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7”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

“1937”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

将近90年前,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带着悲哀写道:“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他讽刺的是当时冷漠的国人的“遗忘症”——对身边人经历的惨案,不仅不同情、铭记,反而当做谈资或称为流言,最终遗忘在流逝的时间中。


90年后,中国今非昔比。在抗战这件事上,越来越多的记忆正在觉醒。民间的、官方的、共军的、国军的、中国的、国际的……无论国家还是民众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着70年前的那场旷日持久、伤亡惨重又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争。

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背叛有很多种,否认历史、篡改教科书、不敢认罪是背叛,用冷嘲热讽的方式“调侃”或“

解构”抗战、用充满了荒诞逻辑与漏洞的“神剧”与“雷剧”描写抗战,同样意味着背叛。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真实”更有力量。

纪念并非为了铭记仇恨,而是要让世人看清今天的和平是何等来之不易。70年前那场战争更值得让人铭记的,是这样简单朴素的

道理: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什么比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更重要。

[战争之王]将用日本人镜头下的视角,带您追寻这一场战争的开端——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1937”!

[1]“卢沟晓月”



日军航拍的卢沟桥,桥后的为宛平县城,照片左侧平汉铁路,为了占领华北,日军可是做足了功课!


日军通过卢沟桥



占领卢沟桥及宛平成后的日军在警戒


日军站在“燕郊八景”的“卢沟晓月”边三呼万岁


军官们“高兴”地站在“卢沟晓月”前合影留念



卢沟桥事变够,来自天津,东北甚至朝鲜的驻屯军紧急增援,平坦的华北平原给初具机械化的日军提供了方便


卢沟桥事变够,来自天津,东北甚至朝鲜的驻屯军紧急增援,较为发达的华北铁路网给初具机械化的日军提供了方便,图为从东北用铁路运输来的部队


七七事变及随后的北平战事,中日军队进行长期的对峙,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多城地形,给军事素质高于中国军队的日军带来极大便利,图为日军利用城墙构建的机枪阵地


紧闭城门的广安门,气氛肃杀


日军增援北平的战事


两条腿的“皇军”不够用,就让四条腿的“皇军”来助战。图为日本引进的德国黑背



北平的乡间,日军占领了平民的院落用来攻击中国军队



两个“九二式”重机枪的班组,紧急的去增援


日军的观察阵地


在玉米地里的炮兵阵地


日军在华北的村民休息。占领一地就要老百姓挂上药膏旗倒是日本人的传统



日军通过“朝阳门”并在城楼三呼万岁


日军占领北平


日军占领长城


日军某联队在北京的城墙下进行休整。世事变迁,巍峨的城墙再也没能成为守护中华民族的屏障


占领北平后照例要检阅军队,大肆宣传“武运长久



日本军队在占领北平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

向天津进攻的日军,此时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战争的状态,每一处的中国军队都在与日军作战,图为天津远郊的零星战斗



在军列上警戒的日军士兵,此时的日军已经全无放松神态



日军的坦克部队再向快速机动



休整中的日军


进攻火车站的日军



日军在天津的巷战,利用民宅,构建重机枪阵地



图为在占领天津后的日军用41式步兵炮平射居民住宅,很显然这一地区的战斗已经结束,但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设在海光寺的日本兵营和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1937年后迁至北京)。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大批日本军队开进天津,集中在海光寺日本兵营。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二--卢沟桥的枪声(新抗战系列之四)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罕见照
深度解析七七事变(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