉴
珍贵的老照片: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赫鲁晓夫为他送行
卡斯特罗为什么骂赫鲁晓夫是“狗娘养的”
老照片
珍贵老照片 60年代初的莫斯科 赫鲁晓夫年代的苏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