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王问谋略于孙武
吴王问谋略于孙武

吴王问谋略,孙武答以“三教九流”。吴王欲知其详,孙武道:“上等谋略,无往而不胜之道,可高歌猛进,能一往无前,相传为黄帝轩辕氏等上德之人所信奉,故称帝道;中等谋略,无败而必胜之道,可经久不衰,能发展壮大,相传为周武王姬发等中德之人所信奉,故称王道;下等谋略,奋勇而好胜之道。可苟且不败,能侥幸获胜。相传为春秋齐桓公等下德之人所信奉,故称霸道。此三等谋略称三教,每教各有三流,故为三教九流。”

(一)上等谋略:无往而不胜的帝道
吴王于是问“帝道”,孙武对曰:
“轩辕氏之时,神农氏为帝。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扶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氏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而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神农氏,领袖也;有恩德于诸侯,立大功于天下;虽然如此,神农氏位在至尊,但是天下乱而不治、诸侯暴而不征,且欲侵陵诸侯,于是轩辕氏用兵,既得其志,而不夺其位。
呜呼!坚持原则而不留情面,为民请命而不昧良心,三战成功而不图名利,非大仁大义者谁能为此!
蚩尤氏,祸首也;无怨仇于轩辕,只毒害于他处;尽管这样,蚩尤氏权倾一方,非但无视党纪国法、带头为非作歹,且想篡党夺权,于是轩辕氏远征,战于涿鹿,遂禽杀蚩尤。
呜呼!敢于斗争而不畏强暴,为民除害而不远千里,一举斩草而除其根,非大智大勇者谁能为此!
轩辕不在帝位之时,为民谋利,则争先恐后;为民除害,则一往无前。及至轩辕为天子,凡是看到不顺从民意的诸侯,他就会亲自征之,直到为百姓讨还公平了,才会离去。
呜呼!为民众排除万难、开辟方便之门,轩辕氏登上帝位后没享受过一天的轻松。
这就是无往而不胜之道——帝者之师的战争理念!”

(二)中等谋略:无败而必胜的王道
吴王于是问“王道”,孙武对曰:
“胜者,慎也。慎之于始,继之于中,又慎之于终,则无败;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他人败,我胜出,故而必胜。
所谓‘慎之于始’,就是要让决策层认认真真地做好计划工作。
做好计划工作,就是要做好三个务必到位:第一,运筹帷幄时务必量力而行,即确保在‘选择对策和明确任务’的决策上做到位;第二,择将授权时务必任贤使能,即确保在‘选择执行人和制定权限’的决策上做到位;第三,决胜千里时务必克敌制胜,即确保在‘选择实施预案’的决策上做到位。
所谓‘继之于中’,就是要让管理层认认真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工作,也是要做好三个务必到位:第一,未雨绸缪时务必不折不扣,即确保在‘物资的质量和后勤保障的激励’上做到位;第二,呼风唤雨时务必同心同德,即确保在‘谋攻的工具和谋攻的过程’上做到位;第三,调兵遣将时务必智勇双全,即确保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做到位。
所谓‘慎之于终’,就是要让执行层认认真真地做好执行工作。
做好执行工作,仍是要做好三个务必到位:第一,争分夺秒时务必做到雷厉风行,即确保在‘战时管理’上做到位;第二,你死我活时务必做到稳扎稳打,即确保‘战地管理’上做到位;第三,大刀阔斧时务必做到淋漓尽致,即确保“绩效管理”上做到位。
比如,在执行阶段的战时管理上,应当在第一时段进入状态、在第二时段找到突破口、在第三时段结束战争。这样才能满足100%按时交付的期望。
又比如,在执行阶段的战地管理上,应该首先避免空间环境上的被动、然后争取空间环境上的主动、最后在空间环境上制敌于死地。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所以最好的防守是外线进攻;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所以最好的进攻是抓住良机;当然,绩效管理的重点是人才,有了最好的人才,才能出最好的成绩。
计划到位,则胜券在握;准备到位,则胸有成竹;执行到位,则一锤定音。于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前后左右,杂而不越。正所谓:不谋而合,不疾而速,不鞭而策。
这就是无败而必胜之道——王者之师的战争理念!”

(三)下等谋略:奋勇而好胜的霸道
吴王默然,转而问“霸道”,孙武对曰: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细心分析一下导致失败的机理,就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有些是在开始的计划阶段就出了纰漏,即计划不周密;有些是在中间的准备阶段出了纰漏,即准备不充分;有些是在最后的执行阶段才出了纰漏,即执行不得力。
比如,在开始的计划阶段,您若选择了‘不知道如何控制战局走向’的将领去执行军事任务,那么这样的将领一旦上了战场,他肯定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来控制战局的走向,于是就不可能成功地控制战局的走向,这样就会导致战局的失控。
再比如,在中间的准备阶段,战前筹集的物资‘不能满足高效率军事作业’的要求,那么上了战场之后,就会出现钝兵挫锐的情况。所以兵法上说:甲不坚密则与袒裼同,射不能及远则与无弩同,远而不能中则与无矢同,中而不能入则与无镞同。
那么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打胜仗呢?是因为其大臣管仲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正是由于管仲能够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辅助齐桓公,所以才能帮助齐桓公称霸。
显然,假如那些诸侯国君在工作上没有犯下那么多的错误,就不会给齐桓公创造征伐他们的条件。由此可见,齐桓公所以能够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不是因为自己太强,而是由于对手太弱。所以说,齐桓公是苟且不败、侥幸获胜。苟且者,对手不是王者,因而不败;侥幸者,对手纰漏太多,因而获胜。
这就是奋勇而好胜之道——霸者之师的战争理念!”

但愿吾王天命所归
吴王于是笑道:“那么你的十三篇文章属于那种档次的谋略?”
孙武曰:“帝道失传,而后有王道;王道又失传,而后有霸道。当今周室,礼崩乐坏;诸侯专权,强国争霸。所以我向大王献上王道,就是为了帮助您打败霸主!假如我献上的不是王者之师的谋略,则如何显示我对大王的忠心呢?”
吴王问:“你不是说现在只有霸道,而王道已经失传了吗?”
孙武曰:“轩辕氏相去久远,故而难知帝道之详。然王道尚存,只是世人不察罢了。当初武王伐纣,兴王者之师。其时,武王以姜太公为师,故此王道出于太公之谋略。太公既为本谋,岂能不知王道乎!其后周得天下,封太公于齐地。数年后,武王死,成王少,周公辅政,而管蔡作乱,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于是太公为国防部长,主管军事工作。太公既知王道,又受封于齐,并主管军事,所以王者之师的谋略传承于齐地。后来齐君为我的先祖陈完提供了政治避难,因此我的先祖就开始为齐国工作,这其中也包括为齐国的军事事业服务,而司马穰苴就是我们家族中最著名的一个将领。所以我的祖辈和父辈都能接触到姜太公流传下来的王者之师的战争理念,于是我把这种谋略汇编成十三篇,以“1+3+9”框架分别阐述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军事作业指导书。所以,《孙子兵法》传承了太公的思想,是献给王者的谋略,阐述的是无败而必胜的军事质量管理理念。吾纵观列强,只有霸主,无通王道者,但愿吾王洪福,天命所归。”
吴王闻之大喜,重赏孙武,藏《孙子兵法》于密室,视十三篇为国家最高机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武的人生谋略
孙武写的孙子兵法,很注重“谋略” 谋略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千变万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经典故事(电子彩版)
姜太公的谋略思想和兵学韬略述介(下)
中国奇书——《孙子兵法》,阐述用兵之道,如今成为大亨的生意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